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教科版第三单元第二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方法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了初步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 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 (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明确目标 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学会 “做”中学。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_____组 我们的猜测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我们的 验证过程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发声时 不发声时 方法 现象 方法 现象 尺子 橡皮筋 …… 我们的结论 2、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 (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3、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 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 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 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 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 1)判断: 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 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 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 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说:“你好”、“我们爱科学”)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觉) 讲述: 2、结果反馈 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 3、反思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 4)拓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 5)课件出示作业: 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只是还未完成的,请同学们补写完。 声音的世界 北风呼呼, 是空气在振动; 小溪哗哗, 是 在振动; 蜜蜂嗡嗡, 是 在振动; 咚咚的鼓声,是 在振动; 滴答的闹钟,是 在振动; 砰砰的心跳,是 在振动; 啊,声音! 正是有了你, 我们的世界 才如此美妙。 附:板书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 怎样 产生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