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准备: 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 2. 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探究内容: 1.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 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 3)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 2. 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1)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2) 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3)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3. 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1)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计划。 教学难点:修改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实验计划。 ①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②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简要板书: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 ③ 再请其他学生报告其他两项实验计划,教师板书。 ④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2. 配备实验装置。 ① 认识教材上的材料,让学生说说怎样做实验。 ② 明确用哪一个实验盒做实验组,用哪一个实验盒作对照组。 • 准备实验盒; • 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 • 往纸巾上滴水; • 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 3. 猜测实验结果。 ① 猜一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归纳成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 ② 猜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③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 4.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 阅读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 ② 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从实验中获得信息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 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 1. 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1)汇集各组数据。 (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 (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2.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 (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3. 扩展与思考。 (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 (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三、全课总结。 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秋冬季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2. 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 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 教学重点: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 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 教学准备: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问:(1)一年中气候怎样变。 (2)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 (3)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4)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 二、探究内容: 1. 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 (1)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 (2)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 (3)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师:“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1)猜测这些植物、动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2)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 (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4)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观察。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动物的栖息地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气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 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重点:会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找出鱼和蚯蚓的是生活环境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建立气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对鱼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 (1)让学生逐一列举生活在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 (2)小组活动: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让学生阅读资料,知道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物体就是它们的生活环境。 (4)让学生说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 2. 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与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3. 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准备。 (1)对照资料,在记录表的左栏中写出自然栖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栏中写出建立栖息地所需要的材料。 (2)学生填写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 4. 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 (1)说说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科学家观察动物的事情。 (2)介绍法布尔、珍妮•古德尔等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 (3)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准备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建立栖息地 教学目标: 1. 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 2. 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3. 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建立鱼和蚯蚓的栖息地。 教学难点:选择观察内容制订观察计划。 教学准备: 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资料。 动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了解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猴子的栖息地、养鱼场、养虾池或学校附近的其他养殖场所,为了满足动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动物健康、鱼虾产量高说明什么?动物不健康、鱼虾产量不高说明什么?” (我们要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 二、探究内容: 1. 建栖息地。 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需要什么材料? 建好栖息地后,讨论以下问题: (1)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上标记? (2)栖息地放在哪里? (3)怎样进行每天不间断的记录? (4)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 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 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目的。讨论: (1)你对哪一项观察内容感兴趣? (2)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 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观察? (3)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本组建立的动物栖息地的变化。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 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 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 二、探究内容: 1. 看科学家的记录。 (1)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考。 •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明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2. 说说我们怎样学着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 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 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教学重点: 会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栖息地里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教学难点: 观察到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动物特征记录表。 动物实验设计记录表。 闪光灯(或大功率白炽灯)、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下面我们来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1)交流各自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 (2)按照教材中所列举的项目对观察中的发现进行整理。 (3)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 2. 设计实验研究动物。 选择本组有兴趣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 3. 扩展。 讨论:气温降低了,我们会多穿衣服。这时,鱼和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它们开始发生变化?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栖息地的动物。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动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的地方。 教学准备: 香蕉、松树、仙人掌叶的实物或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 师:“你们认识这些植物是什么植物吗?知道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吗?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内容: 1. 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 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向学生介绍这两种鸟。 天鹅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软梯动物和昆虫,在水面游动获取食物。白鹤主要吃鱼、虾,在浅水中行走获取食物。它们都是候鸟。 (2)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 天鹅的啄扁而短,颈长,脚短,脚趾间有蹼。天鹅身体浮在水面上,会游泳,捕食时头伸进水里。鹤的啄长而尖,颈长,脚长,啄食水中的小动物。 (3)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 (4)想一想它们的数量的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系? 板书:生存空间变小、食物环境受到污染和非法捕猎。 3. 找相互关联的地方。 (1)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 (2)鱼、蚯蚓和人感到危险时怎样做出反应? (3)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 (4)鱼、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 (5)现在能说出动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 教学目标: 1. 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 2. 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3. 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 4. 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 教学重点:收集我们的栖息地资料,了解人类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区分植物、动物、人的基本需要。 教学准备: 整理前几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认识了动植物的栖息地,那我们的栖息地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内容: 1. 讨论哪里是我们的栖息地。 (1)师:“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 (2)“我们在家里进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 (3)我们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 (4)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之处? 2. 比较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1)分别说说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把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 (3)比较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植物、动物怎样过冬? •人怎样过冬? •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设计未来人类的栖息地。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在阳光下 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的太阳 教学目标: 1. 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2. 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 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4. 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5. 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6. 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 7. 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讲述有关太阳的故事。 教学难点:能把搜集到有关太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备: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 生备:课前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清晨窗外鸟儿的第一声歌唱和缕缕阳光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大地万物几乎同时从梦中醒来,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天又开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护这世间万物?是什么让这个蓝色星球显出它美丽和青春般的朝气呢?它就是万物之灵——太阳!请听我们关于太阳的故事吧!” 二、探究内容: 1. 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 (1)任选两幅插图,在小组内讲讲你知道的太阳的故事。 我所选择的两幅图片 我认为它们的联系是 我编的故事 (2)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讲讲小组收集的关于太阳的故事。 (3)简单地为这些故事分类。(如:科学家的故事,太阳与人类生活的故事,太阳奥秘的故事等。) 2. 交流感受。 (1)讲故事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讲故事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收获。 (2)听故事的同学对听到的故事做出评价,谈谈自己在听了关于太阳的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 3. 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 (1)拓展视野,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太阳的诗歌、传说、图片等资料。 (2)按自己喜爱的方式整理资料(如剪贴、音像解说、图画、故事等)。 (3)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设计一张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并举办一次小报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1. 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 2. 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 4.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5. 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6. 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 7. 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8. 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研究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测量好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准备: 师备:课前考察好教学地点,事先布置好场地。 生备:竿子、尺子、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太阳的光线以大约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到地球上,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光,同时也带来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作一番科学的探究吧!” 二、探究内容: 1. 观察影子。 (1)讨论。 ① 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 关于影子,我们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观察影子。 ① 讨论观测记录的方法。 ② 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③ 到户外进行观测记录活动。 将观测结果填在书上P25的表格上。 ④ 将竿子和开始测量时影子的长度表示在方格内,用直线把竿子和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能有什么发现? 2. 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1)讨论。 ① 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 ② 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 (2)交流新的发现。 ① 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问题? ② 你们发现了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 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 (三者的位置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3)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 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问题吗? 2、 你还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目标: 1. 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 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和工具; 4. 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5. 意识到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 认识到借助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7. 了解光的发射与折射; 8. 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教学重点:照亮阴影里的小球。 教学难点:能解释观景箱中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小木板1块、纸板1块,塑料板1块,玻璃板1块,平面镜1面,乒乓球1个,自制观景箱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白天,当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世间万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各显风姿。” “阳光照射到物体后会自然产生影子。你们有办法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吗?” 二、探究内容: 1. 照亮阴影里的小球。(1)讨论。 ① 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 ② 选用什么工具? (2)探究活动。 ① 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② 交流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想法。 (3)拓展活动。 ① 什么是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② 利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设计一件物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 自制观景箱。 (1)看图了解制作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观景箱。 (3)解释从观景箱中看到的现象。 (4)在学生记录本上画出光线在观景箱中走过的路线。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课后其他玩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美丽的彩虹 教学目标: 1. 能进行简单的分解阳光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 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 能够大胆想像阳光的色彩; 5. 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 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 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 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利用原理制造彩虹。 教学难点:制作牛顿盘,研究牛顿盘将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片纸、制作牛顿盘的套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充满诗意,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也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探究内容: 1. 做一个水棱镜。 (1)教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在室内可用投影仪射出的光代替阳光。 ① 认识分解阳光的方法、工具。 ② 认识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赤、橙、黄、绿、蓝、靛、紫)。 ③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① 用小镜子、水槽和水制作水棱镜。 ② 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③ 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① 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 ② 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③ 试试在课余时间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2. 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了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混合后还会形成白光吗?” (1)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2)制作牛顿盘。 ① 用7张彩色纸板、圆珠笔、剪刀等完成牛顿盘的制作。 ② 逐一选择两张至多彩色盘,探究各种组合产生的效果。 ③ 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和有趣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 讨论并设计一至两个小实验,研究如何由单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2、 创造条件实验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阳光下的物体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处地表的温度,并进行比较; 2. 能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根据的解释; 3. 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 4. 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作好观测记录; 5. 能坚持观测、记录; 6. 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连续的探究活动; 7. 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 8. 知道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引太阳热量的多少有关。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不同。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温度计、白纸、黑纸等多种彩色纸、木板、铝箔、垫子、钥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太阳是人类光明使者,在大白天即使没有太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也是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光是从哪儿来的呢?” 二、探究内容: 1. 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 (1)讨论。 ① 商讨研究物体反射光的方法。 ② 如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强弱。 (2)探究活动。 ① 根据预测将多种物体按反射光的强弱排序。 ② 科学、准确地记录。 ③ 找找实际结果和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交流。 ① 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 ② 物体的什么特征影响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2. 测量温度变化。 (1)讨论。 ① 为什么要选用白色、黑色的纸筒? ②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③ 还需要什么工具? (2)探究活动。 ① 研究并制作纸筒。(注意在纸筒底部放石子等重物,使纸筒能够稳定。) ② 让两个纸筒同时在阳光下工作。 ③ 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两个纸筒温度的变化。 ④ 预测多种彩色纸温度变化的情况。 ⑤ 用手感知多种彩色纸在阳光下的温度。 ⑥ 用表格或拄形图分析整理数据。(P31表) (3)交流。 ① 经过研究和数据整理,得到什么结论? ② 多种彩色纸中,哪种纸的温度上升得快? ③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找找家里有哪些物体能反射阳光的?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光强与光弱 教学目标: 1. 会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 2. 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程; 3. 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4. 爱护环境和测量工具; 5. 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 6. 知道物体阳光下温度高、阳光越强烈温度越高; 7. 意识到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增加热量的吸收)。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强度的阳光与物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研究活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两支温度计,架温度计的支架、学生活动记录本、挖土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操场上,你喜欢站在向阳处还是背阴处?” “不同季节,同学们的选择不同,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内容: 1. 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 (1)讨论。 ① 测量地温的正确方法。 ② 应注意的事项和使用的工具。 (2)测量。 ① 科学、准确地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数据。 ② 整理数据。将全班的数据汇总后分析整理。 (3)交流。 ① 交流测量活动中的体会。 ② 整理数据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 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讨论。 ① 如何控制光的强弱这个条件? ② 可以选用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判断温度差别的方法有哪些? ④ 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2)测量。 ① 按设计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分析探究的结果。用自己设计的条件进行实验和记录,亮度和温度用柱状图表示。 ② 分析探究的结果。 (3)交流。 ① 设计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有效? ② 可以改进的措施。 ③ 探究出了什么结论?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使用多面镜子会怎么样? 2、创造条件试试看。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学目标: 1. 会整理科学探究所获得的信息; 2. 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解释; 3. 通过整理、分析、解释等,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视科学证据的品格; 4. 学会在探究中与同学愉快合作; 5. 意识到我们研究的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被应用; 6. 认识太阳光下的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 7. 了解物体发射光、吸收热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8. 了解科技的进步。 教学重点:学会整理大量的事实,提炼它们的逻辑关系并做出科学的结论 。 教学难点:探究获得的现象、数据、事实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整理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记录本。 搜集各种光的反射、吸收热等性质应用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这几节课我们记录的大量信息,它们告诉我们什么?科学记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科学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整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吧!” 二、探究内容: 1. 整理获得的信息。 (1)学习必要的研究步骤。 第一步:获取原始资料; 第二步:科学地推理、大胆地假设和猜想; 第三步: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结论; 第四步:用更多的事实验证判断或结论。 (2)整理有关阳光与影子的信息。 ① 找出所有阳光与影子的科学记录资料。 ② 讨论与交流。 ③ 得出结论: 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照射不到的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3)整理有关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信息。(分小组进行) ① 找出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科学记录资料。 ② 讨论与交流。 ③ 得出结论: 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4)整理有关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信息。 ① 找出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科学记录资料。 ② 讨论与交流。 ③ 得出结论: 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5)整理有关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不同的信息。 ① 找出相关的科学记录资料。 ② 讨论与交流。 ③ 得出结论: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物体反射光能力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6)整理汇总全部信息。 ① 物体对光的反射或吸收与吸收热有怎样的关系? ② 讨论与交流。 ③ 得出结论: 阳光下的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在吸收热。反射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热本领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好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越强。 2. 科学道理的应用。 (1) 合作与讨论。 ① 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太阳有关的问题? ② 夏季和冬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 ③ 为什么宇航员的宇航服外层要用有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我们穿着的太空棉为什么要将有金属光泽的一面贴近身体? (2)设计活动。 ① 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详细分析。 ②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 为特殊环境里的人设计合理、安全的服饰。 (3)讨论。 日常使用的照明电灯、车灯、手电筒发出的光是否与太阳光的性质相 同?什么事实可以说明?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设计一件特殊环境里的人所穿的服饰。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交流和修改完善的过程; 2.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3. 能够写出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 4. 能认真负责地承担自己的设计任务; 5. 能与同学友好交流,分享智慧; 6.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 7. 了解制造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要求; 8. 能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教学重点:会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 教学难点:掌握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 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学生活动记录本。 教师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从中获得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能的具体方案。那么,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二、探究内容: 1.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设计前的准备。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熟悉设计方案的写作格式。 (向学生提供一个初步成型的设计方案供同学学习,主要是学习设计方案的写作格式。) (2)明确设计要求。 ① 能够装200毫升水; ② 要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 ③ 能够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使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上来。 (3)讨论并撰写设计方案。 ① 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② 采用哪些有效的措施? ③ 按要求的格式撰写设计方案。 2. 交流与优化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准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热水器; 2. 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调试实验; 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和实验工具; 4. 能对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5. 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6. 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能与多个因素有关系(材料、颜色、放置方式等); 7.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简单原理。 教学重点: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难点:记录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备材料,温度计,学生活动记录本、手表。 教师准备: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图,以便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性能更加优良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要将它制作出来。并想亲自看看它的效果吧!” 二、探究内容: 1.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 •按设计要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2. 检测太阳能热水器。 (1)讨论。 •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的优劣? •需要测定哪些指标或参数? (2)检测。 •开展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检测活动。 科学地记录。 每隔5分钟测一次水温,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开始时的气温 开始时的水温 5分钟后的水温 10分钟后的水温 15分钟后的水温-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教科版 科学 上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