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名师选题.pdf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名师选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名师选题.pdf(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名师选题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名师选题 单选题 1、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 170 万年的_。距今约 70 万至 20 万年的_。答案:元谋人 北京人 解析: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 70 万至 20 万年的北京人。2、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一措施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激化了民族矛盾 C加速北民南迁 D导致北魏分裂 答案:A 解析:孝文帝追溯黄帝为先祖,改姓氏为汉姓,这有助于促进鲜卑族的汉化,促进民族融合,A 项正确;孝文帝的举措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排除 B 项;北民南迁是战乱导致,而非孝文帝改姓导致,排除 C 项;北魏分裂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而非改姓导致,排除 D 项。故选 A 项。3、速亡:_年,在_、_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_农民大起义。公元前 207 年,2 _的军队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答案:公元前 209 年 陈胜 吴广 第一次 刘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的过程是:公元前 209 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公元前 207 年,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秦朝灭亡。4、据记载,唐人最喜欢的花是硕大无比、富丽堂皇的牡丹,而宋人最为钟爱的花朵则是迎雪傲霜、含苞待放的寒梅,造成唐宋社会这不同喜好的主要原因是()A审美情趣不同 B社会变迁影响 C文人雅士倡导 D统治理念各异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疆域统一,国力强盛,因此唐人最喜欢的花是硕大无比、富丽堂皇的牡丹,而宋朝处于分裂时期,而且面临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因此,宋人最为钟爱的花朵则是迎雪傲霜、含苞待放的寒梅,B 项正确;审美情趣的不同和文人雅士倡导会影响人们对花朵的不同喜好,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AC 项;唐宋时期的统治理念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从 304 年刘渊建国的 130 多年时间内,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建立一批政权,合称“十六国”。其中实现北方一统的是 A前赵 B前燕 C北魏 D前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结果北方政权割据混战局面,实现统一的是北魏,C 项正确;前赵是十六国时期列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政权,排除 A 项;前燕是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排除 B 项;前秦是氐族建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排除 D 项。故选 C项。3 小提示: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圣杜甫所歌颂的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D 解析:题文中的“开元”是指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全盛日”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据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社会景象出现在唐玄宗时期,D 项正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排除 A项;唐高宗在位时有“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排除 B 项;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7、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材料“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隋朝推行科举制,采取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 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先秦的政治制度,排除 A 项;察举制是两汉的选官制度,排除 B 项;三省六部制和选官制度无关,不能解决材料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问题,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8、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4 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它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B 项正确;租庸调制以人丁为征税标准,开始实行于唐高宗时期,后被两税法取代,排除 A 项;一条鞭法实行于明朝,时间不符合,排除 C 项;摊丁入亩实行于清朝,时间不符合,排除 D 项。故选 B 项。9、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答案:元谋人 解析: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 万年,元谋人已经懂得用火了,发现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小提示:10、影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_运动。不仅为新兴的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_,影响十分深远。答案:思想解放 地主阶级 源头活水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5 活水,影响十分深远。11、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的时期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的时期是隋唐,D 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儒学还没有确立,排除 A项;春秋战国佛教还没有传入,排除 B 项;秦朝时期儒学遭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排除 C 项。故选D 项。12、西汉灭亡(1)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_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王莽篡权:公元 9 年,外戚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_,西汉灭亡。答案:土地兼并 王莽 新 解析:西汉后期,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 9 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13、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 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 B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C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巩固 D汉、蒙两族的民族融合进程大为加快 答案:C 6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时的唐蕃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審会盟后双方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C 项正确;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说法太绝对,排除 A 项;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说法太绝对,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汉、蒙两族的民族融合进程大为加快,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4、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说明,两税法()A扩大了收税对象 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C 解析:根据“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可知两税法规定了应收税赋的名目,在此名目之外滥收的都要受到处罚,由此可知两税法是简化了税收名目,C 项正确;两税法征收的对象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A项;根据题意叙述无法体现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控制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15、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 1427 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比例分别为 55%、35%和 10%。由此可见 A明朝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地域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C分卷制度相对公平合理 D经济水平决定录取比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分卷制度考虑了地域上录取人数的平衡,在全局上体现了公平合理,C 项正确;明朝分卷制度体现了公平合理,并不能反映科举制度走向衰落和地域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排除 AB 项;“决定”一说太绝对,经济水平影响录取比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填空题 16、_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 170 年南方先后经历了_、_、_、7 _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_和_,统称为_ 答案:420 年 宋 齐 梁 陈 建康 吴 东晋 六朝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20 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 170 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东晋和吴,统称为六朝。得出:420 年宋齐梁陈建康吴东晋六朝 17、东汉烧出成熟的_,北朝烧出成熟的_。答案:青瓷 白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北朝时可以烧出成熟的白资,与题中空白处分别对应的是青瓷、白瓷。18、三省六部制当中的_负责审核、封驳 答案:门下省 解析:三省六部制当中的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 19、五代十国:(1)_年,_废唐称帝,国号_,史称_。(2)此后 50 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五个王朝,称为“_”。(3)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_,称为“_”。8 (4)五代十国后期,_世宗柴荣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为_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答案:907 年 朱温 梁 后梁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五代 北汉 十国 后周 北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 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此后 50 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的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处为 907 年;处为朱温;处为梁;处为后梁;处为后梁;处为后唐;处为后晋;处为后汉;处为后周;处为五代;处为北汉;处为十国;处为后周;处为北宋。20、北魏孝文帝改革:439 年,北魏统一_ 答案:北方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 得出北方 21、郡县制_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_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分封制_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科举制_打破贵族垄断,提高官员素质 察举制_以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答案: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嫡长子继承制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打破贵族垄断,提高官员素质 以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解析:9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郡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制度,推行分封制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疆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察举制是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以官举士的以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2、北朝(1)含义:4 世纪末到 7 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 5 个王朝合称北朝。(2)政权更迭:4 世纪末建立北魏,_ 年统一北方;6 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灭掉陈朝,完成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_世纪后期。措施:迁都_;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10 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答案:北魏 439 北周 5 洛阳 汉语 隋唐盛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先后存在北魏、东西魏和北齐北周;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隋朝取代的是北周,灭掉陈,统一全国;5 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统一说汉话;北魏孝文帝改革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23、内容:中央委任_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答案:中正官 解析:略 24、朝代 制 度 选拔方式 选拔标准 作 用 曹魏 _ 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 重视家世 科举制作用:_ 隋唐 _ 考试 德才 答案: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作用: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的选官方式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作用主要是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以考试为选拔方式,注重德才的是科举制。所以是九品中正制,是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11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科举制。25、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讲汉语、()、通婚姻、改籍贯等 答案:易汉服 改汉姓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材料分析题 26、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12 (2)分别指出材料二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材料一属于哪一类型?(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的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答案:(1)认识:诸子百家既互相争鸣;也互相吸收;在互补并趋于完善。(3 选 2)(2)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史记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3)观点:“汉化”政策是北魏衰落的原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与继承,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认识:依据材料一“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可以得出诸子百家既互相争鸣;依据“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可以得出也互相吸收;依据“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可以得出在互补并趋于完善。(2)类型: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一的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3)观点:依据材料三“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可知,观点是“汉化”政策是北魏衰落的原因。态度:属于开放性题,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对待不同文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与继承,言之有理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中的投机阶层利用寺院特权,将自己的田产以布施的形式寄名于寺进行逃税。在国家税役负担沉重之时,大量贫苦民户便会选择携田入寺,向寺院提供劳动并交纳租金,这显然是要低于世俗课敛的。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13 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摘编自景旭、孟娟唐朝寺院与国家之间的田地博弈(1)根据材料,概括会昌灭佛前后寺院经济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林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答案:(1)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2)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减轻了依靠世俗供养所造成的社会负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隐匿户籍的现象;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发;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1)根据材料“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可知,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根据材料“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可知,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2)根据材料“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可知,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根据材料“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可知,减轻了依靠世俗供养所造成的社会负担;根据材料“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可知,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发;一定14 程度上减少了隐匿户籍的现象;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等等。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岀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岀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并分析其弊端。(3)根据材料三、四,指岀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并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答案:(1)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品德,德才,孝廉均可)。(2)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15 弊端:世家大族垄断人才选拔,任人唯亲,扼杀人才。(答中正独揽人才的选拔与评判,寒门才俊遭到埋没可)(3)标准:才学(学识);积极作用: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可知是察举制。标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德行(品德,德才,孝廉均可)。(2)制度: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九品中正制。标准:根据材料“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和所学知识可知是门第。弊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家大族垄断人才选拔,任人唯亲,扼杀人才。(3)标准: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和所学知识可知是才学(学识)。积极作用: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可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材料“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可知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名称,并概述其职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这种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答案:(1)官制:三省六部制。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事物。(2)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相权分化,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弊端: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事物。(2)利:根据材料二中“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及所学知识可知,众多宰相集体议事,相权分化,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弊端:根据材料二中“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可知,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30、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户籍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与特色。他诞生于春秋时期,在秦国商鞅变法中就有对人口进行授田、兵役登记造册的行为。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商鞅主张将所涉及人员进行记录,把他们的17 田宅、四邻、亲属都进行记录,出生的婴孩随时添加,亡故之人从记录中撤出。这种记录之法规,已经具有典型的户籍制度特点。对中央集权统治和管理,意义重大。张亚贞“编户齐民”制度对西汉人口管理的影响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辶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取办,无复常准。赋敛辶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户籍制度实行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答案:(1)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便于征派赋役,保证国家的财税收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平民居住的稳定,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和管理;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动严格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等等。(2)户籍被破坏,多不符实;安史之乱后,赋役制度混乱,随意增科,名目繁多;赋役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官吏盘剥严重,人民压力沉重;逃户流民增多,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属于容易题。户籍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与特色,对我国古代封建统治产生了深刻影响。材料“在秦国商鞅变法中就有对人口进行授田、兵役登记造册的行为”可知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便于征派赋役。“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商鞅主张将所涉及人员进行记录,把他们的田宅、四邻、亲属都进行记录”可知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民众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对中央集权统治和管理,意义重大”可知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和管理,还可结合所学作答,也可答其消极影响。18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经典史料的解读能力,属于容易题。由材料“唐初赋敛之法租庸调”“版籍浸坏”可得出,户籍被破坏,多不符实;安史之乱后,赋役制度混乱,随意增科,名目繁多;赋役不均,贫富差距拉大;根据材料“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官吏盘剥严重,人民压力沉重,逃户流民增多,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面对此时的社会状态,需要一种新的赋税制度出现,两税法应运而生。小提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答案 高中 历史上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名师 选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名师选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5938937.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593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