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三矢: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耶鲁学派”时间诗学管窥之一.pdf
《时间三矢: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耶鲁学派”时间诗学管窥之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三矢: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耶鲁学派”时间诗学管窥之一.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作者简介:戴登云,广州大学教授,从事文学理论与哲学基础问题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时间三矢: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 “耶鲁学派”时间诗学管窥之一戴登云(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摘要:基于对文学书写中大量时间现象的独特敏感,在现代西方思想的时间哲学转向的启发下,耶鲁学派文论家们发现了克服时间之思所蕴含之内在悖论的最佳切入点 时间的修辞化,从而深入到了时间的“内部”,对“时间”本体作出了超越性的直观。耶鲁学派文论重新捕获了时间的总体性,重新区分了时间的三个向度(即时间三矢:活生生的现时、分裂的绵延、自反的共在),并揭示了这些向度的多线并进、错综交织及其转换生成,因而在更本
2、源的层面上,为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分的线性化的贫瘠化时间观,提供了新的可能。关键词:耶鲁学派;时间诗学;时间三矢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作为语言之生成性基底的时间如果要为 世纪西方思想的理论转向提供一个精准的修辞性命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希利斯米勒()的这样一种说法:“语言的时刻!”“语言的时刻!”这一短语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略带独断和夸张的姿态凸显了语言论转向在整个西方思想史上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还一语中的地揭示了存在的一个深层秘密:语言与时间的交织。从这样一个角度讲,“语言的时刻”这一说法的有效性,就不只是在于它为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论转向提供了一个精确的历史坐标,而更
3、在于它以其特有的语义张力,揭示了现代西方思想转向更复杂更深层的秘密:语言论转向与时间哲学转向的交错重叠。现代西方哲学认为,语言和时间的秘密已被遮蔽太久。因此,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从不同角度出发,重新揭示它们的秘密。然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至迟在 世纪 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发现,与传统哲学相比,究竟该如何解开语言和时间之谜,自身好像同样也无能为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耶鲁学派文论家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对(文学)语言和(修辞)时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天才直观,才具有了特别的价值。耶鲁学派不只是简单地在文学批评领域再次印证了现代西方思想走向的合法性 语言终于走向了现代西方思想的前台,占
4、据了人类思想的中心位置,更重要的是,为了彻底揭示文学的发生性动力,他们还将反思的触角推进到了语言的生成性基底 时间本体的层次,从而将语言论转向推进到了更本源的层次。与此同时,由于牢牢地把握住了语言和时间的复杂关联,他们还在有意无意间为时间之谜的裁决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将时间哲学转向推向了新境。耶鲁学派几乎都表现出了对语言和时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敏感与痴迷。在语言论转向和时间哲学转向的时代背景下,耶鲁学派文论家是如何打通二者的阻隔,获得这一有关“语言”的时间诗学顿悟和“时间”的语言论直观的呢?首要的动因,就在于他们对批评的阐释学处境的本体自觉:批评不只是一种修辞的策略,而更是一个时间的进程。比
5、如,早在 美国新批评的形式与意图()一文中,德曼()就已敏锐地意识到,阐释的循环不仅牵涉语言本身,更牵涉时间的本体结构。这一被如此长久地遗忘的事实提醒我们,形式除了是完成它自身的进程之外,绝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对批评的阐释学处境的本体自觉使德曼很快就意识到了批评的本体存身状况:语言和时间的交织。作为这一本体存身状况的产物,已经完成的批评文本或文学作品的“形式”,就不再是新批评所意指的那种对象化的“客体”,而成了一种意向性的、主体间性的和体验性的“完形过程”。德曼是这样说的:“已完成的形式绝不会作为一个可能与语言的感觉或语义维度相一致的作品的具体方面而存在。它是作为为回应自身的问题而自我揭示的作品
6、、在阐释者的头脑中建构出来的。不过,这种在作品和阐释者之间的对话是无止境的。只有当它意识到它自己的时间困境并认识到产生总体性的境域就是时间本身的时候,理解才可以叫完成。”“形式”不是一种对象化的东西,而是一个意向性的、主体间性的和体验性的“过程”。这一时间本体化的新形式观意味着语言与时间的交织不只是批评家在从事阐释时的本体存身处境,更是文学存在的最基本的事实。基于这一直观,在 阅读的寓言()第二章“修辞手段(里尔克)”中,德曼直截了当地说:“一旦我们聆听到隐藏在语言中的歌声,歌声便将自然而然地引导我们达到时间和存在的和谐。”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点,在该书的第三章“阅读(普鲁斯特)”中,德曼对普鲁
7、斯特 追寻逝去的时光 中关于阅读的那个核心文本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德曼认为:对一部声称是对回忆的单一时刻的叙述扩展的小说而言,这段叙述无疑具有典范性的意义。从当前时刻到连续序列的转变,与作为瞬时叙述的小说写作行为相一致。此刻,通过叙述者和作者的合为一体,这个行为将同自我的阅读行为并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当前处境的发生过程的重演式回顾,叙述者和作者充分地理解了他们的当前处境(包括这个处境的一切否定的方面)。这种情况与读者对 追忆似水年华 的适当反应相同。以普鲁斯特的小说为媒介的读者把叙述的表达理解为也包括他在内的真正认识的施予者。“时刻”和“叙述”是互相补充的、对称的,彼此可以相互替代而又不会混
8、淆的镜子般的反射。通过一个回忆或预期行为,叙述可以恢复瞬息时刻的丰富经验。我们回到了总体化的隐喻世界。叙述是时刻的隐喻正如阅读是写作的隐喻。德曼的上述看法得到了耶鲁学派其他文论家的支持与响应。比如,在 小说与重复 七部英国小说()中,米勒就曾这样说:“小说中对叙述语态的处理与人类时间或人类历史的主题(它们看来是小说形式中固有的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 阿里阿戴登云:时间三矢: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德涅的线:重复与叙述线索()中,他又重申道:“讲故事,即将人们的生活 经历 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或阅读过程中就是那种经历的中断。叙述就是沿着一条永远移植于直接经验的时间线索的寓言化。”我们完全可以把这
9、一说法视为米勒对叙事的基本定义。对语言和时间的复杂关系的敏感,不仅来自对批评的阐释学处境与叙事进程的本体自觉,时间本身对诗人的原创性写作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乃是更刻骨铭心的诱发因素之一。对这一焦虑和压力的直观,集中表现为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在 影响的焦虑()中,布鲁姆指出,渴望不朽之所以是人类最伟大的幻想,乃因为速朽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现实。这一现实使得每一位诗人(无论他多么的“无意识”)都产生了“一种较之普通人更为强烈的对 死亡的必然性的反抗意识”。布鲁姆认为,为了反抗死亡,具有创造力的天才诗人必须向时间暴君发起抗争。抗争的途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诗中直接发起对时间暴君的进攻,这是
10、一种注定会失败的悲剧;另一种就是通过原创性写作以获得不朽的声名,以一种非时间性来超越有限时间的囚禁。从这样一个角度讲,要成功地反抗时间暴君,语言或语言的原创性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换言之,反抗时间的唯一可能性就是语言和时间的交织。如果说,德曼和米勒更多地关注了语言和时间的和谐,布鲁姆则更多地纠结于二者的冲突和竞争。在 竞争:走向一种修正理论()中,他继续强调说,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就是“有限的男人和女人在时间中相互争斗且与时间争斗”,“诗歌,无论多么强劲有力,都是对时间的抵御和对空间的抗拒,且只有通 过 嵌 入 时 间 和 空 间 来 捍 卫 自 己 的 领地”。“诗人意志是对时间的对抗,是
11、报复性地寻求用 它应当如此 来替代 它就是如此。不过,这一对抗总是分裂为两个东西,因为诗人意志必须让另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替代物 我就是 来替代 它应当是。对立的双方都渴求优先性。”而诗歌创作,就是为这一交互替代寻找到一种心理学的防卫机制或修辞学的转换机制。就诗人而言,防御始终都是一种转义,而且始终都是针对先前的转义的。而本能,在诗人看来,则是对不朽的冲动,并且可以称之为是所有诗歌转义中最大的转义,因为它甚至把死亡 文字的死亡,我们的死亡 都变成一种比喻,而不是现实。布鲁姆始终认为,诗人的意志或者说诗人的崇高渴望具有与利比多或死亡本能同样的神话学本质。而唯一能承载这一神话学本质的,只有原创性的语
12、言或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原创性品质。在 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的“序言与开篇”中,他还坚持这样说:“文学不仅仅是语言,它还是进行比喻的意志,是对尼采曾定义为 渴望与众不同 的隐喻的追求,是对流布四方的企望。这多少也意味着与己不同,但我认为主要是要与作家继承的前人作品中的形象和隐喻有所不同:渴望写出伟大的作品就是渴望置身他处,置身于自己的时空之中,获得一种必然与历史传承和影响的焦虑相结合的原创性。”耶鲁学派的上述观点表明,语言与时间的交织不仅是批评家在从事阐释的时候的本体存身处境,也是诗人在创作和书写时必然要卷入的自我救赎之旅,更是文学存在(事实上它很快就会扩展为人类存在)的本来状态或原初
13、事实。二、时间的修辞化语言与时间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间乃语言的生成性基底。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意味着,任何对文学或语言的发生学讨论,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如果未能深入到时间本体的层次,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获得某种基础性地位。耶鲁学派文论家既然对语言和时间的错综交织如此敏感,这注定了他们对语言之谜的探讨必然会转变为对时间之谜的叩问。转变的标志或中介环节之一,就是“时间”或“时间性”成了耶鲁学派文论家自觉运用的分析视角或概念框架之一。比如,在 时间性的修辞学()一文中,德曼就已很娴熟地从时间性的本体高度出发去看待象征和讽喻的区别。德曼认为,“在象征的领域里”,实体与意象(再现
14、)的关系“是一种同时性关系”;“然而在讽喻的领域中,时间却属于原初性的构成范畴”。讽喻符号“必须涉及到先于它的另一种符号。于是,讽喻符号所形成的意义,就只能由前一符号的重复(在此术语的克尔凯郭尔意义上)构成,而且,它在本质上既然与前一符号相同,而前一符号又具有纯粹的先在性,那么,它就永远不能与前一符号相吻合”。由于有了上述“时间性”维度的理论自觉,耶鲁文论家在面对文学或文学作品时,很自然地便将“时间”或“文学中的时间”确认为批评所应关注的最核心的主题之一。然而,这一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自然”的转变在实际上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这一困难即时间言说的难题或时间本身的悖论。众所周知,时间之所以成为困
15、扰西方形而上学的永恒之谜之一,原因在于时间不是一个认识或反思的对象,而是一个本体存在的过程。对于这一本体存在的过程,一旦我们将之对象化,我们也就丧失了言说其秘密的可能。因为,一旦将时间转换成一个认识或反思的对象,这一对象便从时间中分离了出来,从而远离了时间本身,马上衰变成一个对象化的“物体”或“颗粒”。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体验、思考和谈论时间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将时间抽离出时间之流本身,将之对象化、课题化,那么,我们又不具备反思和把握时间的前提。两千多年以来,西方形而上学就一直深陷在这种两难困境之中,不可自拔,始终未能破解时间之谜。西方形而上学选择了将时间对象化、课题化,也就是将时间实在
16、化。这种实在化倾向与人们对时间的线性感知结合起来,很自然就产生过去、现在、未来的区分。这一区分表面上把握住了时间,实际上却导致了“现在”的虚无,从而导致了时间的抹除。可是,如果我们不将时间对象化,那么,我们就只能将时间视为是一种先天必然的形式。一种先天必然的形式是远离我们的具身化时间体验的,由此必然导致时间的消失。这就是西方形而上学所面临的“永恒非永恒”的时间之谜。面对如此情形,耶鲁学派的时间之思提出了什么样的应对之道?得出了什么样的开创性结论呢?基于对语言与时间的错综交织这一基本事实的直观,耶鲁学派发现,时间反思的唯一突破口,就是彻底地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将自身的时间之思自觉地植入到时间的生
17、成性力量之中,牢牢地把握住时间的修辞化进程或转化机制。耶鲁学派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向的呢?细绎其文本,我们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发现了某种时间性存在和文学性存在的内在悖论的同构性。在这方面,德曼对文学现代性的反思最富有启示。在 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一文中,德曼指出,所谓“现代性”和“历史性”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讲,不过是尊今与崇古这两种价值取向之冲突在各领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之所以会产生尊今与崇古的冲突,根源又在于人们预设了“现在”与“过去”的断裂及其二元对立。事实上,“过去”与“现在”的划分、“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冲突,具有深刻的悖论性。它们本身不过是时间自身内部的悖论结构的外在体现
18、而已。这一悖论结构与文学现代性的悖论结构具有某种本体的对应性,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文学现代性的悖论结构,我们也就具有了谈论时间之谜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戴登云:时间三矢: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是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时间的修辞化进程,我们也就可能把握住时间进程本身。德曼的分析是这样开始的:深入地反思一下现代性,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一术语的有效性极有疑问,特别是将它应用或失败地应用于文学的时候。在作为一种行动或行为方式的现代性与作为在文学或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反思”或“观念”的现代性之间,可能存在内在的矛盾。成为现代性的自发性与声称对现代性作反思相冲突。文学与现代性是否协调也不确定,更别说历史与现代性
19、的关系。德曼写道,“现代性”一词看起来既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武器,又是一个理论问题,甚至还是使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联系得以部分恢复的方式。然而,“在历史上的其他时期,现代性 这一话题可能只是被用作一种自我界定的尝试,一种诊断自己的目前状况的方式”在那样的时代,现代性通常并不是其自身内部的一个价值,相反,倒是特指独立地存在于现代性之外的一系列价值。因此,要全面地描述文学现代性的多种表现形式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通过追问现代性何以成为一个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对于文学或文学的理论思考来讲何以如此急迫,来接近问题本身。现代性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呢?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意味着一种要与“古代的”“传统的”“经典的”
20、“浪漫的”,一言以蔽之,“历史的”相决裂的强烈愿望和冲动。尼采虽然表面上没有以“现代”的名义来攻击“历史”,但他攻击“历史”的理由,却把握住了真正的现代性精神。这一理由即“生命”。在尼采那里,“生命”不仅是生物学的,同时还是一个时间性的术语,意指一种遗忘任何先在于现在境况的事物的能力。尼采认为,以一种非历史的方式来经历生命,是最重要和最原初的经验。它是所有权利、健康、伟大和人性的基础。相反,历史是囚禁人性的锁链。因此,从根本上拒绝历史,就是实现人类命运的必需,是人类行动的必要条件。根据尼采的上述看法,德曼总结说:“现代性就存在于渴望荡涤一切先来的东西的形式中,存在于抵达至少可以叫作真正的现在的
21、地步的希望中,即抵达一个标志了新出发点的原初起源。”现代性把自己的信仰全都投注于作为原初起源的现在。然而,由于任何现在都是一种正在消逝的经验,这种经验使过去变得难以挽回又无法忘怀。因此,当现代性这么做的时候,它到头来必然会发现,在它脱离过去的同时也脱离了现在。被视为一项生命原理的现代性变成了一项起源原理。现代性的这一悖论结构表明,挣脱历史的链条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历史才能征服历史。现代性于是只是作为一场冒险的历史过程的地平线而出现。”历史和现代性相互毁灭又相互依赖。根据上述分析,德曼指出:“所有本质上是时间性的概念,当被用来指称本质上是语言学的事件的时候,其疑难未定的结构都会获得特别繁复的复
22、杂性。”文学现代性就是这样一个被“误用”或被“转换”的典型概念。文学现代性具有什么特别丰富复杂的内涵呢?一方面,假如我们认可了德曼对现代性的诊断,我们马上就会发现,文学同行动,同没有历史的、未经调节的自由行为具有某种构成性的密切关系。文学天生就对作为一切审美经验之构成要素的现在极其敏感。文学对即刻性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文学总希望在瞬息之间完成自身。因此,文学天生就很“现代”。另一方面,假若我们真的公开地表达了这种现代性诉求,我们马上也会发现,这样一种承诺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从一种连续的瞬时性这一角度看,对现在的再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把一种重复的和一种瞬间的模式结合在一起。除非我们
23、实现了对连续的时间性预设的逃离,让更加广阔的时间意识参与进来,把现在的开放性和自由同所有其他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时间维度 过去的重负与未来的关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对时间的一种总体性和完整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即刻性和完整性、纯粹流动与形式结合在一起。在哪里可以发现这种成功的案例呢?在 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 这篇文章中,德曼指出,就在波德莱尔评论康斯坦丁纪斯()的绘画的那篇名文中,就在波德莱尔本人的创作里。在 现代生活的画家 中,波德莱尔把由即刻性和完整性、纯粹流动与形式的结合所产生的综合体视为一个“精灵”,把文学的现代性诉求视为一个无法餍足的非自我的自我(向着文学起源的原
24、初时刻)的回归。而波德莱尔的创作历程,从早期诗歌的感觉的丰富性到晚期散文的持续的讽喻化,恰与这一“背离 回归”的进程相对应。从这样一个角度讲,我们说,所谓现代性的悖论,就并非是不可描述的。它只不过是躲到了语言的修辞手段的背后而已。相应地,那现代性悖论背后的时间性悖论,也如是。回顾德曼的整个分析,可以看到,他之所以能够从文学现代性的分析中打开时间分析的可能,原因在于从一开始他就摒弃了对文学现代性做编年史的和实证主义式的考察,摒弃了那种社会学的和本质主义式的思考方式,再也不把现代性看成一个对象、一种现成的历史事实、一种本质不变的属性,而是将它纳入一种时间本体论的层次,将之视为一种存在论的行动和事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间 文学语言 生成 基底 耶鲁 学派 诗学 管窥 之一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