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制备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研究进展.pdf
《木质素制备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质素制备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研究进展.pdf(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木质素是唯一可从自然界中大量获得的可再生芳香化合物资源,但复杂的结构和顽固的化学性质使其难以被高效利用,大部分只能被燃烧或低值利用。除了利用各种方法将木质素转变成碳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外,利用氮原子参与的木质素官能化解聚突破了传统解聚产物中只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局限,开辟了高附加值含氮芳香化合物的可持续制备途径。本文综述了用木质素制备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根据产物结构特点,系统介绍了从木质素、木质素解聚单体或模型化合物出发,经过一步或多步反应,构建五元、六元、七元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的最新成果;同时对木质素增值转化过程所涉及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以及反应路径进行了讨论,并对该研究方向面临
2、的主要挑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关键词生物质;木质素;解聚;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催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信作者:李昌志,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生物质催化转化,:。,(,;,),;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被大量消耗导致能源供给趋紧。同时,化石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可再生木质纤维素资源的转化利用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受到高度关注 ,。木质素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第二
3、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同时也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大量获得的可再生芳香化合物资源,被广泛运用于造纸工业和生物炼制 。由于其复杂的结构特征和顽固的化学性质,超过 的木质素仅被低值利用或直接烧掉,不仅浪费了生物质资源,且严重污染环境。发展木质素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将其解聚为化学工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芳香族化合物,兼具有效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双重意义 ,。未来的生物质精炼技术需要拓宽高附加值产品库,特别是那些含有 ,和 元素以外的精细化学品,比如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医药、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是制备药物分子、农用化学品、先进功能材料、高端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前驱体 。目
4、前,含氮芳香化合物的生产原料均来自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生产工艺主要是基于石油化工提供 和 为基础,引入氮源(如 及其衍生物)通过多步化学反应流程而得 。这种基于石油路线制备含氮芳香化合物的策略存在原料不可再生、工艺路线长、废物排放多、原子经济性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开发高效、廉价、可持续的含氮芳香杂环化学品构建方法,符合“双碳”目标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氮原子参与的木质素官能化解聚突破了常规解聚反应中仅有 ,和 三种元素参与的局限,开辟了高附加值含氮芳香化学品可持续制备的新路线,由于其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成为木质素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等人 综述
5、了木质素衍生的醇、酚、醚和羰基化合物的增值胺化为苯胺及苄胺,重点分析了胺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催化剂条件、溶剂效应等影响因素。等人 系统性地介绍了生物基醇、醛、酮及呋喃为代表的含氧原料与 构建高价值含氮化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深入讨论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影响催化剂性能的辅助因素。等人 综述了杂原子(,和 )诱导的木质素 和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苏文韬等:木质素制备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研究进展键(包括 ,以及芳基甲基醚等)断裂解聚构建杂原子官能化合物的进展,转化产物包括芳胺、酰胺、异唑、硅氧烷和酚锂等官能团化的芳香单体。上述综述性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木质素、解聚产物以及模型分子为原料转化为有机含
6、氮化合物的方法。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未有基于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原料构建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的系统性综述。本论文总结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依据产物的结构特点,按照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和七元杂环进行分类讨论(见表 );并就催化剂、反应机理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木质素的高值转化和其他生物质原料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表 含氮杂环化合物源于木质素衍生物的合成 原料含氮杂环产物种类(衍生物)骨架原子数木质素解聚芳香单体化合物吲哚咔唑吡唑咪唑喹啉吖啶吡啶嘧啶哒嗪吩嗪五元六元原料含氮杂环产物种类(衍生物)骨架原子数木质素衍生芳香二聚、寡聚物吡咯吲哚咪唑异唑喹啉嘧啶喹喔啉氮杂五元六元七元
7、 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至少含有一个氮原子的五元环有机化合物,包括吡咯、吡唑、咪唑等及其衍生物。因其特殊的生物活性与药理性质,在抗菌、抗癌、抗氧化、抗肿瘤等领域应用广泛 。受限于 键的惰性和木质素结构的复杂性,目前仅有少量关于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解聚转化的报道,大多数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从木质素解聚单体(芳香醛、酚、醚、醇等)转化得到。五元单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的制备李朝军团队 开发了 催化木质素 模型化合物与胺类化合物进行交叉偶联制备 取代化合物的策略,通过探究反应体系内各物种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得到类似图 所示机理,略微不同的是,他们从 模型化合物出发,经由 断
8、裂产生苯和苯酚,进而发生后续反应。此外底物拓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高效获得吡咯 烷基化的产物。基于上述发现,李朝军团队 对偶联反应体系进行了拓展。在钯催化的条件下苯酚与吡咯烷或吲哚啉之间发生形式上的芳香转移偶联反应,生成相应的 环己基取代的吡咯或吲哚衍生物。在该芳香转移偶联反应中,酚的芳香性被传递到吡咯烷或吲哚啉上。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副产物逐渐转化为目标产物。基于上述事实及对比实验,苯酚与吡咯烷及吲哚啉反应可能的机理如图 所示,反应可以由 与钯催化剂作用生成 物种,从而使酚 转化为环己酮或环己烯酮中间体 。中间体 进一步在三氟甲磺酸催化条件下与吡咯烷或吲哚啉 快速缩合生成关键
9、中间体 ,进而通过 ,氢迁移得到中间体 。脱去质子后所得的中间体 在钯的作用下进一步脱氢,得到目标产物 ,并重新生成 物种(路径 )。另一方面,中间体 也可通过上述类似过程转化为中间化合物 和 ,进而通过钯催化的氢化过程(路径)或脱氢过程(路径)得到所需产物 。底物拓展实验证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不同取代基的酚类衍生物都可作为潜在的环己基合成等价物,快速构建具有各种官能团的吡咯或吲哚的 环己基取代物。尽管该策略可以有效地构建吡咯及吲哚衍生物,但涉及昂贵且非可持续的环状脂肪胺氮源的使用,因而从木质素衍生物出发,采用廉价的催化剂和氮源制备吡咯及吲哚衍生物仍然有待突破。第 期图 催化吡咯
10、烷或吲哚啉与苯酚芳香性转移偶联机理 团队 报道了一种催化氨基苯酚或氨基醇与木质素解聚产物苯酚通过区域选择性缩聚反应,高效获得喹啉、咔唑及吖啶衍生物的策略。在此独特的合成策略中,催化 键活化以及 键氢解进而构建由芳香碳原子偶联的 键,与之类似的 键也可通过该方法构建。该策略为木质素解聚产物转化为高值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该反应的结果可以通过如图 所示的假设来解释:在第一步中底物的芳香性因氢化作用而脱去,进一步发生无受体脱氢缩合得到八氢咔唑中间体,随后脱氢得到咔唑。为探究该反应涉及的真实过程,进一步以苯酚和邻氨基苯甲醇为底物,以 负载的 ,及 为催化剂,分别选择性地催化加氢、无受体脱氢缩
11、合()及脱氢芳构化过程,定向地合成吖啶。另外,从分步催化反应实验中发现,在无受体脱氢缩合和脱氢芳构化过程中氢元素几乎被定量地释放,由此佐证了上述反应过程。虽然,由木质素衍生的五元单氮杂环化合物构建已有所报道,但绝大多数反应所使用的原料仍然是木质素解聚单体。直接以木质素为原料所发展的生物炼制技术可缩短原料到产品的反应步骤和由此产生的分离成本,因而值得深入研究。图 苯酚合成咔唑、喹啉和吖啶的反应过程研究 ,五元多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的制备吡唑是含有两个相邻氮原子的五元芳香杂环化合物,作为众多药物分子(如吡唑啉、吡唑酮等)的骨架结构,其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通常由 ,双酮和肼进行环合反应制得,也可由烷基叠
12、氮化物与乙炔反应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 卷苏文韬等:木质素制备含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研究进展合成。周永红团队 通过碱性条件下硝基苯催化木质素分子断裂获得芳香醛衍生物,进而将芳香醛与 羰基酯和腙通过微波辅助多组分合成制备了系列新型双吡唑化合物(图 )。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在治疗肿瘤或其他与自由基相关的疾病方面有较大的潜力。在此工作中微波辅助合成技术显著提升了反应速率且反应无过渡金属参与,是一种绿色高效构建双吡唑类化合物的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以木质素解聚单体作为底物且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有待解决。图 源于木质素解聚芳香醛及苯腙和 羰基酯的多组分微波辅助合成双
13、吡唑化合物 ,()团队 报道了一种基于多组分连续流动反应策略合成的氨基咪唑杂环化合物:在微流反应器中,以绿色溶剂乙醇作为流动相,通过 ()反应,由氨基吖嗪、醛与异腈三种底物构建了广泛存在于药物中的咪唑结构(图 )。相较于常用的非环境友好的金属类 酸催化剂,该策略使用矿物酸即可完成反应。由于是连续流动反应,催化体系可轻松实现放大,说明该策略具有一定的应图 反应将氨基吖嗪、醛与异腈基于多组分连续流动策略合成氨基咪唑杂环化合物 ,第 期用潜力。在底物拓展实验中,无论是带有多种芳基和杂原子芳基的胺或醛,还是各种商业化的异腈化物试剂,均表现出良好的底物普适性。相较于釜式反应器中的化学反应,该策略具有更快
14、的反应速率以及更高的产率,且无须进行复杂的后处理,有望大幅节省工业过程中分离纯化所需成本。这种可持续的多组分连续流动反应获取咪唑杂环的方法,为木质素增值转化的过程放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上策略均由木质素解聚单体或二聚体模型底物构建高价值含氮杂环化合物,但实现木质素分子选择性解聚与增值转化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张越涛团队 提出一种以 ,二氯 ,二氰基 ,苯并喹啉()作为氧化剂兼催化剂,通过一锅反应将木质素 模型化合物与邻苯二胺衍生物以 的收率得到苯并咪唑衍生物。这种方法无副产物生成,高度原子经济性地利用木质素结构中的 和 原子构建目标产品。通过对照实验、原位核磁分析,并根据中间体分离结果
15、,他们推导出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如图 所示:酸 活化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羰基,从而与邻苯二胺反应形成亚胺中间体 。进而,氨基对 酸活化的亚胺发生分子内亲核加成并环化生成中间体 。中间体 的 原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后所形成的中间体发生异裂生成 苯基苯并吡啶 和甲酸苯酯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水解后生成苯酚和甲酸,甲酸进一步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苯并吡啶产物 。此外,以桦木木质素以及丙醛保护的桦木木质素为底物,他们探究了该策略运用于真实木质素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保护后的木质素以更优的收率得到苯并咪唑结构的化合物(,质量分数,以木质素计),成功地实现了真实桦木木质素到苯并咪唑的转化。图 催化木质素 模型化合
16、物与邻苯二胺构建咪唑衍生物及可能的反应机理 王峰团队 首次报道了一种羟胺参与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转化为异唑及腈的方法。如图 所示,经过预氧化处理的 模型化合物与羟胺形成肟中间体,醚键断裂后得到苯酚与芳基环氧乙烷肟,最终芳基环氧乙烷肟经过第二次分子内缩合生成异唑。但是生成的肟中间体也可通过 重排及随后发生的键裂解,得到副产物腈。在该反应中,作为添加剂有助于 的释放,生成的 则起到催化 羟基酮肟发生分子内缩合构建异唑环的作用。为了验证该方法应用于天然木质素转化为异唑结构的可行性,作者通过 对预氧化处理的真实木质素解聚产物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木质素分子中存在如 键等稳定的键连方式,无法在 体系中发生断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木质素 制备 含氮杂环 芳香 化合物 研究进展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