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课程设计.doc
《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课程设计.doc(5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提供全套毕业设计,欢迎咨询 课 程 设 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课程设计计算书 院 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年级: 11级土木工程专业 (房建方向) 姓 名: 陆泽凌 学 号: 1109022237 指导教师: 焦俊婷 2014年07月 目录 一、 课程设计任务书---------------------------------------------3 1、设计任务-------------------------------------------------3 2、设计内容-------------------------------------------------3 3、设计条件-------------------------------------------------4 二、框架结构计算过程------------------------------------------5 1、结构平面布置及各梁柱截面尺寸-------------------5 2、计算梁、柱线刚度-------------------------------------6 3、竖向荷载计算------------------------------------- -----7 4、风荷载计算---------------------------------------------14 5、框架侧移验算------------------------------------------15 6、框架内力计算------------------------------------------16 7、内力组合------------------------------------------------31 三、截面配筋计算-----------------------------------------------38 1、梁的设计------------------------------------------------38 2、柱的设计------------------------------------------------45 四、框架结构施工图--------------------------------------------48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某五层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为一字形,如图1所示。底层层高4.2m,其它层高3.5m,室内外高差0.6m。 图1 柱网尺寸图 2、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 确定柱网尺寸,构件截面尺寸,绘制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图。 (2)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可按分层法计算内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按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 (3)内力组合 (4)框架梁和柱承载力计算 ①框架梁承载力计算 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梁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 ②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 (5)框架侧移验算 验算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6)绘制框架配筋施工图 3、设计条件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4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注:以现场按编号布置的为准。(即:0.4+3×0.01=0.43kN/m2) 2、工程地质条件 地表下0-10m深度土层均可做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后)为220kPa。 3、屋面及楼面做法 (1)屋面做法 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 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 (2)楼面做法 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 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 现浇混凝土楼板; 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 (3)注:楼面、屋面活荷载以现场按学号布置的为准。 (即:1.0+3×0. 1=1.3kN/m2 ) 4、内外墙均为为Mu10普通烧结砖、M5水泥混合砂浆砌筑的240墙,20mm后双面抹灰。 5、梁、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柱、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他均用HPB335级钢筋。 注:本人分组为第3组 编号:3 学号:37 二、框架结构计算过程 1、结构平面布置及各梁柱截面尺寸 (1)结构平面布置(选取③轴框架来设计,如下图2所示) (2)构件尺寸确定 1)梁截面尺寸 , 边跨(AB、CD)梁:取 , 中跨(BC)梁:取 , 边跨(AB、CD)次梁:取 , 中跨(BC)次梁:取 , 2)连系梁及柱截面尺寸 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 , 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 , 柱截面(按底层柱计算):取 , 3)板厚 现浇楼板厚 4)梁跨度、柱高度 梁:边跨:6.5m ;中跨:3.0m 柱:底层柱高:;其它层柱高: (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高差取500mm。) 图2 结构平面布置图 2、计算梁、柱线刚度 (计算结果见图3) (1)梁:,,,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 作用,取为(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AB、CD跨梁线刚度: BC跨梁线刚度: (2)柱:, 非底层柱线刚度: 非底层柱线刚度: 图3 梁、柱线刚度图,单位: 3、竖向荷载计算 (1)竖向恒载计算 图4 均布荷载向梁传递图示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 屋面均布恒荷 h/m 容重 荷载值(KN/m2 ) 100厚(2%结构找坡)膨胀珍珠岩 0.10 7 0.70 2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 0.02 20 0.40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10 25 2.50 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 0.015 16 0.24 屋面恒荷载 3.84 梁的均布恒荷 b/m h/m 容重 荷载值(KN/m) 边跨(AB、CD)框架梁自重 0.25 0.55 25 3.44 边梁侧粉刷 0.45×2 0.02 17 0.31 中跨(BC)框架梁自重 0.25 0.50 25 3.13 中梁侧粉刷 0.40×2 0.02 17 0.27 因此,由图4板上恒载向梁传递图,可以求得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边跨梁自重及粉重 →中跨梁自重及粉重 →楼板传给边跨梁的荷载 →楼板传给中跨梁的荷载 (注:公式中下标5表示第5层即顶层框架梁)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楼面均布恒荷 h/m 容重 荷载值(KN/m2 ) 25mm厚水泥砂浆找平 0.025 20 0.50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10 25 2.50 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 0.015 16 0.24 楼面恒荷载 3.24 梁的均布恒荷 b/m h/m 容重 荷载值(KN/m) 边跨(AB、CD)框架梁自重 0.25 0.55 25 3.44 边梁侧粉刷 0.45×2 0.02 17 0.31 边跨填充墙自重 0.24 2.95 19 13.45 墙面粉刷 0.02×2 2.95 17 2.01 中跨(BC)框架梁自重 0.25 0.50 25 3.13 中梁侧粉刷 0.40×2 0.02 17 0.27 因此,由图4上恒载向梁传递图,可以求得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边跨梁、填充墙自重及粉重 →中跨梁自重及粉重 →楼板传给边跨梁的荷载 →楼板传给中跨梁的荷载 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计算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参照图5所示。 屋面边节点集中荷载标准计算表 b/m h/m l/m 容重 荷载值(KN)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5 0.55 4.5 25 15.47 梁侧粉刷 0.45×2 0.02 4.5 17 1.40 1m高女儿墙自重 0.24 1.00 4.5 19 20.52 墙侧粉刷 1×2 0.02 4.5 17 3.06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39.13 屋面边节点集中荷载 79.58 屋面中节点集中荷载标准计算表 b/m h/m l/m 容重 荷载值(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5 0.50 4.5 25 14.06 梁侧粉刷 0.30×2 0.02 4.5 17 0.91 连系梁转来屋面自重 39.13 20.69 屋面中节点集中荷载 74.79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计算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参照图5所示。 楼面边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计算表 b/m h/m l/m 容重 荷载值(KN)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5 0.55 4.5 25 15.47 粉刷 0.45×2 0.02 4.5 17 1.40 钢窗自重 3.00 1.80 0.45 2.43 窗下墙体自重 4.1 1.15 0.24 19 21.50 粉刷 4.1 1.15 0.02×2 17 3.21 窗边墙体自重 1.1 1.80 0.24 19 9.03 粉刷 1.1 1.80 0.02×2 17 1.35 框架柱自重 0.40 0.4 3.50 25 14.00 粉刷 0.78 0.02 3.50 17 0.93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34.74 楼面边节点集中荷载 104.06 楼面中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计算表 b/m h/m l/m 容重 荷载值(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5 0.50 4.5 25 14.07 粉刷 0.30×2 0.02 4.5 17 0.92 内纵墙体自重 4.1 2.90 0.24 19 55.15 粉刷 4.1 2.90 0.02×2 17 8.22 框架柱自重 0.40 0.45 3.50 25 14.00 粉刷 0.78 0.02 3.50 17 0.93 扣除门洞重加上门重 1.00 2.10 5.04 -10.58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34.74 18.59 楼面中节点集中荷载 136.04 5)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恒载作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5(1)所示。 将非均布荷载化为均布荷载的形式,计算简图如图5(2)所示。 图5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计算简图 其中,由梯形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公式为: 由三角形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公式为: 表1 竖向恒载汇总表 79.58 10.64 74.79 7 104.06 25.03 136.04 6.44 104.06 25.03 136.04 6.44 (2)竖向活荷载计算 屋面活荷载1.23KN/m2,楼面活荷载1.23KN/m2。 屋面活荷载计算表 均布标准值(KN/m2) 跨度l/m 荷载值(KN/m) 边跨均布活载P5AB(P5CD) 1.3 4.5 5.85 中跨均布活载P5BC 1.3 3.0 3.90 边节点集中活载P5A(P5D) 1.3 4.5 5.85 中节点集中活载P5B(P5C) 1.3 3.0 13.89 楼面活荷载计算表 均布标准值(KN/m2) 跨度l/m 荷载值(KN/m) 边跨均布活载PAB(PCD) 1.3 4.5 5.85 中跨均布活载PBC 1.3 3.0 3.90 边节点集中活载PA(PD) 1.3 4.5 5.85 中节点集中活载PB(PC) 1.3 3.0 13.89 活载作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6(1)所示。 将非均布荷载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形式,计算简图如6(2)所示。 图6 活载作用下框架的计算简图 其中,有梯形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公式为: 由三角形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公式为: 表2 竖向活载汇总表 5.85 4.67 13.89 2.44 5.85 4.67 13.89 2.44 5.85 4.67 13.89 2.44 4、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因结构高度H=22.8m<30m,可取=1.0;对于矩形截面=1.3;可查荷载规范,当查得的时,取=1.0。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表中z为框架节点至室外地面的高度,A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风荷载汇总表 层数 Z(m) 6 1.00 1.30 22.05 1.28 0.45 12.38 8.03 5 1.00 1.30 19.30 1.23 0.45 15.75 10.16 4 1.00 1.30 15.80 1.16 0.45 15.75 10.71 3 1.00 1.30 12.30 1.08 0.45 15.75 9.91 2 1.00 1.30 8.80 1.00 0.45 15.75 9.21 1 1.00 1.30 5.30 1.00 0.45 18.68 10.07 图7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5、框架侧移验算 (1)计算框架柱抗侧刚度 图8 框架柱抗侧刚度(单位:) (2)计算框架柱侧移(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框架柱侧移计算 楼层 层高/m 抗侧刚度 备注 6 3.5 34.78 7.91 0.0002 0.0001 0.002 满足 5 3.5 34.78 17.86 0.0005 0.0001 0.002 满足 4 3.5 34.78 28.27 0.0008 0.0002 0.002 满足 3 3.5 34.78 38.48 0.0011 0.0003 0.002 满足 2 3.5 34.78 47.69 0.0014 0.0004 0.002 满足 1 5.3 14.27 57.76 0.0040 0.0008 0.002 满足 顶点总水平位移: 6、框架内力计算(1)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取半框架) 图9 半框架梁柱线刚度示意图 图10 梁、柱节点分配系数 (2) 分层法计算 竖向恒荷载的作用计算 图11 分层法恒荷载作用的计算简图 1)顶层计算 计算梁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5和图12.1) 表5 竖向恒荷载作用下框架顶层弯矩分配 杆端位置 A5A4 A5B5 B5A5 B5B4 B5C5' C5'B5 弯矩分配系数 0.34 0.66 0.52 0.16 0.32 固端弯矩 -37.46 37.46 -5.25 -2.63 第一次弯矩分配 12.72 24.74 -16.69 -5.27 -10.25 弯矩传递 -8.34 12.37 10.25 第二次弯矩分配 2.83 5.51 -6.41 -2.02 -3.94 结果 15.56 -15.56 26.74 -7.30 -19.44 7.63 A4A5:5.19 B4B5:-2.43 边跨跨中弯矩: 35.05 中跨跨中弯矩:-11.56 2)标准层计算 计算梁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6和图12.2) 表6 竖向恒荷载作用下框架标准层弯矩分配 杆端位置: A5A4 A5A6 A5B5 B5A5 B5B4 B5B6 B5C5' C5'B5 弯矩分配系数: 0.25 0.25 0.49 0.45 0.14 0.14 0.27 固端弯矩: -88.13 88.13 -4.83 -2.42 第一次弯矩分配: 22.34 22.34 43.44 -37.08 -11.72 -11.72 -22.78 -18.54 21.72 22.78 第二次弯矩分配 4.70 4.70 9.14 -9.67 -3.06 -3.06 -5.94 结果 27.04 27.04 -54.09 63.09 -14.77 -14.77 -33.55 20.36 A1A2:9.01 B1B2:-4.92 边跨跨中弯矩: 73.60 A3A2:9.01 B3B2:-4.92 中跨跨中弯矩:-26.30 3)底层计算 计算梁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7和图12.3) 表7 竖向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底层弯矩分配 杆端位置: A1A0 A1A2 A1B1 B1A1 B1B0 B1B2 B1C1' C1'B1 弯矩分配系数: 0.20 0.27 0.53 0.46 0.11 0.15 0.28 固端弯矩: -88.13 88.13 -4.83 -2.42 第一次弯矩分配: 17.58 23.96 46.59 -38.53 -8.93 -12.17 -23.67 弯矩传递: -19.26 23.29 23.67 第二次弯矩分配 3.84 5.24 10.18 -10.77 -2.50 -3.40 -6.62 结果 21.43 29.20 -50.62 62.12 -11.43 -15.58 -35.12 21.25 A0A1:10.71 B0B1:-5.72 边跨跨中弯矩: 75.82 A2A1:9.73 B2B1:-5.19 中跨跨中弯矩:-27.87 图12.1 顶层 图12.2 标准层 图12.3底层 图12 恒载标准值分层法得各层弯矩图(单位:KN·m) 4) 叠加分层法计算结果,并进行节点不平衡弯矩分配。(如图13) 图13 恒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弯矩图(单位:KN·m) 5)计算梁端剪力梁平衡受力图(见图14) 图14 梁平衡受力图 由梁的平衡条件可得:和 计算结果见图15所示。 6)计算柱轴力 依据节点的平衡条件可得柱轴力,计算结果见图15所示。 图15 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梁剪力、柱轴力图(单位:KN) 7)将梁端剪力换算到柱边(),计算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 框架梁在恒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换算到柱边截面(单位:KN) 8) 将梁端节点弯矩换算至梁端柱边弯矩值(),如图17。 图17 框架梁在恒荷载作用下经调幅并换算至柱边截面的弯矩(单位:KN·m) 竖向活荷载的作用计算 图18 分层法活荷载作用的计算简图 1)顶层计算(取半框架计算) 计算梁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8和图19.1) 表8 竖向活荷载作用下框架顶层弯矩分配 杆端位置 A5A4 A5B5 B5A5 B5B4 B5C5' C5'B5 弯矩分配系数 0.34 0.66 0.52 0.16 0.32 固端弯矩 -16.44 16.44 -1.83 -0.92 第一次弯矩分配 5.58 10.86 -7.57 -2.39 -4.65 弯矩传递 -3.79 5.43 4.65 第二次弯矩分配 1.29 2.50 -2.81 -0.89 -1.73 结果 6.87 -6.87 11.49 -3.28 -8.21 3.74 A4A5:2.29 B4B5:-1.09 边跨跨中弯矩: 26.97 中跨跨中弯矩:-5.46 2)标准层计算(取半框架计算) 计算梁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9和图19.2) 表9 竖向活荷载作用下框架标准层弯矩分配 杆端位置 A2A1 A2A3 A2B2 B2A2 B2B1 B2B3 B2C2' C2'B2 弯矩分配系数 0.25 0.25 0.49 0.45 0.14 0.14 0.27 固端弯矩 -16.44 16.44 -1.83 -0.92 第一次弯矩分配 4.17 4.17 8.10 -6.51 -2.06 -2.06 -4.00 弯矩传递 -3.25 4.05 4.00 第二次弯矩分配 0.82 0.82 1.60 -1.80 -0.57 -0.57 -1.11 结果 4.99 4.99 -9.99 12.19 -2.63 -2.63 -6.93 3.08 A1A2:1.66 B1B2:-0.88 边跨跨中弯矩: 25.76 A3A2:1.66 B3B2:-0.88 中跨跨中弯矩:-4.19 3)底层计算(取半框架计算) 计算梁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10和图19.3) 表10 竖向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底层弯矩分配 杆端位置 A1A0 A1A2 A1B1 B1A1 B1B0 B1B2 B1C1' C1'B1 弯矩分配系数 0.20 0.27 0.53 0.46 0.11 0.15 0.28 固端弯矩 -16.44 16.44 -1.83 -0.92 第一次弯矩分配 3.28 4.47 8.69 -6.76 -1.57 -2.14 -4.15 弯矩传递 -3.38 4.35 4.15 第二次弯矩分配 0.67 0.92 1.79 -2.01 -0.47 -0.64 -1.23 结果 3.95 5.39 -9.34 12.02 -2.03 -2.77 -7.22 3.24 A0A1:1.98 B0B1:-1.02 边跨跨中弯矩: 13.98 A2A1:1.80 B2B1:-0.92 中跨跨中弯矩:-7.22 图19.1 顶层 图19.2 标准层 图19.3底层 图19 活载标准值分层法得各层弯矩图(单位:KN) 5) 叠加分层法计算结果,并进行节点不平衡弯矩分配。(如图20) 图20 活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弯矩图(单位:KN·m) 5)计算梁端剪力梁平衡受力图(见图21) 图21 梁平衡受力图 由梁的平衡条件可得:和 计算结果见图22所示。 6)计算柱轴力 依据节点的平衡条件可得柱轴力,计算结果见图22所示。 图22 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梁剪力(左半边)、柱轴力图(右半边) 7)将梁端剪力换算到柱边(),计算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 框架梁在活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换算到柱边截面(单位:KN) 8)将梁端节点弯矩换算至梁端柱边弯矩值(),如图24。 图24 框架梁在活荷载作用下经调幅并换算至柱边截面的弯矩(单位:KN·m) (3)D值法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 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过程见图25所示。查得,即。 表11 侧向刚度D 层数 层高 A柱 B柱 C柱 D柱 水平力Vpi 5 3.3 3.15 4.17 4.17 3.15 7.90 4 3.3 3.15 4.17 4.17 3.15 17.11 3 3.3 3.15 4.17 4.17 3.15 25.55 2 3.3 3.15 4.17 4.17 3.15 33.79 1 4.8 1.61 1.86 1.86 1.61 43.27 (a)剪力在各柱间分配 b)各柱反弯点及柱端弯矩 图25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如图26所示,轴力和剪力如图27所示。 图26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KN·m) 图27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剪力图(左半边)、轴力图(右半边) 3)将梁端节点弯矩换算至梁端柱边弯矩值,计算结果如图28所示。 图28 框架梁在风荷载作用下算至柱边截面的弯矩(单位:KN·m) 7、内力组合 根据内力计算结果,即可进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为梁端柱边及跨中。由于对称性,每层有5个控制截面,即图29中的1、2、3、4、5号截面,表12给出了各层梁的内力组合过程。柱则分柱边和中柱(即A柱、B柱),每个柱每层有两个控制截面,以图29中第三层为例,控制截面为5、6号截面,表13给出了各层柱的内力组合过程。 图29 框架梁、柱控制截面 50 表12 各层梁的内力组合过程 楼层 控制截面 荷载类型 恒载 活载 风载 左风 右风 M V M V M V M V 6 1 -15.23 31.41 -5.48 12.46 3.3 -0.77 -3.3 0.77 2 25.06 0 26.45 0 0 -0.77 -0 0.77 3 -12.35 -79.77 -9.06 -13.64 -1.78 -0.77 1.78 0.77 4 -14.12 13.86 -7.28 2.26 0.92 -1.25 -0.92 1.25 5 -6.26 0 -4.53 0 0 -1.25 -0 1.25 5 1 -42.19 94.5 -9.93 10.05 9 -2.4 -9 2.4 2 19.06 0 25.03 0 0 -2.4 -0 2.4 3 -45.96 -95.74 -10.67 -10.29 -6.04 -2.4 6.04 2.4 4 -16.29 11.88 -5.58 2.37 2.64 -3.65 -2.64 3.65 5 -9.04 0 -2.24 0 0 -3.65 -0 3.65 4 1 -44.04 94.69 -9.63 10.01 16.15 -3.15 -16.15 3.15 2 19.41 0 25.15 0 0 -3.15 -0 3.15 3 -46.28 -95.56 -10.6 -10.33 -5.19 -3.15 5.19 3.15 4 -15.93 11.88 -5.68 2.37 4.98 -6.33 -4.98 6.33 5 -8.69 0 -2.94 0 0 -6.33 -0 6.33 3 1 -44.04 94.69 -9.63 10.01 22.02 -4.38 -22.02 4.38 2 19.41 0 25.15 0 0 -4.38 -0 4.38 3 -46.28 -95.56 -10.6 -10.33 -9.67 -4.38 9.67 4.38 4 -15.93 11.88 -5.68 2.37 7.18 -9.02 -7.18 9.02 5 -8.69 0 -2.94 0 0 -9.02 -0 9.02 2 1 -44.04 94.69 -9.63 10.01 29.12 -5.52 -29.12 5.52 2 19.41 0 25.15 0 0 -5.52 -0 5.52 3 -46.28 -95.56 -10.6 -10.33 -17.9 -5.52 17.9 5.52 4 -15.93 11.88 -5.68 2.37 15.13 -11.9 -15.13 11.9 5 -8.69 0 -2.94 0 0 -11.9 -0 11.9 1 1 -35.05 93.73 -9.11 9.95 46.2 -9.4 -46.2 9.4 2 20.26 0 25.33 0 0 -9.4 -0 9.4 3 -44.19 -95.51 -10.44 -10.39 -28.06 -9.4 28.06 9.4 4 -16.71 11.88 -5.93 2.37 14.45 -18.43 -14.45 18.43 5 -9.47 0 -3.19 0 0 -18.43 -0 18.43 注:使梁下部受拉的弯矩为正,使梁截开部分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剪力为正。 续表12 楼层 控制截面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最不利内力值 恒载1.35+活载1.4 恒载×1.35+1.4×(活载×0.7+风载×0.6) 左风 右风 M V M V M V Mmax Mmin Vmax 6 1 -28.23 59.85 -23.16 53.97 -28.70 55.26 - -28.70 59.85 2 70.86 0.00 59.75 -0.65 59.75 0.65 70.86 - - 3 -29.36 -126.79 -27.05 -121.70 -24.06 -120.41 - -29.36 -126.79 4 -29.25 21.88 -25.42 19.88 -26.97 21.98 - -29.25 21.98 5 -14.79 0.00 -12.89 -1.05 -12.89 1.05 - -14.79 - 5 1 -70.86 141.65 -59.13 135.41 -74.25 139.44 - -74.25 141.65 2 60.77 0.00 50.26 -2.02 50.26 2.02 60.77 - - 3 -76.98 -143.66 -77.58 -141.35 -67.43 -137.32 - -77.58 -143.66 4 -29.80 19.36 -25.24 15.29 -29.68 21.43 - -29.80 21.43 5 -15.34 0.00 -14.40 -3.07 -14.40 3.07 - -15.34 - 4 1 -72.94 141.85 -55.33 135.00 -82.46 140.29 - -82.46 141.85 2 61.41 0.00 50.85 -2.65 50.85 2.65 61.41 - - 3 -77.32 -143.47 -77.23 -141.78 -68.51 -136.48 - -77.32 -136.48 4 -29.46 19.36 -22.89 13.04 -31.26 23.68 - -31.26 23.68 5 -15.85 0.00 -14.61 -5.32 -14.61 5.32 - -15.85 - 3 1 -72.94 141.85 -50.39 133.96 -87.39 141.32 - -87.39 141.85 2 61.41 0.00 50.85 -3.68 50.85 3.68 61.41 - - 3 -77.32 -143.47 -80.99 -142.81 -64.74 -135.45 - -80.99 -143.47 4 -29.46 19.36 -21.04 10.78 -33.10 25.94 - -33.10 25.94 5 -15.85 0.00 -14.61 -7.58 -14.61 7.58 - -15.85 - 2 1 -72.94 141.85 -44.43 133.00 -93.35 142.28 - -93.35 142.28 2 61.41 0.00 50.85 -4.64 50.85 4.64 61.41 - - 3 -77.32 -143.47 -87.90 -143.77 -57.83 -134.49 - -87.90 -143.77 4 -29.46 19.36 -14.36 8.36 -39.78 28.36 - -39.78 28.36 5 -15.85 0.00 -14.61 -10.00-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混凝土 框架 课程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