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系统.doc
《生理学循环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循环系统.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三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1.定义: 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2.功能:运输 实现体液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 防御功能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3.意义: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第一 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 兴奋收缩偶联 → 节律性收缩 → 射血 → 推动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功能分类 (一)按自律性分类: 1.工作心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无自律性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①自律细胞:窦房结( P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特点: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②非自律细胞:结区,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和收缩性 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结区、 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 浦肯野纤维网 (二)按快、慢反应分类 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 心房传导束、房室束、浦肯野氏细胞 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慢反应 窦房结P细胞 结区? 二、心肌细胞的AP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 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RP:-90mV) 形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的类似 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2.工作心肌细胞AP的特点:1 复极过程复杂 2 持续时间长 3 升降支不对称 (1)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30 mV(幅度120mV) ●除极速度(0期上升速率):200~300V/S ●历时:1~2ms 机 制 : 刺激→静息电位上移→达到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再生式Na+电流→Na+平衡电位 3.快Na+通道:1.失活快 2.激活快、开放快 3. 持续时间短。4.阻断剂:河豚毒素(TTX) ? (2)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30mV→0mV 历时:10ms 产生机制: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其离子成分为K+ 机 制 : 快Na+通道失活→激活Ito通道→K+快速外流→快速复极1期K+通道阻断剂为四乙胺(TEX)与4一氨基吡啶(4一AP)。 (3)2期(平台期Plateau 、缓慢复极期) 膜电位:0 mV 历时:100~150ms 产生机制:K+外流(Ik)与Ca2+内流达到平衡 机 制: O期去极达-40mV→激活慢Ca2+通道+激活IK通道→ Ca2+缓慢内流K+微弱外流平衡 2期(平台期) 是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AP的主要特征,也是心室肌AP复极较长的主要原因。 1. 慢Ca2+通道 1. 激活慢 2.失活慢3.持续时间长 Ca2+通道阻断剂为戊脉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4)3期(快速复极末期) ●膜电位:0mV→-90mV ●历时:100~150ms 机 制 慢Ca2+通道失活IK 通道通透性 • ↓(早) • IK1通道通透性↑ • ↓(中晚期) • 再生性K+外流↑→快速复极化至静息电位水平 (1)IK 1通道:(内向整流K通道):去极过程中开始关闭,复极-20mV到-60mV开始开放,形成动作电位3(中晚期)、4期。 (2)IK 通道:(延迟整流K通道):去极-40mV开始开放,复极到-40mV到-50mV关闭,形成动作电位2、3(早)期。 (5) 4期(恢复期 -静息期) 离子泵运转加强,排Na+ 、Ca2 +摄K+ ① Na+-K+泵 ② Ca2+- Na+交换体。 ③ Ca2+泵 ★机 制 0期(去极化期):再生性Na+迅速内流 • 复极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一过性K+外流(Ito)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 缓慢的Ca2+内流与微弱的K+外流达到平衡 3期(快速复极末期):再生性的K+外流 4期(恢复期 -静息期):离子泵运转加强(Na+-K+泵,和Na+- Ca2+交换、 Ca2+泵), 排Na+、Ca2+摄K+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自动除极 ① 随时间而递增 ② 除极速度较0期的慢 ③ 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除极速度不一致 2.递增性净内向电流(If)的可能原因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3、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比较心室肌:① AP相似(2期较长) ② 4期会自动除极 起博电流(If)引起自动除极 4.起博电流(If)引起自动除极:(1)复极-60mV激活,-100mV完全激活,但去极-50mV失活 (2)通道阻滞剂为Cs2+ 2、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膜电位特征: ①由0、3、4期构成,无明显的1、2期。 ②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小 。 ③ 0期除极速度(10V/s) 慢,幅度低(70mV),无反极化现象。 ④4期自动除极速度(约0.1V/s)快。 电位形成机制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通道(Ica-L型)→Ca2+内流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外流 4期: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自动去极化 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终止的离子流现象。(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3.两种钙通道的区别 T型钙通道 (ICa-T): 激活电位 -50mV,形成慢反应细胞4期的后半部分可被镍(NiCl2)阻断,不被钙拮抗剂阻断 L型钙通道 (ICa-L) :激活电位 -40mV形成慢反应细胞0期和快反应细胞2期(平台期) 可被钙拮抗剂(Mn2+、异搏定)阻断 ★4.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 0期(去极化期):Ca2+缓慢的内流 3期(复极化期):K+外流 4期(自动除极期):缓慢的Ca2+内流超过进行性衰减的K+外流 第二节心肌的生理特性 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v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机械特性 收缩性(contractility) 一、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定义:组织细胞无外来刺激的作用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1.心脏的起搏点: (1)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自律性:窦房结( 60-100次/分)房室交界(40-60次/分)浦氏纤维(小于40次/分) ★(2)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 :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potential pacemaker: (异位起搏点)指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组织 2.两种心律: ①窦性心律(一级起搏点):由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律。 ②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 交界性心律(二级起搏点):房室交界 室性心律(三级起搏点):室内特殊传导组织 ★3.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正变 (2)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反变 小结: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快 慢 到达阈电位所需时间 缩短 延长 单位时间爆发AP的次数 多 少 自律性 最大复极化电位水平 小 大 与阈电位差距 大 小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称为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值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①绝对不应期:0期→3期的-55mV。兴奋性=0 ②局部反应期:3期的-55mV→-60mV。 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Na+通道失活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 复极-60→-80mV。兴奋性低于正常,Na+通道处于复活状态,但并未完全复活,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3)超常期(SNP) 复极从-80→-90mV。用阈下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高于正常。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总结 分 期 反应 兴奋性 Na+通道状态 绝对不应期 对任何刺激不起反应 零 失活 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 兴奋性暂时丧失 失活 相对不应期 对阈上刺激起反应 低于正常 部分恢复 超 常 期 对阈下刺激可起反应 高于正常 基本恢复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整个心肌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使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1.期前收缩(早博)(premature systole)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与下一个窦性冲动到来之前,心肌细胞如果接受一个期前的有效刺激便会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兴奋触发的心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2.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期前收缩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1)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 RP绝对值↑或阈电位水平上移→之间的差值↑→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兴奋性↓;反之,RP↓或阈电位水平下移,兴奋性↑ (2)离子通道的状态: 膜电位: 静息电位 阈电位 除极至0 mV (-90 mV) (-70 mV) ~复极化-55 mV 备用 激活 失活 Na+通道状态:备用状态 → 激活状态 → 失活状态 (关) (开) (关) ∣ ↑———————— 复活———————∣ 当膜电位处于正常RP-90mV时,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可在刺激作用下被激活。 当膜电位从-90mV去极化达阈电位(-70 mV)时,Na+通道几乎全部被激活。 去极化后Na+通道很快(几ms内)全部失活,此失活状态的Na+通道不能再次被激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要等到膜电位复极重新达-90mV时,Na+通道才全部恢复至备用状态。 三、传导性 1.兴奋传导原理:以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和传导冲动,节律性控制心脏活动。 2.心脏内兴奋传播的过程 窦 房 结 ↓ ↓ 心房肌 优势传导通路(1.0-1.2m/s) (0.4m/s) ↓ ↓ 房室交界 (0.02m/s) 左、右心房 房室束 ↓ 左、右束支(2m/s ) ↓ 浦肯野纤维网 (4m/s) ↓ 左、右心室(1m/s)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特点:(1)传导速度不同。 (1)浦氏纤维最快→房、室内快→同步收缩,利射血。 ②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 ③房室交界是传导必经之路,易出现传导阻滞(房室阻滞)。(2)有房室延搁现象。 ★(2)房室延搁 ①概念 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到达房室交界时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慢,将延搁0.10s的时间,该时间延搁称为房室延搁。 ②意义 保证房、室的顺序活动,使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在舒张状态。 此处易发生传导阻滞。 ★3.传导性的影响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细胞直径: 正变 (2)0期的速度和幅度 正变 0期除极化速度↑→局部电流产生的速度↑→除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传导性↑ 0期除极化幅度↑→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局部电流强度↑→传播距离↑→传导性↑ (3)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水平的差距↓→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传导速度↑ (4)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传导速度↑不应期是导致兴奋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 兴奋落在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的 A、有效不应期内→传导阻滞 B、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传导减慢 临床:相对不应期出现的期前兴奋的AP,因传导慢,故可形成折返,诱发心律失常。 四、收缩性 (一)特点: 1.同步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大 (二)影响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1.血浆中Ca2+浓度↑→收缩力↑(正比) 2.低氧和酸中毒:①缺氧→ATP↓→心缩力↓。 ②酸中毒→H+↑→ Ca2+内流↓( H+ 与Ca2+产生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心缩力↓。 3.交感神经与儿茶酚胺:交感神经兴奋或儿茶酚胺↑→慢通道开放↑→Ca2+内流和ATP↑→心肌收缩力↑。 (三)、K+、Ca2+、Na+对心肌特性的影响 1.K+:高K+﹥5.5mmol/L (1)兴奋性: 轻、中度↑→RP绝对值↓→与阈电位差距↓→兴奋性↑ 重度↑→RP绝对值↓↓→ Na+通道失活→兴奋性↓↓或消失 (2)传导性:高K+→RP绝对值↓→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均↓→兴奋传导↓→易发生传导阻滞 (3)自律性:高K+→膜对K+的通透性↑→复极化K+外流↑→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自律性↓ (4)收缩性:高K+→Ca2+内流↓( K+与 Ca2+在膜上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平台期缩短)→收缩性↓ # 低K+﹤3.5mmol/L 机制:低K+时膜对K+的通透性↓ 结果:①兴奋性↑ ②传导性↓ ③自律性↑ ④收缩性↑ 2.Ca2+↑: Na+与 Ca2+在膜上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1)Ca2+↑→Na+内流↓→0期除极速度↓→兴奋性↓、传导性↓(快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传导性↑(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收缩力↑;慢反应细胞自律性↑。 (2)低Ca2+时出现各种变化与高Ca2+时相反。 3.Na+ ↑ ↑ : (1) Na+内流是快反应细胞0期和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基础→传导性↑,自律性↑ (2) Na+ ↑→Ca2+外运↑( Na+内流与Ca2+外运相耦联) →收缩性↓ 临床:临床上通过输入Nacl或乳酸钠改善高K+引起的传导阻滞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PUMP FUNCTION OF THE HEART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 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与心率之间呈倒数关系。 60秒 心动周期= ———— 心率 1.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 systole )和舒张期( diastole ),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 2.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3.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便缩短,其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 ①心脏休息时间缩短→疲劳 ②冠脉血供↓→心肌缺血、坏死 ★(二)心率 定义:单位时间(分钟)内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正常值: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 安静时成人心率 >100次/min — 心动过速 <60次/ min — 心动过缓 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2~18次/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心脏泵血取决因素: 1.心脏节律性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2.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方向。 (一)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 窦房结→AP→心房收缩(房缩期0.10s)→心房容积↓、房内压↑(右房↑4-6mmHg左房↑6-7mmHg) →房内压>室内压→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更加充盈, 此时心室尚未收缩)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房内压 <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关闭(容积不变) (2)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开放(房室瓣仍关闭)→ 迅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70%)→心室容积迅速↓ (3)减慢射血期:血液迅速射入动脉后→室内压与主、肺动脉压力差↓→射血速度减慢(占射血量30%)→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主、肺动脉压↓射血停止,心室开始舒张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迅速↓ →房内压 <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关闭状态(容积不变) (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血液快速充盈入室↓(占总充盈量2/3) (3)减慢充盈期: 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速度减慢→心房收缩期挤血入心室 小结: ①心动周期中的4对矛盾: 心脏缩与舒(主要矛盾) 压力升与降 瓣膜开与关 血液进与出 ②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变化: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动脉瓣关:等容舒张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③心动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④后负荷:后负荷↑→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量↓ 总结 时 期 主 要 内 容 特 点 时间(s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室内压剧升,心室容积不变(最高值) 0.06 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快速射血 室内压升至峰值,心室容积剧减 0.11 减慢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缓慢射血 心室容积继续减小 0.14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室内压剧降, 0.06 快速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室快速充盈 期末时室内压降至最低, 心室容积剧增 0.11 减慢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室缓慢充盈 初始时室内压降至最低,心室容积缓慢增加 0.22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室主动充盈 心房主动射血, 期末心室容积增至最大 0.10 ★三、心泵功能的评价 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 正常值: 60—80ml/beat 2.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EF)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值 50%—60% 3.每分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正常值 4.5—6L/min。 每分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4.心指数(cardiac index )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心脏指数=每分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一)搏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一定范围成正比2.心肌收缩能力(成正比)3.后负荷(A压)成反比) 1.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成正比) 心肌初长度改变对心室搏出量的影响 前负荷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来表示 心肌初长度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来表示 (1)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①15mmHg以下,升支异长自身调节(Staring机制) ②15~20mmHg,趋平坦 ③20mmHg以上,平或轻度下倾初长度的增加,可使心肌肌小节中粗细肌丝有效重叠程度增加。 (2)心泵功能的调节-Starling机制 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心室舒张期充盈↑→心肌初长度(心室舒末期容积)和前负荷↑ →心肌收缩力↑→每搏出量↑ 2.后负荷:指动脉血压(成反比) 主A压高,等容收缩期长,射血时间推迟,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整体时:主A压在80~170mmHg变化,通过异长自身调节而恢复搏出量 3.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等长自身调节、成正比) 指心肌不依赖于外部负荷而改变其收缩功能的内在特性 。 影响因素:兴奋-收缩耦联各环节,交感N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多,Ca2+浓度增加以及洋地黄等强心药物均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低氧、酸中毒、高K+、缺血、乙酰胆碱或心力衰竭等均可减弱心肌收缩力。 (二)心率的影响 若每搏量不变,在40—180bear/min范围内,心率与心输量成正比。超过此范围心输出量反而下降。 第四节 心音与心电图 ★一、心音(heart sound)与心音图 由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流冲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第一心音(S1) :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产生机制:①主要由二、三尖瓣突然关闭所产生;②血流冲入大血管 听诊特点: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 听诊部位:二、三尖瓣听诊区 临床意义:反映心室肌收缩力量的大小,房室瓣功能好坏 ★第二心音(S2): 标志:心室舒张期开始 产生机制:①主要由主、肺动脉瓣突然关闭所产生;②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和心室内壁引起振动所致。 听诊特点:音调高,响度小,持续时间短 听诊部位:主、肺动脉瓣听诊区 临床意义:反映主动脉压、肺动脉压 高低、动脉瓣功能好坏 第三心音(S3): 产生机制:出现在快速充盈期末,也称舒张早期音。由于血流速度突然改变而产生。 听诊特点:音调较低,振幅小。青年人偶尔听到,也可见于某些健康儿童。 第四心音(S4):即心房音 心房收缩将血液挤入心室引起的振动所致。见于部分40岁以上者。 ★总结 心 音 特 征 产生主要原因 最响部位 意 义 第一心音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房室瓣关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引起振动所致 心尖部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第二心音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和心室内壁引起振动所致。 胸骨旁第2肋间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第三心 音 青年人偶尔听到,音调低,振幅小 血流速度突然改变 产生于快速充盈期末 第四心 音 可用心音记录仪记录听到,音调较低,振幅小 心房收缩将血液挤入心室引起的振动所致 产生房缩期开始 临床: •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狭窄 • 吹风样或拉锯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 • 大炮音: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 音乐性杂音(哨笛音、提琴音、鸟叫声):瓣膜穿孔、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缺损、梅毒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 心包摩擦音:尿毒症心包炎 二、心电图(ECG) 用心电图机在机体体表记录到的反映心脏电变化的波形。 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一)心电图各导联的连接 1.标准导联: Ⅰ:右臂(R)→左臂(L) Ⅱ:右臂(R)→左腿(F) Ⅲ:左臂(L)→左腿(F) 2.单极导联: ⑴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⑵单极胸导联:V1、V2、V3、V4、V5、V6 ★(二)正常心电图各波及其意义(三个波 二个间期 一个段) 1.三个波 (1)P波:代表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时间: 0.08~0.11S 。波幅<0.25mV。 临床:当 P﹥0.11S时,呈驼峰状或M形,双峰间期≥0.04S,称为“二尖瓣型P波”多见于左房肥大、二尖瓣狭窄 当 P﹥0.25mV时,呈高尖状,称为“肺型P波”多见于右房肥大、肺心病。 (2)QRS波群:反映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时间:0.06~0.10S。 Q波:第一个向下的波,其前绝无向上的波;Q﹤1/4R;Q﹤0.04S(avR,V1例外); Q﹤0.3mV;不允许有切迹(否则提示有梗塞、坏死) (3)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 T波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同。T≥1/10R( 但Ⅲ AvL AvF V1 V2 例外 ) 2.二个间期 (1)PR间期(或PQ间期):指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间的时程。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s。 (2)QT间期: 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 意义: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正常范围为0.32—0.44s。 ST段: 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线段 正常ST段应与基线平行 振幅下移£0.05mV 上抬£0.1mV,V1-V3£0.3mV 当ST段下移﹥0.05mv时,常提示有心肌缺血 P波:≈心房肌的AP除极 Q波+R升支:≈心室肌AP的0期 R降支+S波: ≈心室肌AP的1期 S-T段:≈心室肌AP的2期 T波:≈心室肌AP的复极化3期过程,因先后不一,故T波较宽。 ★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P波: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QRS波: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T波: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心室开始兴奋( 房-室传导时间) QT间期: 心室开始兴奋至复极完毕 ST段:心室各部分处于AP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无电位差 第五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一大动脉 特点:管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 生理功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平衡脉压,保证血液循环的连续性。 2.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动脉 大动脉与小动脉之间的血管。 功能:输送血液至器官组织 3.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特点:管径小,总长度较大,血流阻力高。 生理功能:小、微动脉可以通过改变口径、从而影响血流阻力和组织血流量。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指真毛细血管。 特点:壁薄,通透性高,面积大。 生理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 5.容量血管一静脉 特点:量多,壁薄,容量大,可扩张性亦大。 生理功能:安静状态下,60%--70%的血量容纳在静脉中,有血液储存库作用。 二、血流动力学 研究血液循环中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称为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量(blood flow ) 1.定义: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 (L/min or ml/min )。 大小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管道对血流的阻力成反比。血流动力学公式表示为:Q=△P/R 2.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 3.层流和湍流: 正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为层流血流快、粘度降低、血管口径大→易产生湍流。 层流(laminar flow): 每个质点流动方向一致(平行血管长轴)但速度不一(愈靠血管轴心愈快) 湍流(turbulent flow):每个质点流动方向不一致,出现漩涡。 (二)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泊肃叶(Poiseuille)公式 R=8Lη/πr4 R:血流阻力 η:血液粘滞度 L:血管长度 r:血管半径 各段血管血流阻力:大动脉19%;小、微动脉47%;毛细血管20%;静脉14% η取决于:①RBC比容(最重要因素 ):比容↑→η↑ ②血流切率:层流相邻两层血液流速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切率↑→轴流现象↑→η↓③血管口径:小血管(0.3mm)口径↓→η↓ ④温度:T↓→η↑ ★(三)血压(blood pressure) 1.定义:流动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2.国际计量单位:KPa(1mmHg=0.133KPa,1KPa=7.519mmHg) 3.血压的形成基本因素 ① 血液对心血管系统的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约7mmHg(0.93kPa) 意义:反映循环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的关系;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 ② 心室射血 射血期:动能+势能(压强能); 心舒期:势能→动能 搏出量的1/3流向外周——动能 搏出量的2/3贮存在大动脉中形成血压——势能 ③外周阻力 三、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流动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动脉压。 ★(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测量 收缩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血压的最高值正常值 12.00—18.70KPa(90—140mmHg) 正常值 12.00—18.70KPa(90—140mmHg) 舒张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最低值 正常值 8.00—12.00KPa(60—90mmHg) 脉搏压(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正常值 4.00—5.33KPa(30—40mmHg)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1/3脉压。正常值为9.33—13.78KPa(70—103mmHg) 临床: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 ★(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搏出量 2 心率 3 外周阻力 4 主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 5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1.每搏量: 每搏量↑→收缩期进入主动脉的血量↑→ 管壁侧压力↑→收缩压明显↑→血量加速流向外周↑→舒张末期残留在主A血量↑不明显→舒张压↑不多→脉压差↑ 因此,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量的多少,即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 2.心率: 心率↑→心动周期↓→心舒期↓→心舒期流向外周血量↓→舒张末期残留在主A血量↑→管壁侧压力↑→ 舒张压明显↑;动脉血压↑→血量加速流向外周↑→收缩压↑不明显;→脉压差↓ 因此,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 主要由小、微动脉形成,与血压成正相关。 外周阻力↑→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量↓→舒张末期残留在主A血量↑→舒张压↑;动脉血压↑→血量加速流向外周↑→收缩压↑不明显;→脉压差↓ 因此,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即舒张压改变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变化。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收缩压和形成并维持舒张压的作用。 大动脉弹性↓→收缩期大动脉不能很好的扩张→收缩压↑→残留在主A血量↓→舒张压↓→脉压差↑ 因此,大动脉弹性↓时,主要影响脉压差。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血量/血管容量比值↓→血压↓ 血量/血管容量比值↑→血压↑ 临床: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 四、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定义: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二)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1.直捷通路 途径: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多见于骨骼肌。 特点:途径较短,血流速度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主要作用:使部分血液快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快速回心。 2.动—静脉短路 途径: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多见于手掌、足趾、耳廓等处。 特点:途经最短,血流速度最快;经常处于关闭状态,完全无交换作用。 主要作用:调节体温。 3.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途径: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途经长,血流缓慢,壁较薄,通透性大;交替开放(主要为自身调节) 主要作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A端 ΔPf=(4+2)-(3.33+1.33)= 1.33KPa ΔPf=(30+15)-(25+10)= +10mmHg V端 ΔPf=(1.6+2)-(3.33+1.33)= -1.00KPa ΔPf=(12+15)-(25+10)= - 8mmHg (二)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影响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 (1) 右心衰竭→ CVP↑→ 静脉淤血→ Cap↑→组织液↑→水肿(凹陷性、全身性水肿) (2)炎症时→ 炎性细胞↑→ 微A扩张 → Cap↑→ 有效滤过压↑→组织液↑ → 水肿(非凹陷性、局部水肿) 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烫伤、过敏反应→ 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滤出↑→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 组织液↑→ 水肿 4.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 → 组织液滞留 六、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 ★(一)V血压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V的血压。(压力低) 2.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V的血压。正常值:4~12cmH2O 意义:反映心室射血功能与静脉回心血量 ★中心V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①判断心功能 ②指导临床输液 CVP﹤4cmH2O 可以大量输液 CVP在4--12cmH2O可以少量输液 CVP﹥16cmH2O 要慎重或暂停输液,最多输200ml左右但把药给够。 (三)静脉血流 1.静脉的作用: (1)引导血液回心 (2)血库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体-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循环系统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