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doc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 (2013-10-12 14:39:06)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天气;2.溶解;3.声音;4.我们的身体。每个单元有7课,共28课。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会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风向;会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引导学生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意识到天气是如何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的,来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2.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会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并经历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过程;设计“怎样加快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验证实验过程。 3.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认识到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4.运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有些班级学生思维较活跃,一些学生课外知识较多,大部分同学实验习惯较好。但个别男同学注意力不太集中,上课不能很好遵守纪律,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生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有些班级学生课堂纪律较好,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课外知识还不丰富。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五、课时安排 1. 天气 8课时 2. 溶解 8课时 3. 声音 8课时 4. 我们的身体 8课时 六、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二、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溶解》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4课,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第二阶段为5-6课,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为第7课,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4.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5.经历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过程。 6.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7.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验证实验过程。 8.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认识到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等科学工具进行实验和测量的必要性。 3.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并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 探究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第1课,学生将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 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 在第3课和第4课,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和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 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样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 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德尔两个基本指标。 3.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1.按照教科书的步骤和要求做各种声音的实验。 2.运用文字和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将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4.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画图交流结果。 5.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 6.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2.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2.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我们的身体》包括七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第1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第2课,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 第3、4课,从学生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增多这一现象入手通过采集数据,讨论“跳动起来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和“跳动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这两个问题,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 第5课,主要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 第6课,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作为研究重点,认识食物在口腔里面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再一次感受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的特点。 第7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发挥着总结和提升的作用。学生在讨论中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能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3.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4.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5.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6.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过程与方法 1.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和完善。 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4.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5.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3.认识到研究中会有不完善的结果,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的重要性。 4.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3.了解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单元 计划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