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教学设计资料.doc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教学设计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教学设计资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能力教学点】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 【德育教学点】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与他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巩固旧知。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大挑战的游戏,看看谁是挑战高手,好吗? 生(高兴地):好! 指名答,开火车。 20+5 6+30 60+3 5+40 50+20 30+60 50+30 70+20 50+40 20+60 这么多挑战高手,真厉害!不过还有第二关呢!抢答:一边出示小棒一边说题目。 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8个十,7个一组成( ); 4个十,6个一组成( )。 (评: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一组口算题和有关数的组成的练习,通过口算让学生比较这些题目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复习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另外巩固数的组成的知识,也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 看到小朋友表现得这么棒,玩具店的猫老板很佩服大家,他特地从店里拿了几样玩具来给小朋友们玩!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拿出3样贴有价格的实物玩具摆在讲台上。 生:我发现了积木是23元,小狗40元, 玩具球4元 师:观察得真仔细,为了奖励大家,猫老板决定,每个小朋友可以买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打算怎么买?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你该付多少钱? 生1:我想买积木和小狗,列算式是23+40;(师板书算式) 生2:我想买小狗和玩具球,列式是40+4;(师板书算式) 生3:我要买的是积木和玩具球,我的算式是23+4;(师板书算式) 师:这3个算式里面,40+4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等于几,一齐说—— 生齐答:40+4等于44。 师:指着23+4 23+40,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算一算23+4 23+40这样的题目。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评:教师创设了购买玩具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引发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买不同的玩具而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解决。) 三、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 师:23+4怎么算呢? 请先用小棒摆一摆,一边摆一边想。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生算好后纷纷举手。 师:算好了23+4,还有一道题23+40呢,又该怎么算?同样请你一边摆小棒一边想。生摆小棒。 2、分小组交流讨论。 师:其他小朋友的办法跟自己的是不是一样呢?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里面跟伙伴们说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最会学习,听得最认真。生在4人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算法。 3、整理汇报。学生一题一题汇报计算的方法,教师相应板书。 23+4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摆3根小棒加上4根得到3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 生2:我这里有23根小棒,接着往下数24根、25根、26根、27根。我就知道23+4等于27了。 生3:我是先算3+4=7,再算20+7=27。 生4:我是直接往下数,24、25、26、27。 23+40 生1:我是先摆2捆加4捆是60,再和3根小棒合起来是63。 生2:我是用小棒来算23+40:33、43、53、63。 生3:先计算个位上20+40=60,再计算60+3=6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 (评:教师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思考,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得出的摆法,合理整理出算法,在算法中理解算理,学生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小组的交流讨论,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他人的计算方法,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算法。另外,通过几种算法的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4、比较“23+4”和“23+40”的计算过程教学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算的23+4和23+40,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呢? 同桌交流,再汇报。 生1:计算23+4是先算个位上的3加4得7,再算20加7得27。 生2:计算23+40是先算十位20加40得60,再算60加3得63。 师: 其实我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个位的数加在个位上,十位的数加在十位上。 (这一环节,在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时候,组织了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并较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很快就学会了,猫老板请大家用今天学的知识去他家果园摘果子。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摘到的果子最多。(P61做一做题加工创造) 35+4= 42+3= 5+21= …… 35+40= 42+30= 50+21= 指名说说42+3是怎么算的,50+21又是怎么算的。…… 2、吃果子 53+4 62+7 5+31 53+20 20+67 72+20 (评:练习设计也围绕着有趣的故事来展开,让学生的巩固练习有了情境为依托,独具匠心,具有趣味性、应用性、适当地创设竞争机会,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知识得到了强化,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谈谈收获,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充分的发言) 师:课后,小朋友们可以留心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好吗?、 (评:总结了本节课学习知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巧妙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5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个十和( )个一组成37. 34=30+( ) 57=7+( ) 2、口算:40+1= 3+60= 20+5= 40+10= 30+60= 20+50= 5+3+40= 20+70+6= 问:5+3+40和20+70+6你是怎样口算的? (5+3+40=?先算5加3等于8,再算8加40等于48.) (20+70+6=?先算20+70等于90,再算90加6等于96.) 3、小结导入 同学们对于以前学习的口算掌握得非常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研究一个难题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4+2= (1)【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师:小猴子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题目?(板书:34+2=) 下面就请你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集体讨论.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① 用数数的方法(在34的后面再数两个数:35、36.) ② 先算4+2=6,再算30+6=36. 问:为什么要先把4和2相加?3加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4和2都是单根的,表示几个一,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不能和几个十直接加.) 随学生的发言,老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4加上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34加2的计算过程. (34加2等于几?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 2、教学例1的34+20= (1)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小猴子研究出了34+2的计算方法,现在小猴子又遇到问题了,如果把题目中的2改成20,该怎样计算呢?【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再研究一下这道题. (2)学生试算(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集体交流后,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① 用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44、54.) ② 先算30加20等于50, 再算50加4等于54. 问:这道题中的2为什么要和3相加,不和4相加了? 随学生说明理由,老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3)问:谁再来说一说34+20的计算过程? (34+20=?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等于54.) 师: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解决了这样的计算问题,你们确实很会学习.小猴子都在谢谢你们了.【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3、教学想一想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算两道题?板书:2+34= 20+34= 学生试着独立口算,然后指名说一说口算过程. 4、比较: (1)比较一下,34+2和34+20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两道题都要把加数34分成30和4. 不同点:加2要在个位上加,加20就要在十位上加.) 强调: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2)比较34+2和2+34,34+20和20+34,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41+7= 53+30= 5+24= 40+25= 指名说口算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1、2、3题,然后订正. 3、游戏:分类(在乐曲声中进行) 每人一张口算卡片(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要根据口算的结果放到相应的盒子里,一盒是蔬菜(上面写着:小于50的数)另一盒是水果(上面写着:大于60的数).全部放完之后,集体检查每张卡片放的位置是否正确. 游戏结束后小结:计算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五、作业 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十二的1题、2题. 练习十二 1. 53+4= 64+3= 1+47= 53+40= 64+30= 10+47= 2+76= 20+76= 60+23= 2.50+35= 3+26= 13+40= 44+5= 78+20= 29+30= 教案3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湘教在线 来源: 时间:[2007-6-26 8:55:29] 进入论坛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2 8+10 50+7 4+20 20+30 60+20 80+10 50+40 2.口答: (1)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3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4)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3.30+40+6= 4+3+5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新课. 教师再次出示算式:30+2,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师: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我们学过的知识.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你们会计算吗?知道计算方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34+2=____. (1)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4根,右边摆2根.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4人一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结合实物这样回答: 先把单根的小棒(4根和2根)合并起来,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6根小棒. 也可能结合算式这样回答: 先把个位上的4加2得6,再加30得36; 十位上的30不变,个位上4加2得6,30加6得36. (2)观察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4加2呢?(因为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2表示2个一,4个一和2个一相加得6个一,是6)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色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板书: 接着,可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把34分成30和4,先算个位上的4加2得6,再用6加30得36) (3)变式练习. 试算:2+34=____(板书:2+34) 师: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现在老师再把34+2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0=____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 3.教学:34+20=____. (1)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4根,右边摆2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2)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师:34+2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先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加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4,得54) 板书: 师:计算时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 (3)变式练习 试算:20+34=____(板书:20+34)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算,然后老师再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师:怎样计算这些题呢?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这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反馈 1.先说口算过程再计算. 43+5= 43+50= 2.口算:(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 5+3 2+6 4+5 3+2 35+3 92+6 4+25 3+72 25+3 2+65 3+46 44+4 25+30 20+65 30+46 44+40 3.接力比赛. 每行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6道题,从最后一位学生做起,每人做一道题(人数不够的由第一位学生完成),做完后往前传,由第一位学生交给老师,最先做完而且做对的一行为优胜,老师奖给每人一朵小花.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案由湘教在线www.xj-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作者: 任金花 (小学数学 宁夏小学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34 发表日期: 2010-11-02 21:47:4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0+5= 8+10= 60+3= 4+30= 20+50= 80+10= 60+30= 2、提问: (1)3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4个一) (2)5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个十和7个一) 3、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34=30+( ) 57=7+( ) 5+3+40= 20+70+6= 提问:“5+3+40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0+70+6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谈话: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 提问:这几个算式中,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学生回答:30+3=33)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揭示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板书一半课题)。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自己用小棒或者计数器算一算,和同桌小朋友悄悄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谈话: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结果,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你用什么计算的?哪位小朋友上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捆带5根表示45根,加上30用三捆表示,把3捆和4捆合起来得到7捆,也就是7个十,再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为什么要把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 谁使用计数器的,上来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先拨45,加上30要从十位加,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从十位拨珠呢?”因为30是三个十,所以从十位去加,四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是七个十,70再加5就是75 谈话: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看,小朋友们的方法真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3)整理算法。 讨论:刚才计算的时候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谈话: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先算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再算70+5=75)。 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试算30+45=,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再提问:“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2、教学45+3(揭示这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补充课题) (1)猜一猜45+3这道题怎么算?你能像刚才那样动手摆一摆,拨一拨吗?可以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你的算法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哪位小朋友上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捆带5根表示45根,加上3用三根表示,把3根和5根合起来得到8根,再和4个十合起来是48 谁使用计数器的,上来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先拨45,加上3要从个位加,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从个位拨珠呢?”因为3是三个一,所以从个位去加,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8再加40就是48 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那么3+45=?呢,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对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提问:怎样计算这些题呢?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这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课间活动 四、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自己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表扬不用计数器的孩子,口算真棒 指名两位学生说说怎样拨的 2、过小桥 谈话:小猴聪聪看到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他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瞧!他来了,糟糕、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路,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计算出石头上的两个数字相加的和才能拼好小桥,小朋友们快来让我们一起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提问,比较每组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一道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道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的时候先从十位加,几个十加几个十;加一位数的时候先从个位加,几个一加几个一 3、“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 4、出示“想想做做3题” 谈话:小朋友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把这件好事告诉茄子老师。你们瞧,茄子老师为了奖励大家,给大家送来了苹果和犁。出示“想想做做3题” 说说知道什么,求什么?自己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5、谈话: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们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同桌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然后交换解答,全班交流评价。 五、课堂作业。48页6题 六、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较好的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2.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磁力小棒、小棒(7捆带9根)、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10+40= 30+50= 60+30= 20+20= 90+5= 3+20= 70-20= 80-30= 二、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坐车出去游玩吧,首先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 2.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小汽车。(出示教学挂图) (1)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2)教师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吗? (生:1.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3.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三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将1.2.两个问题写下来。) (3)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请学生列出算式。 (师:这个问题你会列算式吗?生:依次列出算式45+30= ,45+3= ,30+3= ,45+30+3=,列式过程中师提问:30+3等于多少呢?生:33。)。 (4)板书:45+30=,和45+3这两个算式,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探索45+30 摆小棒: (1)提问:45+30怎么算呢?让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吧!学生呗小棒操作,要求一边操作一边说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摆的?学生交流,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棒图。 生:我先摆45,然后再摆30。 师:30摆在4捆这边还是5跟这边? (如果生说摆在5根那一边,教师追问:有不同意见吗?然后比较到底摆在那一边好) 生:摆在4捆这一边。为什么? 师引导:它们都是整捆的小棒,我们要把整捆的小棒摆在一起 (3)总结:我们刚才把4捆和3捆摆在一起,就是把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4)指名看着小棒图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看着小棒图说说45+30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生: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 拨计数器: (1)讲述: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一算。 (2)学生拨计数器,教师巡视。 师:赶快拿出你的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吧。注意一边拨一边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拨计数器,一边拨一边说。 (3)指名交流汇报,同时教师贴出计数器的图。(图上计数器上已经将45拨好,学生交流时只要再加30。) 师:这3颗珠子应该在哪一位上拨? 交流时如果有学生的回答是将3颗珠子拨在个位上的情况,教师就在图上比划一下,问一问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4)提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因为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5)总结: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变成7个十。7个十加个位上的5个一就是75。 (6)指名看着小棒图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看着计数器说说45+30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生: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 口算: (1)师:看来,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计算器,我们都是先算什么?(生:40+30=70)再算什么?(70+5=75)因此我们在口算时应该先算——40+30=70,再算——70+5=75 。 (2)归纳算法: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拨算珠和口算,都得到了45+30=75.想一想,我们在计算时都先算了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45+3。 (1)45+3怎么算呢?你会用小棒或者是计数器来算一算吗? 学生动手操作,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汇报。 交流摆小棒: 学生口述,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图。 师:3根摆在哪里? 生:5根和3根摆在一起。 师:你能说说45+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5+3=8,再算40+8=48 交流拨计数器: 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计数器图。 师:3颗摆在哪一位上? 生:3颗珠子摆在个位上。 师:你能看着图说说45+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5+3=8,再算40+8=48 交流口算: 师:你能说说计算45+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生:45+3我们先算5+3=8,再算40+8=48 3.对比总结 提问:45+30和45+3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结合图引导:45+30先算的是40+30=70,再算70+5=75;而45+3先算的是5+3=8,再算40+8=48) 三、巩固练习,应用算法。 1.书P47/1 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1)出示26+20 26+2 学生独立拨珠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交流计算结果。 师:拿出计数器拨26问:加20加在哪位上?加2 加在哪位上? 生:加20加在十位上,加2加在个位上。 小结:加整十数,我们就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加一位数,我们就把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2)出示:50+34 5+34 学生独立拨珠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交流计算结果。 讲解:50+34应该先算什么?5+34呢? 2.书P47/2 对比练习。 谈话:这次我们不用计数器了,有信心算对吗? (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做完后用计数器拨一拨,验证一下自己算得对不对。 (2)集体核对。 (3)选一组对比上下两题。 选择53+40 53+4这一组讲解。 师:53+40先算什么?53+4呢? 小结:如果加整十数就先算几十加几十,如果加一位数就先算几加几。 3.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2)各自列算式解答。 (3)交流、订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动脑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你会算吗?指名分别说说两位数加整十数怎么算?加一位数呢? 五、完成课堂作业。 46+3= 50+49= 6+62= 19+70= 30+28= 63+6= 4+32= 40+12= 作业设计: 作业纸 板书: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45 + 30 = 75 45 + 3 = 48 小棒图 计数器图 小棒图 计数器图 40+30=70 5+3=8 70+5=75 40+8=4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学人 2011 课标版 一年级 教学 设计 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