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pdf
《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pdf(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7 期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娄宝辉1,2,3,吴贤豪2,3,张驰1,2,3,陈臻2,3,冯向东2,3(1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0027;2 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1;3 浙江省火力发电高效节能与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摘要: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二氧化碳的捕集、储存、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纳米流体是以由纳米颗粒以预先指定的比例分散在无机或
2、有机液相中产生的具有稳定均匀性的胶体分散系统,兼有纳米材料和液体的特性。纳米颗粒由于对传热和传质过程有着明显的强化作用,因此对二氧化碳的化学吸收具有较大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纳米流体的概念,从基液选择、稳定性以及传质增强机制机理阐述了纳米流体在二氧化碳吸收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综述了目前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液组成、二氧化碳分压、物化特性等对二氧化碳吸收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最后展望了纳米流体在二氧化碳吸收分离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纳米流体;二氧化碳;气体分离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07-3802-14A
3、dvances in nanofluid for CO2 absorption and separationLOU Baohui1,2,3,WU Xianhao2,3,ZHANG Chi1,2,3,CHEN Zhen2,3,FENG Xiangdong2,3(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Zhejiang,China;2 Zhejiang Energy R&D Institute,Hangzhou 311121,Zhejiang,China;3 Key Rese
4、arch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Pollutant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1121,Zhejiang,China)Abstract:Carbon dioxide is the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With the proposal of my country s“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strategy,the
5、technology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storage and util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Nanofluid is a stable and homogeneous colloidal dispersion system produced by dispersing nanoparticles in an inorganic or organic liquid phase in a pre-specified ratio,and has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materials
6、 and liquids.Nanoparticles have a great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chemical ab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due to their obvious strengthening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anofluids,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application of nanofluids
7、in the field of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e fluid selection,stability,and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mechanism;further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fluids in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and separation,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composition,partial pressure o
8、f carbon dioxide,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research.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nofluids in the field of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and separation was prospected.Keywords:nanofluid;carbon dioxide;gas separation综述与专论DOI:10
9、.16085/j.issn.1000-6613.2022-1671收稿日期:2022-09-08;修改稿日期:2022-11-21。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2738)。第一作者:娄宝辉(199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能源高效清洁转化与低碳发展。E-mail:。通信作者:冯向东,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环保化学技术。E-mail:。引用本文:娄宝辉,吴贤豪,张驰,等.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23,42(7):3802-3815.Citation:LOU Baohui,WU Xianhao,ZHANG Chi,et al.Advanc
10、es in nanofluid for CO2 absorption and separation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42(7):3802-3815.38022023年7月娄宝辉等: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十年内,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以每年1.8%的速率递增,2021年达到120.4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9%1。由于二氧化碳是引发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增长不超过2,与之对应的需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应对二氧化碳
11、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的减碳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O2 capture storage and utilization,CCUS)由于具有减排规模大、减排效益明显的特点成为减碳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然而,CCUS技术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壁垒因此无法实现在电厂的实际应用。CCUS 技术中关键一步是二氧化碳的捕集,目前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按照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安装位置可以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燃烧后捕集三种2-4。其中燃烧后捕集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工业化潜力的技术。吸附、吸收、低温和膜分离是用于CO2捕获的主要技术。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对于CO2的气液吸收已经
12、取得了很多进展。此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通常情况下,使用溶剂的新型吸收方法得益于物理和/或化学现象,以改善吸收过程,这种技术不仅捕集效率高装置简单,同时在低浓度的CO2中具有更高的效率与选择性,因此它在从含有低浓度CO2的燃烧后工艺的烟气混合物中分离CO2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5-6,其缺点是吸收剂再生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蒸汽,再生能耗较高7。因此,未来该技术的发展主要侧重于对吸收剂配方的优化来进一步降低能耗以获得技术推广。纳米流体是Choi等8提出的一种由纳米颗粒以预先指定的比例分散在无机或有机液相中产生的具有稳定均匀性的胶体分散系统。对于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纳米材料可
13、以增强吸收剂的传热和传质性能9-10,提高解吸速率同时降低解吸能耗,进而提升其气体吸附分离效果。相比于传统的二氧化碳有机胺吸收剂,纳米流体具有传热传质性能优异、高热稳定性、饱和蒸气压低、吸收速率快、解吸能耗低等优点。针对纳米流体在二氧化碳化学吸收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论述纳米颗粒与有机胺合成的纳米流体吸收剂强化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关进展。1 纳米流体的分类根据纳米颗粒与基液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可以将纳米流体分为纳米颗粒-基液混合吸收剂和纳米颗粒-基液复合吸收剂两种。前者主要通过物理作用相结合,后者则依赖于化学键的相互作用。1.1 纳米颗粒-基液混合吸收剂纳 米 颗 粒-基 液 混 合 吸 收 剂(na
14、noparticle amine mixing solvents,NAMSs)是通过物理方法将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有机胺吸收剂基液中而形成的稳定流体。常用的纳米颗粒主要有 Al2O311-12、ZnO13、TiO214、SiO215、Fe3O416、NiO217等氧化物纳米颗粒。表1列出了一些常用纳米颗粒的热物理性质。在二氧化碳燃烧后捕集工艺中,有机胺类吸收剂是最为广泛利用的,其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吸收容量、高热稳定性以及与二氧化碳分子的高反应率18。空间位阻胺和烷醇胺是两类最常见的胺类吸收剂。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甲基二乙醇胺(MDEA)分别属于简单烷醇胺的一级、二级、三级胺。
15、不同种类的胺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反应动力学以及副反应是有区别的。其中,MEA具有捕集效率高、反应迅速、传质快等优点,被认为是最适合于工业化的吸收剂。与之相对应的纳米流体可采用有机胺类作为基液,将合成好的纳米颗粒与基液充分混合,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的吸收。1.2 纳米颗粒-基液复合吸收剂纳 米 颗 粒-基 液 复 合 吸 收 剂(nanoparticle organic hybrid materials,NOHMs)是表面功能化的纳米颗粒,无需添加其他溶剂就能表现出类似液体的行为19。NOHMs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聚合物链以离子键或共价键嫁接到纳米颗粒的表面20,
16、并能够将进行二氧化碳吸收的有机胺类通过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在纳米材料表面21。相比于单纯的有机胺吸收剂,NOHMs的传热传质性能更好,同时由于有机物的种类比较多,因此NOHMs具有广泛的表1常见纳米颗粒的热物理性质纳米颗粒Fe3O4SiO2TiO2ZnONiO2Al2O3MgO平均尺寸/nm45101550103050CuOSiO2。Lu等12在搅拌式反应器上研究了含有CNT和Al2O3纳米颗粒的CO2捕集效率,结果表明,在吸附溶剂中使用碳纳米管时,CO2的捕集量大大增加。Pineda等71将TiO2、SiO2、A12O3纳米颗粒添加到吸收溶剂中,利用设有托盘的吸收塔研究CO2捕集效果,研究表明,
17、当使用TiO2、SiO2和A12O3纳米颗粒时,吸收率分别提高了5%、6%和10%。Zhang等72使用搅拌式反应器考察了TiO2纳米颗粒的加入对碳酸丙烯酯CO2捕集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颗粒大小和纳米颗粒最佳浓度的影响。Golkhar等73使用中空纤维膜气液反应器,用含有SiO2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的纳米流体捕集CO2,结果表明CNT纳米流体在捕集CO2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效率高达40%。4.1.2 纳米颗粒担载量的影响Haghtalab等74在的准静态等温高压搅拌反应器上研究水基纳米流体中ZnO和SiO2纳米颗粒的温度和浓度对CO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提高略微降低了CO2的吸收,而添加0.
18、1%(质量分数)的ZnO和SiO2可分别提高CO2的吸收率14%和7%。Nabipour等75研究了添加剂MWCNTs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基液比,在Sulfinol-M吸收液中添加0.02%(质量分数)的带羧基功能的 MWCNTs,CO2的平衡溶解度提高了23.2%。Kim等76利用鼓泡吸收器系统评估了含有SiO2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对CO2的吸收性能,与原始基液纯水相比,0.21%(质量分数)的纳米颗粒提高了纳米流体CO2吸收性能24%。Pang等77研究了在水/NH3混合物中加入Ag纳米颗粒对吸收柱传质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溶液中加入 0.02%(质量分数)的 Ag 纳米颗粒时,CO2的吸收
19、率增加了55%。Lee和Kang78用一个鼓泡反应器研究了在NaCl溶液中加入Al2O3纳米颗粒对系统CO2吸收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到0.01%(体积分数)的Al2O3纳米颗粒即可改善CO2的溶解度。Darvanjooghi等15最近研究了含有Fe2O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的CO2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在Fe2O3质量分数为 1%时,最大平均 CO2流量可达到 2.810-5mol/(m2s)。Irani等79研究了含有40%(质量分数)聚乙烯亚胺宫能团HKUST-1的水溶液的CO2吸收能力,表明0.2%(质量分数)的纳米颗粒即可提高水溶液 16%的 CO2吸收能力。Manikandan等80研究A
20、l2O3纳米颗粒对水基纳米流体CO2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0.6%(体积分数)Al2O3纳米颗粒可使水基纳米流体CO2吸收能力达到最大。上述研究都说明了在吸收液中加入少量的纳米颗粒可以提高其 CO2吸收能力。Hwang 等81和 Park 等82-84在MEA、DEA和二异丙醇胺的混合溶液中加入SiO2纳米颗粒,评估其CO2吸收性能。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CO2吸收率下降,这被认为与溶液的弹性有关67。根据这些研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纳米颗粒,可以明显地提高纳米流体对CO2的吸收能力。对于基于速率的增强因子,始终存在与最大增强因子相对应的最佳纳米颗粒,如图7所示。这是因为固体负载的进一步增加将
21、导致液体黏度急剧增加,从而在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阻碍物质的扩散。不同的纳米颗粒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效果。从二氧化碳吸收的增强因子随纳米粒子的固体负载量的变化可以看出,TiO2增强因子要比其他的强得多,随着固体负载的增加而明显变化,MgO和Al2O3纳米颗粒的增强因子随着固体负载的增加而变化不大。对于SiO2纳米颗粒,其增强因子明显弱于其他类型的纳米颗粒,而且SiO2纳米粒子甚至阻碍了某些固体负载的吸收60。4.1.3 纳米颗粒大小的影响通过向溶液中添加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可提高CO2的传质效率,如 Al2O3、SiO2和 TiO2纳米颗粒85-86。Nagy等87通过在液体中加入10%(体积分数)65
22、nm大小的正十六烷纳米颗粒,实现了200%以上的CO2传质增强效果,并发现当纳米颗粒浓度较低时,传质效率随纳米颗粒浓度增加而迅速提高,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超过6%,传质效率增幅图7纳米颗粒浓度对基于速率的增强因子的影响 38082023年7月娄宝辉等: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减缓。Lee和Kang78研究发现在NaCl溶液中加入小粒径的Al2O3纳米颗粒后,流体的CO2吸收能力有了明显提升。Zhu等88在微型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影响,相比1.4mm和7mm微型二氧化硅颗粒,含有平均粒径为250nm介孔二氧化硅材料(MCM41)的纳米流体在吸收CO2方面优势明显。
23、Kim等76,89-90是仅有的研究纳米颗粒对纳米流体传质性能影响的研究小组。他们将平均粒径为30nm、70nm和120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在水中,以达到0.021%(质量分数)的纳米颗粒浓度,其提高了纳米流体76%的CO2的吸收效率。在8min吸收过程中,第一分钟即增强了24%的CO2吸收效率。他们76研究了含有K2CO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分别为11%和12%。Hwang等81提出,体积传质系数的提高一直持续到颗粒粒径达到60nm,而粒径的进一步增加并不促进纳米流体对CO2的吸收效率。一股来说,增加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会增加增强系数,而纳米颗粒粒径的增强会降低这一增强系数27。4.1.
24、4 温度的影响温度在纳米流体对CO2的吸收效率中也起着关键作用。Lee和Kang78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O2吸收剂,含有Al2O3纳米颗粒的NaCl水溶液,评估了在不同的温度和Al2O3浓度下CO2在这种纳米流体中的溶解度。如图8所示,当Al2O3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体积分数为 0.01%时,CO2溶解度在 30、20 和 10 时 CO2的 捕 获 率 分 别 提 高 了 11%、12.5%和8.7%。Lee等91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20和Al2O3体积分数为0.01%时,CO2的吸收率增加了4.5%;在相同的温度下,当Al2O3被SiO2纳米颗粒取代时,CO2吸收率提高了5.
25、6%。Jung等92在Al2O3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为0.01%和10时,在鼓泡反应器中实现了8%的CO2吸收率的提升。表2对纳米流体各类应用研究进行了汇总。4.1.5 二氧化碳分压对纳米流体吸收效率的影响除反应温度对纳米流体吸收效率的影响外,二氧化碳的分压同样会对纳米流体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产生影响。Haghtalab等74首次利用静态气-液平衡法,测量了二氧化碳在使用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的水基纳米流体中的溶解度。如图9所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着二氧化碳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会提升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此外,压力越高,温度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提升就越明显,这种效应在更高的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流体 用于 二氧化碳 吸收 分离 研究进展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