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探析——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pdf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探析——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探析——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目前,在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中,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占比较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框架。依据该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状况,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三个方面对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预防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应从重建乡村文化,完善宏观政策支持体系;整合三方资源,健全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等路径来实现。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标号:1009-3605(2023)04-0069-12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2、“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未成年人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又是一个占比较大的社会特殊群体,他们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未成年人 4177 万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相比虽略有减少,但规模仍然较大2。未成年人处于刚开始对社会进行探索的成长阶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比较简单和片面。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由于长期处于家庭结构缺失的环境中,缺少关爱和及时的引导
3、,更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这种不全面的认知往往会导致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发生冲突,严重者甚至会走70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数据大专题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国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排在第四位3。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也被称为留守儿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4。用“留守儿童”一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大多数文章侧重于对该群体权益保护的研究,通常将其放在弱者的地位上加以讨论。而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并且鉴于犯罪行为的客观性和危害性,
4、以前的学者在探讨该群体的犯罪行为时也倾向于适用特别的诉讼制度。所以笔者认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在户籍为农村的家庭中,其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长期处于家庭结构不完整的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目前关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原因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多为强调社会、学校、家庭等单一因素或者两者及以上的共同作用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影响,以此来解释个体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周娅(2011)认为,由于家庭结构的缺失、教育功能的弱化、家庭凝聚力和控制力的减弱、学校教育的偏差、社区功能的减弱,使得留守未成年人对家庭、
5、学校、社会的依恋程度降低,加上未能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指导,最终导致犯罪行为产生5。二是关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和社会化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多为研究其社会化进程或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个体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李喆坤(2021)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是其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欲望心理、不良的从众心理、内心情感失衡和安全感缺失6。郭秋娟(2019)认为,由于社会的转型,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缺乏规范的社会行为引导,加之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让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受阻,最终导致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产生7。张婵
6、(2012)认为乡村文化的变迁导致不良风气在农村地区盛行,留守未成年人在缺乏父母的必要监管下,容易出现心理扭曲、行为越轨的情况,违法犯罪行为由此产生8。上述研究对于解释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各有其侧重点和优点,但是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倾向于社会结构对人的制约性,强调社会宏观因素对微观层面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则侧重于对个体行为的分析,探讨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主观动机,而忽视了宏观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更加系统地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及个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地对农村留守未成年
7、人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和减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首次提出,是一个具有整合意义的社会工作理论。查尔斯扎斯特罗在其基础上,从多因视角出发进一步阐释71了该理论。扎斯特罗认为个体行为是个体自身与其所处环境互动所产生的结果,他将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将这个系统划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部分。微观系统是指个体本身,包括个体自身发育、认知等;中观系统是指个体生存所处的小规模群体,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成长所处的大环境,包括文化、政策等。(见图 1)
8、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按照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中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能够较系统地解释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成因。图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一)宏观系统:文化价值的弱化与社会机制的不健全1.文化价值弱化在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道德、文化、价值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失范”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农村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传统农村的社会规范是依靠“礼”来维持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影响了传统的乡土文化,礼俗、道德等非正式手段对
9、农村社会中个体的约束力日益弱化,规范个体行为的壁垒逐渐瓦解。同时,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不断与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进行碰撞,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逐渐在农村社会流行。乡土社会的衰落和乡土文化的解体,导致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精神荒漠化,给其成长造成了困扰,影响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发展9。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又处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与成长阶段,极易形成错误72的价值观念、出现心理问题,增加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2.社会支持不足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发展和保护,但在法治建设和社会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法律的滞后性特点,现行的法律法规往往不能及时满足未成
10、年人发展和保护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份、地域之间具有差异性,现有的政策法规在执行时会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针对未成年人,我国制定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多部用来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法律,但是在法律体系上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基本遵循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于涉罪未成年人的惩罚力度较小且方式单一,威慑力较弱。此外,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村未成年人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的福
11、利,融入城市社会,最后只能返回农村继续留守。例如,现行的户籍制度使许多在城市生活的农村未成年人无法就读城镇公办学校,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较高,但教育资源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和水平与公办学校相差较大。因此,进城务工的父母不得不将孩子送回户籍所在地,以便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现行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没有很好地保障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3.矫正体系不完善针对涉罪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虽然已有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矫正,但矫正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制度保障方面,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虽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但这仅仅是
12、从宏观层面对社区矫正的对象进行了相关规定,并未涉及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方式、措施、责任等方面内容。在对留守未成年人实施行为矫正时,专门机构主要以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强制管理为主,侧重于对其维持生计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对留守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自主意识的培养,这就可能造成其即使有了正常生活的能力,但是却仍不愿意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的情况,增加二次犯罪行为发生的概率。(二)中观系统:家庭、学校、社区功能发挥不够1.家庭功能缺失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家庭原有的结构和规则被打破。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就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家庭结构缺失的环境中
13、。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在近十年的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63%的留守未成年人的父母双方均未对其进行监护,52%的留守未成年人是由其祖辈进行照顾,7%的留守未成年人是由其他亲属进行照顾11。由此可见,留守未成年人父母长期缺位、隔代抚养的情况较为普遍。父母长期的缺位,使得家庭教育、亲73子沟通等家庭功能的作用难以发挥。首先,父母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未成年人需要父母的关爱、呵护和陪伴,这是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天然需求,也是其获得基本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缺少关爱和陪伴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容易形成扭曲的心理,埋下日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隐患。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
14、行为,进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对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来说,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在这个空白期内,留守未成年人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出现问题也不能有效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上的偏差也难以得到及时纠正,进而容易走向犯罪。其次,家庭经济状况也影响着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留守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选择外出打工,这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一方面,当家庭不能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提供物质方面的需求时,他们就开始在家庭外部寻求物质上的支持与保障,导致其不良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
15、不佳更容易激发家庭矛盾,父母在解决冲突时的不良方式和不恰当行为,会对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认知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也难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就使得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不良同伴,习得不良嗜好,产生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增加。最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大多是隔代抚养,老一辈往往对其孙辈宠爱有加,通常仅关注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对其在文化、道德、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很多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基于自己的身份,不宜过多地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教育,导致他们养成任性妄为、脾气暴躁、我行我素的不良性格。一旦在其他的环境中自己没有得到如同家里一样的重视,就可能会导致其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得犯
16、罪行为出现的概率大幅提升。2.学校教育偏差大部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是由其祖辈或亲戚进行照顾,由于祖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往往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学校就成为其接受教育,帮助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往往条件较差,师资较弱,学习氛围不浓,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因此,在升学时,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往往竞争不过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镇未成年人,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不多,有的甚至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进入了社会。同时,由于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又缺少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未成年人逃学、辍学现象较为普遍。据相关研究显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进入初中阶段后,在校率急剧下降,14 周岁的农村留守
17、未成年人的在校率仅为 88%12。而未成年人过早步入社会,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身份,但是客观上来说其心理与生理仍然是未成年人,这两种身份转变太快会给原本就处于发育成长期,三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认知上的困惑。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太早进入社会,也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害,容易误入歧途,增加其犯罪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另外,农村学校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唯成绩论”,忽视了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74情感上的关心以及道德和法制知识的教育。一方面,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在应试教育观念下,某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成绩,用有色眼镜看待成绩不好的学生,忽视了留守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农村留守未成年
18、人在家里本就缺少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关爱,这对其性格和心理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更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采取极端行为。另一方面,学校缺少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淡薄。广西县域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人数仅占到被调查人数的 36.76%,不了解和没有听说过的学生人数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3.24%13。正是缺乏应有的法律常识,不少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也不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及其后果,导致本可以避免的犯罪行为的产生。3.社区发展不足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19、的实施,农村社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预防和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上仍有不足。目前农村社区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发展生产和经济,对农村中的留守未成年人的相关事务投入不够。社区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活动室等建设不充分,农村社区功能价值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对于留守未成年人的支持尤为薄弱。加之基层干部人手不足的问题本就十分突出,对于已经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留守未成年人,农村社区没有跟进其后续的监管与教育,难以防止其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时,农村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微观系统: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自身因素的影响1.心理失衡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与自身心理有很大关系。未成
20、年人处在人生成长阶段和转型期,情绪波动较大,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又较为特殊,在受到不公待遇或遇到问题时无法在家庭上寻求足够的支持,进而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自我控制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文化、习气的干扰,认知方面出现偏差,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不良嗜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与自身的行为有关。未成年人自我约束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成长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其的约束与教育都远远弱于非留守未成年人,因此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沾染不良嗜好,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更高,而不良嗜好的滋长与蔓延则极有可能导致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农村留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未成年人 犯罪 问题 探析 社会 生态系统 理论 视角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