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pdf
《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张磊1,2,沈苑1,2,祁见忠1,2,宋坤3,周振凯3,林士峰1,2*(1.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2.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201210;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成都610036)摘要:在某层叠式舱外载荷热控设计中,为同时满足整机散热以及部分模块组件高精度高稳定度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热电制冷(TEC)在上层模块侧壁营造相对较低温度环境(一级温控),再结合薄膜式电加热器对上层模块内部组件进行高温度稳定度控温(二级控温)的热控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并有效控制上层模块与冷板之间唯一的传热路径,
2、在实现上层模块高效散热的同时保证其内部约束点温度的高稳定性。通过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对该热控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冷板来流温度在5/90min 波动时,一级控温实现约束点温度波动小于0.3/90min,二级控温实现约束点温度波动小于0.1/90min,所有约束点温度满足指标要求。关键词:舱外载荷;热控设计;热电制冷;两级控温;仿真分析;试验验证中图分类号:V444.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379(2023)04-0380-07DOI:10.12126/see.2023008Two-stage thermal control design of an extravehicu
3、lar load based on TECZHANGLei1,2,SHENYuan1,2,QIJianzhong1,2,SONGKun3,ZHOUZhenkai3,LINShifeng1,2*(1.InnovationAcademyforMicrosatellites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2.ShanghaiEngineeringCenterforMicrosatellites:Shanghai201210,China;3.The29thResearchInstituteofChinaElectronicsTechnologyGroup,Chengdu61003
4、6,China)Abstract:Inthethermalcontroldesignofastackedextravehicularload,inordertomeetthesimultaneousrequirementsofheatdissipationofthewholemachineaswellashigh-precisionandhigh-stabilitythermolcontrolofsomemodulecomponents,athermalcontroldesignschemebasedonthermoelectriccooling(TEC)wasproposed.Itwasto
5、createarelativelylowtemperatureenvironmentonthesidewalloftheuppermodule,i.e.primarythermolcontrol,whileuseathin-filmelectricheatertocontrolthetemperatureofinternalcomponentsoftheuppermodulewithhighstability,i.e.secondarythermolcontrol.Byestablishingandeffectivelycontrollingtheonlyheattransferpathbet
6、weentheuppermoduleandthecoldplate,efficientheatdissipationoftheuppermoduleandthehightemperaturestabilityfortheinternalconstraintpointsarerealized.Thethermolcontrolschemewasverifiedbysimulationanalysisandthermalbalancetest.Theresultsshowthat,whentheincomingflow temperature of the cold plate fluctuate
7、s between 5/90min,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hermalcontrol achiev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less than 0.3/90min and 0.1/90min at constraint point,respectively.Thetemperaturesofallconstraintpointssatisfytherequirementofdesignindex.Keywords:extravehicularload;thermalcontroldesign;thermoelectriccoo
8、ling(TEC);two-stagethermolcontrol;simulationanalysis;testvalidation收稿日期:2023-01-30;修回日期:2023-07-17引用格式:张磊,沈苑,祁见忠,等.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热控设计J.航天器环境工程,2023,40(4):380-386ZHANG L,SHEN Y,QI J Z,et al.Two-stage thermal control design of an extravehicular load based on TECJ.SpacecraftEnvironment Engineering,2023,4
9、0(4):380-386Vol.40,No.4航天器环境工程第40卷第4期380SPACECRAFTENVIRONMENTENGINEERING2023年8月https:/E-mail:Tel:(010)68116407,68116408,68116544 0 引言引言卫星时频系统的高性能、高稳定以及星间时频同步技术是导航系统高精度测量的基础,而时频载荷的工作性能对温度波动极为敏感,关键模块组件的温度稳定度将直接影响时频基准的精度,因此时频载荷的热控设计至关重要1-3。热电制冷(thermo-electriccooling,TEC)技术具有无工质泄漏、无机械运动、无噪声、体积小、重量轻和可靠性
10、高等特点4,是精密温度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5。航天领域的应用案例有:连新昊等6利用 TEC 技术解决了某星载相机焦面组件恒温控制问题,控温功耗比传统方案降低 90%;王俊强等7针对空间站中间回路温度波动过大和高温时载荷工作温度超出允许范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 TEC的末端单向流体回路温控系统,载荷温度控制精度达到1;杨文刚等8针对空间望远镜噪声抑制问题,以 TEC 技术为核心开展热控系统设计,将探测器制冷至-75 温度水平,稳定度可达到0.2。然而,现有文献报道中少有针对载荷内部存在多个温度约束点且约束点控温精度存在一定梯度的复杂热控设计问题的研究。某载荷整机热耗大,安装面热流密度大,且热控设
11、计受到整机重量、尺寸及功耗等限制,散热存在较大困难;该载荷位于舱体外部,整机温度受外热流影响显著,加之冷板来流温度波动范围大,而该载荷的 D4 和 D5 模块对温度稳定度要求较高。这些都使得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进行高温度稳定度控温极为困难,需要采用特殊热控设计措施结合高精度控制算法实现。本文尝试基于 TEC 技术对载荷上层光学模块进行一级控温,通过蒸汽腔(vaporchambers,VC)建立上层模块与冷板之间的传热路径,再结合薄膜式电加热器对模块内部约束点进行二级控温,最后利用仿真分析和地面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 热控设计输入条件热控设计输入条件1.1热控对象热控对象为某载荷,由天线以及
12、D1D5 模块组成,其中,D1 和 D2 模块为下层模块,D3 模块为热控模块,D4 和 D5 模块为上层模块。载荷采用层叠式安装(构型见图 1),通过 D1 模块安装于舱外冷板表面,整机外形包络尺寸为 350mm200mm182mm。D5模块D4模块D3模块D2模块D1模块冷板+x+y+z(对地)图1某载荷构型Fig.1Configurationoftheload1.2设计约束载荷工作于 340450km 高度近圆轨道,轨道倾角为 4143。整机安装于舱外单向流体冷板表面,在轨运行期间交替受阳光照射,外热流情况恶劣。平台为载荷冷板提供流体回路热控支持,来流温度波动不大于5/90min。载荷整
13、机热耗为190.6W(D1 模块为 96W,D2 模块为 46.5W,D3模块为 6.5W,D4+D5 模块为 41.6W)。1.3指标要求载荷在轨分为在轨转移和在轨常态工作 2 个阶段。在轨转移阶段,载荷未上电情况下,整机温度由平台保障;在轨常态工作阶段,热控需保证载荷整机工作温度符合要求,并对 D4 和 D5 模块实施精密热控,具体温度指标见表 1。其中,约束点L1L5 分布在 D4 模块内部,约束点 L6L10 分布在 D5 模块内部,具体位置见图 2。表1某载荷温度指标要求Table1Temperaturerequirementoftheload模块名称内部约束点名称温度指标备注范围/
14、稳定度/(90min)-1D1D1侧壁-2545D2D2侧壁-2545D4L10410.3一级控温L20.3L30.5L40.5L50.3D5L60410.3一级控温L70.1二级控温L80.1L90.5一级控温L100.5第4期张磊等: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381(a)D4模块内(b)D5模块内L9L8L6L7L10L5L4L3L1L2图2某载荷模块内部温度约束点分布Fig.2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constraint points insidetheloadmodule 2 热控方案设计热控方案设计根据载荷的热控设计约束及指标要求,在有限热
15、控资源的条件下采用分级控温策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TEC 营造 D4 和 D5 模块侧壁相对较低温度环境(一级温控),再结合薄膜式电加热器对 D4 和D5 模块内部器件进行高温度稳定度控温(二级控温)的热控设计方案。该方案的热控原理如图 3 所示:通过整机包覆多层隔热组件的方式(未开设散热面),避免外热流波动对 D4 和 D5 模块温度稳定度的影响;基于TEC 营造 D4 和 D5 模块侧壁相对较低温度环境(一级温控),结合蒸汽腔的高效传热,建立 D4 和D5 模块与冷板之间唯一的传热路径,降低冷板来流温度波动对 D4 和 D5 模块内部控温点的影响;针对 D5 模块中高温度稳定度(0.1)控
16、温点 L7和 L8,设计薄膜式电加热器进行“精准”控温(二级控温)。D5模块D4模块D3模块D2模块D1模块多层冷板蒸汽腔XCZCYCTEC制冷器薄膜式电加热器(二级控温)(一级控温)隔热框图3某载荷的热控原理示意Fig.3Principleofthermalcontroloftheload2.1TEC 制冷器设计根据某载荷设计约束及 D4 和 D5 模块特点,利用 TEC 的帕尔贴效应9将 D4 和 D5 模块产生的热耗由 TEC 的冷面传递到热面,在 D4 和 D5 模块侧壁营造较低的温度环境,有利于延长模块内部元器件的工作寿命。依靠温度传感器测温,通过 PID算法闭环控制 TEC 工作电
17、流,可有效降低冷板来流波动对约束点温度稳定度的影响,实现一级控温。具体措施包括:根据模块尺寸设计 4 块外形尺寸为 50.0mm40.0mm4.7mm 的 TEC 制冷器布置在载荷两侧,结合 D4 和 D5 模块的总体热耗,设计制冷器的最大制冷功率50W,最大温差67,最大温差电压为 17.8V1.5V,最大温差电流为4.7A0.5A,内阻为 3.30.3。2.2蒸汽腔设计基于载荷外包络尺寸及人机工效学约束,利用蒸汽腔工质相变高效传热的特性10,建立 D4 和 D5模块与冷板之间唯一的传热路径,将制冷器热面热耗传递到冷板。为适应载荷外形尺寸同时保证传热能力,蒸汽腔采用 L 形构型设计,将部分蒸
18、汽腔冷凝端嵌入 D1 模块底部,以增大蒸汽腔冷凝端与冷板间的换热面积;另外,对 L 形蒸汽腔腔内转角位置进行设计优化,以适当增大工质回流空间,有效提高蒸汽腔传热能力。D4 和 D5 模块的传热路径如图 4 所示。其中,制冷器冷面与 D4 和 D5 模块侧面,制冷器热面与蒸汽腔蒸发端,蒸汽腔冷凝端与 D1 模块等接触面均采用涂抹导热硅脂的方式进行导热安装。蒸汽腔冷凝端底面与冷板导热安装蒸汽腔冷凝端嵌入D1模块热量传递方向制冷器热面贴合蒸汽腔蒸发端制冷器冷面贴合转角增大回流空间XCZCYCD4/D5模块图4D4 和 D5 模块传热路径示意Fig.4Schematicdiagramofheattra
19、nsferpathsforD4andD5modules另外,为提高冷板与 D1 模块以及蒸汽腔冷凝端的传热效率,同时兼顾载荷设计的人机工效学要求,冷板与 D1 模块以及蒸汽腔的接触面使用 SP2000382航天器环境工程第40卷导热膜作为界面材料,导热膜厚度 0.25mm,热导率为 3.5W/(mK)。2.3薄膜式电加热器二级控温设计基于一级控温在 D4 和 D5 模块侧壁所营造的温度相对稳定的低温环境,针对 D5 模块中高温度稳定度指标约束点 L7 和 L8 设计二级 PID 控制加热器11,进行“点对点”精准闭环控温。二级控温加热回路根据控温对象 L7 和 L8 的外形尺寸进行薄膜式加热片
20、的“贴身”设计,实现控温功率和约束点温度的快速响应;并通过加热回路补偿加热抬升约束点温度,避免冷板温度波动导致约束点温度漂移现象,从而实现高温度稳定度控温。3 仿真分析仿真分析根据某载荷总体热控设计方案及边界条件设置,利用有限元热分析软件 Flotherm12.0 建立载荷整机热分析模型,对制冷器、蒸汽腔和精控温点等关键部位进行网格加密,网格最大尺寸为 10mm,网格总数为 71.65 万个;根据实际热接口设定各部分热接触参数。由于载荷轨道较低、周期短,每轨交替受照,冬至日外热流波动最为剧烈,所以仿真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冬至日工况。3.1外热流分析基于某载荷的轨道及姿态信息,结合真空、冷黑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热电 制冷 某舱外 载荷 两级 设计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