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建筑之“脉”的分枝...地区“新派”建筑师群体研究_黄庄巍.pdf
《现代中国建筑之“脉”的分枝...地区“新派”建筑师群体研究_黄庄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国建筑之“脉”的分枝...地区“新派”建筑师群体研究_黄庄巍.pdf(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056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InMemoryofSages,PonderingOver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Architecture作者:黄庄巍,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刘静,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邹广天,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战后中国建筑文化体系在台湾 地 区 的 建 构 与 发 展 研 究”(2020J01278)。录用日期:2022-9摘要: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大陆迁台建筑师
2、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直接继承发展了1930年代以来在学院派与官式建筑传统之外探寻现代中国建筑道路的思想新芽,系统呈现了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主流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全面碰撞融合的理论图景,亦成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之余绪在现代中国建筑理论探索中的映射,具有多重重要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本文将发掘本时段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余绪与现代建筑社会属性多重交叠下的理论探索,论述其对“复古思潮”的抨击抵抗及其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理论内涵,呈现其从“型造人”到“建筑文化自觉”的启蒙主义理论建构演进目标,总结这一群体及
3、其理论建构作为现代中国建筑发展图景重要组成的意义与价值,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关键词:中国建筑理论、现代中国建筑、中国近代文化思潮、文人建筑、台湾建筑、金长铭、贺陈词、汉宝德Abstract:In the early 1950s to 1960s,because of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the branch connec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tr
4、end of World modern architecture,the”new camp”architects and their students in Taiwan has carried on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and form theoreti-cal trends in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This theoretical school directly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new ideas of exploring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
5、ectural path beyond the academic and official architectural traditions since the 1930s,and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picture of the comprehensiv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as of the world modern architectural movement 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It also beco
6、mes the reflection of the thoughts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trends in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theories,with multiple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s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he“new camp”architects in Taiwan in this p
7、eriod under the multiple overlapping of the thoughts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ocial attribut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discuss their attack and re-sistance to the“retro trend of thought”and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nationalism and liberalism,and present the evolution goal of their enl
8、ightenment theory construction from“creating people by type”to“building cultural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is theoretical school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thought continuation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theory,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relevant
9、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supplementing the narrative of post-war Chinese architectur-al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world modern architectural movement.Keywords:Chinese Architecture Theory,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Modern Chinese cultural thoughts,Literati architecture,Ar
10、chitecture in Taiwan province,King Chang-ming,He chen-Chi,Pao-Teh Han中图分类号:TU-092.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740(2023)02-0056-19DOI:10.12285/jzs.20220515001现代中国建筑之“脉”的分枝与演进我国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群体研究The Branch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text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The Research of“New camp”Modern Chinese Archi
11、tects in Taiwan Province 黄庄巍 HUANG Zhuangwei 刘静 LIU Jing 邹广天 ZOU Guangtian057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InMemoryofSages,PonderingOver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Architecture一、历史背景:19301940年代世界现代建筑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的思想新芽及其分枝现代化与中国化是中国建筑转型发展的核心课题。自192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开始影响中国以来,如何借助现代主义建筑及其思想内涵以探寻“真正”的现代中国建筑,构成了中国建筑转型发展
12、的重要动力和发展脉络。1930年代开始,结合学院派设计方法与官式建筑造型特征的“中国固有式”日趋成熟却存在诸多问题,诸如“靡费人力财力”“封建时代产物如式搬演”质疑四起,“新中国的精神亟应用划时代的建筑来表显”,寻找“中国建筑新作风”逐步成了中国建筑界新的探索方向。“表现中国精神的途径尚有许多,宫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未来中国建筑所应取自途径,将一若其他学术思想现代化欤?国际化欤?亦中国本位化欤?”,在全面抗战期间强烈的民族主义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下,建筑界对新的现代中国建筑道路思考更为深入。在1940年后特别是抗战胜利后,一批留学欧美接受现代建筑教育的中国学生回国,进一步加强了现代主义建筑思
13、想在中国的传播。简言之,1940年代中后期,“现代建筑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的目标,而不是世俗地认为是一种程式、一种流派”,即将现代建筑作为一种注重科学理性、强调时代精神、体现历史进步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发展工具,进而摆脱“中国固有式”之“形”的束缚,从“原理”“精神”“生活”而非“造型”“风格”“典仪”上发展现代中国建筑,成为中国建筑界的思想新芽,亦构成了1950年代后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与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据本研究不完全统计,19451949年前后有超过140名大陆建筑师迁居台湾地区。他们填补了战后台湾地区正规建筑师的空白,构成了台湾地区战后第一代建筑师的核心与主体,也形成了大陆之外最大的
14、中国近代建筑师群体(附表1)。亦由于近代建筑师群体在海峡两岸的不同流向,现代中国建筑发展脉络在1949年后产生分枝,并在19501970年代末期分置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政策与外来影响之下,形成了不同的样貌。其中作为直接浸染于世界现代主义主流思潮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枝,在19501960年代台湾地区特定历史情境下,延续自中国大陆的两条“现代中国建筑”路线在各自发展中产生了激烈的论争。该时期国民党当局为“延续道统”而大力发展“中国固有式”,以卢毓骏、黄宝瑜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基于官式建筑传统与儒家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官方”色彩浓烈的理论建构,并在营造学社学术思想影响下进行了以官式建筑为
15、主导的中国建筑历史书写。与之相对,“新派”建筑师群体以台湾省立工学院(今成功大学)建筑系和今日建筑 百叶窗建筑期刊为主要理论阵地,形成思想鲜明、脉络清晰的理论流派。“新派”兼具的中国传统家学和现代建筑教育背景,使这一流派带上了浓郁的中国文人传统色彩和跨文化特征。他们以现代建筑思想为理论发展工具,以现代建筑与文人园林作为直接中西文化要素来源与依据,提倡现代主义与文人审美,推崇园林美学,反对学院派及“中国固有式”,批判以官式建筑为主导的传统历史叙述,对现代中国建筑之形态功能、空间、文化与社会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深层次思考和理论建构。他们更以自由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姿态,对当时文化保守主义影响下的建筑实践、
16、学术研究直至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社会现状进行了一系列颇具深度的反思和批判,构成了1950年代之后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的重要组成。今日视之,台湾“新派”建筑师1950 1960年代中前期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及其相应设计实践,形成了二战前后现代主义主流思潮与中国文化传统碰撞融合的珍贵样本,亦构成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体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板块,具备丰富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历史、现实意义。但由于1949年后两岸隔绝等原因,以上历史叙事并未得到充分发掘与价值认知,尚未系统纳入中国现代建筑转型发展脉络与中国近代文化思潮整体视野进行审视与解读。由此,本研究将对19501960年代中前期台湾地区“新派”现代中国理
17、论之源流、叙事、特征进行整体考察,联结中国近代历史脉络并明晰、完善这一近现代建筑史研究中的模糊地带,以期勾勒出这一重要理论续篇之轮廓,揭示其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中的贡献、价值与意义,补充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因时代背景复杂,牵涉人物众多,诸多思想与理论脉络交叠,本系列研究将根据研究对象范畴由“脉”“形”“意”三个子篇章构成。本篇将总览其“脉”,通过剖析在19501965年间特定历史背景下“新派”建筑师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启蒙思想脉络及其源流与嬗变,结合相关建筑实践,阐述其对现代中国建筑之社会文化范畴的深度思考,总结台湾“新派”叙事作为现代中国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与思想续篇的意义与价值
18、。后续文章将分别对“形”(形态与功能)与“意”(空间与园林)进行详述。二、相关建筑叙事:19501960年代中前期台湾“新派”的理论建构活动台湾“新派”代表、著名建筑家汉宝德(19342014)曾言:“当新运动在怀胎时期的上世纪(19世纪)下半段,我国正苦于应付外患;新运动降生的20年代,我国正为军阀的割据所苦有暇为建筑整容时,国际运动的痕迹已渐消失,面临的是一个百花杂陈、目不暇给的盛境。今天我们要真诚地接受新建筑,无疑将为多样的形式所眩,益感无所措手足。而且文化的枝节或可模仿,根本却没法跳跃,对于响慕新建筑而未具文化洞见的中国建筑师,枝节的抄袭,徒造成不成熟的繁乱,而扼杀发挥正常创造力的生命
19、,或至少阻碍深刻的、根本的进步中国建筑想迎头赶058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InMemoryofSages,PonderingOver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Architecture上西方的成就,其第一步是认清西方新建筑的来源:亦即国际运动所揭示的目标,然后顺着正确的思路加以合理的推演。”作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师群体的分支,“新派”由三个亚群体构成。其一为1940年代留学欧美接受现代建筑教育后赴台的大陆建筑师,如陈其宽、王大闳、贝聿铭、张肇康;其二为19301940年代接受大陆高等建筑教育者,如金长铭、贺陈词等;其三为师从于大陆迁台建筑师的台湾
20、省立工学院建筑系部分青年学生,如汉宝德、方汝镇、华昌宜等,其人物之间有着学缘、师生的紧密关系。19501960年代,“新派”对世界现代建筑思想处于“补课”与“共时”并存、一面“回望”一面“同行”的状态。他们一边积极学习19201940年代“落下”的盛期现代主义思想,一边借助1950年代后对现代主义的修正潮流,充满热忱地进行现代中国建筑探索,并希冀借中国建筑优化、贡献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1949年前后,金长铭、贺陈词等一批主要毕业于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的大陆青年建筑师进入当时岛内唯一的高等建筑院系台湾省立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任教,并很快成为设计教学的主角。1952年金长铭开始介绍欧洲19世纪
21、末的新建筑运动、包豪斯教育、芝加哥学派与赖特作品。1953年省立工学院与美国普渡大学开始合作,战后出版的Architectural Forum和Architectural Record等主流现代建筑期刊成批引入建筑系,成为师生现代建筑信息的直接来源,吉迪恩的空间时间建筑更成为当时建筑系师生的必读书,“时代精神”“四度空间”等理论风行一时。1953年金长铭等组织“今日建筑研究会”,1954年1月,出于“目前台湾尚无一本有关建筑的杂志,即使以往大陆数十年来,有关建筑的学术性杂志也是时断时续的没有一两种”,师生创办了台湾地区战后第一本建筑专业期刊今日建筑。传播现代建筑思想和探索现代中国建筑这两大目标
22、,也真实地记录在文字之中。四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生平、创作和设计思想,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的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CT)、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的麻省理工学院礼堂等战后知名的西方现代建筑新作,以及彼得罗贝鲁奇(Pietro Belluschi)新建筑的新精神等战后现代建筑理论翻译,占据了今日建筑相当的篇幅。尽管当时主要沿用的尚为沿袭自大陆的中央大学式学院派教学方法,师生们“开始在现代主义的门径上独自摸索,形成一个表面上的学院派表达方式而骨子里却是现代建筑的热衷者”,呈现出一定的思想先行、实践滞后的矛盾,但一如今日建筑创刊词
23、中写到的,“新的时代将有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文化那旧有的无论如何灿烂,总是属于过去;新时代的人应当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来,才无愧于祖先”,至1950年代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已成师生们对“明日之方向”的共识,许多师生已在现代建筑讯息直接影响和“时代精神”感召下逐步成长为“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在他们看来,现代主义建筑承载了“进步”“前卫”等积极色彩,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接受、学习现代建筑过程中,也充满了“无愧于时代和社会”的热情与使命感(图1)。“我个人的贡献当推Bauhaus原想,目前普遍被采用,也同时受到咒骂与曲解。时下一般认为这种思想已形成定型的Bauhaus式样,竟然争论到它的存在是一种
24、严格规定的公式。”一如格罗皮乌斯所感叹,1950年代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建筑日益“国际式”“机械化”“样式化”的弊病开始反思。作为修正策略,西方建筑界提出“地域性”“文化性”等概念,很快被师生们视为进行现代中国建筑探索的有力依据。“我们深信创造是基于传统,一个对过去宝产不能承收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具有深厚的创造潜力的,尤其是我们中国建筑独具一格的风趣和韵味,如何能借现代的材料和手法表现在今日的建筑里,值得我们深思。”在民族主义和现代建筑进步精神共同推动下,传承中华文明,创造能够屹立于世界现代建筑之林的现代中国建筑,成为师生更高层次的追求。图1:今日建筑对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思想进行了详细
25、介绍,并出版专刊059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InMemoryofSages,PonderingOver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Architecture1954年1月,吉迪恩在Architectural Record发表The State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译名现代建筑管窥)一文,今日建筑很快将其第一节“地域建筑”(The Regional Approach)翻译引入(图2)。之后,亦陆续编译刊发了不少西方建筑界关于地域性的论述。“地域建筑正朝向一个新的发展,一方面是地域性的传统精神,另一个方面则是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中国建筑 分枝 地区 建筑师 群体 研究 黄庄巍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