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伊玛堪的演述与传播.pdf
《新媒体语境下伊玛堪的演述与传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语境下伊玛堪的演述与传播.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年第 期(总第 期)黑 龙 江 社 会 科 学 .民间文学新媒体语境下伊玛堪的演述与传播王 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哈尔滨)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媒体叙事和媒体互动成为人们进行文学、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的出现迅速吸引了大众的关注从书面文本到电子文本直至口头表达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场域 当赫哲族口头传统 伊玛堪遇到新媒体其口头的、声音的传播优势以及面对面互动的特点都在互联网空间找到了适应当下社会文化需要的演述场域 新媒体为伊玛堪演述提供了新空间也为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关键词:新媒体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基金项目
2、: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研究”()作者简介:王威 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技术进步具有“自主性”技术的“入侵”是人类不可抗拒、无法选择的客观存在“技术与它的使用之间不存在什么差别 在技术面前个体所面临的唯一的选择或者按照技术规则的要求去使用技术或者根本就不使用技术”远古先民以口语为媒介进行叙事相较于口头文学的发生与流布书面文学如文学发展史上的“冰山一角”伴随着文字书写与纸质媒介的出现人类有了更加丰富、自由的叙事方式原本以口头表述和传播的文学样式越来越多地被固定在以书写为媒介的龟甲、莎草纸、竹简等上面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和交流方
3、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新媒体就是技术革命带给人类最新的科技成果之所以强调“新”是为了突出新媒体技术“瞬息万变”的特征突出“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机结合时代风驰电掣的发展速度”新媒体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选择物理社区中的生活文化事象被转移到新媒体中口头传统的创编与传播增加了新的空间与途径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文化式样在新媒体中实现了口头书面电子新媒体的转场“过去口头传统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代际之间的纵向传承今天多媒体承载着音声、文字、影像、超文本链接、云技术等跨越空间横向传播”当赫哲族伊玛堪遇到新媒体其在传统社区中出现的传承与保护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迎刃而解 一、赫哲族伊玛堪概说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
4、少民族之一 从语言分类上讲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南语支也有学者将其归属为那乃语支 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 伊玛堪是赫哲人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创造并在民族内部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样式以颂扬赫哲族原始部落间征服与反征服中的英雄业绩为其主要内容作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伊玛堪被誉为“古代北方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是赫哲族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伊玛堪演述无乐器伴奏经常以说唱结合徒口叙事的形式呈现有说有唱以说为主辅以常伴的曲调因此口头性是伊玛堪演述的主要特征 年凌纯声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搜集了 篇赫哲族伊玛堪(或梗概)他将伊玛堪的演述形
5、式称为“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这时的伊玛堪只是被简单地记录它的重要文化属性还没有被完全认识到 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汉译版的伊玛堪(上、下卷)收录 部长篇伊玛堪 年 月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 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作为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示范卷出版 希尔达鲁莫日根被公认为当下最长的伊玛堪共 章约 万字(汉字)其中演述的诗行 段行约占整部史诗篇幅的三分之二 晚近从口头传统、传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维度研究伊玛堪的著述也大量出现为伊玛堪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伊玛堪也开始被移异到新媒体空间
6、 根据笔者的数字田野考察从微信、微博到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网站再到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近年来兴起的短(中)视频 都可以找到伊玛堪的踪迹 无论是本民族的年轻成员、伊玛堪研究者还是相关研究机构、政府主导的文化部门都开始将视野转向新媒体空间 笔者在上述所提到的新媒体中均找到了关于伊玛堪的视频、短视频以及书面文本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微信作为近年来国民程度最高的社交媒体赫哲族成员有意识的以微信作为交流传播媒介成立了七个以“赫哲”命名的交流群笔者是其中一个交流群的成员这个群目前有 人成员 以上为赫哲族其中包括俄罗斯那乃族成员以及中国的研究者、高校学生等 群内发布、交流的主要是与赫哲族传统文化以及
7、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笔者以“伊玛堪”作为关键词进行群搜索在微信允许的搜索时间内弹出 条关于伊玛堪的信息 在微信视频号搜索关键词“伊玛堪”弹出大量与伊玛堪有关的信息数据其中包括传承人在各种演述现场的演述与表演传承人录制的短视频新闻媒体、文化宣传部门等录制的宣传赫哲族传统文化和伊玛堪的视频.笔者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伊玛堪”弹出的条目高度集中在官方认证机构的文化宣传领域少部分在高校民俗学、民族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 例如 年 月 日中国新闻网发布的“用英语说唱伊玛堪”年 月 日湖北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发布的关于赫哲族伊玛堪的介绍.在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网站中搜索关键词“伊玛堪”弹出的条目结
8、合了微信视频号与新浪微博的特点 以个体身份上传视频以及短视频的实践基本为零.与上述几种新媒体形式相较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以短(中)视频为主的手机 则大量可见视频号主体、主以个体身份上传伊玛堪演述、伊玛堪宣传等主题的短视频其中以两位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新、吴宝臣现场演述的短视频居多其他民族成员也开始在这类新媒体中上传自己录制的短视频通过对上述新媒体空间伊玛堪的演述与传播现状的研究发现新媒体平台上的伊玛堪主要分两部分:一是(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物理空间的伊玛堪演述被移异到新媒体中并成为宣传、传播民族文化的主体二是在新媒体中的演述以传承人等个体身份录制的短视频为主还包括以声音、文字媒介融合的少部
9、分短视频 新媒体语境下的伊玛堪不仅受众的体量越来越大留存的时间也被延长伊玛堪在新媒体空间被更多的文化“他者”观察、欣赏 虽然当下伊玛堪在新媒体中的演述、流布还基本处于开发阶段但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共主体和个人主体已经意识到新媒体为伊玛堪传承与保护带来的巨大契机 二、传承空间从现实性向虚拟性的跨越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口头传统是由演述人和受众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公共事件”而且被民族、社会全体所需要 伊玛堪在物理空间中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讲述者都是从一部分记忆的细节中重新创造情节 故事讲述者有意或无意地添加、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删除或改变某些细节来改造故事这也是伊玛堪在长久的传承过程中能够一
10、直保持动态性发展的原因之一 伊玛堪是赫哲人生产劳动后的娱乐活动“过去男人打猎回来大家围坐喝酒也像我们这样唱伊玛堪 这是赫哲人最好的娱乐活动”伊玛堪与具体的演述场域密切相关演述人对不同场域中的创编是伊玛堪生命力持久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新媒体的伊玛堪演述主体来说除了本民族成员外基本不依附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是把从不同路径获得的文本附上个体自身的需要再经过受众的“检阅”成为带有极强目的性、交互性的伊玛堪新媒体文本新媒体是一个更加巨大的公共空间为口头传统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的场域 新媒体中的口头传统保持了传统社区中口头传统的基本内容与交流规则其演述既可以是传统社区演述现场的忠实记录也可以是无文化(或多文
11、化)背景的演述创编是视觉转向中跨越时空的影音图像的多维表达 新媒体“不但能够借助复杂的技术系统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同时也能够为人类制造各种需要它不但能够模拟现实而且能够比现实更为完美的虚拟现实”作为赫哲族口头传统的伊玛堪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物理空间的演述与存在方式在新媒体空间也成为可能在新媒体叙事的参与下伊玛堪演述与传播的“复活”与嬗变、拓展与延伸也成为其在新媒体空间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媒体对伊玛堪的影响不仅发生在互联网空间进入新媒体后的伊玛堪必然会受到社区外部文化的影响外部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发生交互形成带有新生性的赫哲族伊玛堪 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说:“伊玛堪从来不拒绝改变只要这种改变没有使伊
12、玛堪彻底改头换面没有丧失赫哲族艺术的本真内核那么这种改变就是为伊玛堪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所做出的适应”新媒体中不同的传播主体所创编或上传的伊玛堪文本都存在着差异这不仅是新媒体文化多元性特征的需要也是为确立个体演述风格或传播主体宣传内容的需要 作为一项公共事件传统中的伊玛堪演述从演述人到受众都以家族、民族等群体形式呈现演述是在民族内部公共场合现场创编并现场完成、集体接受的过程 作为传统的文化符号民族内部成员间的代际传承对于赫哲族伊玛堪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民族认同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过去的声音”赫哲族伊玛堪历经了各种载体的记录进入新媒体场域的伊玛堪又回归到“耳治之学”这个过程中“过
13、去”被渗入现代元素新媒体将伊玛堪带入传播技术发展的最前端面对不确定的演述人与受众充分发挥着口头传递的优越性 如果说书面创作对于读者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口头传统的创编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表达 无论是在新媒体中还是在传统场域赫哲族伊玛堪的个性都是通过其核心要素(母题)展现出来的诚如施爱东在故事法则中所写的那样:“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 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新媒体技术将当下的语境、知识和价值情感等赋能伊玛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传统的演述面貌在传统结
14、构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语境的要求生成符合当下人们表达要求和审美价值的文本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使伊玛堪从宏大的演述系统中分解出来成为新媒体中民族传统文化与口头文学创编、演述、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载体也为新的口头文学的产生提供令人兴奋的灵感来源 在传播有效性的维度上视觉传播更具有直观性听觉传播更具有流动性伊玛堪作为赫哲族最主要的口头演述实践之一与传统仪式等特定场域密切相连口耳相传的信息交流方式演述现场的搭建听众的数量、情绪与现场反应等共同构成了伊玛堪现场演述实践的组成部分 无论将伊玛堪演述单独付诸视觉抑或是听觉都不能完整地传达它所要表达的文化意涵 把赫哲族伊本文将所有在新媒体空间演述、传播、宣传赫哲
15、族伊玛堪的主体均称为伊玛堪演述主体本文将所有上传到新媒体空间的伊玛堪内容均称为“伊玛堪文本”玛堪转移到新媒体中重新实现了视听上的统一但新媒体语境与传统语境的巨大差异也使其失去了传统中的文化稳定性 新媒体中语境的交融使伊玛堪突破了传统文化生境的范畴生成充满文化间性的融汇了现实生活元素的“新传统”的文本以新媒体为中介的交往方式“表面上看打破了空间障碍克服了传统仪式对空间的极度依赖其实质是对现实生活的去空间化改造”赫哲族内部的伊玛堪演述与本民族重大的祭祀、庆典等仪式联系在一起(伊玛堪大唱)但是在新媒体语境下伊玛堪演述基本上不表现这样的功能即使是那些仪式现场录制的片段也因镜头尺度等问题而淡化其与仪式间
16、的密切联系 而用来表达赫哲族日常生活文化的伊玛堪小唱虽然更加符合新媒体的娱乐文化传播特征但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伊玛堪小唱并没有被选择成为伊玛堪在新媒体中的演述内容也证实了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的目的性对于民族文化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为赫哲族独有的文化意象大众了解、认可的伊玛堪是凝聚赫哲人智慧和文化的符号承载了本民族传统的独特的文化信息也是民族外受众所期待的“他者”体验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传播主体首先选择的就是为文化“他者”所期待的内容受众对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就是新环境”而“环境不仅是容器 而且是使内容完全改变的过程”新媒体这样一种全新的传播空间不仅改变了伊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体 语境 下伊玛堪 传播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