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地理知识.doc
《诗中的地理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中的地理知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我国古典诗词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成,而且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情感兴趣两个方面。教学中注意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深入探讨知识的原动力,提供可靠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尝试了把诗歌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诗词,往往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多重效果。我结合自己阅读的诗词,将一些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做一个分类归纳,希望以后能作为自己的地理教学参考。 一古典诗词中蕴涵的地理知识 1、古典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气象学包括许多的分支,如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等。在高中地理中,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 天气是大气在短时间内物理状态。高中地理中,主要讲述了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与反气旋。我们常见的阴、晴、雨、雪、大风等天气变化都是由不同的天气系统造成的。 气候是与天气相关联而又不同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大气在长时间内的平均状态,比如说我们国家冬冷夏热,冬季常刮西北风等。不同的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差异,而这又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许多因素造成的。 诗人墨客关注于自然界的变化,对于天气的变化以及气候极为敏感,从不同的角度对天气及气候进行的准确而精彩的描写,流传下来了许多千古佳作。试看几例: ①暖锋天气 我们知道,在暖锋中,暖气团在推挤冷气团过程中缓缓沿锋面向上滑行,典型的天气特征就是和风细雨。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一首描写暖锋降水的诗作。该诗颔联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该诗句写道春雨“随风入夜”就是说下雨时有风( 即暖气团的水平移动);春雨“润物无声”写出了暖锋降水雨量小的特点。 此外写暖锋降水还有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再补充一句,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的道理在于,春雨多为暖锋降水,暖锋过境之后气温会随之上升。 ②冷锋天气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根据移动速度的快慢,冷锋可以分为慢行冷锋和快行冷锋。冷锋在我国活动范围比较广,是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古代诗作中描写冷锋天气的诗作甚多,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篇。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成功地再现了一次冷锋天气突变。首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快行冷锋来势猛,冷锋过境时先出现大风;然后“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是写云层加厚,这是暖气团被迫抬升之故;而这之后就“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时就下起了大雨。这三句把冷锋过境时出现的天气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 再来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四句诗也成功描写了一次快行冷锋天气,用比喻和夸张地手法写出了天气的神奇变化。我国冬季时的冷锋活动频繁,且多为快行冷锋,移动速度快,其冷气团多从俄罗斯、蒙古进入我国西北地区,故多吹北风。 再来看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诗出神入化地写出了夏季天气的神奇变化,一个“未”字和一个“忽”字,写出了夏季暴雨来得快、去的也快的特点。其实,诗中所写的雨也和快行冷锋活动密切相关。夏季时,空气受热不均,对流旺盛,冷锋移来时常常狂风骤起、乌云满天、暴雨倾盆,气象要素发生剧变。但是这种天气历时短暂,锋线过后气温急降,天气豁然开朗。苏东坡的这首诗成功地描写了夏季暴雨的典型特征。 ③准静止锋天气与梅雨天气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准静止锋产生的降水强度小,但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绵绵细雨连日不止的连阴天气。 我国典型的准静止锋降水之一就是梅雨。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我国古代诗人写梅雨的诗作较多。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该诗写明了梅雨出现的时间,即在暮春初夏。而苏轼在《船棹风》中写道“三时已断黄梅雨”,点明了梅雨结束时间在“三时”,即夏至后半月,也就是七月上旬。 准静止锋下的天气最大的特点是长时间的连绵阴雨天气。如宋代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中写道:“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篇词中,贺铸借连绵不断的梅雨写无尽的愁绪,形象而生动,成为千古佳句,贺铸亦有“贺梅子”之称。又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有的地理景观。 必须要强调的是,我国的江南准静止锋也是移动的,只是移动较慢而已。因此,梅雨的雨带也是逐渐由南向北推进的。南宋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写道:“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什么变成了“梅子黄时日日晴”了呢?这与柳宗元所说的“梅实迎时雨”不是矛盾了吗?这是因为“三衢道中”位在福建,纬度偏低,当地梅子黄时,雨带已经北上了。 ④我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古代文人墨客对此也多有直接和间接描写。如苏轼曾写道:“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这里船棹风即指夏季从海洋上吹来的东南季风。王之涣在《出塞》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位于我国季风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当然受不到夏季风(即诗中的“春风”)的影响了。 2、古典诗词中的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有岩浆活动、地震、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我国古代许多诗词在描写祖国壮丽山川时,都直接或间接的描写到了地质作用,试看几例。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这样描写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情状及带来的巨大影响:地震发生时,山动地摇,河流沸腾,高地变为沟谷,而深谷变成了高山。 唐代诗人胡玢的《庐山桑落洲》可以说是写地质作用的经典之作。该诗写道:“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水流向右偏转,致使河流一侧接受河流的侵蚀,而另一侧流速慢,接受河流的泥沙沉积。诗中的“古岸”受流水侵蚀而“崩欲尽”,而“桑落洲”接受泥沙沉积,以前虽是流水流经之地,经过长时间的泥沙沉积作用,已经变成能为人们居住了。 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有两句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地理上分析,青山遮档不住东流之水,那是因为流水具有侵蚀作用。 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人出征西行》一诗中这样描写到:“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诗中写石随风走,这是风力的搬运作用。我们知道,在干旱地区,风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岑参的描写完全符合我国西北地理环境特征。 除上所述外,一些诗词还对其它的地理现象有直接和间接的描写。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面蕴含了水循环的知识。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一诗蕴含着垂直地带性的知识。这些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古典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帮助导入新课 利用古典诗词设计新课导言,能创造出一种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如在讲“天气与气候”一节时,引导学生背诵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然后分析指出,诗人将南方春景喻北国冬景,着意、造景俱称奇绝,颇富浪漫色彩。正当大家被这千古佳句所陶醉时,我突然设问:诗中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同学们立刻处于“愤悱”状态中,接着便开始学习新课。 2、帮助理解知识 教师在剖析课文中,恰当地穿插引用古典诗词,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狂风在怒吼,在咆哮,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乱滚。这几句边塞佳作宛如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风力搬运作用的动态画面。白居易的“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相搅相掏无歇日,会叫山海一时平。”(《浪淘沙》)该诗将河流的侵蚀作用描写得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庐山〉),说明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富的降水;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讲述了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南宋赵师弟的“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描绘了梅雨天气的特点;讲冰雪融水补给江河时,引用毛泽东的“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念奴娇.昆仑〉);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引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讲草场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时,引入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讲森林美化环境时,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是真实写照;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不仅描写了长江上、下游之间的高度差之大,水流之急,也说明上、下游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引用“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来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用“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恨,共饮一江水”来说明中南半岛同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在讲到我国西北地区温度差异大时,用“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来描述;在讲影响我国天气系统时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来概括云贵高原的气候和地形;讲我国江西的地形时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青藏高原的地表形态时用“远看成山,近看成川”等等。 3、帮助课堂小结 利用古典诗词作课堂小结,可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结束教学,收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效。如在讲完“月球和地月系”一节后,可这样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解决了大诗人苏轼提出的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人对天发问,明月是从什么时代开始有的?这两句实际是在问月球的年龄。同时,又对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李白的“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嵋山月歌》)等佳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帮助渗透德育 利用诗歌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可以做到有机渗透,画龙点睛。如在讲在长江三峡建世界上最大水电站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 游泳〉)。然后指出: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只有到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今天,才更加青春焕发,娇美动人!讲新中国人口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口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引用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娆(〈送瘟神〉);讲荔枝对热量的要求高时,引用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该诗既向学生说明荔枝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地理事实,又对封建帝王唐玄宗为博取杨贵妃的欢心所干之事作了无情的揭露,等等。 这样巧妙地应用几句诗词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奇妙的意境,不仅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好其中的地理知识,而且又可以利用这一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而达到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古典诗词的应用更具实用价值,其省力省时便于记忆,即可克服陈旧而单调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地理教学服务,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 三、运用古典诗词进行地理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选择合适的诗词,切忌生搬硬套。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诗词,可以收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甄别,在地理课堂上生硬地引用一些诗词,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贻笑大方。 第二,准确地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地理语言。虽然有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但毕竟不是直接对地理现象的阐释。因此,在运用古典诗词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地理语言,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如果不能准确地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地理语言,往往会让学生不知所云,以致适得其反。所以,这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注意在不同教学环节上引用相应的诗词。虽然许多诗词中都蕴含着地理知识,但在进行选择它们进行地理教学时,一定要对它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诗词。有的诗词,宜作为导入新课,如引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为“水循环”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适宜作为课上的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地理知识。 总之,在地理课上运用一些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提升地理课堂的文化品味。这需要地理教师在平时多读一读诗词,提高文学知识的修养。并且要有一双聪慧的“地理眼”,能够敏锐地发现文学之美下隐藏的地理奥秘。 四.古诗词罗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 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 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白居易的《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则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4.古诗与月相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5.其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表现黄河含沙量大:“一碗水半碗泥”。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 赠裴十四 朝见裴叔则, 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 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 飘若浮云且西去! 浪淘沙刘禹锡 浪淘沙 (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真实地记录了黄河泛滥、冲毁屋宇和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孟郊:泛黄河 诗意:黄河的水源自昆仑山,贯穿神州大地,气势磅礴;一路风沙,一路波浪,一旦洪水决堤,万千的黎民百姓将无家可归。 6.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4、跳进黄河洗不清。 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 10、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11.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性。就像还有一首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也不是只真的有99个弯,中国人爱用“九”和“九”的倍数来形容多。就是说黄河这条河有九处大的湾,或者是泛指了,说黄河的河道比较曲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的 地理知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