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32页).docx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3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32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 1: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1:地铁车站形式与结构组成 1.1:地铁车站形式分类 车站与地面位置:高架车站、地面、地下; 结构横断面:矩形、拱形、圆形、其他; 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岛侧混合。 1.2:构造组成 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组成。 2: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 2.1:明挖法施工 (1)由地表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高程,在坑内由下至上建造主体结构及防水措施。 (2)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 (3)敞口放坡基坑和有围护结构的两类。 若地面空旷,建筑物离地面较远,不影响周边环境,基坑深度不大可敞口放坡开挖。施工简单,速度快噪音小,无需做围护。 场地限制,则应适当采用围护结构如土钉加混凝土喷抹面;若基坑很深,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处于繁华市区,地面建筑物密集,采用有维护结构的基坑。 敞口放坡施工:边坡面不加支护的基坑,喷锚护坡基坑。 有维护结构的基坑:工字钢桩维护基坑;钢板桩围护基坑;钻孔灌注桩维护基坑;地下连续墙维护基坑;土钉墙维护基坑等。 2.2:盖挖法施工 (1)先盖后挖,预制或现浇棚盖结构,置于桩柱结构上维持地面交通,结构支护下进行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2)优点:围护结构变形小;基坑底部土体稳定、施工空间大;盖挖逆作法用于城市时对交通影响较小。 缺点: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施工缝很难处理;盖挖逆作法施工时,暗挖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要综合考虑基坑稳定、环境保护、永久结构形式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因素确定。 (3)盖挖逆作法、盖挖顺作法。盖挖半逆作法。 盖挖顺作法:构筑连续墙;构筑中间支撑桩;构筑连续墙及覆盖板;开挖及支撑安装;开挖及构筑底板;构筑侧墙、柱;构筑侧墙及顶板;构筑内部结构及路面复旧。 盖挖逆作法:自上而下完成土方开挖和边墙、中隔板及底板衬砌施工,不需设置临时支撑,借助顶板、中板自身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实现对基坑围护桩墙的支护作用。 特点:快速覆盖,缩短中断交通时间;自上而下的顶板中隔板及水平支撑体系刚度大;可分层施工;不受季节影响,设备简单、不需要大型设备。 2.3:喷锚暗挖法 锚杆,垂直打入岩体,锚杆外露端挂网喷砼。对环境要求不高用新奥法,软弱围岩地层中用浅埋暗挖。 2.3.1:新奥法与浅埋暗挖的区别 新奥法: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支护与围岩共同承受变形承受形变应力,初期有一定的柔度。 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上的地层压力是覆盖层的全部或部分土重,需要减少城市地表沉陷,初期支护有一定刚度。 2.3.2:浅埋暗挖法的工艺特点 软弱围岩底层中;浅埋条件下;周围建筑比较复杂;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和喷锚做初期支护手段,按照十八字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称之为浅埋暗挖技术。 适用条件:(1)不允许带水作业,含水量高易塌方,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粉细砂地层不适宜。(2)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自立时间足以进行必要的初期支护,对开挖面前方地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视为浅埋暗挖法的必要前提。 3:不同方法施工的地铁车站结构 3.1:明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或拱形结构。 3.2:盖挖法施工:矩形框架结构。 3.3:喷锚暗挖法:单拱式、双拱式或三拱式,可根据需要做成单层或双层。 二: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与施工方法 1:不同方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结构 1.1:明挖法施工隧道 场地开阔,建筑物稀少,交通及环境允许; 优点:内部净空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顶板上便于敷设城市地下管网设施; 整体式衬砌整体性高,防水性易保证,施工工序多,进度慢; 预制装配式衬砌整体性差,有特殊要求慎用(防护、地震等)。 1.2: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隧道 在城市区域、交通要道及地上地下构筑物复杂地区进行隧道施工,喷锚暗挖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隧道施工时,一般拱形结构,单拱、双拱、多跨连续拱。前者用于单线或双线隧道或联络通道,后者多用于停车线、折返线或喇叭口岔线上。 衬砌主要是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和二次衬砌组成。初期支护是加固围岩,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松动失稳,是衬砌结构中主要承载单元。适合采用喷锚支护。 干燥无水的围岩中亦可采用单层的喷锚支护,不作防水隔离层和二次衬砌。 防水要求不高、围岩有一定自稳能力可采用单层的模筑混凝土衬砌,不做初期支护和防水隔离层。单层模筑衬砌又称整体式衬砌,可做成等截面直墙式和等截面或变截面曲墙式,前者用于坚固围岩,后者用于软弱围岩。 1.3:盾构法隧道施工 在松软含水地层、地下构筑物不允许拆迁,施工困难地段; 优点是振动小、噪音低、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 盾构法隧道衬砌:预制装配式衬砌;预制装配式衬砌和模筑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相结合的二次衬砌;挤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 预制装配式衬砌是工厂预制的构件,俗称管片。管片耐压性和耐久性都比较好,可生产抗压强度达到60MPa、抗渗等级大于P12的管片。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 2:施工方法比较与选择 2.1:喷锚暗挖(矿山)法 2.1.1:喷锚暗挖法施工 2.1.2:新奥法施工 适用于稳定地层,岩石地层采用钻爆法开挖时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减少欠挖、超挖。 围岩条件较好可不支护或简单支护。 喷射混凝土锚杆作为初期支护时的施工顺序:先喷混凝土后打锚杆;围岩条件恶劣时,采用初喷混凝土—钢架支撑—打锚杆—二次喷混凝土。 2.1.3:浅埋暗挖法施工 针对埋置深度较浅、松散不稳定的土层和软弱破碎岩层施工面制定的。 强调与支护和预加固,对地表沉降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浅埋暗挖法的支护衬砌结构刚度比较大,初期支护允许变形量比较小。 (1)地层预加固和预支护:支护方法有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开挖面深孔注浆;管棚超前支护。 (2)隧道土方开挖与支护:总原则是:预支护、预加固一段、开挖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闭成环一段。 (3)初期支护形式:预加固和预支护外,及时性及支护的强度和刚度对隧道稳定性、减少地层扰动和地表沉降有决定性影响;钢拱锚喷混凝土支护是最佳选择。 (4)二次衬砌:初期支护的变形达到基本稳定,防水结构施工验收合格后进行。通过监控测量,指导二次衬砌的时机。这是二次衬砌施工和一般衬砌施工的主要区别。 可采用临时木模板或金属定型模板,更多情况下使用模板台车。 (5)监控量测:监控量测费用应纳入工程成本,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统一掌握、统一指导;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是控制稳定较直观和可靠的依据。 2.2:盾构法施工 2.2.1:盾构法施工基本原理 基本施工步骤:两端建工作井;安装就位;千斤顶将盾构从始发工作井的墙壁开孔处推出;推进的同时不断出土安装衬砌管片;向衬砌背后的空隙注浆,在推进的同时安装衬砌管片;如施工需要,也可穿越工作井再向前推进。 2.2.2:盾构法施工设备 由切口环、支撑环、盾尾组成。 按开挖面是否封闭划分为密闭式和敞开式两类。密闭式分为土压式、泥水式。 土压式盾构一土压的塑流性改良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盾构参数控制;泥水式盾构,以泥水压和泥浆性能控制为主,辅以排水量控制。 2.2.3:盾构法的适用条件 (1)松软含水地层,相对均匀的地质条件; (2)覆土深度不小于6m; (3)有修建用于盾构进出洞和出土料的工作井位置; (4)隧道之间或隧道与其他构筑物之间所夹土体加固处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m,竖直方向1.5m; (5)连续盾构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m。 2.2.4:盾构法施工隧道有以下优点:减少噪音振动;易于管理;不受天气影响;经济上与施工进度上更有利。 2.2.5:盾构法施工存在的问题 (1)隧道曲线半径过小施工困难; (2)覆土太浅,施工难度大且危险; (3)全气压方法以疏干和稳定地层时,对劳动保护要求较高,施工条件差; (4)饱和含水松软的图层中,严密控制才能把沉陷控制在很小的限度内; (5)饱和含水地层中,整体结构防水的技术要求较高。 2:明挖基坑施工 1: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 深基坑≥5m 1.1:围护结构 1.1.1:基坑围护结构体系 围护墙(板墙)—围檩(冠梁)—支撑 板(桩)墙承受基坑开挖卸荷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是稳固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 1.1.2:深基坑围护结构类型 不同围护结构的特点: 板桩式、墙板式桩:H钢1.2—1.5m;止水性差,坑壁不稳的地方不适用。 钢板桩:可反复使用;简便有噪音;刚度小变形大;新的时候止水性尚好。 灌注桩:刚度大适用深基坑;需降水或与能止水的搅拌桩、旋喷桩等配合使用;钻孔时噪音低。 不同围护结构简要介绍: 工字钢桩围护结构:沿基坑设计边线打入地下,间距1m—1.2m。 钢板桩围护结构: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可反复使用,地下水位较高较多。 深层搅拌挡土结构:将水泥、石灰等和地基土相拌合,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一般布置成格栅形。 SMW桩: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削土体,注入水泥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匀的挡墙,插入型钢,形成一种劲性复合围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扰动小,除遇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等局部障碍物时会影响开槽效率。 挖槽方式可分为抓斗式、冲击式和回转式等类型。 导墙是控制挖槽精度的主要构筑物;泥浆护壁,泥浆配制和挖槽施工中对泥浆的相对密度、含砂率、黏度、PH值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和控制。 3:基坑变形控制 3.1:基坑变形特征 (1)基坑周围地层移动主要是由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坑底土体隆起造成的。 (2)基坑较浅时,不论刚性墙体还是柔性墙体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呈三角形分布。开挖深度增加时,刚性墙体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柔性墙体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 (4)基坑底部的隆起:不透水层由于其自重无法承受其下承压水头压力而产生突然性的隆起;围护结构插入基坑底部土层深度不足,一般通过监测立柱变形来反映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情况。 (5)地表沉降:水平变形及基坑土体隆起会造成地表沉降,引起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 3.2:基坑的变形控制 主要方法 (1)增加支撑结构刚度; (2)增加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去土体,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 (4)减小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 (5)通过调整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3.3:坑底稳定控制 (1)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 (2)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2:基槽土方开挖及护坡技术 1:基槽土方开挖 1.1:基本规定 (1)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2)基坑周围地面设置排水沟; (3)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块、均衡的开挖,开挖后必须及时施工支撑。 1.2: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挖土 (1)围护结构变形明显加剧; (2)支撑轴力突然增大; (3)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 (4)坑底出现明显异常,包括黏性土时强度明显偏低或砂性土层时水位过高施工困难时; (5)异常声响。 2:护坡技术 2.1:基坑边坡 2.1.1:基坑开挖形式的选择 2.1.2: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基坑边坡坡度是重要因素。当基坑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体的抗剪强度时,边坡会失稳坍塌。 施工不当也会造成边坡失稳,主要表现为: (1)没有按设计坡度开挖; (2)增加了附加荷载; (3)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降水未降到基底以下; (4)暴露时间过长; (5)未及时刷破; 2.1.3:基坑放坡要求 分一级放坡和分级放坡。 分级放坡时,宜设置分级过度平台。对于岩石边坡不小于0.5m,对于土质边坡不宜小于1m,下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上级放坡坡度(此时可不设过渡平台)。 2.3:边坡保护 2.3.1: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基坑边坡坡度,不同于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做好基坑排水,保持基底和边坡干燥; (3)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4)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1—2m范围内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 (5)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从下往上挖为反); (6)暴露时间长的基坑,采取护坡措施。 2.3.2:护坡措施 (1)不得超挖;坡顶不得随意堆放土方、材料、设备。施工期间严密监测坡顶位移;有失稳迹象,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2)常用保护措施:叠放沙包或土袋;水泥抹面;挂网喷浆或混凝土;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涂志伟覆盖坡面等。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安全 等 级 破坏后果 1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2 一般 3 不严重 高层建筑和大量地下管线,如若失稳或破坏影响很严重,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一级。 3: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1: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与方法选择 1.1:基坑加固的目的 (1)分为基坑内和基坑外加固; (2)基坑外加固主要是止水,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3)基坑内加固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 1.2:方法选择 (1)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加固;满堂加固。 采用墩式加固时,多布置在基坑周边阳角位置或跨中区域;长条形基坑可采用抽条加固;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裙边加固;端头井一般采用格栅加固;环境要求高或封闭地下水时可采用满堂加固。 (2)换填材料加固处理方法适用于较浅基坑; (3)采用水泥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注浆或其他方法对地基掺入一定量的固化剂或使土体固结,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为主,适用于深基坑。 2: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 2.1:注浆法 地质条件决定施工方法: 渗透注浆:中砂以上的砂性土; 劈裂注浆:低渗透性土层; 压密注浆:中砂地基; 电动化学注浆:只靠一般静压力难以使浆液注入。 2.2:深层搅拌法 (1)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可分为浆液搅拌(湿法,可止水)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常用单、双、三轴及多轴搅拌机。 2.3:高压喷射注浆法 (1)对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黏性土、粉土、沙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等地基都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硬黏性土,含有过多块石或大植物根茎的地基效果较差;含有过多有机质的土层,其处理效果取决于固结体的化学稳定性。 (2)旋喷(圆柱体);定喷(壁状);摆喷(扇状); 单管法:喷射高压水泥浆;双管法:高压水泥浆液和压缩空气;三管法:高压水流、压缩空气、水泥浆液。 有效长度三管法最长,双管法次之,单管法最短。 旋喷可以是任意一种,定喷和摆喷常用双管法和三管法。 (3)高压旋喷桩加固体用于加固止水帷幕时,加固搭接长度大于30cm。 (4)压力应大于20MPa,高压喷射注浆的主要材料为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5)过程:钻机就位,钻孔,置入注浆管,高压喷射注浆,拔出注浆管等基本工序。 2.4:加固水泥掺量与加固强度 加固材料的技术指标:固体材料强度指标、水泥掺量、加固体龄期、加固体强度。 对水泥固化剂而言,常用的水泥种类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 4:工程降水方法 1:降水方法的选择 1.1:基本要求 (1)截水、降水、集水明排或组合方法。 (2)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要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较浅时可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3)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底层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抗压水突涌验算,有承压水层,且上部土体压重不足以抵抗承压水头时,降压井降低承压水水头压力,防止承压水突涌,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 (4)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周围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1.2:工程降水技术方法 集水明排:黏性土、砂土;降水深度小于2m; 轻型井点:砂土、粉土;三级9—12m; 喷射井点:砂土、粉土;8—20m; 管井 2:常见降水方法 2.1:明沟、集水井排水 (1)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水汇于集水井内。 (2)排水明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应比沟面低0.5m以上。 2.2:井点降水 (2)当基坑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宽度大于6m且土质不良,宜采用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用环形井点。 (3)井点管距坑壁应不小于1—1.5m,间距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5—1.6m;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处位置决定,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且比所挖基坑底深0.9—1.2m,井点管埋深应计算确定。 3:基坑的隔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 3.1:隔水帷幕 (3)截水帷幕常用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等形式。 3.2隔水帷幕与降水井的布置 (1)隔水帷幕隔断降水含水层:基坑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中,井点降水以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为目的; (2)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降低基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防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 (3)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 转P267 防止基坑坍塌、掩埋的安全措施 一:明挖基坑安全控制要点 1:基坑工程安全控制要点 2: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根据土的分类、力学指标、开挖深度等确定边坡坡度或根据土质、地下水情况及开挖等确定支护结构方法。 (2)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 (3)做好降水措施。当基坑临近有建筑物时,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4)控制好边坡。 (5)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 (6)及时分析监测数据。 二:应急预案与保证措施 2:抢险支护与堵漏 (1)如渗水主要为清水,及时堵漏,如渗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则会造成围护结构背后土体过大沉降,严重会导致围护结构背后土体失去抗力而造成倾覆。 (2)渗漏处采取措施: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导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如果渗漏较为严重直接封堵困难,应先在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液浆等封堵渗漏处。 (3)基坑支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或“踢脚”变形时,采用坡顶卸载;适当增加内支撑或锚杆;被动土压区堆载或注浆等措施。 (4)出现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时,尽可能:降低土中水位;坡顶卸载。 (5)基坑坍塌或失稳征兆已经非常明显时,必须果断采取回填土、砂或灌水等措施。 P269 开挖过程中地下管线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 1: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况管线调查 (1)建设方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查阅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 (2)对于资料反应不详、与实际不符,应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 (3)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地下建筑物,经现场调查,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等情况; (4)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作出醒目标志。 3:现况管线改移、保护措施 (1)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和悬吊加固措施。 (2)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受施工影响,或其危及施工安全,应进行临时加固。经检查验收,形成文件后,方可施工。 (3)建设单位召开调查配合会,由产权单位指认准确位置,设置明显标志。 (4)施工过程中,必须设专人随时检查地下管线、维护加固措施,以保持完好。 (5)观察管线沉降和变形并记录。 P270 施工监控方法量测内容与方法 基坑监测项目 A:地表沉降 地下管线沉降 围护桩顶垂直位移 建筑物沉降 建筑物倾斜 围护桩水平位移 支撑轴力 锚固力 隧道监控项目 A:地表沉降 地下管线沉降 建筑物沉降 拱顶下沉 建筑物倾斜 净空收敛(位移) 隧道内观测 停测标准: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变形稳定后,即可向委托方发出“结束监测申请”,经批准后结束监测。 异常情况监测:(1)制定有应急预案和保证措施; (2)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通知建设单位等相关单位; (3)加密监测,连续监测。 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基坑监测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应 应 应 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 应 应 地下水位 应 应 桩、墙内力 应 锚杆拉力 应 支撑轴力 应 立柱变形 应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应 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 应 监测总报告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3)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5)监测结果评价。 三: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 1: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1:浅埋暗挖法与掘进方式 1.1:全断面开挖法 (1)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隧道,适合人工开挖或小机械; (2)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形,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3)优点: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 缺点: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 1.2:台阶开挖法(正台阶、中隔壁) (3)优点: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灵活多变,适用性强。 (4)台阶数不宜过多,台阶长度要适当,第四纪地层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1D内为宜(D指隧道跨度)。 对岩石地层,针对破碎地段可配合挂网喷锚支护施工。 1.3: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1)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 (3)流程:开挖环形拱部—架立钢支撑—喷混凝土—开挖核心土和下台阶—支撑—砼封底。 (4)优点: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台阶长度可加长,机械化程度可增加,施工速度加快。 (5)注意事项:常要结合辅助施工措施对开挖工作面及前方岩体进行预支护和预加固;对于第四纪地层,一般不设或少设锚杆。 1.4:单侧壁导坑法 (1)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处隧道施工。 (3)导坑宽度不超过0.5倍洞宽,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不需架设工作平台。 1.5:双侧壁导坑法 (1)眼镜工法,跨度很大,地表沉降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 (2)宽度不宜超过断面最大跨度的1/3; (4)优缺点: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变形几乎不发展,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1/2;较为安全,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1.6:中隔壁法(CD)和交叉中隔壁法(CRD) (2)可在CD工法的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即交叉中隔壁法。 1.7: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 中洞法由于中洞的跨度较大,施工中一般采用CD、CRD或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其特点是初期支护自上而下,每一步封闭成环,环环相扣,二次衬砌自下而上施工,施工质量易保证。 转P274 喷锚暗挖法施工安全措施 一:准备阶段安全技术管理 1:技术准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4)编制监控量测方案,布置监测点。 2:人员准备 (1)特殊工种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学习和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3:物资准备 (1)施工物资、应急物资进场; (2)安全防护装置与用品; (3)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和治理有害气体设备。 二:工作井施工 1:作业区安全防护 (2)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井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3)井口作业区必须设置围挡; (4)工作井不得设置在低洼处,井口比周围地面高30cm以上; (5)不设作业平台的工作井周围必须设置防护栏,栏杆底部50cm应采取封闭措施; (6)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 (7)内必须设安全梯或梯道。 3:工作井喷锚混凝土支护 (1)在Ⅳ、Ⅴ级围岩中,应遵循原则: 喷锚支护必须紧跟开挖面;应设专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确保安全。 4:工作井口平台、提升架及井架安装 必须按施工中最大荷载进行施工设计。 5:工作井垂直运输 (4)卷扬机运输,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安全圈数不应小于3圈,其末端固定应牢固可靠。 (6)库存超过一年的钢丝绳,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三:隧道施工 1:开挖 (1)爆破施工必须先编制爆破方案,有专业人员操作,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经公安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2)停止开挖时,对不稳定围岩应采取临时封堵或支护措施。 (3)同一隧道内相对开挖,开挖面距离为2倍洞跨且不小于10m时,一端停止掘进,并保持开挖面稳定。 (4)两天平行隧道相距小于1倍洞跨时,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 2: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 (1)稳定岩体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得大于5m,不稳定岩土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工序; (2)初期支护应预埋注浆管,填充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3:超前导管与管棚 (1)围岩自稳时间小于支护完成时间地段,对围岩采取锚杆或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周边注浆等安全技术措施。当围岩整体难以控制或上部有特殊要求刻采用采用管棚支护; (2)遇到障碍,必须停止钻进作业,待采取措施,确认安全之后可继续钻进; 4:现浇混凝土二次衬砌 (1)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进行; (2)钢筋骨架呈不稳定状态时,必须设临时支撑架; (3)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制定支设、移动、拆除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模板台车和滑模的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5)浇筑侧墙和拱部混凝土应自两侧拱脚开始,对称进行;发现位移或变形,必须立即停止浇筑。 2: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 1:喷锚暗挖与初期支护 1.1:喷锚暗挖与支护加固 (1)浅埋暗挖法需采用喷锚初期支护,包括: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1.2:支护与加固技术措施 1.2.1:暗挖隧道内常用的技术措施 (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 (2)小导管周边注浆或围岩深孔注浆; (3)临时仰拱; (4)管棚超前支护。 1.2.2:暗挖隧道外常用的技术措施 (1)地表锚杆或者地表注浆加固; (2)冻结法固结地层; (3)降低地下水位法。 2:暗挖隧道内加固支护技术 2.1:主要材料 (1)早强混凝土,严禁选用碱活性集料,使用前做固结试验,初凝时间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2.2:喷射混凝土前准备工作 (1)设置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对出水点情况,埋管等方法进行引导疏干。 (2)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喷射量等条件选择喷射方式,宜采用湿喷方式,喷射厚度宜为50—100mm。 (3)钢架应开挖或喷射混凝土后假设,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宜与钢拱架、钢筋网配合使用,长度宜为3.0—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2.3:喷射混凝土 (1)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 (2)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钢架全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 (3)临时仰拱根据围岩情况及量测数据确定设置区段,可采用型钢或格栅并喷混凝土修筑。 3:暗挖隧道外的超前加固技术 3.1:降低地下水位法 (1)富水地层中,且地层的渗透性较好时,,首选降低地下水位法达到稳定围岩,提高喷锚支护安全的目的。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宜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不宜使用集中宣泄排水法。 (3)通常用地面降水方法或隧道内辅助降水方法。 (4)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应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预计有大量涌水或可能引起塔防时,开挖前进行注浆堵水,加固围岩。 3.2:地表锚杆 (2)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先钻孔—吹净钻孔—用灌浆管灌浆—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 (3)锚杆类型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锚杆特性进行选择,中空注浆锚杆、树脂锚杆、自钻式锚杆、砂浆锚杆和摩擦型锚杆。 3.3:冻结法固结地层 (1)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在富水软弱地层,含水量大于2.5%,含盐量不大于3%,流速不大于40m/d,常规法冻结;含水量大于10%,流速不大于7—9m/d,冻土扩展速度和冻结体形成的效果最佳。 3: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 1:防水结构施工原则 1.1:相关防范规定 (1)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地下铁道隧道工程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2:复合式衬砌与防水体系 (1)衬砌结构是由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构成。 1.3:施工方案的选择 (1)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 (2)在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或暗沟和在隧道底设置中心排水盲沟时,应根据隧道的渗水情况,配合衬砌一次施工。 (3)衬砌后可采用注浆或喷涂防水层等方法止水。 2:复合式衬砌防水施工 (3)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止水带不得有割伤、破裂、固定应牢固。 (4)二次衬砌施工要求如下: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浇筑采用组合钢模板和模板台车两种模板体系; 泵送浇筑、模板浇筑,两侧边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4: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 1:适用条件与基本规定 1.1:适用条件 (2)在软弱、破碎地层中成孔困难或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比较大时; 1.2:基本规定 (1)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 (2)严格控制好小导管的钻设角度。5°—15° (3)条件允许时应配合地面超前注浆加固,有导洞时,对导洞内隧道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2:技术要点 2.1:小导管的布设 (1)钢管直径:30—50mm,管长3—5m,采用焊接钢管或者无缝钢管,注浆孔间距为100—150mm,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300—500mm,外插角为5°—15°,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m。 2.2:注浆材料 (1)可选用改性水玻璃浆、普通水泥单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四种注浆材料。一般情况下改性水玻璃浆适用于砂类土,水泥浆和水泥砂浆适用于干卵石地层。 2.3:注浆工艺 (2)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黏土层中采用劈裂或者电动硅化注浆法;淤泥质软土层中高压喷射注浆法。 3:施工要点的控制 3.1:控制加固范围 (1)严格控制小导管的长度、开孔率、安设角度和方向; (2)尾部必须设置封堵孔,防止漏浆。 3.2:保证注浆效果 (2)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应由试验确定,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改性水玻璃浆、水泥浆初压宜为0.1—0.3MPa,沙质土终压一般不大于0.5 MPa,黏质土终压不应大于0.7 MPa,水玻璃—水泥浆初压宜为0.3—0.5 MPa,终压宜为1.2—1.5 MPa。 5:管棚施工技术 1:结构组成与适用条件 1.1:结构组成 (1)防止地表下沉和围岩松动,在开挖工作面的上半段面周边按设计打入厚壁钢管,在临时承载棚的防护下,为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护办法,又称大管棚超前支护法。 1.2:适用条件 (1)软弱地层和特殊困难地段,如极破碎岩体、塌方体、沙土质地层、强膨胀性地层、强流变性地层、裂隙发育岩体、断层破碎带、浅埋大偏压等围岩。 (2)下列施工场合应考虑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穿越铁路;穿越地面结构物;大断面;洞口段;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 2:技术要点 2.1:主要材料要求 (1)钢管直径70—180mm,壁厚4—8mm的无缝钢管。一般情况下短管棚采用的钢管每节长小于10m,长管棚采用的每节长大于10m。 2.2:施工技术要点 (1)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压入钢管—注浆—封口—开挖。 (2)管棚一般沿地下工程断面周边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钢管棚, 有帽形、方形、一字形及拱形等。 (3)根据结构埋深、地层情况、周围结构物状况等选择合理间距。一般采用的间距为2.0—2.5倍的钢管直径。纵向两组管棚搭接的长度应大于3m,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时,要采用刚度大的钢管连续布设。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钻孔精度控制 (2)在松软地层或不均匀地层中钻进时,管棚应设定外插角,角度一般不宜大于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 交通 工程 32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