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筩与金蝉:唐代进贤冠样式的演变.pdf
《展筩与金蝉:唐代进贤冠样式的演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筩与金蝉:唐代进贤冠样式的演变.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Art Pan rama艺术与设计 141 展筩与金蝉:唐代进贤冠样式的演变文 李 甍 内容摘要进贤冠在中国古代服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样式变化的转折点在唐代,但对于这个转折变化的过程,学界鲜有探讨。本文通过分析考古资料中所见的进贤冠,尝试厘清其在唐代的具体转变过程。研究表明,进贤冠的样式在唐代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展筩和介帻的合体,二是金珰附蝉的出现。前者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后者出现的时间则相对集中。二者均对后世进贤冠样式的形成和定型有重要影响。关键词唐代 进贤冠 样式 演变进贤冠是中国服装史上颇为重要的冠式,影响深远。自汉以来,其在法服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对于进贤冠的研究,大多是在冠帽发
2、展史或断代服饰史中论述一二,专题性论文较少。现有成果中,以孙机先生的研究最为细致和深入。他在 进贤冠与武弁大冠一文中指出,至唐开元(713741)、天宝(742755)年间,进贤冠上的展筩消失。此后,冠梁遂装在冠顶之上。1然而,唐代进贤冠的重要变化不仅于此。唐代是进贤冠发展的转折期,这个时期进贤冠样式的转变对后世影响颇深,但对此转变的具体过程,学界鲜有探讨。唐代考古资料丰富,本文通过分析其中所见进贤冠,尝试厘清其样式在唐代的变化发展。这些资料均出自墓葬,基本为出土俑像和陵墓石像生,其三维特征有助于进贤冠样式的全方位观察,另有少数为墓室壁画和线刻。相关墓葬主要分布在唐代两京及其周边地区。一、唐以
3、前的进贤冠进贤冠至迟在汉代被纳入冠服制度,为文者之冠,其基本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介帻和展筩。介帻属于帻的一种,初似包头的巾子,后转化为冠的衬垫物。后汉书志舆服下载:“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后稍稍作颜题。汉兴,续其颜,却摞之,施巾连题,却覆之,今丧帻是其制也。名之曰帻。帻者,赜也,头首严赜也。至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后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武者短耳,称其冠也。”2又晋书志第十五载:“汉注曰,冠进贤者宜长耳,今介帻也。”3由此可知,介帻顶呈屋状,有颜题和耳,耳长,与进贤冠体配合使用。展筩跨于介帻之上。汉代进贤冠的展筩为冠之实体,呈倾斜的“人”字形。
4、冠梁是身份等级的标志,汉代的冠梁不是非常明显,可能是穿在展筩之中。沂南画像石中人物所戴的应该就是进贤冠,顶部向上突起、像屋顶状的硬帽应该就是介帻,从中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各组成部件(图1),颜题、帻屋、耳组成介帻,加上展筩合为一体成冠。与汉相比,晋代的介帻和展筩在细部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介帻的冠耳变高、变阔,其高度几乎与展筩的最高点齐平,两耳间距变小。帻屋变成近乎平顶的方体。冠体“人”字形展筩的夹角变小。这些变化可以从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墓出土的对书青瓷俑(图2)和文吏俑上看出。对书俑头戴进贤冠,帻屋中间横插一固发簪导。文吏俑则戴平顶方体介帻。南京象山 7 号东晋墓中男俑所戴介帻之外形与西晋相比,变化
5、不大。由此推测,东晋的进贤冠应该沿袭了西晋的样式。南北朝时期进贤冠的考古资料鲜有发现。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启母涂山部分“启”中官员所戴进贤冠下不加帻,有学者认为这或是为了附和当时审美而减小冠体,可能是文献记载的“小冠”。4而云冈石窟第35窟供养人之进贤冠的样式(图3)则接近晋代,题铭龛时间为延昌四年(515),属于北魏晚期。此后,进贤冠虽在服制之列,但其图像近乎消失,这应该与当时平巾帻和笼冠的盛行有关。平巾帻乃由平上帻演变而来,平上帻为衬在武弁之下的帻,檐宽,覆住头部,顶部低平。东汉晚期至晋,其后部逐渐加高,演变成平巾帻。升起的斜面上开两纵裂,横贯一笄导,用于固发。平巾帻上加网巾状的弁则组成笼冠
6、,亦称武冠,原本是武官之冠,诸将军武官通服之。戴平巾帻及笼冠的人图 3 云冈石窟第 35 窟供养人之进贤冠图 1 汉代进贤冠的基本构成图 2 西晋对书青瓷俑之进贤冠美术大观艺术与设计142物形象出现在北朝各类图像中,包括陶俑、墓室壁画、线刻、洞窟壁画和浮雕,例如宁懋墓石刻、娄睿墓壁画等。巩县石窟和龙门石窟“帝王礼佛图”中,皇帝身后的近侍以及多个官员均服笼冠。二、唐代考古资料中进贤冠样式的分类及分布按照前述进贤冠的基本构成,可将唐代考古资料中所见进贤冠的样式分为A、B、C 三种类型,A 型和 B 型仅有介帻,并无展筩展筩,C 型介帻和展筩并存。(一)进贤冠样式的分类1.A 型仅有介帻,并无展筩。
7、帻屋为方体状,中间横贯固发簪导,但簪导体积较小,并不明显。两个冠耳连成一体,高且圆。冠梁以平行竖线的形式表现于帻屋上(图4)。河 南 偃 师 柳 凯 夫 妇 墓、2000 年 发现的洛阳市东北郊唐墓、洛阳关林唐墓C7M1305 和 C7M6019 中出土陶俑之冠为此型。柳凯夫妇墓和 C7M1305 中出土的两套文官俑,外形上有大、小之分,均戴 A 型进贤冠,但形式稍有差异,可分为两式。A1 式:方体帻屋较高,两个冠耳的圆弧度明显,虽连为一体,但仍可看出两耳之形。A2 式:方体帻屋稍低,两个冠耳的圆弧度不明显,有的甚至变成一条弧线。2.B 型仅有介帻,并无展筩。帻屋有斜上坡面,中间横贯固发簪导。
8、两个冠耳连成一体,高且圆。冠梁以平行竖线的形式表现于帻屋上(图 5)。陕西礼泉的张士贵墓、郑仁泰墓,河南偃师北窑村 M2 杨堂墓、巩义新兴家园 M15 墓和河南孟津屈突季札墓等墓中均为此型。其中有三种主要样式,虽稍有出入,但其共同的特征不变,即介帻有一个斜着向上的趋势。B1 式:帻屋的形状近似一个向上倾斜的扁平长方体,贴近冠耳。例如杨堂墓和图 4A 型图 5B 型表1序号墓葬名称纪年冠式地点图像来源1柳凯夫妇墓626664A1/A2河南偃师文物1992年第12期2张士贵墓658B2陕西西安考古1978年第3期3宋素夫妇墓659670B1陕西华阴考古与文物2018年第3期4郑仁泰墓664B2陕西
9、西安文物1972年第7期5杨堂墓(北窑村M2)672B1河南偃师考古1992年第11期6杨质墓673B2河南郑州大众考古2017年第11期7李嗣本夫妇墓675709B2河南偃师考古1986年第5期8丁彻墓676B2河南郑州华夏考古2000年第4期9屈突季札墓691B3河南孟津华夏考古1993年第1期10康文通墓697B3陕西西安文物2004年第1期11独孤思贞墓697C1陕西西安西安郊区隋唐墓,科学出版社,196612安菩墓709C1河南洛阳中原文物1982年第3期13关林M1288712C1河南洛阳考古学报2008年第4期14戴令言墓714C1河南洛阳洛阳陶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5
10、李贞墓718B3陕西西安文物1977年第10期16李(惠庄太子)墓724B3陕西西安唐惠庄太子李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17金乡县主墓724B2陕西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文物出版社,200218刘庭训墓730B2河南洛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4期19李元璥夫妇墓741B2河南偃师中原文物1985年第1期20豆卢建墓744C1陕西咸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1521芝田M1746B2河南巩义文物春秋2013年第2期22吴守忠墓748B2陕西西安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7期23高力士墓763B2陕西西安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6期24泰陵763B4陕西蒲
11、城荣宝斋2020年第7期25建陵764B4陕西礼泉荣宝斋2020年第10期26唐安公主墓784B4陕西西安文物1991年第9期27崇陵805B4陕西泾阳文博1997年第4期28庄陵827B4陕西三原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1期柳凯夫妇墓出土A1A2B1B2B3杨堂墓出土张士贵墓出土(正、侧视图)屈突季札墓出土崇陵石像生B4Art Pan rama艺术与设计 143 现的进贤冠样式对应,分列两表。表 1 为确切纪年之墓,为我们了解进贤冠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表 2 为无纪年之墓,其年代是考古学者根据墓葬形制及其他出土器物等推断出的相对年代,对应表 1,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统计表格看,A 型不常
12、见,出土墓葬限河南地区,年代基本被定为初唐。其中有明确纪年的墓葬是柳凯夫妇墓,无纪年墓葬共 3 座。B 型的出现频率最高,且起讫时间分两段。第一个时间段在高宗显庆(656660)至武周圣历(698700)之间,第二个时间段从玄宗开元初年至唐末。相较于其他两式,B1 式较少,只出现在第一个时间段,高宗晚期以后不再出现。B2 和 B3 式贯穿两个时间段,但 B2 出现得早,目前已知最早出现 B2 的纪年墓是张士贵墓(658),而 B3 的首现为屈突季札墓(691),已到第一时间段的末期。B4 式出现时间较晚,见于第二时间段,从广德元年(763)玄宗泰陵开始,基本只见于唐帝陵神道两边的文官石像生,崇
13、陵、景陵、庄陵中均有。唐安公主墓(784)墓门石刻文官像所戴进贤冠也有圭形立牌,但未见蝉纹。C 型存在的时间段不长,从武周神功至玄宗开元中期。根据以上分析,各型进贤冠起讫年代已大致明确,根据汇总次序图(图 7),再结合相关资料,可以大致厘清唐代进贤冠样式的发展脉络。三、展筩与介帻合体的反复(一)进贤冠之初现唐武德、贞观年间墓葬出土官吏俑的头冠仍以平巾帻居多,这大概是北朝之余热。昭陵杨温墓(640)官吏俑着平巾帻、裆和裤褶,郑乾意夫妇墓(640)中出土 3 件平巾帻俑和笼冠俑。辽宁朝阳 91CGJM1 墓(蔡须达墓)(643)出土官吏俑 8 件,均头戴平巾帻,着宽袖衣裳。这种情况直到永徽年间仍然
14、存在,例如陕西礼泉昭陵段蕳璧墓(651)中出土 II 式男立俑,头戴平巾帻。据目前所见的考古报告,唐代最早出现进贤冠且有明确纪年的墓葬是河南偃师柳凯夫妇墓。墓中出土 2 套 A 型进贤冠文官俑,其中大文官俑 2 件,小文官俑 6 件。柳凯夫妇麟德元年(664)奉迁合葬,柳凯和夫人裴氏先后亡于武德九年(626)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墓中随葬俑类可分出图 6C 型表2序号墓葬名称推断年代冠式墓葬地点图像来源1关林C7M1305初唐晚期或盛唐早期A1/A2河南洛阳考古2006年第2期2关林C7M6019高宗至武则天时期A1河南洛阳洛阳考古2018年第2期3洛阳东北郊初唐A1河南洛阳洛阳陶俑,北京
15、图书馆出版社,20054芝田M35672694年,偏672年B1河南巩义文物1998年第11期5芝田M36672694年,偏694年B3河南巩义文物1998年第11期6孝西村M1672706年B1河南巩义文物1998年第11期7关林M1269初唐B3河南洛阳考古学报2008年第4期8关林M1267初唐B3河南洛阳考古学报2008年第4期9新天地M6676708年B3河南郑州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10二纸厂M1690700年B3河南巩义中原文物2019年第3期11金胜村M337690704年B2山西太原考古1959年第9期12关林M1308初唐晚期B2河南洛阳考古学报2008年第4期13关林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 进贤 样式 演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