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doc
《第三课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三课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对应学生用书第18~19页) 1.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温的主要特点是 。 (2)①为 季风,来自 洋,主要影响我国 地区;②为 季风,来自 洋,主要影响我国 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 地区也能受其影响。 (3)我们把受此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A ,而我国 受其影响不明显,称为B ;A与B之间大致以 — —贺兰山— — 一线为界。 答案:(1)夏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东南 太平 东部 西南 印度 西南 黄河中下游 (3)季风区 西北内陆 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 阴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2.读“甲、乙两幅雨带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所示的是 月份的雨带位置,此时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开始在 登陆。 (2)乙图所示的是 月份的雨带位置,此时雨带控制我国北方的 地区和 地区;图中东部地区空白处表示的是 地区,此时的天气现象是 。 (3)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 的进退决定的。 (4)我国降雨形式以 雨为主,夏秋两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 左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 灾害。 答案:(1)五 南部沿海 (2)七、八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伏旱 (3)夏季风 (4)锋面 80% 水旱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1、2、3、13 中国降水特点及其影响 4、6、8、9、10、13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5、7、11、12、14、15 一、单项选择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19~20页) 1.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根据如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地区 甲 乙 经纬度 25°N,102°E 28°N,113°E 海拔(米) 1 891 68 1月平均气温(℃) 7.7 4 7月平均气温(℃) 19.8 32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不同 解析:A 由经纬度可判断,甲、乙分别处于云贵高原和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形差异,导致气温差异。 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④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C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与地球自转线速度没有多大关系。 3.如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份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解析:B A、C两项均影响降水,对气温没什么影响,D项也是错误的,因为从纬度来看,甲比乙纬度高,但是气温却高得多,从区域定位来看,乙位于青藏高原,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势位于第二级阶梯,低于乙地,所以B项正确。 (2010年抚顺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4~5题: 4.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5.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 解析:4.B 5.A 该组题通过区域图分析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第4题,西北地区降水东西差异显著与距海远近有关。第5题,由于该区域降水少,植被稀少,地表松散物质多,加上风力大,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6~7题: 6.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解析:6.B 7.C 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的判断能力。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锋面雨带,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气团相交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的势力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撤出我国大陆。故B项正确。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7月以后,由于夏季风异常,锋面雨带仍滞留于Ⅱ区、Ⅲ区,在该区域内控制的时间长,从而出现南方的洪灾,而北方的Ⅰ区,锋面雨带未到达,而长时间持续高温,造成北方的旱灾。 (2011年东城模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说,华北地区的降水有“七下八上”的说法。据此回答8~9题: 8.“七下八上”的含义是指华北地区的降水多发生在( ) A.每天七、八点钟的时候 B.每月的七、八日前后 C.每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 D.年降水量在700~800 mm之间 9.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受低压控制的结果 D.地形雨所致 解析:8.C 9.A 第8题,每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锋面雨带移到华北地区,造成华北地区多雨天气。第9题,每年七、八月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八月又迅速撤离。 10.(2011年济南联考)据统计,每年冬季,山东半岛的北部降水要明显多于南部,其原因可能是( ) A.北部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B.北部临海,水汽充足 C.北部处于跨过渤海的冬季风迎风位置 D.北部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明显 解析:C 盛行的冬季风越过渤海湾海域,水汽增多,在山东半岛北部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2011年长春联考)2011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4~7次大面积雨雪天气,而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则持续2~3个月滴雨未下。据此回答11~12题: 11.造成2011年1月前后,我国南北天气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纬度差异较大 B.南北地形差异大 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D.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12.我国西南地区基本不受本次寒潮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原地形的阻挡 B.距离冬季风源地遥远 C.位于较低纬度 D.距海较远 解析:11.A 12.A 第11题,造成我国南北冬季天气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大,冬季风影响程度不同。第12题,由于高原地形阻挡,云贵高原冬季很少受冷空气影响。 二、综合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 13.(2011年武汉模拟)读图及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高 度(m) 4 2 895 1 288 1 302 2 261 23 8 年降水 量(mm) 559 966 61 1 536 372 2 045 975 年均温 (℃)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解析:对比表格中数据加以分析,并结合描述点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阐释是解答的关键。图中①地纬度较②地高,①地地势低,②地地势高,因此②地年均温较①地低;③地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④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⑥⑦两地分别位于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有差异。 答案:(1)②地海拔高,故年平均温度较①地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少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既可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多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⑦地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大大减少。 14.(2010年山东文综)如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第(1)题,台风又称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第(2)题,台风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A地位于珠江口,易受风暴潮的影响;B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当地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易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明确了B地主要的次生灾害类型,从预防的工程措施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15.(2011年济南高三考试)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流域、 平原和 平原。 (2)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3)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 ,预防措施是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干旱出现频次最多的地区。第(2)题,我国干旱严重的三个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容易形成洪涝和干旱。第(3)题,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多大风,易形成沙尘暴天气。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增加地表覆盖率;在农牧过渡地带退耕还林还草,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来源。 答案:(1)珠江 长江中下游 黄淮海(华北) (2)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变化易造成水旱灾害 (3)黄淮平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课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第三 中国 天气 气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