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_雷聪聪.pdf
《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_雷聪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_雷聪聪.pdf(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雷聪聪,赵娜*,王旭东,范冬娇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长沙 410114摘要:近年来组织韧性日益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利用可视化软件对WOS数据库中1164篇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组织韧性主题的国家地区/机构发文量、学科领域及作者分布情况,系统解读组织韧性的研究热点与进展。组织韧性的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主要聚焦供应链韧性、气候变化、心理资本及员工韧性等热点主题,研究视角以内涵解析和测量评估为主,研究方法多元化且侧重于实证检验、研究应用凸显了组织韧性理论的实用价值;未来可着力于探究组织韧性的交叉理论、模型测度、作用机理及情境
2、案例等方面,旨在为我国前沿学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关键词:组织韧性;研究热点;演进分析;知识图景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69(2022)05-0399-15引言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局部和地区性的战争和冲突不断,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命安全仍然在遭受着瘟疫的巨大威胁,全世界的各类组织(包括企业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均面临巨大的应对压力1。而产业升级、组织变革、员工倦怠等内部动荡亦对组织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组织韧性作为组织抵抗或应对内外冲击以及冲击发生后恢复的能力,其在复杂变化环境下的灵活性、变革性、适应性及缓冲性是组织快速化解冲击或高
3、效缓解危机的基本要素2。研究表明,打造组织韧性一方面可增进组织绩效和竞争力,促进组织生存和繁荣;另一方面有助于组织识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2 年 10 月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http:/工 程 管 理DOI:10.3724/j.issn.1674-4969.22052303收稿日期:2022-05-26;修回日期:2022-06-06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C0041);长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q2014115);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1SS124)作者简介:雷聪聪(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
4、韧性、组织创新。E-mail:lei_*赵娜(1988),女,博士,硕士生导师,讲师,研究方向为组织创新、工程韧性。E-mail:(通讯作者)王旭东(199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BIM技术与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范冬娇(1996),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领导风格、工程组织创新。引用格式:雷聪聪,赵娜,王旭东.等.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2,14(5):399-413.DOI:10.3724/j.issn.1674-4969.22052303Lei C C,Zhao N,Wang X D.et al.Knowledge landscap
5、e of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studies:dynamic hotspots and progressanalysi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2022,14(5):399-413.DOI:10.3724/j.issn.1674-4969.22052303别并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4。近年来,国内外涌现了大量关于组织韧性的研究,荟萃于心理学、生态学、社会科学、组织管理学、安全科学等学科领域,不少学者从多维视域出发对其进行科学意涵解析及界定5,6,聚焦边界、条件、资源、过程、能力及后果等方面,探讨了组织韧性的
6、本质内涵与影响要素7,8。如褚晓波等9从个体、组织和环境三个层次探究了组织韧性的影响要素;诸彦含等10从认知、行动和资源等维度诠释了组织韧性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过程;王勇等11,12从资源、承诺、领导、学习、文化及风险等方面对组织韧性的形成与提升进行了动态阐释;鲁永强13则验证了信任、互惠、共同愿景、关系质量等要素对组织韧性的驱动影响。由此可知,对组织韧性基础知识的理论研究正在日益深化中,而其模型评估验证及应用探索方面亦在逐步拓宽。Hillmann等14将商业环境中的组织韧性划分为概念域、稳定域、改变域、行为域、增长域和绩效域六个维度进行测度评估;Rod等 1 5 建 立 了 灾 难 破 坏 下
7、 的 恢 复 时 间 模 型;Annarelli16从组织战略与运营角度探讨组织韧性的应用程度;Rod等17针对供应链组织韧性进行了应用评估和策略优化;Barasa等18通过实证提出了全球危机环境下组织韧性恢复的具体执行策略。这些研究证明了组织韧性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广阔。综上,目前学者们倾向于采用定性分析或较为单一的实证检验方法对组织韧性研究进行梳理,但对组织韧性进行科学计量、系统展现其海量文献知识图景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CiteSpace与VOSviewer软件,针对组织韧性知识图景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可视化图谱绘制与分析,深度挖掘组织韧性研究领域的国家地区/机构发文量、学科领域
8、分布、科研力量及关键词等计量信息,旨在梳理出各研究分支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组织韧性理论发展结构,促进组织韧性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度融合。1方法工具与数据来源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对海量文献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分类,将一定时期内研究主题的动向热点、各领域的组成范式及知识的融合关联等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呈现出来。CiteSpace是一款由陈超美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19,其通过寻径算法和共引理论对特定主题的文献进行分析,可视化其演进趋势和内部规律;VOSviewer主要可以对文献进行共现分析、引证分析、共被引分析。因此,本文综合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工具,探究组织韧性研究
9、领域的热点主题及进展。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作为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广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之一,包含了众多高影响力研究期刊及引文数据,具有相对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等特点。因此,本研究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的主要来源。在进行检索前,大量地阅读与组织韧性主题相关的文献,确定了“组织韧性”“韧性组织”“使组织更具韧性”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式。在获取英文文献数据时,以布尔检索式“OR”和“*”(星号)通配符对表达式进行设置,检索条件为主题=“Organization*Resilien*”OR“ResilientOrganization”OR
10、主题=organizations to be moreresilient,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共得到1261篇文献结果。检索完成后进行复查,剔除与主题无关的结果,最终确定1164篇文献为本文主要的英文文献数据。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内关于组织韧性的研究日盛,为使内容分析更翔实,本研究补充了知网数据库中以“篇名=组织韧性”检索得到的71篇研究领域直接相关的中文文献。2整体研究现状2.1国家(地区)/机构分布发文量能够反映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组织的科研水平,揭示出组织韧性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由图1的英文文献数据统计可知,国家分布中美国以326篇的发文量位居榜首,占组
11、织韧性文献总量的28%;排名第二的是英国发文量141篇,占比12%;澳大利亚发文110篇占比9%,随后是中国400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14(5):399-413(2022)发文81篇和加拿大65篇等。研究机构分布中,发文 量 前 三 的 研 究 机 构 分 别 是 美 国 的 加 州 大 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篇,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18篇、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17篇。由图1可以看出,美国发文量之所以居于首位,一方面依托于加州大学,另一方面得益于亚
12、利桑那州立大学、哈佛大学、乔治亚大学等高水平机构的支撑。通过进一步分析文献,得出美国及美国机构的文献研究面最为广泛,从最早的信息技术系统和管理生态系统到社会冲突引发的儿童组织韧性和社区韧性20-22,以及灾难事件(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23、COVID-191)引发的企业组织韧性恢复等。其中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关注了地震后旅游业的恢复24,特别提到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可能对风险和韧性的战略制定方式产生根本性转变25。昆士兰大学有至少七篇文章提及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26,伦敦大学的研究则突出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恢复27。此外,综合中国的152篇文献(英文文献81篇,中文文献71篇),其中多篇文
13、章关注了危机情境下企业的组织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8,特别是员工心理韧性29、建设项目组织韧性30等。总的来说,各个国家及地区正在尝试或突破多个主题视角的组织韧性研究。2.2学科领域分布组织韧性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领域贡献的理论研 究,将 W O S 数 据 库 中 生 成 的 文 献 数 据 导 入CiteSpace中,绘制出图2所示的学科领域分布图。由图中可以直观看出组织韧性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商业经济学(Business&Economics)、管理学(Management)、心理学(Psychology)、工程学(Engineering,Industrial)、环境和生态学(Environment
14、al Sciences),并在各主要学科领域内分别进行延展。例如环境学下的分支学科环境生态(Environmental Sciences&Ecology)、水资源(Water Resources)、气象学与大气科学(Meteorology&Atmospheric Sciences)、可持续科学(Green&SustainableScience&Techology)等。同时,节点间连线展示出管理学(Management)与心理学(Psychology)在组织韧 性 研 究 领 域 中 联 系 较 为 紧 密,与 工 程 学(Engineering,Industrial)、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Pu
15、blic,Environmental&OccupationalHealth)等多个学科都有关联。商业经济学领域对于组织韧性的关注度最高,该学科聚焦于社会经济背景下分析企业经济、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及如何实现困境中企业的生存、恢复和发展等31。管理学领域则是聚焦于组织韧性的内涵、作用机制和应用策略,主要关注(a)(b).图 1国家(地区)/机构发文量分布图Figure 1Distribution of documents issued by countries(regions)/institutions雷聪聪,等.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401组织在持续的压力或破坏性事件发生后的韧
16、性能力,并表现在灾难和危机管理32、韧性工程33、环境管理34等方面。心理学领域则重视领导与成员的积极状态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机制35。工程学领域则着重于应对工程复杂性以适应日常多变的复杂活动36。其他领域学者也基于各自的专业背景探讨组织韧性对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理论基础和提升路径37。总体而言,组织韧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与管理学科,同时也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与延伸的特点,运用学科交叉理论研究组织韧性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向。2.3科研力量分布运用VOSviewer绘制核心作者聚类网络图谱,可通过节点大小和颜色分类得出研究领域的高影响作者和具有相似研究方向的学术队伍。如图3所示,被引频次最高的是Weic
17、k K E,研究内容包括组织行为论,组织正念及高可靠性组织。排在第二位的是Holling C S,主要研究组织在复杂生态系统下的自适应治理等。第三位是Luthans F,探讨了员工积极性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接着是SutcliffeK M的研究涉及高可靠性组织、组织安全方面,随后是Hollnagel E、Folke C、Lengnick-Hall C A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聚类得到了四个主要的学术集群,分别是以Weick K E、Hollnagel E为首的研究工程学、组织管理学集群;以Holling C S为 代 表 的 环 境 科 学 与 生 态 学 研 究 集 群;以Lengnick-H
18、all C A为代表研究的商业经济学研究集群,侧重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韧性方向;和Luthans F代表的心理学研究集群,侧重于员工韧性和组织成员心理资本方向。3研究热点捕捉3.1高影响力文献文献共被引网络可以快速找到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图4是运用CiteSpace绘制的文献共被引图谱,显现了组织韧性研究高影响力文献的关系结构。由图可知高影响力文献大多发表在2010年之后,可见在这段时期组织韧性的研究产出成果影响较大。从图4中提取出被引频次最高的5篇文献,其中图 2组织韧性学科领域分布Figure 2Distribution of organizational r
19、esilience subject areas402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14(5):399-413(2022)3篇是综述文献、2篇是调查研究性文献,来源期刊均属于管理学范畴。第一篇是2011年Lengnick-Hall等38发表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Review上的文章,探究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下组织韧性集体能力的发展,对于帮助企业开发抵御能力、人力资源经理正确发挥领导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篇是Bhamra等39的一篇综述文章,主要回顾了韧性文献在组织层面上的应用,对组织理论、战略和运营管理领域有重要意义。第三篇是Lee等40发表的关于建立组织韧性量化工
20、具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将复杂多维的韧性概念转化为帮助组织了解韧性和改进策略的基础文献。第四篇是Linnenluecke41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期刊上的文章,主要发现了不同研究中韧性的知识发展差距,为进一步研究商业管理中的韧性提供途径。第五篇是Shin等42的文章,指出相关资源可以增强员工对跨组织、国家和文化的组织变革的承诺和行为支持。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组织韧性定义进行梳理和延伸,可以看出目前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的成果,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和韧性策略两方面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其分散性及涉及领域众多可能给未来研究者造成混淆。3.2关键
21、词共现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图5所示的关键词时区图,直观展示组织韧性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可以看出,相关研究呈现出由少到多,由集中到扩散的发展趋势。研究初期,学者们在探讨韧性概念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韧性来解释组织在变化条件下应对并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宏观的管理领 域。受 此 影 响,组 织 韧 性 的 研 究 多 与resilience、management两个关键词高度共现,其图 3核心作者聚类网络Figure 3Cluster network of core authors雷聪聪,等.组织韧性研究知识图谱:动态热点与进展分析403图 4文献共被引网络Figu
22、re 4Co-citation network of the literature图 5关键词时区图Figure 5Time zone map by keyword404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14(5):399-413(2022)研究层次更是涵盖了国家政府、企业、团队和个体等。例如国家政府层次的组织韧性关注的韧性处理政策、社会保障系统,基础设施43,法律和管理等问题。在企业管理中,Hamel等44强调了组织的战略韧性,这意味着组织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动态调整商业模式,并在避免负面影响的同时学习战略更新与优化。在韧性工程中,组织韧性则意味着组织可通过标准化的安全规程和在突发情况下灵活的临
23、时行动来避免各种技术危害和事故。基于此,现有研究中提及了前瞻性思想,也就是组织通过主动预见潜在威胁或个人免受环境不确定性或稀缺性的影响后,进行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并迅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使企业或个人更具竞争力的情况45,46。总之,组织韧性被界定为可以管理及可预见的或不可预见的风险。随着概念理论的逐步完善,学界开始探索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由此衍生出大量与performance、impact、framework、risk、model、system、disaster等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囿于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管理高度依赖环境,需要持续关注系统及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47。市场动荡给组织带
24、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充分了解新的环境,适应变化来提高绩效;Jiang等48提出旅游组织能够通过常规转化资源分配和利用过程的机制,来应对破坏性的环境冲击;在组织重组、裁员等不断变化的内部工作环境中,不同的领导风格会对组织成员的韧性能力造成异质影响,而组织成员的积极情绪、资源(包括情感、认知、社会和关系)和动机等亦是组织在危机中恢复和成长的关键力量49,50。此外,灵活性、协作、信息共享、可持续性、风险和收益、可见性、信任等作为组织韧性的促成因素51,有助于检验组织韧性的作用效果。近年来,学者们关注COVID-19事件、供应链韧性、员工的积极情绪、危机管理等组织韧性的应用领域,以探寻组织韧性的
25、提升路径。Huang等52以振荡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为评估指标,评估了在COVID-19大流行情况下企业的组织韧性,以解释过去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如何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危机并从危机中恢复过来。Scholten等53解释了供应链网络中信息共享、协作沟通等具体的协作活动与可见性、速度和灵活性的潜在机制和相互依赖性,以提高供应链韧性。Brunetto等54认为员工韧性是组织的一种优势,领导对员工积极情绪的了解和使用能力的增强可以提高员工福祉,增强组织竞争力。路江涌等 5 5 结合优秀企业实例,从高可靠性组织、危机指挥系统、危机领导力和危机学习四个方面,分析危机过程管理对于打造韧性组织的作用机制。总之,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韧性 研究 知识 图谱 动态 热点 进展 分析 雷聪聪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