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数据洞察报告.pdf
《2024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数据洞察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数据洞察报告.pdf(3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部门:TMT金融与科技组2024 iResearch Inc.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数据洞察报告署名:徐佳鑫2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狭义消费金融报 告 咨 询报告咨询关 于 我 们关于我们徐佳鑫艾瑞咨询 普惠金融研究团队 负责人报告撰写概念:消费金融(或消费贷)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服务,用来满足用户日常消费的借贷需求。根据消费金融业务是否依托于场景、放贷资金是否会直接划入消费场景中,又可以将消费金融分为消费贷和现金贷。研究范围:广义消费金融包括所有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服务,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金融、一般耐用品消费和日常消费小额信贷。狭义消费金融要在广义消费金融基础上去除住房按揭贷款。本报告所研究对象为狭义消费金融。3目 录CONTENTS01消费金融行业规模概览Industrial Perspective02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格局Industrial Competition03专题:消费金融公司Consumer Finance Company4消费金融行业规模概览01Industrial Perspective5观点速览1.1.宏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经济增速与居民债务增长经济增速与居民债务增长“双降双降”,居民部门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债务增居民部门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债务增速难以进一步压降速难以进一步压降,当前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解是扩大有效需求当前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解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名义提高名义GDPGDP增速增速2.2.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互金平台整改完成业务恢复与银行加大消费贷业务力度等促使互金平台整改完成业务恢复与银行加大消费贷业务力度等促使20232023年行业增速反弹年行业增速反弹,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超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超2020万亿元万亿元3.3.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20142014-20232023年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实现接近三倍的跃升年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实现接近三倍的跃升,用用户使用意愿增长与房市低迷将促进渗透率的继续提升户使用意愿增长与房市低迷将促进渗透率的继续提升4.4.收入收入借贷比:借贷比:2323年居民广义收入借贷比为年居民广义收入借贷比为7575.9 9%,其中其中5252.9 9%是房贷约束是房贷约束,2323%是非房是非房贷约束贷约束,未来广义与狭义口径下的收入借贷比趋势将继续分化未来广义与狭义口径下的收入借贷比趋势将继续分化5.5.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银行加大低利率优质个人贷款投放银行加大低利率优质个人贷款投放,消金公司线上化进程消金公司线上化进程、头部互头部互联网公司大力发展和中尾部平台加大次优贷款投放等因素促进行业规模增长联网公司大力发展和中尾部平台加大次优贷款投放等因素促进行业规模增长6.6.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主要驱动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主要驱动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网化,持牌机构与互金平台共同发力导致持牌机构与互金平台共同发力导致20232023年消费金融规模增长主要源于线上年消费金融规模增长主要源于线上7.7.互联网消费金融助贷规模:互联网消费金融助贷规模:助贷贡献率持续下降助贷贡献率持续下降,但持牌金融机构难以彻底摆脱对互金平但持牌金融机构难以彻底摆脱对互金平台用户获客的依赖台用户获客的依赖,预计未来助贷对行业的贡献率会下降到某一相对稳定数值预计未来助贷对行业的贡献率会下降到某一相对稳定数值62024.10 iResearch I居民杠杆率达历史新高但消费贷占比下降经济增速与居民债务增长“双降”,居民部门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债务增速难以进一步压降,当前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解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名义GDP增速2023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共上升了13.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超过2022年,但实体经济债务增速与2022年基本持平。而过去4年,宏观杠杆率一共增长了41.2个百分点。尽管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主动去杠杆、公共部门债务规模温和增长、总债务规模增速处于历史低位,私人部门缺乏加杠杆意愿(有的也缺乏能力),但宏观杠杆率仍在大幅上升,原因即在于名义GDP增速下滑较多。名义GDP是一个国家经济体量的直接衡量指标,也是宏观杠杆率的分母。当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在名义GDP的增长上,无论实际增速如何恢复,宏观杠杆率都会承受较大的上升压力。在当前阶段,我国已很难将债务增速再进一步压降10%以下的债务增长已经表现出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也都受到影响,债务增速进一步下降将会对宏观总需求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稳杠杆的正解只能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名义 GDP增长率。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央行,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244.9 245.6 246.5 246.6 260.9 268.0 271.7 270.9 268.4 265.9 265.3 262.8 267.5 272.5 273.6 274.3 283.0 284.1 287.0 288.0 294.8 295.619Q1Q2Q3Q420Q1Q2Q3Q421Q1Q2Q3Q422Q1Q2Q3Q423Q1Q2Q3Q424Q1Q22019-2024Q1中国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2019-2024Q1中国宏观杠杆率53.2 54.3 55.3 56.1 58.0 60.0 61.8 62.3 62.2 62.1 62.1 61.9 61.8 62.1 62.3 62.2 63.6 63.6 63.9 63.5 64.0 63.5 19Q1Q2Q3Q420Q1Q2Q3Q421Q1Q2Q3Q422Q1Q2Q3Q423Q1Q2Q3Q424Q1Q270.1%75.1%77.8%78.9%79.5%78.4%77.2%74.8%72.3%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而聚焦居民部门,2023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共上升了1.3个百分点,居民杠杆率已连续四年稳定在 60%至 65%的区间。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居民债务增长也在下滑,使得居民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2024上半年,居民杠杆率分别为64%、63.5%:1)一季度,房贷负增长,消费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增速也大幅下降,但名义GDP增速不及导致居民杠杆率上升;2)二季度,监管当局调整了对房地产贷款的政策,降低房贷利率,住房交易量有所提升,但房贷需求仍然较低,居民贷款增速降至历史低点,居民杠杆率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经营性贷款是近年来居民加杠杆的主要方式。随着经营性贷款增速不断领先于消费贷和房贷,经营性贷款在居民全部债务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从2019年末的20.6%上升到 2023 年末的 27.7%。2015-2023中国消费贷占居民部门贷款比例72024.10 iResearch I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互金平台整改完成业务恢复与银行加大消费贷业务力度等促使2023年行业增速反弹,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超20万亿元2023年,国家多措并举致力于恢复与促进消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2.5%,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实际上居民“伤痕效应”仍未退,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相对悲观,整体借贷行为仍较为谨慎,狭义消费信贷规模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房贷市场下行背景下银行纷纷加大低利率的优质个人信用贷款的投放,行业增速有所恢复。截至2023年末,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达20.5万亿元。未来中国狭义消费信贷规模将以5.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速持续增长,到2028年将达到26.8万亿元。增长驱动因素有:GDP增长: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具有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消费增长:“双循环”格局下,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国家层面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用户渗透:国内消费环境逐渐丰富及消费相关政策的相应刺激,居民消费场景将更加多元化、消费产品也将不断升级,居民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与使用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政策驱动:消费金融作为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其健康有序发展将关乎国家战略的落地成效,国家对消费金融将维持鼓励态度。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CNABS、wind,专家访谈,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4.2 5.2 6.5 10.9 13.3 14.9 15.9 17.0 17.9 20.5 21.8 23.0 24.2 25.5 26.8 0.0%23.8%24.4%67.7%22.5%12.2%6.6%7.0%5.2%14.5%6.3%5.5%5.4%5.3%5.2%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万亿元)yoy(%)2014-2028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及增速CAGR(2014-2019)=28.8%CAGR(2019-2023)=8.3%CAGR(2023-2028)=5.5%82024.10 iResearch I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达到历史新高2014-2023年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实现接近三倍的跃升,用户使用意愿增长与房市低迷将促进渗透率的继续提升过去十年,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深入驱动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供给侧的成熟发展,而居民收入上升与新消费主义的崛起也大大地提升了需求侧用户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与使用意愿,根据测算,2023年底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3.6%,远远超过了2014年的12.9%。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规模与渗透率都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28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渗透率会达到38%,原因为:供给端增加:虽然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和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居民消费呈现相对疲软态势,疫情造成的伤痕效应也将持续对居民消费和金融行为产生影响,但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居民房贷规模增速收缩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求贷款规模的稳定性而大力发展零售贷款规模,这将促进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的结构性变化(房贷占比下降而狭义消费信贷占比提升);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规模也将以快于银行的速度实现增长,对狭义消费信贷规模与渗透率的上升做出更大贡献。需求端增加: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对消费的持续促进、科技水平的进步、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居民信贷意识的进一步觉醒,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将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产品,用户对消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与使用意愿都会继续上升。注释:特别说明,出于数据有效性与数据内涵角度考量,本次我们对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口径做了调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渗透率=(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信用卡免息余额)/中国居民消费。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CNABS、wind,专家访谈,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12.9%14.1%15.4%25.2%27.9%28.8%30.9%30.0%31.1%33.6%35.2%36.1%36.8%37.5%38.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2014-2028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92024.10 iResearch I广义口径下居民整体还款压力在下降23年居民广义收入借贷比为75.9%,其中52.9%是房贷约束,23%是非房贷约束,未来广义与狭义口径下的收入借贷比趋势将继续分化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居民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其与贷款余额一样属于存量概念,类似一个有进有出的“蓄水池”,因此我们采用了“收入借贷比”指标,当某年收入借贷比为a%时,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中有a%是被待偿还贷款约束了流动性的,也就是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下所承载的借贷压力。2023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同比增长 6.3%;人均消费为26796元,同比增长了 9.2%,可支配收入增速大幅低于消费的增速导致居民消费率上升至68.3%,居民消费率与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都上升导致2023年中国居民收入借贷比上升了2.3个百分点,达到23%,这说明在当前居民收入水平下,其中有23%的资金是受到待偿还贷款的流动性约束的。测量居民收入借贷比有利于帮助我们评估居民在消费时面临的还款资金压力,但此前我们仅仅考量狭义消费信贷的收入借贷比是在房贷压力保持相对稳定或增长的假设前提下的,而近两年由于房贷市场热度下降使得这一前提假设不再为真,因此我们需要将房贷考虑在内对居民整体消费信贷还款压力做出评估。经测算,我们发现虽然2023年居民狭义收入借贷比上升明显,但广义收入借贷比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居民广义收入借贷比为75.9%,这说明,在当前居民收入水平下,75.9%的资金是受到待偿还贷款的流动性约束的,其中52.9%是房贷约束,23%是非房贷约束。未来几年,我们预测居民广义与狭义口径下的收入借贷比趋势将继续分化狭义收入借贷比将继续上升而广义收入借贷比会继续下降。如前文所述,债务水平增速若继续压降将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居民仍需要通过尽快恢复提高收入水平来缓解还款压力。9.2%10.1%11.1%17.8%19.6%20.2%20.4%20.6%20.7%23.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4.8%+9.6%+7.3%+4.8%+3.9%+4.3%+1.6%-2.6%-2.1%广义居民收入 借贷比(%)相较前一年变化幅度(%)+0.8%+1.0%+6.7%+1.8%+0.6%+0.2%+0.2%+0.1%+2.3%狭义居民收入 借贷比(%)相较前一年变化幅度(%)44.3%49.0%58.7%65.9%70.8%74.7%79.0%80.6%78.0%75.9%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2014-2023年中国广义居民收入借贷比 2014-2023年中国狭义居民收入借贷比102024.10 iResearch I2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增长重新加速银行加大低利率优质个人贷款投放,消金公司线上化进程、头部互联网公司大力发展和中尾部平台加大次优贷款投放等因素促进行业规模增长如前所述,2023年狭义消费信贷规模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房贷市场下行背景下银行纷纷加大低利率的优质个人信用贷款的投放,这部分贷款主要以互联网消费贷的形式下放,由此促进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大增。其次,根据统计,目前在运营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全部有线上获客业务且其中26家公司的线上业务占比超50%,消费金融公司行业的线上化趋势也助力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增长。而聚焦互金平台,2023年抖音集团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有头部公司的部分份额,但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行业规模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监管层尚未明确以政策法规要求全行业的放贷利率都以24%为红线,目前24%-36%区属相对模糊区域,故2023年以来部分中尾部平台改变了观望态度,主动出击加大了定价24%-36%的贷款发放。上述几种因素驱动下,202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与余额规模均实现了较大增长,分别达到了8.6万亿元和27.5万亿元。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2019-202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款规模及余额规模12.1 17.1 20.2 21.0 27.5 31.7 35.6 39.5 43.4 47.4 4.1 5.3 5.8 6.2 8.6 10.0 11.2 12.4 13.6 14.8 46.2%40.5%18.1%4.3%30.7%15.4%12.3%10.9%9.8%9.3%46.1%30.8%9.4%7.2%38.2%16.7%11.7%10.6%9.5%9.2%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余额规模(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yoy(%)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余额规模yoy(%)CAGR(2019-2023)=20.6%CAGR(2023-2028)=11.5%CAGR(2019-2023)=22.6%CAGR(2023-2028)=11.5%112024.10 iResearch I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超7成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主要驱动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持牌机构与互金平台共同发力导致2023年消费金融规模增长主要源于线上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中国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的增加。2020年以前,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线上化进程主要通过互金平台的快速发展推动,互金平台对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贡献率也在2020年达到峰值60%。后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力等因素下,2021年以后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主要驱动力逐步从互金平台转化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2023年,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趋势和加大非房贷零售金融投放等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迅猛,兼之消费金融公司和互金平台的贡献,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线上,行业整体线上化趋势更为明显。根据测算,2023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增长到了72.8%,且我们判断这一线上化进程将保持继续增长,到2027年超八成。注释: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规模/(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信用卡余额)。由于在统计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规模时,未将信用卡余额统计在内,为保持分子分母一致性,以使线上化渗透率更有意义,我们将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中的信用卡余额做了相应扣除。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0.4%7.7%24.3%28.9%43.1%55.3%66.4%69.2%67.6%72.8%76.2%78.0%79.3%80.1%81.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2014-2028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122024.10 iResearch I助贷贡献率持续下降,但持牌金融机构难以彻底摆脱对互金平台用户获客的依赖,预计未来助贷对行业的贡献率会下降到某一相对稳定数值助贷业务的核心贡献方是互金平台,2023年互联网消金行业余额规模增长主要贡献方是银行而非互金平台,造成2023年助贷对行业余额的贡献率降至47.5%。而放款方面,由于花呗、抖音月付等信用支付产品使用频率高、周转次数多,助贷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的贡献率仍较高。助贷业务占消费金融行业份额下降是大势所趋,但互金平台优质的消费场景和用户流量是消费金融发展的“温床”,不论是银行还是消金公司,都很难彻底摆脱对互金平台用户的依赖,随着各类主体业务发展逐步稳定,我们预计助贷对行业的贡献率将会下降到某一相对稳定的数值上。2023年6月,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5家头部互金公司共同撰写的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对“助贷”这一业务模式做出了概念界定,梳理了助贷的发展历程和价值,同时也提出了互联网助贷发展过程中现存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事实上,虽然针对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小贷公司业务等方面已有相对完备的政策指导,但监管层面并未对“助贷”这一业务模式给出明确定义或指导,而是对“联合贷款”有所规范。报告将助贷业务拉到台前,体现了各方对助贷业务的正视与认可,也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倡导其他参与者积极进取、解决行业现存问题,共同致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注释:助贷与自营模式的具体对比请参考艾瑞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9.4 14.7 16.7 15.6 18.5 20.7 22.7 24.4 26.1 27.8 2.8 4.0 4.1 3.8 4.1 4.5 4.9 5.3 5.6 5.9 77.5%86.2%82.9%74.4%67.2%65.4%63.8%61.9%60.2%58.7%69.4%74.6%70.5%61.3%47.5%45.1%43.8%42.6%41.3%40.1%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助贷放款规模(万亿元)助贷余额规模(万亿元)助贷放款占比(%)助贷余额占比(%)助贷余额占比降至50%以下CAGR(2019-2023)=18.3%CAGR(2023-2028)=8.6%CAGR(2019-2023)=24.9%CAGR(2023-2028)=8.0%2019-202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助贷放款规模及余额规模13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格局02Industrial Competition14观点速览1.1.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结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结构:未来信用卡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长主未来信用卡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长主要归功于非信用卡部分,且非信用卡部分的线上化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要归功于非信用卡部分,且非信用卡部分的线上化比例将进一步上升2.2.各类主体对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的贡献:各类主体对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的贡献:市场竞争、管控信用卡套现等导致市场竞争、管控信用卡套现等导致20232023年信用卡年信用卡市场份额跌至市场份额跌至42%42%,银行大力投放非房贷零售金融贷款以保持业务整体稳定,银行大力投放非房贷零售金融贷款以保持业务整体稳定3.3.超优次优市场划分:超优次优市场划分:未来,未来,LPRLPR下行引导行业整体利率继续下行,当前聚焦下行引导行业整体利率继续下行,当前聚焦18%18%-24%24%市市场的参与者平均利率可能会下探至场的参与者平均利率可能会下探至20%20%以下甚至以下甚至18%18%以下以下4.4.各类主体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贡献:各类主体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贡献:银行已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互金平台的依赖,互金银行已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互金平台的依赖,互金平台与消金公司线上业务也保持良好上升态势,行业走向愈发健康平台与消金公司线上业务也保持良好上升态势,行业走向愈发健康5.5.行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头部公司规模大增速减缓造成行业集中度连续下降,行业头部公司规模大增速减缓造成行业集中度连续下降,行业CR5CR5与与CR10CR10的差的差距显著差距拉大说明行业“贫富差距”减小距显著差距拉大说明行业“贫富差距”减小6.6.20232023年消费金融主要市场参与者格局:年消费金融主要市场参与者格局:银行自营消费贷线上化渗透率最低,消金公司超银行自营消费贷线上化渗透率最低,消金公司超优参与者占比最低优参与者占比最低152024.10 iResearch I非信用卡的狭义消费信贷贡献率反超未来信用卡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长主要归功于非信用卡部分,且非信用卡部分的线上化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普及之前,信用卡的使用主要依赖于线下POS机刷卡,信用卡具备典型的线下消费、线下使用场景,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逐步普及,信用卡线上使用频次增加,但我们仍然无法将信用卡单纯地界定为线上/下消费金融。近几年来,中国信用卡余额规模相对稳定,但非信用卡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这导致了信用卡的结构占比下降到2023年的42%。非信用卡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增速更快,其结构占比也高达42%。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56%59%63%51%51%51%50%51%49%42%40%37%35%34%32%0%3%9%14%21%27%33%34%35%42%46%49%51%53%55%44%38%28%35%28%22%17%15%17%16%14%14%13%13%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银行信用卡互联网消费金融线下消费金融2014-2028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结构 2014-2016:信用卡余额占比约60%左右,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刚刚兴起,非信用卡市场主要是线下消费金融的贡献。2017-2021:随着金融科技爆发、移动支付兴起,“花呗”“白条”等现象级互联网借贷产品出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规模与市场份额,也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形成冲击,此后银行信用卡余额占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22-2023:中国信用卡余额规模相对稳定,但互金平台整改相继完成、银行竞相逐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等因素使得非信用卡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这导致了信用卡的结构占比的相对下降,同时行业整体的线上化趋势更为明显。2024-未来:信用卡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长将主要归功于非信用卡部分,而非信用卡部分的线上化比例将进一步上升。162024.10 iResearch I银行信用卡份额下降但自营消费贷攀升市场竞争、管控信用卡套现等导致2023年信用卡市场份额跌至42%,银行大力投放非房贷零售金融贷款以保持业务整体稳定2023年,银行信用卡、银行自营消费贷、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金平台占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的份额分别为42%、24%、5%、6%和15%,相比2022年发生两个主要变化:1)银行信用卡份额从五成跌至约四成:一是因为大量的信用支付产品挤压了信用卡市场空间,二是因为监管加大了对信用卡套现行为的管控,三是信用卡业务规模保持持平但非信用卡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实现了较快增长。2)银行自营消费贷份额快攀升到24%:主要是银行大力投放非房贷零售金融贷款以保持业务整体稳定,2023年银行自营消费贷对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增加值的拉动贡献率高达78%。本次计算对蚂蚁消费金融及蚂蚁数科分开计算。其中蚂蚁消费金融归为消费金融公司,蚂蚁数科归类为互金平台,后如无特殊说明,均以此方法统计。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51%51%50%51%49%42%17%14%12%13%17%24%4%4%6%6%6%5%3%3%3%4%5%6%11%16%20%19%16%15%14%12%10%7%8%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银行信用卡银行自营消费贷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金平台其他2018-2023年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各类主体贡献份额2023年各类主体对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增加值的拉动贡献率78%12%8%1%1%银行信用卡银行自营消费贷互金平台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其他整体0%172024.10 iResearch I以IRR18%为界限划分为超优和次优市场未来,LPR下行引导行业整体利率继续下行,当前聚焦18%-24%市场的参与者平均利率可能会下探至20%以下甚至18%以下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细分经历了监管发展推动的重大演变:2017年底“141号文”明确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36%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机构撮合发放贷款利率的红线。2021年8月,业内传出多家金融机构被要求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的消息,以消费金融公司为典型代表的金融机构做出了对应整改,将24%作为发放贷款利率上限。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以年化利率18%为界限,划分为超优(年化利率18%以下)市场和次优(年化利率18%以上)市场,其中超优市场参与者的典型代表是银行和少数消费金融公司,次优市场参与者的典型代表是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由于银行是消费金融市场绝对供给主体,2023年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中,超优市场占比达87.8%,次优市场占比为12.2%。特别的是,根据2021年艾瑞针对消费金融用户的调研,过去一年内有过次优机构借款经历的用户中,超九成都拥有超优机构所提供的信贷额度。这说明,次优机构的用户与超优机构的用户本身具备高度重叠度,次优机构用户并非超优机构放弃的人群,而是超优机构所提供的额度无法满足其信贷需求的人群。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88.6%88.7%89.0%87.8%87.4%88.0%88.2%88.3%88.5%11.4%11.3%11.0%12.2%12.6%12.0%11.8%11.7%11.5%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超优次优2020-2028年中国狭义消费信余额规模超优及次优细分市场占比 2020-2022年间:次优市场占比缓慢下降原因:行业利率上限从36%变为24%,行业内存在24%-36%区间业务的公司业务重心在利率压降转型而非规模增长上,甚至一些转型失败的公司逐步退出了市场,整体造成次优市场规模增长受限。2023年:次优市场占比快速上升原因1:蚂蚁、微众、京东、度小满等超优市场典型代表规模增速放缓,规模增速低于次优市场;原因2:信用卡业务是超优市场最重要组成部分,但2023年信用卡规模未增长,影响到超优市场整体规模;原因3:各家公司利率上限压降到24%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消费金融公司等次优市场典型代表规模增长迅速。次优市场未来占比:24年继续增长,后缓慢下降2024年:维持2023年惯性,超优市场增速有限但次优市场典型参与者继续扩张,次优市场占比进一步上升。未来:LPR下行引导行业整体利率下行,消费金融公司等聚焦18%-24%市场的参与者平均利率可能会下探至20%以下甚至18%以下,次优市场相对占比会缓慢下降。182024.10 iResearch I银行是线上消金规模增长的绝对贡献方银行已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互金平台的依赖,互金平台与消金公司线上业务也保持良好上升态势,行业走向愈发健康如前述,2021年以后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主要驱动力逐步从互金平台转化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2023年,银行占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份额高达39%,首次超过了互金平台,这一数据变化一方面体现了银行在消费金融业务上的线上化转型已获得相当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已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互金平台的依赖,行业走向愈发健康。而互金平台方面,虽然其相对市场份额下降到 36%,但该细分市场规模仍是上涨的,2023年互金平台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增加值的拉动贡献率为8%,相比2022年的-79%实现了绝对性的优化。消费金融公司方面,除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线下消费与消金公司展业导致消金公司市场份额相对下降外,消金公司绝对市场规模与相对市场份额均稳步增长。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份额2023年各类主体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增加值的拉动贡献率43%57%60%55%46%36%9%9%7%9%12%12%28%19%16%19%25%39%20%15%16%17%17%13%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互金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其他传统金融机构民营银行77%13%1%8%整体其他传统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互金平台192024.10 iResearch I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集中度下降头部公司规模大增速减缓造成行业集中度连续下降,行业CR5与CR10的差距显著差距拉大说明行业“贫富差距”减小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已经步入相对成熟发展阶段,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存量用户的竞争中,而经历了几年“大浪淘沙”般的市场洗礼过后,剩余的行业参与者各自具备一定优势,这一特征使得当下的消费金融行业已很难保持“强者恒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从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市场集中度上看,2022年、2023年连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头部公司规模已经较大难以维持较快增速,而中尾部公司通过加大投放力度、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实现了增速的反超。市场集中度整体下降还体现在2023年CR5与CR10的差距显著差距拉大,这说明以每5名公司为单位而统计的结果中,行业15名和行业510名之间的业务差距缩小了,行业“贫富差距”减小。注:互联网消费金融放款规模的行业集中度统计仅包含针对互金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及民营银行,未将银行考虑在内。本次计算对蚂蚁消费金融及蚂蚁数科合并计算。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2020-202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款规模CR10与CR577.0%78.2%66.7%63.4%71.7%72.3%61.3%54.3%2020202120222023放款规模CR10放款规模CR52023年CR5与CR10的差距显著拉大2023年头部公司业务规模参考标尺:前5名:当年放款规模 8500亿元前10名:当年放款规模 2500亿元前15名:当年放款规模1500亿元202024.10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2023年消费金融主要市场参与者格局银行自营消费贷线上化渗透率最低,消金公司超优参与者占比最低0.30.50.70.91.10.50.70.91.1银行自营消费贷:X:线上化渗透率:59%Y:超优参与者占比:100%Z:占狭义消费信贷的份额:24%互联网金融平台:X:线上化渗透率:100%Y:超优参与者占比:72%Z:占狭义消费信贷的份额:15%民营银行:X:线上化渗透率:100%Y:超优参与者占比:46%Z:占狭义消费信贷的份额:5%消费金融公司:X:线上化渗透率:89%Y:超优参与者占比:39%Z:占狭义消费信贷的份额:6%X:线上化渗透率Y:超优参与者占比Z(气泡大小):占狭义消费信贷的份额2023年消费金融主要市场参与者格局图21专题:消费金融公司03Consumer Finance Company22观点速览1.1.消金牌照:消金牌照:消金公司的进入门槛被提升消金公司的进入门槛被提升,未来不会有大规模的牌照增加未来不会有大规模的牌照增加,但互金或产业公但互金或产业公司可能入局司可能入局,以交易以交易、增资等方式对存量牌照资源实现股东更迭增资等方式对存量牌照资源实现股东更迭2.2.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现存消金公司在业务规模:现存消金公司在业务规模、业务资质等方面差异较大业务资质等方面差异较大,但在业务模式和用户定但在业务模式和用户定位方面具备较强同质性位方面具备较强同质性3.3.线上化程度:线上化程度:受到监管层面鼓励受到监管层面鼓励、行业线上化转型加速行业线上化转型加速、头部公司入场等影响头部公司入场等影响,消金公司消金公司细分市场增速远高于行业整体细分市场增速远高于行业整体,所占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所占市场份额逐年上升4.4.业务模式:业务模式:APIAPI业务模式中消金公司的风控自主性更强更符合政策导向业务模式中消金公司的风控自主性更强更符合政策导向,消金公司对互金消金公司对互金平台依赖性的减弱将体现在机构业务模式的下降平台依赖性的减弱将体现在机构业务模式的下降5.5.竞争格局:竞争格局:头部公司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公司行业集中度较高,新进入者加剧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尾部公司经营不新进入者加剧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尾部公司经营不善可能被市场淘汰造成行业整体集中度上升善可能被市场淘汰造成行业整体集中度上升6.6.主体优势:主体优势:消费金融公司会面临更严苛的监管条件消费金融公司会面临更严苛的监管条件,但也会受到监管层更多的关注与保护但也会受到监管层更多的关注与保护,行业整体走向将愈加合规健康行业整体走向将愈加合规健康7.7.金融债:金融债:20232023年年1010月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审批程序简化月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审批程序简化,对于消金公司业务扩张和消费对于消金公司业务扩张和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8.政策导向:政策导向:相关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不断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已逐步从银行机构扩大至非银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已逐步从银行机构扩大至非银机构构,行业监管力度逐年增强行业-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中 消费 金融 行业 数据 洞察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