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分析.docx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分析.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题目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作者姓名 黄 瑛 学科、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与设计 研 究 方 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 指导教师 顾朝林教授 二零零三年四月二十日 学 号: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指 导 教 师: (签字)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以南昌城市空间结构为例 硕士研究生:黄 瑛 M.D Candidate: Huang Ying 指导教师:顾朝林 教授 Supervisor: Prof. GU Chaolin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Dept. of Urban & Resources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2003/4/20 毕业论文题目: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规划与设计 专业 2000 级硕士研究生姓名:黄 瑛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顾朝林 教授 摘 要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表征,它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过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入分析是把握城市发展实质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已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以历史演变过程、空间结构比较、城市发展方向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传统背景下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发展背景的变化,城市将置身于与以往相比更为开放、更为市场化的新城市网络体系中,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只有相应发展,才能满足现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 本文根据当前城市发展面临新的背景,在对已有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新研究框架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城市历史演变规律分析、城市生态格局分析、社会与文化空间分析、城市——区域结构分析。 文章以南昌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南昌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其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规划;第三分析南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它对未来南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和规划带来的重要指导作用;第四指出南昌未来应从区域角度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都市区结构模式;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基础上,对南昌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 THESIS: Study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Comprehensive Planning——A Case Of Nanchang City SPECIALIZATIO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OSTGRADUATE: Huang Ying MENTOR: GU Chaolin ABSTRACT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a complex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bility, it is not only a phenomenon but also a process.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it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uides of urban planning.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urban planning included three aspec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comparison of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s direction. And these studies fitted the traditional backgrounds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But now the background is changed, the city is placed in a more opening city network, and the effects of market will be more obvious. To fit the new demands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new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study. Moreover,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new matters that are brought by new conditions. On the base of the appraisements of traditional study abou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in urban planning,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new frame and way of thinking of future studies. The focuses of new the frame include four aspects: the rul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the planning of zoological space, the study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 and the conceiving of urban group space. In chapter 5,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Nanchang City. At first, it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ing process, developing rule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Nanchang city. Secondly, from the point of ecolo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zoological space about Nanchang, it organizes the zoological system or Nanchang city. The third, it analyzes the actuality of inhabitant space in Nanchang, and the influence of w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areas has affected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The fourth, it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up a metropolis structure about Nanchang in the future. Finally, on the base of those analysises, the study plan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Nanchang City. Keyword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Nanchang city 目 录 前 言 1 一、问题提出 2 (一)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背景 2 1、全球化及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 2 2、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 3、城市社会极化现象出现 4 4、居民人居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4 (二)论文框架 5 二、相关研究综述 7 (一)关于城市空间结构 7 (二)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8 (三)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10 (四)关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11 三、已有理论与研究框架 14 (一)历史演变过程研究 14 (二)空间结构比较研究 16 (三)城市发展方向研究 16 四、本文思路与框架 19 (一)城市历史演变规律分析 19 1、历史时期划分 19 2、历史演变规律概括 19 3、历史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20 (二)城市生态格局分析 20 1、生态格局现状分析 21 2、生态格局保护与设置 21 3、生态格局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21 (三)社会与文化空间分析 21 1、社会空间研究 22 2、文化空间研究 23 (四)城市——区域结构分析 25 五、南昌市空间结构实证研究 27 (一)历史过程与演变规律研究 27 1、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期 28 2、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概括 30 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32 (二)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 35 1、生态环境背景 35 2、斑块 35 3、廊道 36 4、组团空间 37 (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38 1、人口分布与密度 38 2、职业构成分析 39 3、受教育程度分析 39 4、居住条件分析 40 (四)都市区结构研究 41 1、核心区 42 2、城市片区 42 3、城市组团 42 4、卫星镇 43 (五)南昌市空间结构研究 44 1、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择 44 2、城市干道系统组织 44 3、城市功能区重组 45 六、结论与讨论 48 参考文献 49 后 记 54 图 录 图1-1 城市土地使用的空间分布模式 图1-2 利润空间界面 图2-1 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研究方法 图2-2 塔弗的城市地域理想结构模 图2-3 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图2-5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 图2-5 穆勒的大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图2-6 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衍生及类型分异图谱 图3-1 合肥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 图3-2 常熟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 图3-3 宿迁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 图3-4 福安市城市用地评价图 图3-5 宿迁市地震断裂带分布及城市用地评价图 图4-1 维特鲁威理想城方案 图4-2 Savannah城空间结构发展演变 图4-3 汉长安“斗城”形状(效大、小熊星座) 图4-4 《考工记》中的王城图 图4-5 国内外大城市发展形态演化图谱 图5-1 南昌古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图 图5-2 南昌民国初年至今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图 图5-3 南昌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图 图5-4 南昌市土地基准地价分等图(综合、居住、商业、工业) 图5-5 南昌市域自然生态廊道规划 图5-6 南昌都市区自然生态廊道规划 图5-7 南昌市居民人口密度分析 图5-8 南昌市居民职业构成分 图5-9 扩展中的南昌都市区 图5-10 南昌都市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5-11 南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图 表 录 表3-1 福安市主要I、II类城市用地分布表(公顷) 表5-1 2000年南昌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情况表(人) 表5-2 2000年南昌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表(户) 表5-3 城市发展方向分析评价表 前 言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表征,它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过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入分析是把握城市发展实质的基础,也是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基本上是建立在城市发展历史基础、城市建设用地评价与发展方向选择、以及城市功能区布局等的理论框架之上,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传统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然而随着全球化及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城市社会极化现象出现,居民人居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理念和方法需要变革和创新,为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提供更科学、更具弹性的空间结构,从而引导城市有机增长。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以南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专题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试图就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制度与理念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的影响,城市规划不仅过去一直是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延伸与落实,而且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背景下,城市规划的许多内容与研究方法仍然深深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城市总体规划注重均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别长期制约和影响了城市空间布局的诸多方面,城市空间结构同时也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1985年中国城市开始经济体制变革,尤其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顾朝林等,1999),突出体现在城市发展动力、空间特征、建设速度、区位选择等多个方面(王颖,2002;董昕,2001)。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空间结构的研究也较早地进行了创新与改革。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和城市化地域的快速增长,影响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应对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总结过去20年来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研究,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新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背景 1、全球化及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系统与全球金融和全球市场相连接,制造业发生全球性转移,导致了全球性生产和全球市场的扩展,全球资本流动加快。外来投资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跨国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产性服务业(财政、法律、咨询、会计和广告公司)增长迅速,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相继产生(顾朝林,2002);另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给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虽然90年代末东亚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目前该地区大多数国家已逐渐恢复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中国,虽受金融危机的波及经济发展速度有短期波动,但仍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WTO的宗旨是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生产的跨国一体化,WTO规则正在取代国家的规则。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格局,我国必然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步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理念和方法也需要相映的变革和创新。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建设是建立在单位制的基础上的,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是由一个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封闭单位按不同方式排列组合而成(武进,1990)。这种空间割据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杨贤智,1987),概括起来,主要有:(1)城市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土地利用率极低;(2)忽视城市旧城区的改造;(3)破坏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平衡等等。 1985年以来的城市改革,首先实施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通过土地价格机制来控制城市土地使用的严重浪费。其后,引入城市土地市场机制,调控城市土地开发方向与数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就是城市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城市居住空间布局、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居民意愿和区位偏好等,都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制度进一步向市场经济接轨,西方市场制度国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将逐步在中国城市中有所体现。诸如在自由土地市场经济的理想竞争状态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模式可以用一组地租竞价曲线加以表示(Knox,1982,唐子来,1997)(图1-1)。Alonso(1960)运用地租竞价曲线对城市内部居住空间进行解析后得出:居住空间的分异主要表现为高收入家庭居住在城市边缘,而低收入家庭居住在城市中心。在工业区位方面,西方学者对企业最佳区位的考虑不仅涉及成本要素,还包括收益要素,形成了总成本曲面和总收益曲面构成的利润空间界面(the spatial margin to profitability),认为企业可以赢利的空间区域范围不只限于最大利润的某一区位(唐子来,1997)(图1-2)。对城市中公共设施的选址,最大利润原则就被最大福利原则取代。 图1-1 城市土地使用的空间分布模式 图1-2 利润空间界面 (资料来源: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第6期) 3、城市社会极化现象出现 1980年代,我国学者许学强(1989)和薛凤旋(1995)等曾对广州和北京的社会区分析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他们的研究来看,社会主义的城市也存在社会极化现象,但其影响因素既不是种族隔离,也不是经济收入的高低,而主要是历史因素和当时的土地功能及住房分配制度,而且这种社会区不是自发形成的,往往规划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近十多年来,中国处在社会和经济制度转型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居民的家庭收入也开始分层,职业构成(高薪、低薪、失业、下岗等)也发生很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阶层的人口,开始有规律地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区位,其中包括城市贫困人口逐渐聚集在城市的某些特定区域”,城市社会极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4、居民人居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1986年的温哥华联合国环境会议隆重提出重视全球人居环境的问题,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有关人居环境的八方面内容,全球学术界理论界对人居环境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作为一个不断膨胀的人类聚居环境,其发展演变所带来的尖锐复杂的人居问题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周向频,1995)。如何实现土地利用和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有机协调,已成为未来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论文框架 本文在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结构研究进行总结、评价的基础上,以南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新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新框架。 首先是问题的提出。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影响了以往我国城市规划的许多内容与研究方法。然而,随着全球化及产业结构重构和转移,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城市社会极化现象出现,居民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发展的内部部条件、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结构研究进行新的探索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其次是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是对已有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归纳与评价。提出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历史演变过程研究、空间结构比较研究、城市发展方向研究。 第四是在上述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城市历史演变规律分析;城市生态格局分析;城市社会与文化空间分析;城市——区域结构分析。 第五是以南昌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南昌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演变规律,以及形成这一演变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格局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南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社会空间结构对南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作用;从区域角度构建以南昌市区为中心的都市区结构模式,并对南昌都市区的规模、空间结构发展做了相应研究;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南昌城市空间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最后,文章对本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总结与讨论:本文提出了新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结构研究的新框架,对当前我国不断发展的城市总统规划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并延续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良好局面,同时指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已有研究框架 理论基础 研究背景 本文思路与研究框架 实证研究 南昌市空间结构研究 历史过程与演变规律研究 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都市区结构研究 结论与讨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的传统领域(许学强,2001;周一星,1999),但由于城市现象的复杂性、城市要素的多样性和城市发展的运动性,要清楚地城市空间结构概念并不容易。从其本质的内涵来看,它不仅仅是指城市各物质组成要素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也不只是指某一时刻城市结构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包含有一系列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变化过程。 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一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学科研究角度出发,对其概念的理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文化-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动力机制、概念解释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根据早期富勒(Foley,1964)、韦伯(Webber,1964)对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的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包含了空间与非空间两种属性,包括了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是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伯纳(Bourne,1971)又将系统理论的语汇引入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解释中来,认为它不仅是指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它们的构成机制也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外,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蔡平(Chapin)与凯塞尔(Kaiser,1979)则认为城市空间结构是活动体系、土地开发体系和环境体系三种主要体系在时空中的持续(朱喜钢,2002);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则是“阶级”和“种族”等社会关系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Harvey,1973;Burgess,1928)。 我国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开展,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99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剧烈变化,更是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作了界定(武进,1989;胡俊,1994;吴启焰,2001;顾朝林等,2000)。其中,顾朝林等(2000)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即是主要从空间角度来探索城市形态和城市相互作用网络在理性的组织原理下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达方式,包括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方面内容,它反应了城市空间形态(spatial form)和作为其内在机制的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之间的相互关系(Harvey,1973),是由城市形态和城市相互作用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共同组成的空间系统。 (二)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张庭伟,2001),是社会经济发展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演化的动力和表现方式必然也将受制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与方式(顾朝林等,2000)。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延续的综合特征。 根据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座落在具有一定地理特征的地表上的(武进,1989),因此,城市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如地处峡谷地貌的城市多呈带状空间结构(如兰州),地处平原地貌的城市多呈块状空间结构(如沈阳、无锡),地处丘陵山地地貌的城市多呈分散城镇空间结构(如福安),地处地震高烈度地区的城市多呈分散多元片区城市空间结构(如宿迁)。 历史发展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现状既是原有空间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累积,也是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基础。众多学者对北京、合肥等城市空间拓展过程的研究也表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是一个历史的、延续的过程。 交通区位条件:从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或集中来看,城市中相对交通条件优越、可达性高的节点在空间上比较集中,城市就会呈现集中紧凑形态,反之则呈分散形态(武进,1990);从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来看,城市的扩展总是趋向于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方向,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往往还表现出沿主要交通线轴向推进的特点(胡海波,2002)。城市沿交通轴线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开发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延伸之基本规律(周一星,1996)。 城市职能类型: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职能的空间载体和实现形式(张水清等,2001)。交通枢纽城市的空间结构往往因交通枢纽的结构和平面配置特征而具有特殊性,如铁路枢纽城市大多沿主要铁路线延伸,呈现带状空间结构;港口城市受中心城区与港口布局关系的影响,呈现单城带状、带状群组、双城(如连云港)等空间结构。风景旅游城市的空间结构受风景区与主城区位置关系影响,往往呈现带状群组、块状群组等群组空间结构(武进,1989)。矿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受矿产资源条件、对外交通联系条件影响,往往具有较大的活动半径和较为复杂的群组空间结构(如大庆)。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方面内容,其大小直接决定了城市的活动半径和主要设施规模,同时还制约着城市的交通方式、道路网结构等,因此,不同规模的城市所具有的空间结构也是不相同的。大城市往往具有比较复杂的空间结构,而小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武进,1989)。世界人居中心(HS)采用ELS(Ekistic Logarithmic Scale)分类法对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性研究结果也表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形态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 土地使用机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一切城市活动的基础,也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武进,1989)。不同的土地市场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财产关系等城市深层次结构的存在和发展。 发展政策: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投资和有关政策,因而各个时期的政策和计划都不同程度地会促进或抑制城市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武进,1989)。特别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关于城市建设投资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经济管理决策、城市土地管理决策等的变化,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规划的引导:城市规划控制作为国家干预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在引导和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对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设施规模等的直接规划控制,还是通过制定相关公共政策得以实现的间接规划控制(王国恩,1996),都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为了揭示城市空间结构本身所表现的意义和蕴藏在表象中的重要规律,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从多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寻(Cole,1960;Richardson,1961;Gibbs J.P.,1961;Lee D.R,1970;武进,1989;唐子来,1997;林炳耀,1998;顾朝林等,2000;肖笃宁等,2001)。 其中,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历史法、文献分析法、考古分析法、访问调查法;对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研究方法有极点法(the “summit” approach)、等高线法(the “ridge” approach)、网络法(the “network” approach)、相互作用法(the “interaction” approach)、密度法(the “swarm” approach)、“面等级体系”法(the “area hierarchy” approach)、“栅格”法(the “grid” approach)、系统动力学法(the “dynamic” approach)(图2-1);在研究中引入计量方法和数学方法的有形状率(form ratio)、圆形率(circularity ratio)、紧凑度(compactness)、椭圆率指数(ellipticity index)、放射状指数(radial shape index)、延伸率(elongation ratio)、标准面积指数、城市布局分散系数和城市布局紧凑度等方法;此外,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结构中社会结构的日益关注,一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多变量统计方法(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主因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等。 图2-1 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研究方法 20世纪末,为解决城市发展演变所带来的日益尖锐复杂的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的空间结构研究中来;此外,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进步,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研究手段。 (四)关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城市与周边地区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学者们开始对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进行探索(顾朝林等,2000)。1949年,迪肯森(R.E.Dikinson)提出城市中心向外按中央地带、中间地带和外缘地带(或郊区地带)发展的三地带模式。1963年,塔弗(E.J.Taaffe)、加纳(B.J.Garner)和蒂托斯(M.H.Teatos)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2-2)。1967年,麦吉(T.G.McGee)在大量殖民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东南亚港口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模式(图2-3)。1975年,洛斯乌姆(L.H.Russwurm)提出了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视为统一体的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2-4)。1981年,穆勒(Muller)将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扩展到日益郊区化的大都市地区,提出了一种新的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图2-5)。 图2-2 塔弗的城市地域理想结构模 图2-3 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图2-4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 图2-5 穆勒的大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的空间增长已由当初的集聚增长转向了空间扩散,当今世界各国大城市空间扩散一般呈现两种趋势(顾朝林等,2000):一是城市由同心圆环状向外扩展模式转变为轴向扩展模式(如沿城市基础设施轴线形成工业走廊、居住走廊和综合走廊等城市发展轴线);二是城市由单中心发展模式转向多中心发展(如卫星城建设、开发区建设和城市郊区化等)。 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受土地私有化、土地市场化与社会阶层分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我国城市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政策等的特殊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的是以不同功能区为基础的有计划配置的组合模式。根据城市的特性、发展规模、地理环境、区位条件等的差异,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又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城市空间类型。 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总体衍生及类型分异大致可划分为7类(顾朝林等,2000):(1)集中块状结构类型;(2)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型;(3)连片带状结构类型;(4)双城结构类型;(5)分散型城镇结构类型;(6)一城多镇结构类型;(7)带卫星城的大城市结构类型。 图2-6 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衍生及类型分异图谱 三、已有理论与研究框架 在我国过去20多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中,合理、高效、持续成长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总体规划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经历1980年代初、1980年代末、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期(目前)四轮规划高潮,历经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均有巨大的进展。城市规划的理念不断更新,从经济计划的执行到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龙头,从以生产为主到追求良好的人居环境,从“刚性”到“弹性”,从城市到区域,从地方到全球等等。与此相对应,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演变规律的总结、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分类等等。但就城市总体规划而言,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更加注重应用性,更加注重研究制定合适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城市发展方向研究、用地布局规划服务。 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具有较好的继承发展特点,因此总结我国近期(2000年前后)开展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状况就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根据归纳,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演变过程研究、空间结构比较研究、城市发展方向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历史演变过程研究 历史演变过程研究是城市总体规划与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在北京、合肥、宿迁、常熟等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都做了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方修琦等,2002;胡海波,2002)。从历史演变中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规律、扩展的动力因素等,以期对当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与规划有所借鉴。 解放前 1960年代 1980-1990年代 图3-1 合肥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 (资料来源:《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 明万历年间 1970年末 2000年末 图3-2 常熟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 (资料来源:胡海波,《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城市规划,2002年第4期) 1985年 1995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总体规划 中的 空间结构 研究 分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