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启蒙的两种取向之争——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生育节制讨论的历史阐释.pdf
《思想启蒙的两种取向之争——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生育节制讨论的历史阐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启蒙的两种取向之争——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生育节制讨论的历史阐释.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思想启蒙的两种取向之争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生育节制讨论的历史阐释魏万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摘要:年桑格夫人来华宣讲“科学节育法”,此后在上海、南京等地掀起了关于生育节制的讨论。优生节育问题的提出与近代中国城市新市民群体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密切相关,中国知识分子带着羡憎交织的情绪,围绕生育观、婚恋观与性观念、女性地位与权利等话题展开讨论。这次思想启蒙刚动员群众便阻力重重,事实上,单就思想启蒙的个体和国族两个层面的讨论就蕴含了理论与实践的诸多矛盾。节育论者与反节育论者之争反映出个体取向与国族取向两种话语体系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启蒙与救亡、精英主导与民众动员等方面多相磗格,充分体
2、现了思想启蒙转化为社会运动的内在逻辑困难。关键词:思想启蒙;个体取向;国族取向;生育节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国人生育控制观念古已有之,但 年美国女权主义者桑格夫人()来华宣传“科学节育法”却意义非凡。她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地做了多次有关节育的演讲,“象这样大规模有意识、有目的地并从近代科学的意义上全面阐述节育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后各种节育理论大量涌入中国,讨论逐渐深入。世纪 年代以后,节育运动逐步兴起,年以后,随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救亡”彻底压倒“启蒙”,节育运动淡出历史舞台。对 世纪 年代还作为思想启蒙的优生节育讨论进行研究,可以有
3、效揭示思想启蒙的内在困境。民国时期的“生育节制”拥有诸多名称,如“节育”“制育”“产儿制限”“生育制裁”等,按照现代人口学奠基者之一陈达的定义 “生育节制是用理智来管束生育的一种方法”,着眼点在于子女数目的控制,与独身和绝育有明确不同。世纪 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对民国时期的生育节制展开研究。大多数研究者从人口与节育、性道德与节育、妇女与节育、优生与节育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揭示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在个体取向和国族取向上的差异,进而探讨思想启蒙内在的逻辑困境。梁景和:五四时期“生育节制”思潮述略,史学月刊 年第 期,第 页。陈达:我们应该提倡生育节制吗?,清华周刊 年第 卷第 期,第
4、页。陈长蘅: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代表作如王奇生:近代中国节育运动述略,人口研究 年第 期。王奇生把民国时期的节育运动划分为两个阶段 桑格夫人来华的 年之后的整个二十年代为发端和宣传的阶段,三十年代之后则为从宣传走向实践的阶段,此后的民国节育运动研究多沿用这一分期方法。如一些学位论文,包树芳:民国时期节育思潮初探,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周丽妲:生育观念在近代以来的嬗变 以节制生育运动为基点展开论述,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李春霞:论近代中国生育节制思想,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冯思奇:民国时期生育节制思想及实践研究,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俞莲实:民国
5、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 以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等。一、生育节制讨论的兴起优生节育问题的提出与近代中国城市新市民群体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密切相关。传统生育观念与小农经济相联,之所以提倡“多子多福”,主要因为较多的男性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有益。在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中,建立在工商业基础上的城市兴起,新的城市居民与小农社会变得疏远,他们有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价值观,因此便有了对自身和后代的新期盼。在新兴的“准市民群体”中,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是他们中的重要成员。在教育方面,他们至少都接受过小学或者中学的教育,优秀者还接受过大学的教育,在工作方面,他们因受
6、教育水平较高而获得一份体面的非体力工作,依靠工资来维持生活;在工作之余,他们重视娱乐和享受,吹箫、唱歌、弹琴、看电影、游公园、逛百货公司等;在住宅方面,他们住在新型的城市住宅里,这些城市住宅面积小而紧凑,但设施配备则完全依照现代住宅的标准,适于小家庭或单身的生活;在家庭方面,他们厌恶传统的家长制的大家庭,提倡核心家庭,向往婚姻的幸福和美满,以及小家庭的美好生活。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引起了观念的深刻转变,生育节制逐步成为可讨论的话题。这一阶层不愿拿出足够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养育孩子,居住空间的逼仄也需要考虑家庭成员数量;崇尚自我的新价值观更不愿受“传宗接代”思想的束缚。对于这些新的城市居民来说,新生活方
7、式和观念的转变,使得生育节制在他们看来越来越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必要了。马尔萨斯主义和新马尔萨斯主义是生育节制讨论兴起的理论基础。年,京师同文馆毕业生汪凤藻翻译 富国策,简要介绍了马尔萨斯主义,之后又有维新派严复和梁启超等人在著作中对马尔萨斯主义的介绍。时人之所以关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多半受进化论的影响。到了二十年代,新马尔萨斯主义传入中国。新马尔萨斯主义提出通过科学的、人为的避妊即生育节制来限制人口数量,弥补了马尔萨斯主义“不近人情”地限制人口措施的缺点,由此得到了学者们广泛关注。这些学者发现了生育节制对于解决人口问题之外的其他领域同样颇有价值,这成为生育节制讨论的历史背景。中国知识分子在
8、这场讨论中的情绪可以用“羡憎交织”来概括。面对已然“现代化”的西方,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正视人口和人种的问题。桑格夫人同情地将黄种人无节制的生育作为其野蛮落后的根源,她在演讲中说道:“在中国,我们目睹了人口过剩这一民族悲剧的最后一幕。这是一个匍匐在尘埃中的伟大帝国。中国,这个拥有艺术、哲学的神秘源泉和世界上最深邃的智慧的国家,已经被黄种人的不良生育和恶性繁殖打垮。”一些知识分子在参与节育讨论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成了西方节育论者塑造的这种“东方”印象的参与者。即使是抵制节育论者也无形中将孱弱的黄种人与先进且优秀的白种人作对标。动物学家陈兼善就指出,白种人与其他有色人种抗争,“获得优势,立于支配者之地
9、位”,因此有色人种更不能够“拾人牙慧讲什么产儿限制,以至于人口衰减,那末有色人种,真是为白人底奴隶了。”周建人更是将民族衰退的重要原因归结为在与强大民族接触时无法适应被强大民族所改变的环境,“近来许多不开化的民族,和白种接触以后,白人虽不扑灭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思想启蒙的两种取向之争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朱邦兴等合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江文君:近代上海职员生活史,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如在 生活 上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就表达了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住宅、工作的压力下对于节育的需求。参见隐:受经济压迫而想到节育的一位
10、青年,生活 年第 卷第 期,第 页。参见 英 托马斯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年版,第 页。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汤志钧、汤仁泽编:梁启超全集 第 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陈兼善:优生学和几个性的问题,民铎 年第 卷第 期,第 页。衰颓。这是真的,你如将不进化的民族的土地改做纽约、伦敦般的都会,土人反不能存活其间了。”同时,面对西方话语成为讨论的主流话语,中国知识分子也是憎恶的,试图守卫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有人列出了反节育的几类卫道士立场: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少何以卫国家;节育有违人伦,以此抵制新思潮。两种情绪恰恰是“后发强制性国家”卷入现代化进程后
11、的普遍情绪。生育节制讨论既讨论了节育对个人(尤其是妇女)解放的效用,也讨论了节育对社会发展、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论战双方围绕生育观、婚恋观与性观念、女性地位与权利等话题展开讨论。二、个体层面的生育节制讨论“五四”时期“科学”成为主流话语,知识分子呼吁转变生育观念,正是借助“科学”之名。无论是革除不人道、不健康的旧生育观念,抑或是对传统观念的再阐发,科学话语始终贯穿在节育与生育观念的讨论中,新生育观之“新”即在它是“科学的”生育。鉴于女性承受着来自社会观念与家族生活两方面的压力,这是主张生育节制的出发点,所以新生育观与旧生育观针锋相对。旧生育观包括三方面,即重视传宗接代的“不孝有三,无
12、后为大”、强调添丁增口的“多子多福”和含有性别歧视意味的“重男轻女”。新生育观明确地批评这种传统生育观对于妇女健康和幼儿成长的伤害,节育论者同时也批判中国古代控制子女数量的办法 弃婴、溺婴、堕胎等。桑格夫人的科学节育法 在妻子危险期以外同房的节欲法、对男子生殖器官的生育能力进行干预的断种法和在同房过程中用特定器具或药物阻碍受孕的机械法,这些方法受到中国节育论者的推崇,被认为是更人道、更科学、更安全的节育方法,而传统节育方法都是野蛮、反科学的。也有人重新从传统生育观中寻找积极遗产,以此作为新生育观的基础,虽然与节育论者观念不同,但也对传统节育观进行修正,优生学家潘光旦便是典型。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
13、,除了被称为“天择”即残酷的自然选择之外,潘光旦更重视和推崇的是“化择”即文化或社会选择。他认为西学东渐以前,中国传统中已经有一些“化择”的因素,它们有明显的优生效果,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把传宗接代放在个人幸福之前,虽然不利于个人权利的伸张,但对宗族延续和幼儿养育具有保障作用,而传宗接代的重要性是西方优生学者近来才认识到的。婚恋观和性观念是节育讨论的突破口。婚姻目的被认为是值得审视的问题。传统的婚恋观被概括为“婚姻的本质是生育”,节育论者支持婚后节育,认定生育只是“婚姻下可能有的现象和质料,决不是婚姻的要素”,传宗接代不是夫妻的义务。潘光旦则反对这种“本质论”的
14、节育观,他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打比方,认为从性行为到生育的过程中,因与果本是紧密关联的,但人既然是趋乐避苦的,节育方法的引入便会使人们轻而易举地把性的娱乐与繁衍后代的责任相分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节育论者可能只是借助女性权利的由头伸张其他方面的权利,“主张生育限制最力者大都为女权运动中之激烈分子,往往假借 母性之自由获得 之大名义,而推广其一般的女权。”夏硏尊则针锋相对地认为婚姻不应该单纯为生育服务,主张将性与生育分离,因为婚姻和生育都无法真正确立起男女间性道德的“自觉”。这种道德自觉与传统的“贞操”观迥然不同,它不再依靠“法律名誉等消极的外来制裁”,而是“必须积极的从根本上入手,如实施
15、青年男女的性教育,提倡恋爱的神圣,尊重女子的人格”,此外还要一改性道德完全由妇女单方面遵守的旧观念,提倡由男女双方共同负起义安徽史学 年第 期周建人:读中国之优生问题,东方杂志 年第 卷第 期,第 页。晓风:生育节制问题,民国日报妇女评论 年第 期,第 页。郑永福、吕美颐:中国妇女通史(民国卷),杭州出版社 年版,第 页。周建人:产儿制限概说,东方杂志 年第 卷第 号,第 页。潘光旦:中国之优生问题,东方杂志 年第 卷第 号,第 页。陈德徵:婚姻和生育,妇女杂志 年第 卷第 号,第 页。潘光旦:生育限制与优生学,妇女杂志 年第 卷第 号,第 页。硏尊:生殖的节制:欢迎桑格夫人来华,民国日报妇女
16、评论 年第 期,第 页。务。以往敏感的话题在“科学话语”加持下得以光明正大地讨论,很多人听完桑格夫人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后,直观的感受是,“性 的事情,原来还是值得用科学方法去讨论的啊”。以张竞生为代表的本土性学学者主张科学认知“性”的问题,对中国人的性体验进行了一次科学大调查,编写了 性史。无论是对婚恋要义的探讨,还是对性这一敏感问题的大胆辩护,主流论者在围绕节育展开讨论时,都有意用科学认识性问题,尽量避免用盲目的价值判断直接封堵讨论这些话题的可能,使更多人对于婚姻、爱情和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这些讨论渗透出鲜明的启蒙色彩,如两性平等、个人自由与责任相联系的观念等。这从侧面说明,五四启蒙
17、的新文化、新思想已逐渐融进学者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中,成为他们论域的内在组成部分。生育节制讨论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对象是女性群体,女性权利是节育讨论的重中之重。在节育讨论的语境下,“生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过程,它被看作围绕这个生理过程所展开的种种活动,包括受孕、生产、养育等,妇女承担从生到养的沉重负担,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一些人把生育看作“人类的天职”,以此反对节育对以往自然生育秩序的颠覆。节育论者则大多从女性关怀出发,围绕妇女的生理感受、社会追求展开讨论。无论是以实际经验为证,还是用严谨的医学原理支撑,支持减轻女子繁重生育负担的论者都表现出对女性艰辛生育感受的理解。生育关乎女性的健康和幸福,但
18、过于频繁的生育却往往给她们带来苦恼和危险,妇女杂志 年初发表的一篇来信很能代表当时女性的感受,一位名叫黄秀芬的女士发出了“生育的机器要做到几时为止”的质问。由于传统生育观念的束缚和不具备科学有效的避孕措施,女性往往无法真正掌握生育主动权。节育论者对此十分同情,指出生育自主对女性身体大有裨益,相比于宗法社会中接二连三而中间几乎无喘息时间的生育重负,节育可以减少频繁生育对母体的伤害;而且男子也应该认识到,女性的身体也同样是血肉之躯,不能贪图性享受,无视“妇女在这样接连不休的生育下要忍受多少的苦痛”。在强调平等、理解与关怀的基础上,节育论者要求实现女性对生育自主权的掌控,经常就妇女解放发表见解的陈望
19、道提出,女子求幸福、争解放的基础之一就是“母性自决”,即“对于让几个人来做自己底儿女的事,女性也必然可以自己底意志决定”。民国时期逐渐壮大的新女性群体希望突破“闺阁女子”的旧身份,通过受教育改变自我,争取男女平权。然而,生育的过程以及生育后的抚养责任很重,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占据主流,这些都使年轻妇女事业败给了家庭事务。节育论者认为,如果妇女无休止地承担生育和养育的繁重工作,就会阻碍新女性自身发展,也阻碍社会进步。有人认为“妇女的被束缚,是无教育,经济依赖男子及不能替社会服务等应有的结果”,但节育论者则认为这是颠倒因果,事实上是教育不足、经济不独立导致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而社会
20、没有给妇女获得教育、经济独立的机会,因为这些机会都被年轻时早婚、早育、频育的压力排挤流失。生育节制成为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必要前提,只有在减轻生育负担的基础上,妇女才可能摆脱“生殖机器”的束缚,尽情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实现从照顾家庭到奉献社会的人生意义的量级跃升。可是,生育节制需要经受的最有力辩难,并非来自对“生育”本身的不同观点。在讨论生育节制的价值时,这场思想启蒙不由自主地面临从个体转向集体的难题,在社会、国家、民族这一层面上讨论思想启蒙的两种取向之争瑟庐:产儿制限与中国,妇女杂志 年第 卷第 号,第 、页。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罗齐南:中山先生论人口问题之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 启蒙 取向 1920 年代 中国 知识分子 生育 节制 讨论 历史 阐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