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碑志与初唐女性文学考论_徐焕.pdf
《昭陵碑志与初唐女性文学考论_徐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昭陵碑志与初唐女性文学考论_徐焕.pdf(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杜甫研究学刊二二三年第二期总第156期昭陵碑志与初唐女性文学考论徐焕摘要昭陵女性碑志从文本格套、史事记录、作品遗文等方面揭示了初唐女性文学的多维面相与丰富内涵:首先,对女性文学的记录颂扬是碑志性别书写的格套化环节,这是女性创作实际与男性书写视角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次,碑志提供了初唐宫廷女性文学养成与应用的史料信息,两者共同指向初唐女性文学的政治面相与功利实用;最后,燕太妃碑中的涉佛铭文是初唐女性文学的重要遗文,更是武后融汇文学、宗教资源以行使和宣扬权力的实物见证。关键词昭陵碑志初唐女性文学武则天在初唐的政治和文学舞台上,集中于帝国中心的上层女性曾发挥重要影响,然而除了个别尤为知名者,传世文献对于
2、她们的记载大多失之简略,这造成了相关研究的困难。唐太宗昭陵陪葬群是初唐上层女性碑志的渊薮所在,其墓主是初唐女性中最具权势的人物,包括陪葬的后妃、公主、陪陵者的祔葬配偶与后人等,构成以特定女性群体为书写对象的高规格碑志集群。唐会要对陪陵名位的记录较为详细,但对女性的记载缺漏尤多,张沛又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考证和订补。近年来,石刻文献进一步拓展了唐代文学研究的格局和内涵,涉及到宫廷女性文学方面,则尤以对上官婉儿墓志的相关研究为典型。尽管如此,对于初唐女性文学作综合考察的研究仍然较为困难,本文依托昭陵女性碑志,以传世文献互参,从文本格套、史事记录、作品遗文等方面入手,探讨初唐女性文学的多维面相与丰富内涵
3、。作者简介:徐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0073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鸳鸯墓志整理与研究”(22CZW019)阶段性成果。参见宋王溥:唐会要卷二一,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412-414页。参见张沛:唐昭陵陪葬名位综考(上):昭陵碑石研究之一,碑林集刊第13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175页;张沛:唐昭陵陪葬名位综考(下):昭陵碑石研究之一,碑林集刊第14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48-370页。104一、文本格套中的女性文学昭陵女性碑志中对于女性文学的相关记载,弥补了史传的空白,为考察初唐女性文学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胡
4、明将唐代女作家分为三个圈域:“一宫廷人物,二官僚士人妻女,三女冠、娼妓。唐前期以宫廷诗人为大宗;安史之乱后,则以女冠、娼妓诗人为主流。”而对于构成“第一个圈域”的宫廷人物,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长孙皇后、徐贤妃等留有一定作品或史料相对详细的特殊个案,但是这并不能全面展现宫廷女性文学的样貌。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载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公主,提及文学者仅高祖女长广公主、太宗女临川公主,且文字简略,故昭陵女性碑志的价值尤为凸显,尽管相关描述不乏碑志文格套化的用语表达,难以确证为针对特定事件所进行的记录,但在传世文献如此短缺的情况下,亦不妨将这些材料集合起来作整体的考察。首先,将文学与女性其他的才华、技能杂糅
5、。如纪国太妃韦氏墓志云:“飞笔于花旦,则鹤峙鸿惊;披绣册于娥宵,则敦诗悦礼。春椒起咏,艳夺巫岫之莲;秋菊腾文,丽掩蜀江之锦。”临川郡长公主墓志云:“惟公主幼而聪敏,志识明慧,雅好经书,尤善词笔。至于繁弦促管之妙,幋帨组紃之工,爰,推绝美。所撰文笔及手写诸经,又画佛像等,并流行于代,可谓九族妇德、千载女师者乎。”新城长公主墓志云:“染花笺于,体穷龙翰;发缥于,词凤篆。岂庭淑气,唯颂春椒,凄凄素序,独铭秋菊。加为妙,高步芝。紃组称二,兰掖。”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云:“秋窗望月,春榭临风。裁葴作范,草赋开蒙。词温华瑾,文艳雕虫。铅芳罢饰,紃组为工。”这些描述中,文学修养多与绘画、书法、音乐、女红等其他
6、素质对举或并列。其次,对女性文学活动场景的想象。如越国太妃燕氏碑云:“泛观子史,每三复于天经;讽玩图书,必再循于节义。击赏名教,照澈于清襟;褒尚贞良,冥通于雅操。沉研训诫,终日忘疲;握玩绨缃,通宵抚卷。至于纰文缺典,登耳必综于心;美句妍词,过目悉登于。”这段文字描绘了燕妃“泛观”“讽玩”“握玩”“沉研”“抚卷”胡明: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文学评论1995年第3期,第100页。张沛: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昭陵碑石,第198页。张云:唐新城长公主墓志考,碑林集刊第6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陈尚君辑校:全唐文补编卷一一,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8页
7、。全唐文补编卷一三,第156页。105“过目”等姿态多样的阅读状态,这为其创作提供了“纰文缺典”“美句妍词”的知识积累。又如文安县主墓志云:“栖志图史,游心几律。眄萋叶而兴勤,听喈音而遗诐。意匠言泉之旨,飞云垂露之端。柳密庄窗,乍起流莺之赋;月合花簟,因裁捣衣之篇。”墓志生动描绘了她为景色所触动而“乍起流莺之赋”“因裁捣衣之篇”的创作过程。这些碑志撰者为男性,无论其职级如何,他们在描绘宫廷女性文学活动的场面时,更多当是基于自身创作经验的合理推想。接着,反映女性文学具有一定共性特征的创作题材。如前引纪国太妃韦氏墓志云:“春椒起咏,艳夺巫岫之莲;秋菊腾文,丽掩蜀江之锦。”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铭云:“
8、对菊题铭,怀仙摛赞。”前引新城长公主墓志云:“岂庭淑气,唯颂春椒,凄凄素序,独铭秋菊。”前引文安县主墓志云:“柳密庄窗,乍起流莺之赋;月合花簟,因裁捣衣之篇。”西宫二品昭仪墓志云:“柳雪飘词,椒花练试。”亡宫三品墓志云:“重阳季月,讵传秋菊之文。”大唐故邳国夫人段氏墓志铭云:“聊裁春颂,韵叶丝桐;戏属秋铭,调谐金石。”这些记载所提到的文学素材与创作对象有“春椒”“秋菊”“柳雪”“流莺”等,其中“春”“秋”“椒”“菊”等字出现的频率尤其高。虽然这些也是泛指,但反映出吟咏四时节气、自然风物是这些女性进行文学创作时涉及较多的题材,这类题材一般是初学诗文便会涉及的,同时又具备即时感发的抒情特点,从宫廷
9、女性生活经验的层面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春游曲被认为是长孙皇后留存至今的唯一诗作,其诗云: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这首诗记录长孙皇后春游上林苑的场景,既写上林春景之明丽,又喻皇后本人之美艳,并以“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自比谢道韫,卒章显志。诗中所及风物有“桃花”“新桃”“嫩柳”“舞蝶”“啼莺”等,营造出春天上林苑桃新柳嫩、蝶舞莺飞的美好场景。这首诗完全无关母仪和政教,引来后人的较多批评,如明人钟惺批评:“开国圣母,亦作情艳,恐伤盛德。”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这首诗虽然稍显浮艳,但
10、是周绍良主编,赵超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昭陵碑石,第110页。昭陵碑石,第197页。昭陵碑石,第209页。昭陵碑石,第121页。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五,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1页。明钟惺、明谭元春选评,张国光点校:诗归,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106充分展现出了作者的性情和生活,这与史传中塑造的长孙皇后严肃庄重的形象大为不同,显得更为真实亲切。无论此诗是否为长孙皇后所撰,至少就诗中物象而论,春游曲是契合当时女性文学创作实际的。最后,提示了女性文学的文体、批评等信息。文学体裁方面,除诗、文等概念,还有一些特定的文体,如大唐故长乐公主墓
11、志铭新城长公主墓志涉及“铭”“赞”“颂”等具体的文类;文学批评方面,如纪国太妃韦氏墓志越国太妃燕氏碑 西宫二品昭仪墓志 兰陵长公主碑等,以“艳”“丽”“妍”“温”“柔”“怀摛藻”“含规模”“符内则”“蕴内训”等为评点,将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期许寄托到了女性文学上。昭陵碑志对女性文学的格套化叙述,是女性文学实际与男性书写视角融合的产物。碑志文本格套化是由当时普遍的社会观念所造成的,无论墓主是男性还是女性,碑志都需要将他们塑造成合乎社会期许的样子,就像昭陵陪葬功臣碑志会注重表现墓主的忠勇与功勋,昭陵女性碑志亦会将传统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映射于墓志的女性书写之中,而这种社会共识限定了文本关涉的叙述维度,
12、文本格套也就基本定型,而文学即是其中之一。从现实角度来看,女性在创作时未必就想要强调自己的性别特征,故其作品与士人相比也未必有这么鲜明的区别。而昭陵女性碑志对于墓主文学方面的记录,则是将其作为展现作者性别特质、凸显女性才能的环节,无论是对女性文学创作场景的想象,还是对相关情况泛论式、格套式的描绘,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男性视角下女性文学的样貌。反过来看,这种男性视角正反映出女性文学在当时文学生态中的真实处境,虽然初唐的朝官文士赋予文学以光辉的政教理想,但是在他们看来,女性文学并不具备这种深刻性,而是沦为一种格套化的性别修饰。二、宫廷女性的文学养成与应用相对于泛泛而论的文本格套,昭陵女性碑志还提供
13、了反映初唐宫廷女性文学实例的史料。碑志是对墓主盖棺定论式的总结和评价,虽然存在美饰甚至夸饰的情况,但其所着重记述的事件,一般是其生平中被认为最重要或最荣耀的典型事迹,涉及后妃、公主等重要历史人物之时更是如此,故昭陵碑志对相关女性文学实绩的记载,尤其显示出时人的重视,特别是在文学养成机制、文学预政传统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资料依托。(一)文学养成宫廷女性文学的养成,不仅与个人的天分、兴趣、努力有关,更有赖于良好的教育机制。宫廷女性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出生并成长于宫中,而皇帝的后妃从宫外选入宫中,两者接受教育的情况自然就会有所不同。内文学馆是唐代对宫人进行文化教育的机构,自武德
14、便已设立,在武则天时改名习艺馆,又改为翰林内107教坊,承担着教育宫人的职责。不过对于身份更为尊贵的公主、后妃而言,她们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则更为特殊,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记载了一则事件:贞观初,圣皇避暑甘泉,公主随傅京邑。载怀温清,有切晨昏,乃自表起居,兼手缮写。圣皇览之,欣然以示元舅长孙无忌曰:“朕女年小,未多习学,词迹如此,足以人。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因字曰孟姜,大加恩赏。仍令宫官善书者侍书,兼遣女师侍读。皇帝的恩宠为李孟姜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之前临川公主尽管“未多习学”,也必已接受与其身份规制相符的宫廷教育,此后太宗又特派人员重点培养她练字、读书,
15、更对提高其文化修养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据新唐书记载,太宗之母太穆皇后“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临川公主与窦后有同样的文学和书法才能,太宗尤为宠爱,或许也与窦后母仪的影响相关。文学家传则是后妃习得文学素质的主要机制,燕太妃碑志为世族母教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其志云:纂组缋其妍心,诗书文其婉袖。兄敬嗣时因禀训读上林赋于前,太妃一览斯文,便诵数纸,太夫人善其聪令,抚而异之。年甫十三,香名逾振。家门舅族,戚里分华。襛艳蓁姝,降嫔接轸。遂复光膺礼命,召入后庭。这则材料中太夫人对燕氏才能的反应,充分展现其对燕氏教育的支持和鼓励,燕氏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名声。燕太妃碑志对其父宝寿语多隐晦,燕宝寿一生笼
16、罩在父亲燕荣的赐死下场与政治恶名之下,因此仕宦不彰,又碑云:“年甫六岁,奄丧所天。每逼忌辰,悲号不食。至性之感,明灵为之遂通;爱敬之方,闺门以之为镜。”可知燕氏六岁失怙,对于燕氏的培养,也主要是由杨氏承担的,碑云:“太夫人杨氏德高孟母,学冠曹妻。嘉妃幼敏,常谓人曰:此女性理明惠,艺文该博,向使为男,当成国器。”将燕氏的母亲杨氏之“德”与“孟母”作比,而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正是其最彰显的德行;又将杨氏之“学”与“曹妻”也即班昭作比,可见杨氏本人很有才学。正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女性,对燕氏的文学养成起到了关键的影响。钱穆指出:“因尚孝友,而连带及于重女教。当时教育,主要在家门之内,兄弟姊妹宜无异视,故
17、女子教育亦同等见重。当时人矜尚门第,慎重婚姻然平心论之,女子教育不同,则家风门规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四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54页。昭陵碑石,第197页。宋欧阳修、宋宋祁:新唐书卷七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69页。昭陵碑石,第181页。全唐文补编卷一三,第158页。全唐文补编卷一三,第156页。108颇难维持。此正当时门第所重,则慎重婚配,亦理所宜。而一时才女贤母,亦复史不绝书。”燕氏母亲出身于陈寅恪所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的弘农杨氏,是隋观德王杨雄的第三女,杨雄本人“纬武经文”,其诸子之中亦不乏文学显达者,如杨綝,隋书观德王雄传载:“恭仁弟綝,性和厚,颇有文学。”又如杨
18、师道,同样文学出众,并且热衷于在府邸举办文会活动,可见燕妃之母杨氏的文学修养与教育理念,与燕妃外祖父杨雄以来的家教传统密切相关。燕氏记诵上林赋事与徐惠幼年作小山篇事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体现出初唐世家大族重视培养女性文学素养的风尚。关于徐贤妃的文学家传,学界已经有较多的关注,据新唐书徐贤妃传载: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 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这段叙述与越国太妃燕氏墓志极为相似。燕、徐二家都重视培养子女的文学素质,徐惠和她的弟弟、妹妹从小就在浓厚的家学氛围
19、中浸润和成长,长于文学的父亲能为她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门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切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都使徐妃获得更好的文学熏陶和锻炼,兄弟姐妹由是以才学和文名并称于时,并由此谋得了政治上的发展。再对比新唐书徐贤妃传与越国太妃燕氏墓志,燕妃、徐妃同为太宗的妃子,两则材料均通过叙述幼年时家长试练女孩才能的小事,说明其天资或文才,而家长的反应或“异之”或“大惊”,其后女孩小小年纪便“香名逾振”“论著遂盛传”,进而选入宫中。叙述上的雷同性恰反映出高门显宦普遍重视并鼓励女孩的文学修养,而与之相应的家庭教育则是达成这种素质的重要途径。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与宫廷的擢用要求有关,文学素质作为上层女性
20、文化修养中的一项,在宫廷选妃的标准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如西宫二品昭仪志铭即云:“体惠问于幽闲,班书比丽;蕴柔词于内训,蔡笔齐芳。故得擢自良家,言参椒掖。”其中便直言墓主的书法和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4页。昭陵碑石,第105页。唐魏徵、唐令狐德棻:隋书卷四三,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217页。参见刘子凡:唐代徐氏家族及其文学家传以徐德墓志、徐齐聃墓志为中心,唐研究第1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7-304页;胡可先、孟国栋、武晓红:考古发现与唐代文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1
21、68页。新唐书卷七六,第3472页。昭陵碑石,第196-197页。109文学才能是其被擢选的原因。无论是燕氏还是徐氏,她们之所以能够分别入选后宫进而带动家族兴起,很大程度上即得益于她们的文学才名,燕氏年甫十三就香名逾振,徐惠少时论著便盛传于时,这些事情的情实已不可探知,但是两则案例同构性则提示我们,这种“香名”或许正是相关家族刻意打造和故意传扬的。(二)文学预政在私人圈域的抒情吟咏之外,文学有时也会成为宫廷女性的一种政治技能,展现出较强的应用属性。钱志熙指出:“初唐时代宫廷与贵族女性的诗歌创作,大致是南北朝贵族妇女文学风气的延续,应该将其放在南北朝至唐士族文学的机制中来研究。”据新唐书文德长孙
22、皇后传载:“后尝采古妇人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使与政事,乃戒其车马之侈,此谓开本源,恤末事。”长孙皇后通过撰述行为参与对公共话题的讨论,此举也得到了太宗的肯定。而徐贤妃更是文才卓著,“唐代正史所记载的三十几位后妃中,只有她的著述被引录。其本传采用了讲述唐代士人而非宫廷女性的叙事模式:关注的不是她并不出众的外貌,而是她的文学才华。”她曾撰谏息兵罢役疏上言劝诫太宗,新唐书盛赞其“剀切精诣”,后人如叶适也赞其“词富理博,王勃不能逮也”,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上,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后妃的文学预政行为是受到唐室鼓励的,一个较近的典范是前朝的萧皇后,隋书炀帝萧皇后传载:“帝每游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碑志 初唐 女性 文学 徐焕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