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专题》人教实验版五四制.doc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专题》人教实验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专题》人教实验版五四制.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专题》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 让学生感知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2. 总结文言文词语、句式特点。 3. 通过练习,掌握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二)过程方法目标 1. 练习法、讨论法、诵读法 2. 提高解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2. 分析文言文解题的内在规律,提高解读能力。 四. 知识分析 (一)中考文言文考点讲析: 1. 对常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语境意的把握。 实词:要掌握书下注释所给的实词解释。 虚词: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重点虚词有:之、而、于、以、其。 2. 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 考试中常常侧重考查下列方面:多音字;一句话中起关键作用的词;通假字在文中的运用;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的现象,包括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 (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 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3)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4)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表示范围,译为“到”。 于 (1)对,对于,向。 (2)在,从。 (3)与,跟,同。 (4)到。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6)被。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三)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断句) 要坚持两个原则: 1. 结构原则——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 意义原则——根据语义划分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一般规律: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发语词和连词等后面可停顿。正确断句的关键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四)对文言句义的理解。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 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 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 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 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2.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 (6)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3.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A.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B.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4. 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 c.“于”表被动 5. 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以……为……” “何……为” “何以”等。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固定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典型例题】 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2)问其故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3. 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萧诚自务札翰①,李邕②恒自言别③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④。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有右军⑤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⑥。” 李邕欣然愿见。萧故迟回⑦旬日,未肯出也。后因论及,李固请见,曰:“许而不出,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既至,李寻绎⑧久,云是真物,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至床上⑨,曰:“子细⑩看之,亦未能好。”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有删改) 注:① 札翰:这里指书法。② 李邕:唐代书法家。③ 别:鉴别。④ 许:赞扬。⑤ 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⑥ 大匠:指某方面造诣很深的人。⑦ 迟回:指拖延。⑧ 寻绎:这里指反复研究。⑨ 床上:指座榻。⑩ 子细:即仔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夕把玩,令其故暗 (陈旧) B. 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珍爱) C. 许而不出,得非诳乎 (答应) D. 昨所呈数纸,幼时书(文章)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以呈邕 必以分人 B. 萧疾其掩己 其如土石何 C. 因谓李曰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D. 子细看之 当余之从师也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在坐者咸以为然。 ② 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4. 结合文中材料,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金壶丹书 《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 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 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 鳋(sāo):鱼腥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勿乘驽马 (2)则恶其鳋也 (3)何以亡也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 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 邓羌:人名。③ 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 王猛:人名。⑤ 太后:符坚的伯母。⑥ 豪横:恃强横暴。⑦ 收:拘捕。⑧ 报:答复。⑨ 同志:志趣相同。⑩ 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 王 坚 自 河 东 还 2. 解释词语的意思。 (1)为( ) (2)患( ) (3)市( ) 3.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4.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5. 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 6. 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 1.(1)离开 (2)原因 2. 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 3. 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 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二. 1. D 2. AC 3. ① 在座的人都认为说得对。 ② 为什么说它是右军的真迹呢?鉴别力到哪里去了呢? 4. 在不明真相之前,李邕拿着赝品“寻绎久”,说“平生未见”;得知真相后,他“略开视”,说“子细看之,亦未能好”。这表明李邕是一个虚有其名、知错不认错而又迷信权威的人。 三. 1.(1)劣马 (2)讨厌 (3)为什么 2. 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 3. 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四. 1. 秦 王 坚 / 自 河 东 还 2. (1)做、担任(2)祸害(3)集市 3. 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4. 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5. 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6. 略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 弘范:元军元帅。② 扞(hàn):保卫。③ 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3. 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 ① 富贵不能淫: ② 威武不能屈: 4. 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5.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试题答案】 1.(1)通“避”,躲避。 (2)眼泪。 2.(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 3. ① 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② 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5. 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用心 爱心 专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九年级 语文 中考 复习 文言文 专题 实验 五四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