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 二、速读课文 ,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 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板:父) (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背景音乐) 师:8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12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24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36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5)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挖的时间长,挖得很艰辛)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你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多么艰辛吗? (6)这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我们再来品味下一句,请这两组同学来读。 (7)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到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看。 (8)对呀!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父亲经历的艰难险阻又何止这些呢?让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大胆的推测,回到地震的现场去。(幻灯展示生答) 8小时过去了,你看到了—— 16小时过去了,你看到了—— 24小时过去了,你又看到了—— 36小时过去了,你又看到了—— (9)从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个个镜头中,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坚持和决不放弃。(10)我们知道,上一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那么这一句是通过描写父亲的什么来表现父爱的了不起呢?(外貌描写)那就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吧! (11)指导朗读。(评价语: ) 2.从处境的危险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父亲的了不起还体现在哪里?(出示相关段落)当学校成为一片废墟时,其他孩子的父母是什么反应?(哭喊过后便绝望的离开了)而这位父亲呢?(一直不停地挖掘) (1)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你又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结合当时的环境来说说儿子阿曼达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 ⑤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 (3) 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幻灯句子) 沉着勇敢的阿曼达终于把父亲盼来了, 但就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阿曼达却回答说(生读)“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②指名生说感受。(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 这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伟大的父爱) (4)指导朗读。(坚定) 五、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你们看一下,像这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背景音乐加诗歌朗诵?) 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 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你把这些生活动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当做今天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动作 了不起 外貌 子 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执教者:周晴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力求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学校进行比赛时,对于这个教案,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如果学生上课配合不好,很可能我设计的环节会耽误时间而导致课上不完,但是在学校我用的是我们班的学生,毕竟是教的时间长了,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配合也很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很顺畅,包括中间的指导朗读环节,我觉得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不仅把课文学完了,还欣赏了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朱自清的《背影》。这节课有两个亮点:1 指导学生体会“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充分地朗读,深入地体会。2 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环节。学生学过本课后能主动找到朱自清的散文来读,并且互相推荐,效果甚好。 之后因为要参加区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所以要改教案(30分钟一节小课),我选择大胆删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走入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的。这次比赛有几点要求:1 不能提前见学生 。2 要用区里的学生上课。这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以前上课都是准备的很充分,不仅是备教案还有备学生,虽然我也曾经在新校教过一年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如果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如果不配合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他们不会回答等等问题,但我又一想,我是老师,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我也应该想办法去引导他,平时看过也听过很多名师大家讲课,这样一想我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也是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的。这节课只是讲授了一个教学片断,最后加入了很煽情的部分,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延伸让孩子写出自己理解的父母之爱。课堂上虽然孩子们配合的不是很好,但我一点一点地引导,得到老师的好评,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好,但也正是对我的一种锻炼。 正如我才艺展示的内容一样,我应该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多想老教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也感谢同段组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同时也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9-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上册 17 地震 中的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公开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