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厘米和米》.doc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厘米和米》.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 1课《 认识线段 》 课时安排:1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例题先通过让学生直观感受“一根线本来是弯曲的,捏住两端拉直了就是线段”来形象地说明线段的特征;然后介绍线段出现在哪些地方,寻找物体的边缘,感受线段的存在;接着通过把正方形纸对折,说明折痕也是线段,通过操作对折出比图中更长的线段和更短的线段,引出“线段是有长短的”;最后教学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板块——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上课前,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今天的学习就从这跟毛线开始。请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来观察:这跟线是什么形状的? 演示: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什么样的?(板书:直的) 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今天就来认识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3.认识线段的图形。 怎样把线段画下来? 演示:先画一条直的线,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看看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5.找身边的线段。 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能找到很多线段呢,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虽然没有标出来,但线段的端点都是存在的。)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 6.折线段。 线段就在我们周围,看这样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这样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条线段。(演示)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也能像这样折一折吗? 小组内交流,请左边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右边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折完后在小组里比一比。 引导:在比较中让学生看到对角折的那一条是这两纸上最长的一条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动手拉拉看。 举起你拉直的毛线。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指名说、小组互相说。 学生拿着书上来指一指。 (请每组中间的同学折) 第二板块——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3.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的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 2.“想想做做”第2题。 这些图形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其实就是由线段围成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接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 问:连接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 说明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什么是“连接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 5.“想想做做”第5题。 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接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指名做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学生独立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集体订正。 学生试着画。 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在书上试着画一画。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集体交流、尝试归纳。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 2课《厘米的认识》 课时安排:1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时学习厘米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教材首先要求学生量出课桌的长度,其意图就让学生体会长度是可以量出来的,借助不同的工具或方法测绘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揭示“可以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接着教材让学生借助直尺感知1厘米实际长度以及厘米的字母表示,用两根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认识2厘米、5厘米、10厘米在直尺上的长度,强化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教学量长度,让学生根据物体、线段,观察是如何利用直尺的,从而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提供知识基础。最后教学画线段,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画法“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及其字母表示,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 初步学习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铅笔。 学生:直尺、铅笔。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 1.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课桌的桌面有多长。 2.学生测量。 3.汇报测量结果。 4.讨论: ⑴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⑵如果你们都用同一支铅笔来量,结果会怎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5.因此,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单位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学生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度,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一拃”)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文具盒。 第二板块——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⑴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⑵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⑶请用食指、拇指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 ⑷请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画出它们的长度。 2.教学量一量。 ⑴出示一支铅笔。 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⑶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⑷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的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⑴你会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 ⑵反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从哪儿画到哪儿? 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 观察。 独立思考。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生独立思考回答。 打开书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讨论交流画法。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哪种量法对。 学生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⑴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⑵小结:在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第4、5题。 量好后填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6题。 可以从0刻度线量起,也可以从其他刻度线量起。 6.“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动手画,同桌互相检查。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同桌讨论交流。 生独立思考回答。 学生独立练习。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这节课的什么内容最感兴趣? 学生集体交流、尝试归纳。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 3课《米的认识》 课时安排:1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教材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告诉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来作单位;介绍米尺,说明它的长度是1米,并介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学写1m。接着组织学生感知1米的概念。借助铅笔、人的身体、课桌的长等物体与米尺进行比较,丰富学生对1米的认识。让每一个学生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并找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的长度是1米的。然后组织学生根据米尺思考1米=( )厘米,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以及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米尺。 学生:米尺。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提问:你能量一量操场的长吗?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比较繁琐,需要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量一量,我们的教材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第二板块——探究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米”。 ⑴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⑵米同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你猜猜是哪个字母? 指出: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板书:米 1m) 2.认识1米有多长。 3.认识1米=100厘米。 观察米尺,你能找到其中1厘米的长度吗?同桌合作,指出1厘米。数一数米尺中有多少个1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小结: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4.量一量。 ⑴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交流测量的方法及注意点。指出:应从物体的一个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用尺子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提示学生在量好的1米处作记号,帮助学生在量2米的时候找到开始的端点。 ⑵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师生合作,学生观察,交流结果,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 ⑶出示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复习比划1米的长度,让学生用两臂张开的长度简单估测,然后分组测量长度单位。 提问:你说估计的长度和实际长度接近吗? 告诉学生,要先在头脑中思考大约有几个1米。 观察。 独立思考。 活动⑴: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的直观认识,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的直观认识。交流量的结果。 活动⑵:同桌合作,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用米尺互相测量,使比划出的长度更接近1米。 活动⑶:小组讨论,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全班交流。 先估计,再测量。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 1.提问: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完成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4题。 ⑴量身高,教师示范,然后同桌合作,交流各自的身高比1米多多少厘米? ⑵量一庹的长度,同桌合作,说说大约长1米几厘米。 3.完成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交流题意:拔河绳长25米,消防救生绳比拔河绳长5米。生:用拔河绳的长度加上5米,就是消防救生绳的长度。 4.完成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6题。 师:读题,结合图上信息说说你知道什么。(小明要走85米,小红要走两段64米和30米。) 师:你知道小红要走多少米吗? 生口答:64+30=94(米)。小明走的路近。 学生交流。 指导学生把1米和多出的厘米数合起来读表示自己的身高。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算式:25+5=30(米)。提醒学生写好单位名称。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1. 认识了米。(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 2. 通常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 4课《练习十》 课时安排:1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学生已认识了线段,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简单了解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本课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比较,使学生能够掌握1米和1厘米的概念并能用估测的方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知识,解决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达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光盘,长方体、正方体多个。 学生:直尺,长方形纸。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几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板书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提问:这是什么?(线段) 2.师:你知道线段的特征吗? 3.让学生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 学生回顾、总结线段、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画线段。 第二板块——巩固练习。 1.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1米等于多少厘米? 3.完成第66页“练习十”第1题。 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单位合适。 提问:为什么床的长和旗杆的高要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则用厘米作单位。 4.完成第66页“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了解学生的正确情况和错误原因。 5.完成第66页“练习十”第3题。 提问:你认为哪条线段长? 量一量,结果怎样? 通过刚才的猜测,你想说点什么? 教育学生,不能光凭主观判断,要通过实践检验。 6.完成第66页“练习十”第7题。 师:出示表格,先估计,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填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纠正。 交流,出示个别估计误差比较大的结果,全体比划体验。 7.出示第66页“练习十”第4题。 指名读一读,然后解答,交流。 8.出示第66页“练习十”第5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目的信息,算出红红和明明的身高。 指出:明明的身高,只要比92大又比98小的数都是有可能。因此他的身高可能是93、94、95、96、97厘米。 9. 完成第66页“练习十”第6题。 先分别出示如图所示的三种物体(一个正方体、两个长方体),说说它们的名称。 让学生说一说三个物体的高度(厚度)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将这些物体按一定顺序进行堆放,让学生算算它们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10.动手做。 ⑴教师提出要求,量长方形纸的4条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⑵在长方形纸上,任意折出痕迹。折三次,交流。 ⑶怎样折,折痕最长? 学生交流,探究学过的知识要点,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练习题。 第三板块——课堂小结【目标5分钟】 提问:我们复习了什么? 回答:线段的特征;1米=100厘米;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 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 课时安排:1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最后教材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充分发挥“身体上的尺”的作用,从估量入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 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的“尺子”,进行比较观察可以提高估算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身体上的尺。 教学准备: 教师:米尺 教学光盘。 预习作业设计: 一块橡皮长3( ) 学校大楼高15( )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板块——故事导入,激发度量兴趣【目标1,5分钟】 还记得《阿福的新衣》的故事吗? 在故事中说的老裁缝和小裁缝用“拃”量顾客的身长、袖长做衣服闹出了大笑话。其实用“拃”量是一种很好的估算方法,它是我们身体上的一种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可以随身带着,随身可以用,在估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可以帮我们很大的忙呢。你想不想试试? 学生自己尝试。 第二板块——认识“身体尺”【目标1、2,15分钟】 1. 你知道“身体尺”是哪些了吗? 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2. 同桌之间互相量。 一拃、一步、一庹、一脚有多长。 3. 想一想:1米大约有“几拃”“几步” “几庹”长。 用米尺量一量。 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自己量一量。 同桌交流。 第三板块——用“身体尺”量【目标1、2,12分钟】 1. 思考:你选择哪种“身体尺”量课桌的长?量黑板、教室的长呢? (1) 课桌的长,可以用来拃量。 (2) 黑板的长,可以用来庹量。 (3) 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或脚来量。 2. 学生分组活动,用“身体尺”量教室里的物体。 学生动手量一量,说一说自己量的结果。 想一想:在量的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3. 汇报交流。 “我们组量了窗台长18拃,长度大约是180厘米。” “我们组量了黑板长3庹,大约长4米。” …… 学生说说测量哪些物体。 学生活动后交流。 第四板块——课时总结,课外延伸【目标1、3,8分钟】 1.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总结:“”“”“”“”是我们身体上的尺,我们天天带着,以后在估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用一用。 2. 课外延伸 (1) 想一想:还有其他“身体尺”吗? (2) 举例: 一个人的身高相当于7个脚长。 围绕大拇指两圈半的长度等于手腕的粗细。 颈的两周等于腰粗。 两肩的宽为头高的两倍。 学生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厘米和米 第五 单元 厘米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