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docx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班级__________姓名 工程造价教研室 2005.4 实验1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材料密度的测试,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 (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磨,用孔径0.2 mm筛子筛分除去筛余物,并放到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3) 实验步骤 ①密度的测定 A 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B 称取50~90 g试样,用漏斗将试样逐渐送入李氏瓶内,使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3的刻度为止。再称剩下的试样,计算送入李氏瓶中的试样质量m(g)。 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液面的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得试样得绝对体积V(cm3)。 ②体积密度的测定 A 称取试样质量m及蜡封试件在空气的质量m1,并对试样表面涂蜡。 B 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数V1。 C 将试样放入容量瓶中,记录水的体积数V2。 (4) 实验结果计算 ①密度 按下式计算出密度 (精确至0.01 g) ρ=m/V 式中 m ——装入瓶中的质量,g V ——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3 密度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②体积密度 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 ρ0=m/V0 式中 m ——试样的质量,g V0 ——试样的体积(包括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材料绝对密实体积)V0=V2-V1-[(m1-m)/ρ蜡] 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③孔隙率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孔隙率P (5) 问题与讨论 ①在进行密度试验时,试样的研碎程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试验样品内部存在较多孔隙。颗粒越大材料孔隙率越大,测得的密度值越大,其误差越大。试件越碎,测试结果越准确。 ②在测试密度的试验中,为什么要轻轻摇动李氏瓶? 答:因为需要排除空气。 实验2 建筑钢材试验 (1) 实验目的 ①测定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注意观察拉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和检验钢材的力学及工艺性能提供手段和依据。 ②检验钢筋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变形性能,确定其可加工性能,并显示其缺陷。 (2) 主要仪器设备 全能实验机,游标卡尺等。 (3) 取样方法 自每批钢筋中任意抽取两根,于每根距端部50 mm处各取一套试样(两根试件)。在每套试样中取一根作拉力试验,另一根作冷弯试验。试验应在20±10℃的温度下进行,如试验温度超出这一范围,应在试验记录和报告中注明。 (4) 实验方法 实验2.1 钢筋的拉伸实验 实验2.2 钢筋的冷弯实验 (5) 问题与讨论 ①在进行钢材拉伸试验时,加荷速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加荷速度越快,所测的最大值越高。测试的强度值越大,误差越大。 ②在测定伸长率时,如断点非常靠近夹持点(即不在中间部位断裂),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钢材在拉伸过程中,其变形是不均匀的,中间部位的变形量较两端的大。试验结果偏低。 ③进行弯曲试验时,“横向毛刺、伤痕或刻痕”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这些缺陷易导致应力集中。 ④钢材试验中,对温度有严格要求,如果试验温度偏高对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结果各有何影响? 答:在0℃以上,温度越高,钢材塑性越好,强度越低。 实验2.1 拉伸试验 (1) 试件制作和准备 拉伸试验用钢筋试件一般不进行车削加工。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 ①钢筋强度的计算 试件的屈服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PS——屈服点荷载,N; A0——试件横截面积,cm2。 试件的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P0——屈服点荷载,N; A0——试件横截面积,cm2。 ②伸长率的测定 A. 将已拉断试件的两段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如拉断处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 B. 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1/3)L0时,可用卡尺直接量出已被拉的标距长度L1(mm)。 C. 如拉断处到邻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L0时,可按移位法计算。 D. 伸长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δ——伸长率,%,精确至1%; L0——原标距长度,mm; L1——试件拉断后直接量出或按移位法确定的标距部分的长度,mm(测量精确0.1 mm)。 E. 如试件在标距端点上或标距外断裂,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作试验。 将测试、计算所得到的结果δ10、δ5(δ10、δ5分别表示L0=10a和L0=5a时的断后伸长率),对照国家规范对钢筋性能的技术要求,如达到标准要求则合格,如未达到,可取双倍试验重做,如仍未达到标准者,则钢筋的伸长率不合格。 实验2.2 冷弯试验 (1) 实验条件 实验应在10~35℃或控制条件(23±5℃)进行。 (2) 实验步骤 ①试件不经车削,长度为5d0+150 mm,d0为试件的计算直径(mm)。 ②弯曲直径按规定选用。 ③调整试验机两支辊间的距离,使其等于d + 2.1d0。 ④平稳施加荷载,弯曲到要求的弯曲角。 (3) 试验结果评定 弯曲后,按有关标准规定检查试样弯曲外表面,进行结果测定。若无裂纹、裂缝或断裂,则评定试样合格。 实验3 水泥技术性能试验 (1) 实验目的及依据 本试验根据国家标准GB 1345-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及GB/T 17676-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测验定水泥的有关性能和胶砂强度。 (2) 取样方法 以同一水泥厂、同期到达、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按规定的取样单位取样。 当散装水泥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厂规定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 kg。 (3) 实验方法 实验3.1 水泥细度实验 实验3.2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实验 实验3.3 安定性实验 实验3.4 胶砂强度实验 (4) 问题与讨论 ①水泥技术指标中并没有标准稠度用水量,为什么在水泥性能试验中要求测其标准稠度用水量? 用水量会影响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试验结果。 ②进行凝结时间测定时,制备好的试件没有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而是暴露在相对湿度为50%的室内,试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试件易失水,测试误差加大。 ③某工程所用水泥经上述安定性检验(雷氏法)合格,但一年后构件出现开裂,试分析是否可能是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 安定性试验(雷氏法)只可检验出因游离CaO过量引起的安定性不良,不能检测出因MgO等因素引起的开裂。 ④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时,为何不用普通砂,而用标准砂?所用标准砂必须有一定的级配要求,为什么? 标准砂使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级配好坏会影响试验结果。 实验3.1 水泥细度检验 细度检验有负压筛法、水筛法和干筛法三种,在检验工作中,如负压筛法与水筛法或干筛法的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负压筛法为准。 本实验采用负压筛法。 (1) 主要仪器 负压筛、天平等。 (2) 试验前的准备 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 000~6 000 Pa范围内。 称取试样25 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筛析2 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 实验步骤 (4) 试验结果计算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结果计算至0.1%): 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R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W——水泥试样的质量,g。 实验3.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 (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 ①试验前的准备 A. 试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的金属棒能否自由滑动。 B. 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C. 搅拌机运转正常。 D.水泥净浆搅拌机的筒壁及叶片先用湿布擦抹干净。 ②实验步骤 注意: A.降低试杆至水泥净浆表面后,拧紧螺丝1~2 s,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B.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 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 C.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 min内完成。 ③实验结果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 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2) 水泥凝结时间实验 ①试验前的准备 测定前,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在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调整测定仪使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 ②实验步骤 注意: A.在测定水泥的初凝时,调整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 s后,突然放松。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 s时观察指针的读数。试件加水后30 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应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面朝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B.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 mm。 C.临近初凝时,每隔5 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 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D.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这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③实验结果 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 验定方法为将测定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对照国家规范对各种水泥的技术要求,从而判定凝结时间是否合格。 实验3.3 水泥安定性试验 安定性是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的不均匀变化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等现象。安定性实验可采用试饼法或雷氏法,当实验结果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1) 实验前的准备 称取水泥试样400 g,用标准稠度需水量,按标准绸度测定时拌和净浆的方法制成水泥净浆,然后制作试样。 ①饼法制作 从制成的净浆中取约150 g分成两等分,制成球形,放在涂过油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饼的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 mm,中心厚约10 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人养护箱内,自成型时起,养护24±2 h。 ②雷氏法制作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 mm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然后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试模移至养护箱内养护24±2 h。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评定 ①试饼法鉴定:目测试饼,若未发现裂缝,再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时,则水泥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有矛盾时,为安定性不合格。 ②雷氏法鉴定:测量试件指针尖端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当两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m时,即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4 mm时,应取同一样品立即重新做一次实验。 实验3.4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 适用范围 本实验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的检验。其它水泥采用本标准时必须探讨该标准规定的适用性。 (2) 主要仪器设备 搅拌机、试模、振实台、抗折强度试验机及抗压强度试验机等。 (3) 实验步骤 ①试件的制备 水泥胶砂强度采用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砂:水=1:3:0.5(适用于除火山灰水泥外的其它水泥),即水泥450 g,标准砂1 350 g,水225 ml。 ②试件的养护 ③试块的破型 (4) 实验结果计算 ①抗折强度测定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当3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实验结果。 ②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Rc=Fc/A 式中Fc——破坏时的最大荷截,N; A——受压部分面积,mm2(40 mm×40 mm=1 600 mm2)。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为实验结果。如6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 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③实验结果处理 各试体的抗折强度记录至0.1 MPa,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 MPa。 单个抗压强度结果计算至0.1 MPa,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 MPa。 ④检验方法的精确性 检验方法的精确性通过其重复性和再现性来测量。 ⑤再现性 对于28d抗压强度的测定,在合格实验室之间的再现性,用变异系数表示,可要求不超过6%。 实验4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 (1) 实验目的和依据 对混凝土用砂、石进行实验,评定其质量,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 建筑用砂试验依据为国家标准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建筑用石试验依据为国家标准GB/T 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 (2) 取样与处理方法 ①取样 骨料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取样。按运输工具大小不同,每批约为400 m3或200 m3;不足上述数量时,以一批论。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除去,然后从料堆或车船上不同部位或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或石子16份。砂石部分单项实验的取样数量分别见表10-1和表10-2。 ②处理 A. 分料器法 将样品放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B. 人工四分法 将所取样品放在平整洁净的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摊成厚度约20 mm的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搅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石子缩分采用四分法进行。将样品倒在平整洁净的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堆成锥体,然后用上述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多于实验所需量。 C. 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搅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3) 实验方法 实验4.1 砂的筛分析实验 实验4.2 石的筛分析实验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实验4.4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4) 问题与讨论 ①试分析砂、石取样时进行缩分的意义。 答:使试样具有代表性 ②进行砂筛分时,试样准确称量500 g,但各筛的分计筛余量之和大于或小于500 g,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称量错误不计)。 答:试样前筛内有残余砂或筛分过程中砂丢失。 实验4.1 砂的筛分析试验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 000 g,感量1 g; 方孔筛:孔径为150 μm、300μm、600 μm、1.18 mm、2.36 mm、4.75 mm及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摇筛机; 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实验前先将试样通过10 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称取每份不少于550 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量,冷却至室温备用。 (3) 实验步骤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②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计算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须重新试验。 ③砂的细度模数Mx可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式中Mx——细度模数; α1、α2、α3、α4、α5、α6——分别为4.75 mm、2.36 mm、1.18mm、600 μm、300 μm、150 μm筛的累积筛余。 ④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须重新试验。 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对照表4-1,确定该砂所属的级配区。 表4-1 颗粒级配 累计筛余/% 级配区 1 2 3 9.50 mm 0 0 0 4.75 mm 10~0 10~0 10~0 2.36 mm 35~5 25~0 15~0 1.18 mm 65~35 50~10 25~0 600 μm 85~71 70~41 40~16 300 μm 95~80 92~70 85~55 150 μm 100~90 100~90 100~90 1)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 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德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实验4.2 石子筛分析试验 (1) 主要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台秤:称量10 kg,感量1 g; 方孔筛:孔径为2.36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31.5 mm、37.5 mm、53.0 mm、63.0 mm、75.0 mm及9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 mm); 摇筛机; 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从取回试样中用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规定的试样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3) 实验步骤 按规定称取试样。 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l%。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 结果计算 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②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0%。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③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ρ1——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试样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实验4.4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⑴ 石的表观密度试验 ①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2 kg,感量1 g; 广口瓶:1 000 mL,磨口,带玻璃片;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②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③实验步骤 A. 按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 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余小于4.75 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0-3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小于26.5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样质量,kg 2.0 3.0 4. 0 6.0 6.0 B.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 g。 D.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 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④结果计算与评定 A. 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ρ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 kg/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⑵ 石的堆积密度试验 ①仪器设备: 台秤:称量10 kg,感量10 g; 磅秤:称量50 kg,感量50 g; 容量筒:容量筒规格见 ; 表10-4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 最大粒径,mm 容量筒容积,L 容量筒规格 内径,mm 净高,mm 壁厚,mm 9.5,16.0,19.0,26.5 10 208 294 2 31.5,37.5 20 294 294 3 53.0,63.0,75.0 30 360 294 4 垫棒:直径16 mm,长600 mm的圆钢; 直尺,小铲等。 ②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③实验步骤 A. 松散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用小铲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 B. 紧密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三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6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试样装填完毕,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并用钢尺沿筒口边缘刮去高出的试样,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0 g。 ④结果计算与评定 A.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B.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ρ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表观密度,kg/m3; C.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实验5 普通混凝土试验 (1) 实验目的 ①通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实验检验所设计的初步配合比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 ②通过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和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实验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2) 取样方法 ①混凝土拌合物实验用料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 ②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取样进行混凝土实验时,其取样方法和原则应按GB 204—8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③拌合物取样后应尽快进行实验。实验前,试样应经人工略加翻拌,以保证其质量均匀。 (3) 一般规定 ①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与实际用料相同。拌和用水泥如有结块现象,应用0.9 mm筛过筛,筛余团块不得使用。 ②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以质量计。称量精确度:集料为±1%,水、水泥及外加剂为±0.5%。 (4) 拌和方法 无论是人工拌合或机械拌合,实验要求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到完成坍落度测定或试件成型,全部操作须在 30 min内完成。 (5) 实验方法 实验5.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实验(坍落度法) 实验5.2 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 实验5.3 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实验 (6) 问题与讨论 ①混凝土搅拌机在使用前,应用与所拌混凝土相同水灰比的砂浆在其中预拌一次,为什么? 答:搅拌机内壁会吸附水。 ②试分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但和易性不好的混凝土应用于工程有何危害。 答:混凝土质量不均匀。 ③为何混凝土试件养护用水的PH值不应小于7? 答:水泥石易受酸腐蚀。 ④某学生在成型混凝土强度试件时,发现拌合物过于干硬,难以密实,便加入少量水搅拌后再成型,试分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答:水泥石易受酸腐蚀。 ⑤在进行混凝土强度实验时,要求试块的侧面(与试模壁相接触的四面)受压,为什么? 答:试块侧面较光滑、平整。 实验5.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 ⑴ 取样方法 ①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②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 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工程施工中取样进行混凝土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原则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 min。 ⑵ 试样的制备 ①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②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集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 ③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JGJ 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④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 min。 ⑶ 实验步骤 ⑷ 结果评定 ①坍落度值: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②粘聚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合物锥体侧面轻轻击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③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平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集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不好,如无这种现象,则保水性良好。 ⑸ 坍落度调整 ①在按初步配合比备好试拌材料的同时,另需备好两份为调整坍落度用的水泥与水,其水灰比应与原水灰比相同,其数量为拌和用量的5%或10%。 ②当测得拌合物的坍落度低于要求数值,或粘聚性、保水性认为不满意时,可掺入备用的5%或10%的水泥和水;当坍落度过大时,可酌情增加砂和石的用量(一般砂率不变),尽快拌和,重新测定坍落度值。 实验5.2 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 实验目的和依据 学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制作及测试方法,用以检验混凝土强度,确定、校核混凝土配合比,并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本实验根据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2) 实验步骤 ①试件的制作 ②试件的养护 ③试件的破型 (3) 结果计算 ①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fcc(MPa)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Pa) fcc=F/A 式中F——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fc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②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确至0.1MPa); B. 三个测定值中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异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C. 如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此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到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 mm×200 mm×200 mm试件为1.05;对100 mm×100 mm×100 mm试件为0.9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实验5.3 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试验 当对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有怀疑时,可采用无损检验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或构件中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依据。用于混凝土质量的无损检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超声波法和回弹法。 本实验采用回弹法。 (1) 原理 通过混凝土表面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评定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 (2) 适用范围 只有当下列情况之一时,方可按回弹法评定混凝土的强度,并作为混凝土强度检测的依据之一: ①缺乏同条件试块或标准试块数量不足; ②试块的质量缺乏代表性; ③试块的试压结果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所规定的要求,并对该结果持有怀疑。 (3) 实验步骤 (4) 混凝土强度的换算 通过回弹法测出回弹值后,根据混凝土碳化深度等评定混凝土的强度。评定的混凝土强度,相当于边长15 cm立方体同条件试块强度。 实验6 砂浆试验 (1) 实验目的 评定砂浆的施工性能。 (2) 砂浆拌合物试验制备 ①主要仪器设备 砂浆搅拌机:铁板(拌和用,约1.5mm×2mm,厚约3mm);磅秤(称量50kg,精度50g);台秤(称量10kg,精度5g);拌铲;量筒;盛器等。 ②一般规定 A. 试验室拌制砂浆进行试验所用材料应与现场材料一致,拌和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B. 拌制砂浆时材料称量精度是:水泥、外加剂为0.5%;砂、石灰膏、粘土高等为1%。 C. 拌制前应将搅拌机、铁板、拌铲、抹刀等工具表面用水润湿,注意铁板上不得有积水。 ③拌和方法 A. 人工拌和方法:按配合比称取各材料量,将称量好的砂子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拌铲拌和至混合物颜色均匀为止。将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做一凹槽,将称好的石灰膏(或粘土膏)倒入凹槽中(如为水泥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材料 试验 指导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