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_陶宇斐.pdf
《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_陶宇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_陶宇斐.pdf(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高校教育管理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SSN 1673-8381,CN 32-1774/G4 高校教育管理网络首发论文高校教育管理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 作者:陶宇斐 DOI:10.13316/ki.jhem.20230504.009 收稿日期:2022-09-19 网络首发日期:2023-05-17 引用格式:陶宇斐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J/OL高校教育管理.https:/doi.org/10.13316/ki.jhem.20230504.009 网络首发网络首
2、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
3、、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出版确认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第1 7卷 第3期2 0 2
4、3年5月 J o u r n a l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V o l.1 7 N o.3M a y2 0 2 3 d o i:1 0.1 3 3 1 6/j.c n k i.j h e m.2 0 2 3 0 5 0 4.0 0 9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陶宇斐(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2 0 0 2 4 0)收稿日期:2 0 2 2 0 9 1 9修回日期:2 0 2 3 0 2 1 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 2 Z 3 0 0 6 0 0 0
5、3 1)作者简介:陶宇斐,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史研究。摘 要:为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储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自2 0世纪9 0年代以来先后启动了以“基地建设”“拔尖计划”“强基计划”为代表的本科教育改革工作。经过3 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改革已显成效,但在生源质量、选拔机制、课程结构、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仍存有不足。为了更好地深化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及试点院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拔尖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加大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稳步扩大试点招生规模;探索选拔机制改革,形成分类
6、、多元的拔尖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必要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立足院校办学特点和优势,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夯实拔尖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关键词:高校;本科教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机制;课程结构;培养模式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G 6 4 0文章编号:1 6 7 3-8 3 8 1(2 0 2 3)0 3-0 0 8 8-1 2 基础学科是科学大厦的基石、高新技术的源泉、经济发展的后盾1。提升基础学科教育和研究水平、强化基础学科领域人才储备,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极具战略价值。习近平总
7、书记曾多次强调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相关学者曾对历次改革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如张大良、刘海燕等分别讨论了“基地建设”“拔尖计划”
8、“强基计划”的改革政策、实施进展和阶段性成果23;崔艳丽、张建林等对比了2 0 1 5年以前历次改革培养模式的变化情况45;雷金火等基于部分院校的案例,着重分析了“拔尖计划”实施以来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探索情况6。上述成果均对本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已有研究缺乏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脉络的全面性、协同性梳理。为此,本研究在学界既有探讨的基础上,对3 0余年来我国本科教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概括,进而就这一工作的持续开展略表浅见,以期对未来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有所助益。网络首发时间:2023-05-17 09:54:05网络首发地址:https:/
9、0世纪8 0年代,在强有力的工程人才支撑、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我国工业化水平、国民经济状况短期内得到显著改善,但仅靠提升工业产能的国家发展模式并非长久之计。1 9 8 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 n t e r-n a t i o n a lC o u n c i lo fS c i e n c eU n i o n s,I C S U)上,各国科学家无不认为,2 1世纪的世界科技、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而强劲的基础学科研究及教育实力是国家突出重围、跨向前列的坚实后盾7。为顺利完成“奋力一跳”、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随即着手开展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储备的改革工作
10、。2 0世纪9 0年代至今,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1.以“基地建设”为标志的面向2 1世纪的试点改革阶段(1 9 9 02 0 0 8年)。改革 开放初期,我国基础学科教育经费投入较少,高校基础学科教育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设施陈旧、实验设备老化、书刊资料不足等问题,加上当时社会对基础学科人才需求较小且趋于饱和,生源质量亦有所下降。原国家教委调研后指出,基础学科人才储备将对国家经济振兴和新技术革命具有重要作用,不能盲目缩小相关学科教育规模,而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一些基础好的学校办好一批基础学科专业,为未来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8。1 9 9 0年,教育主管部门以理科为抓手,
11、确定了我国“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高等理科教育深化改革目标,即用5年时间,为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面向2 1世纪、水平较高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打下基础,并着手在全国综合大学和少数重点理工科大学中分批遴选、重点建设一些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基础较好、具有重要影响和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使之成为我国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其后,“基地建设”扩展到文、医、药等学科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基地。从1 9 9 1年正式实施到2 0 0 8年第五批理科基地专业布点,近2 0年的实践中,“基地建设”项目不仅改善了百余个基地点、涵盖近2 0个学
12、科的办学条件,成功保护了一批基础学科专业点,使我国基础学科逐步走出办学困境,而且在基地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优化等资助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基本实现了其改革目标。2.以“拔尖计划”为标志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改革阶段(2 0 0 92 0 1 7年)。2 1世纪初,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质量成为新的发展时期改革的重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随之备受关注。密切关注国内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钱学森曾两度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并将之归因为“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9。“钱学森之问”直指
13、当时国内高校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拔尖人才成长需求之弊,高教界关于重视基础学科教育、推动适应国家发展要求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改革呼声日益高涨。2 0 0 9年,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贯彻中共中央、国 务 院 国 家 中 长 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 0 1 02 0 2 0年)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2 0 2 0年),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启动了“华夏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及若干子项目。其中,在基础学科领域,国家牵头实施“拔尖计划”,旨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中建立一批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试验区,努力将最优秀的学生培养为各领域未来学术领军
14、人物,使其跻身于国际一流科学家之列。基于“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改革原则,自2 0 1 0年起,全国仅1 0余所高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专业试行“拔尖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后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创办了如华罗庚数学英才班、贝时璋生命科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等基础学科拔98第3期陶宇斐 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 尖班,共同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3.“拔尖计划2.0”和“强基计划”齐力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 0 1 8至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2
15、 0 1 8年,教育部颁布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高校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振兴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并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动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联动,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和部分院校筹划了多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工作。一是持续深入推进“拔尖计划”。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旨在借鉴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完善、健全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模式、机制,初步形成中
16、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二是推进人才选拔机制改革。为探索建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招考模式,招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拔尖学生,2 0 2 0年初,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实施“强基计划”,以高考分数和试点院校考核结果按比例形成的综合成绩为选拔依据,并规定通过该渠道录取的考生须定向进入相应基础学科专业试验区接受培养。“强基计划”与“拔尖计划2.0”的齐力推进,整体上有利于构建招生与培养贯通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教育体系,为国家未来创新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持。目前,“拔尖计划2.0
17、”共遴选7 7所高校的2 8 8个基地,入选高校包括综合、理工、师范、财经、医药、农林等类型,覆盖数学、物理、计算机、地质、基础医学、历史等2 0个学科,布点总数为2 0 0 9年首批基地数的3.5倍;“强基计划”推行3年来,3 9所试点高校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并保持逐年扩大态势。两项改革计划预计将用1 0年时间招收、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阶段性成效3 0余年来,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系列改革工作始终以提升基础学科教育水平、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储备为目标,努力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形成了多元的选才途径。“基
18、地建设”的试验点依附于所在院校和专业,通过高考、中学保送、自主招生等方式进行招生。其后,由于“拔尖计划”“强基计划”对试点规模有所限定,故均试行“掐尖”的选拔方式:“拔尖计划”在试点院校内开展二次、动态选拔;“强基计划”在高考前后分别设置报考资质初审和院校测试环节,部分试点院校为吸引学科“偏才”,对资质审查标准和测试时间等有所调整。二是成立了多类型的改革试验区。德国学者齐格勒(A l b e r tZ i e g l e r)从系统论的角度指出,拔尖人才的成长不只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性,还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教育条件、学习伙伴等外 在 因 素 越 专 业 就 越 适 合 拔 尖 人 才 的 成长
19、1 0。为营造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系列改革的试点院校均把成立改革试验区作为重要抓手。试验区大致有3种类型:一是试验班,如“基地建设”试点院校在相关专业内成立的基地班、中国科学院与相关高校联合办学的科技英才班等;二是独立学院,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等;三是以普通班为依托的开放式培养平台,如复旦大学望道计划等。三是建立了优质的师资队伍。师资数量及其层次水平直接关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系列改革的试点院校无不重视师资结构的优化:基地点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比例达9 0%,且不乏海外归来学者;“拔尖计划”试点院校参照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顶尖院校本科生数与教授研究员数
20、之比为2.51的优质师资配置1 1,将其科研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组建了以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主的教师队伍,并以51至11的生师比配备学术导师,09 第1 7卷形成教授治学、名师授课、科研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四是构建了厚基础、递进式的课程体系。系列改革均以强化基础、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突出创新为人才培养理念,逐渐形成了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学科交叉等特征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多个试验区近年来实施了通专融合的递进式教学计划。如清华学堂引入“进阶式研究学习系统”,学生在具备数理基础后,可自主进行多学科深入研究学习1 2;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建立“基础 专业 创新”的阶梯化课程模块1 3等。
21、五是成功推广了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有学者在分析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习经历后指出,学生从导师处学习的应是思维方式,并非具体知识1 4,但国内高校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恰恰弱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试验区广泛借鉴海外一流院校通用的研讨课、项目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求解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学术创新方法。六是实现了培养平台的国际化。为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拔尖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试验区积极加强与海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合作。各试验区不仅邀请海外学者来校授课、开设研讨班,还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机会,资助学生赴国际一流院校或研究机构交流交换。各试验区平
22、均每年赴境外研修或短期交流的学生人数超百人。上述成效主要集中在选拔机制、育人模式和培养环境三大方面。可以看出,业已实施的改革措施基本实现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改革,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精英化教育、培养高层次和创新人才为特征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试点范围、招生规模较小,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其后的科研生涯皴染了创新的底色。因此,系列改革不仅为我国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由于人才培养成效具有滞后性,因此难以对近些年来实施
23、的改革就人才产出做全面的量化分析,这里仅以推行时间相对较长且已处于办学平稳发展期的“基地建设”和“拔尖计划”为例,对 其 人 才 培 养 成 效 作 一 大 致 的 判 断。1 9 9 92 0 0 4年,理科基地点共培养了1 73 0 0名本科生,其中近8 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部分基地点则超过9 0%,大大高于其他非基地点的学科和专业1 5。根据教育部2 0 2 0年的统计,“拔尖计划”试验区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并完成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数量远超同龄人,培养的6届本科毕业生也大都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1 6。部分“拔尖计划”试点院校开展的首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近9 0%的毕业生目前仍从事学术研究
24、工作,并且多数已取得一定学术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初露头角1 7。由此可见,“基地建设”和“拔尖计划”初步实现了培养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的预期目标,并为我国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本科教育的保障。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面临的困境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实施至今,我国基础学科领域人才储备不足、国民对领军人才期许过高的问题始终存在,间接折射出不论是量还是质,系列改革的成效均难以预期。结合 教育部关于2 0 1 92 0 2 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中提出的“从长计议、循序渐进、持续投入”的改革基本原则和“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的改革任务,系列改
25、革当前仍存在以下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扩招背景下基础学科优质生源相对不足,生源质量难以保证2 0世纪9 0年代以来,随着系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尤其是2 0 1 8年后,“基地建设”、“拔尖计划2.0”与“强基计划”同时推进,试验区布点规模和计划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基本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梯队网络。但从近年来的高校招生情况看,当前拔尖人才系列改革计划或存在扩招过速、生源质量难以保障的隐忧,具体如19第3期陶宇斐 我国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回眸、反思与建议 图1所示。招生人数方面,工学专业从2 0 0 1年的4 9.9万人稳步增至2 0 2 0年的1 5 3.0万人;经济管理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本科 基础 学科 拔尖 人才培养 改革 回眸 反思 建议 陶宇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