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失衡、被动城镇化与.—基于河南省G县的案例研究_王旭清.pdf
《县域教育失衡、被动城镇化与.—基于河南省G县的案例研究_王旭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教育失衡、被动城镇化与.—基于河南省G县的案例研究_王旭清.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西部普通农村家庭的养育困境与教育城镇化有关,县域教育失衡与被动城镇化是造成这一养育困境的关键。在县管校聘的政策背景下,师资流动带动了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造成了县域教育失衡。县城的虹吸效应加剧了资源集中,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为了摆脱劣势环境,获得优质教育,农村家庭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被动城镇化。失去乡村社会性育儿与公共资源支持的农村家庭因此陷入了高成本高风险的养育困境。为破解这一养育困境,应控制教育城镇化,以乡村为基础建设育儿空间,为农村家庭提供社会性支持与公共资源支持。关键词 县域教育失衡;被动城镇化;教育资源;养育困境 该报告来自育娲人口专家团队(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2022
2、年 12 月 29 日发表至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上的文章。详见 https:/ 2022 版显示,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 18 岁的平均成本为 48.5 万元。其中,低收入家庭养育成本约为 11.6 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约为 39.5 万元。有研究表明,农村家庭每多抚育一个儿童,总支出增幅便会增加 13.9%,教育支出要提升133.3%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农村家庭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如何理解其养育现状并有效减轻其养育压力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人口流动与家庭拆分的背景下,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家庭完整性、教育可及性以及家庭资本对于农村家庭养
3、育的影响。首先,家庭完整性对家庭养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研究中,比如家庭拆分下的留守生活总体上不利于儿童身体成长2、情绪与行为发展34以及心理健康5。其次,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随迁儿童家庭的探讨上,比如,胡恒钊等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均出现了教育断链的现象6;谢永飞等8989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投稿邮箱:社会教育SHe Hui Jiao Yu人则发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上学难”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幼儿园和高中仍然存在“上学难”问题7。最后,家庭资本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教育投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上,比如,孙浩淼等认为,贫困会在家庭与环境压力、资源与投资、
4、贫困文化三个方面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8;孙猛等指出,农村家庭子女的资源转化处于明显劣势,低水平与低回报的叠加效应限制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获得9;另有学者发现,随迁家庭内生出一系列教育适应策略10,且出现了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11。可见,城市化带来的城乡二元流动秩序造成了农村家庭养育的照顾与教育问题:留守儿童能够获得低成本的生活满足和教育,却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照顾;随迁儿童能够得到父母的照顾,却很难获得长期有保障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与教育“两为主”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家庭的养育空间只有乡村和城市两种选择;另一方面,农村家庭无法在同一空间中完成照顾与教育的统合。其实,实践中的农村家庭
5、养育已经突破了城乡二元格局。韩嘉玲等发现,中小城市落户政策与面向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业,为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提供了新的选择12。蒋宇阳将农村家庭在县城的生活与分工形态概括为“半工伴读”13。总之,农村家庭在县城,突破了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养育空间选择,且通过陪读统合了照顾与教育,告别了分离与流动。但与此同时,这种家庭也在教育投入上陷入了内卷,陪读的高成本和家庭的弱积累增加了教育投资与家庭发展的风险性14。也就是说,教育城镇化作为新的变量,正在重塑农村家庭养育模式。在此背景下,亲职抚养开始回归,教育可及性不再成为问题,家庭资本导致的养育差异也被逐渐拉平,但家庭教育的成本与风险也会随之抬高。综上
6、,已有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关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家庭的抚育,缺少教育城镇化的视角;二是虽然注意到教育城是镇化及其对家庭养育的影响,但尚未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对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县域义务教育失衡带动了农民家庭被动城镇化,最终制造了家庭养育的成本与风险困境。本文选取的案例 G 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于大别山区,全县总人口 90.83 万,常住人口59.57 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时,G 县城镇化率为 27.72%。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镇化率已达到 42.07%。G 县是当地教育强县,清北录取人数连续十余年在全市拔得头筹,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录取
7、了10人、22人、20人。在优质教育影响下,当地家庭普遍非常重视教育。二、师资流动与县域教育失衡在撤校政策普遍缩紧的情况下,由县城教育发展不均衡引发的吸引型城镇化16已经成为教育城镇化的主要类型。对于导致县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秦玉友将其归于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政策的积累,比如重点校政策、示范校政策以及城镇导向的差异化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等15。安永军则将其归于城乡一体化招生政策导致的生源流动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的影响16。也就是说,教育政策对教育资源与生源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城区的教育优势不断累积,最终造成城乡教育失衡。在 G 县,师资流动是导致城区优势积累的关键变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县管校聘
8、背景下采取的民办教育支持政策以及制度化的教师招考选调政策,使得优质师资大量向城区流动,造成县域教育失衡。1.县管校聘背景下的师资流动为了促进县域范围内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国务院 2012 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而在 2014 颁布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9090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No.03.20232023 年第 03 期交流轮岗的意见则首次提出“县管校聘”。从政策目标来看,县管校聘意在实现教师的无校籍管理,打破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实现教职工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17。在这一政策背景
9、下,县一级获得了教师调动自主权,极大地便利了乡村教师向城区流动。从 G 县实际情况来看,首先,2016 年之前,在民办教育支持政策下,公办教师大量流入城区私立学校。以 S 中学为例,2004 年该校由河南省某民办教育与房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投资建立。为支持学校发展,G 县以支教的名义从全县抽调在编教师 400 余人进入 S 中学。在发展前期,支教政策吸引力极大。据了解,支教教师既可以保留编制待遇又能够获得民办学校的薪酬,教学热情空前高涨,S 中学也迅速崛起成为该县的名牌中学。2016 年之后,G 县取消支教,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数缩减到 304 人,但仍然占民办中小学教师总数的 23%。其次,民办学
10、校打造出成绩口碑之后引发了大量的学生入学需求,城区教师资源因此变得紧张。对此,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安排将大量乡村教师抽调进城。据了解,2021 年和 2022 年,城区学校分别选调了 150 名和 110 名教师。在县城学校选调教师过程中,G 县规定当年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也可报名。从数量上看,2019年以来,选调进县城学校的特岗教师共计 89 名。从选调资格要求上看,G 县关于教师年龄、表彰以及在编情况的规定,实际上将招考选调范围锚定为乡村优秀中青年教师。综上,县管校聘政策使得县一级获得了一定的教师调配自主权,而支持民办教育与解决城区资源紧张问题的地方政策导向,最终使得优质师资大量向城区集中。尽管
11、乡村可以获得特岗教师资源,但在地方政策导向下,乡村反而变成为城区培养和输送优质教师的基地。2.城区优势积累与县域教育失衡安永军认为,硬件、师资与生源是教育资源的三大要素,由它们共同构成的资源结构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秩序,三大要素的结构合理性则决定了教学的成效18。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存在规律,教育资源结构配置越具有优势,整体教学成绩便越可能从优。在G县,随着师资不断向城区集中,城区的教育资源结构被不断优化,出现了显著的优势积累。在教育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城区优势积累也就意味着乡村的弱势积累,最终结果就是县域教育的城乡失衡。首先,城区教育在师资、生源、规模与声誉上的优势累积,将城区教育快
12、速推向了高水平的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师资进城带动了生源向城区的大规模流动。在城区就读存在门槛的情况下,最终能够进城读书的生源质量大都良好。师资与生源的叠加使得城区学校普遍能够达到管理上的适度规模,可以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教育资源结构的优化以及规模优势使得城区学校在取得教学成绩上获得了无可替代的优势,最终形成了师资、生源、成绩与声誉的良性循环。其次,师资和生源的流失导致学校出现办学困难。2021 年的招生数据显示,33 所乡镇中学中七年级学生数超过 150 人的只有 17 所,6所中学七年级学生数不足 100 人。以 B 乡中学为例,10年前该中学有1300名学生,到2022年,该中学
13、将六年级并入后才只有 600 余名学生。其中,九年级实有学生 103 人,但该届学生六年级毕业的总人数为 200 余人,流失 50%左右。从师资上看,一方面教师流动性大,从县城选调教师至今,该中学至少流失 20 名骨干教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短缺,该中学 20 年来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在师资与生源结构被破坏的情况下,B 中学一来没有教育教学氛围,二来缺少规模效应带来的竞争机制和组织优势,逐渐陷入了学生学不动、教师教不动的恶性循环。城区优势积累与乡村弱势积累的结果,是县域义务教育的失衡。从学生成绩上看,G 县在城乡学校、民办与公办学校以及各类型学校9191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投稿邮
14、箱:社会教育SHe Hui Jiao Yu校际之间均出现了显著差距。以 2021 年该县教学质量检测中的学生成绩为例:在小学,首先,校际之间差距明显。以四五年级平均总成绩最高与最低学校间的差距来看,四年级村小相差 27.2 分,完小相差62.2 分,五年级村小相差 57.5 分,完小相差69.1 分。其中,公立学校校际差距明显大于民办学校校际差距。以四年级为例,公立小学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 67.5 分,私立小学仅相差26 分。其次,城镇与村庄之间差距明显。四年级村小平均总成绩为311.9分,完小为331.3分,相差 19.4 分。五年级村小平均总成绩为 281.4分,完小为 318.1 分,相
15、差 36.7 分。在中学,首先,公办和民办学校差距巨大。以八年级为例,全县人均总分为 317.97 分。民办学校平均分为 337.98 分,而公办学校平均分仅为276.37 分。其中,民办学校最高分比公办学校最高分高出 47.78 分。其次,城乡差距巨大。城区学校平均为316.99分,乡村学校平均为278.85分,相差 38.14 分。从重点高中录取情况来看,在招收的 600 多名正取生中,来自公立学校的只有 40多人,而县城公立一中考取 30 人左右,占公立学校正取学生的 70%。也就是说,多数农村公立学校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考上重点高中。三、县城的虹吸效应与农民被动城镇化虹吸效应一般指某一区
16、域大量吸引了其他区域的资源,使自身具备了吸引力优势,并且持续强化这一过程的现象。相比马太效应着重强调强弱之间的固化与两极分化,虹吸效应着重关注两极化的发生过程及其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县域教育失衡其实是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种马太效应。而教育引发的县城虹吸效应作为中间机制,正在不断强化这一失衡局面,并最终导致了农民被动城镇化。在城市研究中,虹吸效应一般被用于解释大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事实上,城市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其基本特点在于集中与规模。通过人口、资本、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大城市既能高效完成价值生产,又能提供便捷优质的交通、购物、医疗、教育等服务。也就是说,
17、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本质上是对优质生产要素的集中,目的是高效完成社会化大生产,最大化创造社会价值。因而,大城市虹吸的基本条件是高价值的生产机会的相对稀缺性,其核心是价值生产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而优质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只是价值生产的副产品。相比大城市,县城的虹吸效应并不来自价值生产能力,而是来自教育资源集中后优质公共服务的稀缺性。从供求关系上看,大城市虹吸效应一般会形成生产机会与劳动者之间的供求紧张,即大城市生产机会有限且生活成本较高,而劳动者对于进入大城市的需求旺盛。县城虹吸效应的核心则是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之间的供求紧张,即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而家庭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旺盛。也就是说,县城的虹吸效应不
18、是生产要素的集中,也并不直接导致可持续的价值生产,而是公共服务的集中,由此形成持续性的消费吸引。1.教育失衡背景下县城虹吸效应的发挥在师资流动导致县域教育失衡的背景下,民办学校的积极带动、农村家庭的教育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城镇化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思路,为县城虹吸效应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使得生源和师资两大教育要素被不断吸引进城。首先,县城对生源的虹吸主要凭借三种形式:第一,师资带动下的自然吸引。在优质师资大量进城的背景下,农民群体中最重视教育的一部分家庭会率先跟随进城,并且积极陪读。第二,招生宣传下的主动吸引。由于民办学校高度依赖教学口碑,所以大都有着强烈的冲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因而在发展初期会凭
19、借在政策上的相对优势积极招揽优质生源。比9292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No.03.20232023 年第 03 期如,通过奖学金的设置吸引优秀学生,通过广告宣传扩大招生范围,等等。这就导致原本无进城计划的学生转而进城。第三,教学声誉下的口碑吸引。当城区教育因优势资源的叠加而频传捷报之后,口碑效应便会发挥作用,教学声誉会自动吸引大批学生前来求学。事实上,一旦优质师资集中、口碑成功建立,城区对生源的虹吸便会持续发挥作用。其次,县城对师资的虹吸主要凭借地方政府城镇化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从当下的教育供给工作来看,地方政府既要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又要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
20、况下,扩大投入和周转师资就成为地方政府的缓兵之计,即一边通过改善硬件和补充特岗教师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另一边通过新建城区学校和选调乡村教师解决城区教育问题。由于学生进城效应依旧,城区师资始终紧张,政府只能不断选调教师,由此形成对师资的虹吸。从未来县城教育规划上看,地方政府的基本思路依然是以城镇为中心进行教育供给,城区对师资的虹吸仍将持续。具体来说,G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增加 1.1万个学位。以小学为例,G 县小学生每届大约 1万 1.1 万人,十四五期间规划城区小学要增加学位 3645 个。按照小学师生比 1:19 计算,仅小学阶段城区就需要增加 192 名教师。总之,在师资流动导
21、致的县域教育失衡中,虹吸效应作为中间机制始终在发挥作用。一方面,师资集中、民办学校的积极营造、城区教育的品牌效应共同制造了农村家庭的进城求学需求,使进城就读成为重视教育、上进求学的象征,进而内化为家庭的社会性追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以城镇为核心集中供给教育资源的思路,为城区不断吸引师资创造了政策条件。这就使得县城既可以吸引大量生源,又能够吸引大量师资,进而不断加剧县域教育失衡。2.虹吸效应与农民被动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一个由就业带动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变革的过程19。王海娟认为,当前农民处于半城市化阶段,以就业和住房在城市实现为基本特征,是农民虽然迁入城市定居但尚未依托城市非农就业完成家庭再生产的
22、一种过渡阶段20。实际上,半城市化状态的达成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当农民家庭经济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未来家庭预期已经转移到城市时,半城市化就是符合家庭当前发展水平的一种主动选择。而当家庭经济能力不足,家庭未来预期仍然在农村时,半城市化的进行就并非完全是家庭的主动选择,更多的是被动卷入的结果。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在县城虹吸效应下开始被动城镇化。简言之,县城虹吸效应加剧了县域教育失衡,逐渐形塑出城区恒强而乡村积弱的两极化教育格局。农民家庭身处其中,不得不面临进城与留守的教育抉择。在农民家庭普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因选择教育而被动城镇化便成为普遍现象。具体而言,农民被动城镇化表现在动力、能力和未来预期三方面。
23、从城镇化动力上看,农民城镇化并非出于完成生产生活的整体性变革与身份转变,而是希望摆脱乡村劣势教育环境。因此,教育进城表面上看是农民家庭在主动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实际上更多的是农民家庭在虹吸效应影响下面对乡村教育积弱现状的被动选择。从城镇化能力上看,县城虹吸使得大量无能力城镇化的家庭也因教育选择进城。据了解,G 县平均房价已经达到 6365 元/平米,学区房房价可达 7500 元/平米,显然已经超过了普通农民家庭的可承受范围。但即便无法买房,仍然有大量家庭租房陪读或者让孩子进入私立寄宿制学校。也就是说,当前农民城镇化是在家庭能力并不足以在县城就业、购房、安家的情况下,被教育卷入的被动城镇化。从未来
24、预期上看,县城虹吸使得城镇化成为实现家庭教育投资的手段,而非家庭发展的目的。正因如此,陪读群体普遍会在子女学业结束后面临去留的再次抉择21。而在县城接受教育的9393少年儿童研究 2023.03投稿邮箱:社会教育SHe Hui Jiao Yu儿童最终是为了跳出县城,登上更高的平台。也就是说,农民进入县城恰恰是为了离开县城,他们只是被教育拉动才暂时城镇化。四、被动城镇化与农村家庭养育困境家庭养育内含着基本生活、照顾和投资三大功能。其中,基本生活是指确保儿童的基本生存,涉及安全、温饱以及生活便利问题。照顾主要是指家庭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照,涉及照顾者的劳动与情感付出。投资主要是指家庭为让儿童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失衡 被动 城镇 基于 河南省 案例 研究 王旭清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