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上第三单元.doc
《人教版七年上第三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上第三单元.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孙锡娟 一.教学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 .《窃读记》 .《<论语>十二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采用默读的方式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结合文本相关语句,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3.从选材、语言、主题等角度引领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 三.单元教学主题及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 1.主题一:寻觅童年的快乐(精读课1+x 2课时) 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丛书:《小雨中的回忆》《打弹珠的朋友》《童年童韵》 2.主题二:难忘师恩(群文阅读 2课时) 教材:《再塑生命的人》 丛书:《不仅仅是左手》《老师,别哭》《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3.主题三:我爱读书(精讲课1+X 1课时) 教材:《窃读记》 丛书:《童年读书》 4.主题四:读圣贤书,做有德人 (精讲课1+X 3课时) 教材:《<论语>十二章》 丛书:《<论语>选读》中的《学而篇》《里仁篇》《颜渊篇》 5.主题五:成长的烦恼(群文阅读 1课时) 丛书:《打弹珠的朋友》《上学第一天》《书塾与学堂》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幸福的女主角》 6.主题六:读书方法知多少(群文阅读 1课时) 丛书:《书塾与学堂》《读书琐忆》《往事依依》《熟读精思》 7.主题七:作文教学——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2课时) 主题一:寻觅童年的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赵文有 教学篇目: 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丛书:《小雨中的回忆》 《打弹珠的朋友》 《童年童韵》 《系在风筝线上的……》 教学目标: 1. 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体会五位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课时:2课时 课 型:1+X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今天,让我们走进几位著名作家的童年世界,寻觅他们的童年乐事,感受他们童年的欢乐。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用简练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我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三. 研读课文,寻找快乐 学生跳读课文思考: 鲁迅的童年快乐吗?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学生交流时有感情的读,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明确:快乐 因为他有一个乐园——百草园:有好玩的小虫子和小鸟,有好吃的果子,有吃了可以成仙的何首乌,有神秘的美女蛇的传说,还可以在冬天捕鸟。 因为他可以在课上画画或描绣像,课下可以在后花园里折腊梅花,可以寻找蝉蜕玩。 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把这么多的趣事写的有条不紊,栩栩如生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作者是依据时间顺序,从入学前写入学后。并且以地点的转换,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生活场景的事。 2.给童年的鲁迅带来最多快乐的地方是哪里? 明确:百草园,并赏析百草园这部分的场景描写: (1)条理分明:依次写了——植物——动物——人(小伙伴) (2)抓住事物的特征:植物(颜色、质地、味道) 动物(体态、动作、声音) (3)用词准确生动: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过程: 要求学生依次圈画出捕鸟的动词,赏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赏析词语的方法: 列举“ ”被赏析的词语 + 生动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事物的 特点 + 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 五.知识链接: 鲁迅小时候:特别聪明,特别调皮,童年生活无拘无束。正是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开发和培养了鲁迅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了一代大文豪。 鲁迅知多少——我国当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被改编成电影。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六.教师寄语: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快乐的“百草园”。下节课让我们走近另外四位作家的“百草园”,去寻找和感受他们的童年乐事。 七 . 作业:拓展阅读,寻觅快乐 默读丛书: P13《打弹珠的朋友》(打弹珠) P18《小雨中的回忆》(雨中捉蟹) P34《童年童韵》(偷吃烤花生) P50《系在风筝线上……》(做风筝、放风筝) 要求: 1.整理5篇文章的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义) 2.用简洁的概括文章中作者所写的童年乐事。 3.勾画出文章中流露作者对童年感受的语句,并用恰当的动词批注出来。 4.说说你的童年乐事并试着把它写出来交流赏析。 (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设计: 寻觅童年的快乐 鲁 迅——好玩的百草园 u 乐事 谢无双——打弹珠 留恋 怀念 神往 月 儿——偷吃烤花生 周岩壁——做风筝 放风筝 主题二:难忘师恩 ——《再塑生命的人》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孙锡娟 教学篇目: 教材:《再塑生命的人》 丛书:《不仅仅是左手》《老师,别哭》《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法分析老师的形象。 2.探究并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多种写法。 3.学会理解和感恩老师。 教学用时:一课时 课 型:群文阅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幼儿园起到目前为止,教过你们的老师有多少位?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会有一位最让你难忘的老师。谁来说一说呢?(学生踊跃发言) 是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两位重要的老师,他不仅带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一生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可是要把人物写得令人动情,感人至深,可能许多同学还会觉得有一定的困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四篇写“我的老师”的名篇,看看这些文章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二.初读课文,初识老师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这四篇文章中,分别描写了那四位老师?这四位老师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并且将答案简单地批注在书上。 结合文中具体语段,运用下面的句式谈一谈原因。 句式:我印象最深的是 ( 作家 )的《 》( 课文)中的 老师,因为她是一位 的老师,从文中 看出来的。 (注意: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相应的语句,读出语气,读出情趣,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充分认识人物形象,并生成板书设计) 明确: A我印象最深的是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莎莉文老师,因为她是一位富有爱心,讲究教育方法,充满智慧和耐心的伟大的老师。 B我印象最深的是池莉的《不仅仅是左手》中的王老师,因为他是一位教学好,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虽贫穷却有志气,受人尊敬的老师。 C我印象最深的是尤今的《老师,别哭》中的阿嘉老师,因为她是一位无私、有耐心特别宽容的老师。 D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的徐锦澄老师,因为他是一位貌丑、性凶、教学水平极高的老师。 2.知识链接: (1)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幼时因患病失明失聪,后来失语。在家庭女教师莎莉文的教导和自己顽强不息的努力下,学会了读书,说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成为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代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池莉:当代著名女作家。(下乡时曾写过诗句:“我的生命,我的青春,我的微笑,我的梦呓,只为你燃烧,文学!”) (3)尤今:新加坡女作家,原名谭幼今。出生于马来西亚。以写游记小说见长。幼时酷爱读书,小学没毕业时已经读遍中国大部分古典名著。 (4)梁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翻译家(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于哈佛大学留学。他的散文诙谐幽默,亲切而温厚。(他曾说过的美到极致的句子: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 ,我都去接你。) 三.再读课文,感念师恩 圈画出四篇文章中,流露出作者对老师情感的语句,并用恰当的动词表达出来。 学生交流后明确: 感激、敬佩、理解、爱戴、怀念 四.研讨写法,归纳总结 这四位作者运用妙斧神功之笔塑造了这四位个性鲜明的老师。那么这些文章都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呢?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补充指导。 明确: 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1.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多件典型事例。(《不仅仅是左手》) 2.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用幽默风趣个性化的语言,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3.运用烘托和对比的手法。(《再塑生命的人》) 4.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小结: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善于恰当地运用这些写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写出人物的个性。 五.教师寄语: 师爱是人世间除却血缘至亲的第二种高洁之爱。同学们,我们要铭记这样一句话:“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莫忘师恩! 六.作业:我手写我师 认识了四位风格截然不同的老师。我们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到初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哪位老师?请用一段话写出他(她)的特点或他(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幕。 友情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附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喜爱 敬佩 感激 怀念 莎莉文——爱心 耐心 智慧 王老师——魄力 志气 自强 阿 嘉 ——负责 无私 宽容 徐锦澄——貌丑性凶 水平高 主题三:我爱读书 ——《窃读记》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赵文有 教学篇目: 教材:《窃读记》 丛书:《童年读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2.关注细节,赏析细腻的语言描写,练习赏析语言的方法。 3.体会两位著名作家当年生活的艰辛和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教学用时:1课时 课 型:1+X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创设情境 她是台湾人,生于日本,在旧北京长大,定居于台湾。36年前她的一部小说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红遍大江南北。该电影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这部小说就是《城南旧事》。猜出她是谁了吗?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林海音的童年,重温她心酸的读书经历,相信我们都会受到感染的。 二.默读课文《窃读记》,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尴尬和惊险的“窃读”经历。 2.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作者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 明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圈画出文中具体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并分析你的理由。 可参照如下句式品味语言: (1)文中 句的 (词),准确地写出了 ,表现了 。 (2)文中 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或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突出了(表现了) 。 明确: 快乐是因为如愿以偿的读到了想读的书并享受到了书中的乐趣; 惧怕是因为害怕被老板抓住而遭受难堪和羞辱。 四.走出文本,联系自身 1. 小组讨论:结尾句的含义? 明确: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物质(食粮)的需求; “读书长大” 指的是精神(食粮)的需求,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2.你读了本文感受如何?用一个或两个动词形容出来,并结合自身谈谈你的理由。 设想:感动/ 心酸/ 惭愧/ 痛恨/ 后悔 …… 过渡: 正是因着对读书的热爱与笔耕不辍,这个曾经贫困窘迫的小女孩,成了今天享誉海外的著名作家林海音。正是因着对读书的热爱与笔耕不辍,一个小学四年级就被迫辍学的放牛娃,成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大奖的获得者,他就是红遍全球的著名作家莫言。让我们走进他的《童年读书》,再次重温他对读书的热爱。 五.延伸阅读《童年读书》,巩固强化 丛书p203《童年读书》 1.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作者童年时对读书的态度。(迷恋) 2.跳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表现我“迷恋”读书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 3.每人选择一到两个句子写赏析批注,并在组内交流,推荐一名学生展示。 六.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更能改变人的命运。希望同学们能实实在在的热爱读书,好好读书,多读好书。 七.作业: 1.上这两篇课文中各选2个表现作者痴迷于读书的句子或词语,写赏析。 2浏览阅读丛书p163《驴打滚儿》,了解《城南旧事》的故事梗概。 附板书设计 我爱读书 林海音《窃读记》 —— 快乐 惧怕 莫 言《童年读书》—— 迷恋 幸福 主题四:读圣贤书,做有德人 ——《<论语>十二章》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孙锡娟 教学篇目: 教材:《<论语>十二章》 丛书:《<论语>选读》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其书及孔子其人,走近《论语》。 2.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利用注释自悟和教师讲解,使学生把握选言的含义,并积累名句与成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联系自身,让学生明白为学与修身关系,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用时:3课时 课 型:精讲课1+X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讲课文《<论语>十二章 》 一.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听没听过这些话?大屏出示: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起这些话,作为每个中国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反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可谓妇孺皆知。它们就出自已经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对炎黄子孙,甚至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书——《论语》。就是这部书将民族智慧的灵光留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 二.知识链接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2.《论语》:“论语”的意思是语言的论籑,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3.“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三.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陶醉和虔诚之情感染学生。 (1)学生标注拼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逾矩(yújǔ ) 箪(dān) 好(hào)之 肱骨(gōng ) 笃(dǔ) (2)学生用“/”标注句读的停顿 2.教师领读:强调字音与句读,传达文言快感。 3.学生大声读:要求学生做到旁若无人,放开嗓门,大声朗读。 4.学生个别读:教师观察学情,随时纠正指导。 5.师生齐读: 四.默读理解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绝对安静,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2.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将自己的体会或疑问批注在旁边。。 五.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先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教师和其他同学负责解疑与补充,清除障碍。 要求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写对字翻译。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论语>选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文学常识及课文背诵 二.讲解交流选言含义: 学生继续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先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然后教师和其他同学负责解疑与补充,清除障碍。 三.深化理解选言含义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 1.“学而实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蕴”,看起来是三件不相关的事,孔子却将它们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明确: 这是三种为学的体验,是《论语》的总则。 (1)“学而实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2)“有朋自远方来”是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人交流,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3)“人不知而不蕴”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体验孤独的乐趣。 2.“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三个连续的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 明确:洋溢着满意、自足、怡然自得的神态。 3.课文中哪几则是谈学习的?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方面?结合自己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感悟。 4.课文中哪几则是谈修身做人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 拓展延伸: 1.学习《<论语>选读》 要求学生: (1)自由朗读这几则内容。 (2)结合注释理解选言的含义。 2.教师总结《论语》中较为常见的名句及成语:(出示大屏幕) 要求学生识记并记笔记积累。 (1)名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言必信,行必果/ 道不同,不相为谋 (2)成语: 欲速则不达/巧言令色 /三十而立/文质彬彬/后生可畏/尽善尽美/ 四海之内皆兄弟/成人之美/察言观色/怨天尤人/当仁不让/杀鸡焉用宰牛刀/道听途说/患得患失/学而优则仕/三思而后行 五.课堂小结: 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坚韧的个性,他坚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们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围,后人们也因此将他视为“万世师表”。我们学习这些内容,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伟大的精神力量。 六.作业: 1.默写课文。 2.整理出自《论语》的名句及成语,用自己的话说出其含义。 第三课时(讲解练习册习题与课堂知识检测) 板书设计: 读圣贤书,做有德人 一. 文学常识: /孔子/《论语》/ 四书五经/ 二. 内容:/学习/ 修身做人/ 生活感悟 / 三.名句与成语 主题五:成长的烦恼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 刘清芳 教学篇目: 丛书: 《打弹珠的朋友》《上学第一天》《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幸福的女主角》《书塾与学堂》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跳读课文,能准确的找出并概括出文章中主人公成长路上遇到的烦恼。 3.学会理智的面对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烦恼。 教学用时: (群文阅读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导入:说说自己的烦恼 说说你现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你打算怎么解决?(学生畅所欲言) 每个人成长路上都绕不开烦恼。让我们共同阅读丛书中五位著名作家关于成长路上遇到不同烦恼的文章,或许会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二.找找别人的烦恼 .P13《打弹珠的朋友》 .p91《上学第一天》 .P122《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p126《幸福的女主角》 .P134《书塾与学堂》 学生默读思考: 1.概括出各个小主人公成长中遇到的烦恼,批注在课文题目的旁边。 明确: (1)谢无双——父母因为世俗的偏见,阻止我和我的好朋友往来。 (2)霍普特曼——不愿意上学,充满迷惑和恐惧。 (3)毕淑敏——因为作文写得好被老师表扬,却遭到同学的嫉妒而被孤立。 (4)徐 玲——被调皮的男生捉弄。 (5)郁达夫——爱慕虚荣,却因为家境贫穷而遭受羞辱。 2.圈画出他们遇到烦恼时的表现和心情的语句,并联系自身写批注。 明确: 孤独、沉默、迷惑不解、恐惧、绝望、好累、战战兢兢、气急败坏、失落、心酸、哭着喊着、绝命地叫、对泣、悲哀、 3.圈画出他们烦恼解决后的表现和心情的语句。 学生交流后明确: 温暖的落泪、快乐、高高兴兴、快活、幸福、 三.去去自己的烦恼 学生自由畅谈:如何解决自己的烦恼。 四.课堂小结,让我轻轻的告诉你 成长路上的烦恼如同绊脚石,虽然摔痛了你,却让你刻骨铭心地带着疼痛走向成熟。就像毛毛虫,不经历破茧之痛是不能羽化成蝶的。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五.作业: 把课文中作者的烦恼和生活中自己的烦恼,回家讲给父母听,与家长共鸣,赢得家长的理解与尊重。 附板书设计: 成长的烦恼 谢无双——父母阻止我交友 霍普特曼——不愿意上学 毕淑敏——遭同学嫉妒和孤立 } 走向成熟 徐 玲——被捉弄 郁达夫——因虚荣遭羞辱 主题六:读书方法知多少 吉林省抚松县实验中学 陈健美 陈建霞 教学篇目 丛书: 《书塾与学堂》《读书琐忆》《童年的阅读》 《往事依依》《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五位著名作家介绍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2.联系自身,学会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多读好书。 教学用时: (群文阅读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平日的读书方法与效果。(学生畅所欲言)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已经读了6年的书了,可是读书效果却很不理想。我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读书。这节课就让我们到五位著名作家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阅读群文 学生跳读丛书: P134 《书塾与学堂》 P151 《读书琐忆》 P159 《童年的阅读》 P189 《往事依依》 P196 《熟读精思》 圈画出文中作者所提到的读书方法与读书成效 1.交流后明确读书方法: (1)郁达夫——摇摆身体大声地朗读与背诵 (2)琦君——有取舍、写读书心得、摘录、圈点批注、 (3)梅子涵——读优秀的经典之书 (4)于漪——声情并茂、进入角色的朗读、列读书计划 (5)朱熹——熟练地读、仔细地思考、用心 2.交流会明确读书成效: (1)郁达夫—— 印象深刻,成年后还吟诵得出来。 (2)琦君——养成阅读兴趣和精读的习惯、不受环境影响,能专心读书,勤作笔记 (3)梅子涵——心情优雅、有格调、不平庸、有知识、有技能、善良、有诗意、语言斯文 (4)于漪——爱读辛弃疾的词、几十年后还能信口背出、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3.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1)郁达夫:名句: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名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儿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2)琦君:台湾著名女作家。十岁就能过目成诵,十二岁时写文已如成人。 (3)梅子涵:儿童文学男作家。 (4)于漪:语文特级教师。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5)朱熹:又称朱子,朱文公,南宋理学家。 三.联系自身,谈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读了这些文章之后,学到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以后打算怎样读书?计划读些什么书? 四.教师推荐本学期阅读书目 《骆驼祥子》老舍 《我与地坛》史铁生 《繁星春水》冰心 《朝花夕拾》鲁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伊索寓言》 《西游记》吴承恩 五.教师寄语 读不尽的世间书,走不尽的天下路。希望同学们,用一双慧眼选择好书,用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有计划的多读书。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有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诗意的人生。 附板书设计: 读书方法知多少 .有选择:读优秀经典 .列读书计划、 .朗读:大声、声情并茂、读熟、用心 .精读与略读 诗意人生 .背诵 .写读书心得、摘录、圈点批注 主题七:作文教学—-抓特征写人物 教学目标: 1. 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 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领悟能力。 教学用时: (2课时) 第一课时(限时写作) 第二课时(点评修改) (指导流程见“主题二:难忘师恩”) 2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七年 第三 单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