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记忆.doc
《第六章 记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记忆.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六章 记忆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本章基础内容,重点是掌握其知识点。 知识点: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以记忆内容进行的分类: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以信息贮存时间长短进行的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过程——识记及影响识记的因素、复习在识记中的作用:集中复习与分配复习及其效果;再认及其条件;回忆过程,联想及其种类;保持和遗忘——保持,遗忘及其规律,如何克服和缓解遗忘,记忆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才能积累,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诸如情感,意志,技能。因此,记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知识才能持续起作用。 二、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所依据的内容或时间不同,我们可以对记忆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 以记忆内容进行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四种类型。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语词记忆 语词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记忆从内容上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上述四种记忆很少孤立存在。 (二) 根据记忆时间长短进行的分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人脑中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 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刻悄失,还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保持它的印象。例如,当我们熄灭灯光时,人会在很短时间内保持它的印象,这种储存头脑中的瞬间信息,称作瞬时记忆。由于它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又叫感觉记忆 。 关于感觉记忆的存在,首先是由斯柏林(Sperling)通过实验证明的。他先用全部报告法作实验,以60毫秒的时间向被试呈现排列三行的九个字母,要求被试回忆这九个字母,结果大多数被试只能回忆4一5个字母。后来斯柏林修改了实验程序,改用部分报告去进行。他设计了高、中、低三种音调,分别与上、中、下三排字母结合。实验时仍用50毫秒的时间向被试呈现排成三行的九个字母,当字母刺激停止后立即发出音调,发出高音,要求被试回忆上行字母,发出中音,要求被试回忆中行字母,发出低音,要求被试回忆下行字母。结果表明,当字母刺激停止后,声音立即发出时,被试能正确地回忆任何一行,既使在几个十分一一秒之后,被试仍能回忆出三行中的任何一行。这一事实说明,在瞬间被试保存的总量是九个字母,而不上4-5个。但当刺激物停止后,保存的印象消退很快,如果声音信号在呈现终止一秒钟以后再出现,用回忆的数量只是9个字母中的4-5个了。 上述事实表明,视觉瞬时记忆在脑中储存的时间在一秒钟以内,是刺激物的直接映象。听觉瞬时记忆,根据马萨罗(Mass-&ro 1970)等人的研究,持续时间从四分之一秒到两秒不等。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指信息储存保持在1--2分钟之内的记忆,也称操作记忆,这种记忆的内容是人所意识到的,识记快回忆也快,但回忆后如果没有保持,则信息就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与瞬时记忆除了持续时间不同外,还有另外两点区别: (1)人们常常不知道瞬时记忆的内容是什么,是处于前注意状态,或无意识状态下的记忆;而短时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人们清楚知道知道短时记忆的内容。 (2)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可避免的要逐渐消失,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能通过复述保持下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多数人能记住7+2个信息单位,它们可以是不连续的数字,也可以是文字。本书作者曾用汉字材料作为实验内容,证明了中国人汉字短时记忆的容量符合7+2个信息单位的规律。 如果对记忆材料进行适当的编码,短时记忆在其储存的容量可以加大。所谓编码,是指为以后的回收而把信息加工和分类。例如,把9135724689分成三组:两头是9,首四个是连续奇数,后四个是连续偶数,则有些人仅阅读—次就能够记住十个数字。这样把十个单位变成三个组块,而这种数目恰恰在短时记忆的容量7+2个信息单位之内。 短时记忆是长时记忆的门户,没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就不会发生。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储存时间是从一分钟至几年或更长时间。长时记忆的容量是一切记忆系统中最大的一个系境,它在脑中进行着复杂的编码。在一个实验中,向被试呈现四类单词的字表:专门名词、动物,蔬菜,职业。呈现时卡片的次序混乱,不使被试注意到它们属于哪一类,然后让被试尽量回忆这些词。结果发现,属于同一类项目的词,被试在回忆时往往连在一起,证明在保持期间被试对这些词进行了分组,并形成了有意义的组合,有的是成对的组合。因此,长时记忆的储存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 第二节 记忆过程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人的完整记忆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和再认或回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统一过程,识记是记住,忆是把记住的东西复现出来。记是忆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识记,便不能保存客观事物的映象,也就不能再认或回忆。而忆又是记的表现,通过再认或回忆表现识记,同时再认和回忆过程也进一步加强着对事物的识记。总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识记 (一) 识记的种类 我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识记分为以下几种: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是根据人在识记时的是否有意识参与而进行的分类,其中,意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是其重要指标。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没有经过特殊努力的识记。在人的生活中,有时虽然我们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却自然而然地记在脑子里,成为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人的许多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是无意中记住的,越是低年级的儿童,依靠无意识记获得知识的情况越多。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凡是在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同人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任务有关的能激起情绪活动的那些事物,识记得最好。总的来说,无意识记的选择性决定于人对周围事物的关系。 无意识记在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当具备一定条件时,无意识记也会得到好的效果。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并经过一定的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的识记。侧如,在学习时事先给自己提出记住某些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科学定律等任务,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去记住它们,这就是有意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智力活动,这种活动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包括着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而完成的多种多样的行动,并且为了达到目的运用着特殊的识记方法。这就要求进行复杂积极的智力活动。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的识记和意义的识记是根据人在识记时对材料是否有理解因素参与的分类。 (1)机械的识记 机械的识记是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例如,记房间号、某些历史年代、电话号码等,就常常运用机械的识记。机械识记主要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以多次重复复习为基本条件。 (2)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领会、揭露其中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规律,是与积极的思维密切联系的。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目的 2、识记态度 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1)材料类别——成人对文字材料识记较好,儿童对直观材料的识记常优于文字材料。 (2)难易不同的材料在识记进程时是不同的。识记容易的材料一般开始时进展较快,后来逐步缓慢,成一减速曲线,识记艰深的材料,常是开始时进展较慢,后来逐步加快,成一加速曲线。 (3)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很大。一般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就越多。 4、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理解是识记的必要条件。理解了的东西识记起来比较迅速和牢固。 为了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观点、论点、论据以及逻辑结构找出来,然后以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而确切地叙述出来,过就是通常学习时所做的提纲。提纲的填写包括三个方面: (1)把材料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2)想出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或分出容易联想起该部分材料的全部内容的某一支撑点; (3)把各个部分按照它们的小标题或分出的支撑点联成个统一的联想环节。 由于材料经过自己的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编制提纲,使材料获得了明确的,分成了段落的与有条理的形式,因此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5、识记方法 识记有三种方法: (1)整体识记法——整体识记方法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至成诵为止; (2)部分识记法——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阅读,到分段背诵完毕再合成整篇背诵; (3)综合识记法是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即先进行整体识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到成诵为止。 (三)复习在识记中的作用 识记是接受编码事物的信息,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联系,同时促进理解,使识记更有效地进行。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来看,识记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可见编码在识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编码,就是以已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地加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匹配,从而妥贴地加入到个人的经验(认知)体系中去。因此,复习就是一种不断地进行再编码,不断地提高编码适宜性的过程。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它是一条著名的学习格言。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作了系统的实验,证明了这条基本的学习规律。他在一个实验中识记无意义音节和诗歌,达到成诵,第二天再复习,达到成诵,如此继续,以至达到成诵需要复习的次数越来越少,到第五天对于诗歌不复习也能背诵了。为了使信息保持巩固,应该多复习。随着信息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但是,复习的效果不是决定于机械地复习次数,实验证明:只靠机械地重复不能加强记忆。复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印留,而是主动的编码。实验要求被试识记十六个单词,每次呈现时各单词的次序都予以随机排列,要求被试不拘次序地去进行回忆。这种实验程序隔一定时间反复进行若干次,主试着重考察各个被试每次回忆结果中各单词出现的次序。结果发现,尽管主试每次呈现各单词的次序变化无常,但各被试在每次回忆中都各有其相当一致的次序,即在上次回忆中相邻近的单词,在下次回忆中也往往相邻近。这种情况表明,识记并不是单纯被动地反复接受刺激,而是要对输入信息进行愈来愈妥贴的编码,使其更好地纳入个人的心理组织格局。 识记需要复习,但是复习并不是单纯为了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计机会。复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如何组织复习。要使复习富有成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可以连续地进行,也可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前者称为集中复习,后者称为分配复习。如果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成绩,则集中复习由于复习次数多,识记效果好;如果计算一定次数后的复习成绩,则分配复习的效果较好。中国心理学家曹日昌(1911年--1966年)在一个实验中对集中复习和分配复习进行了比较,他把被试分为4组,识记4个各有12个无意义音节的字表,每字表都识记10分钟。第一组连续诵读20次;第二组间隔30秒钟读1次,共读10次;第三组间隔30秒钟读1次,共读7次;第四组第一、二两次间隔90秒钟,第二次以后间隔120秒钟读1次,共读5次。如果按末次成绩计算, 1至4组正确识记的音节数为:4.83,4.13,4.03,3.25。复习次数多的成绩较好。如果按第5次的成绩计算,1至4组的音节数字为: 1.75,2.58,3.08,3.25.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在实验进行的全部时间里,两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成绩越好。 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优异程度则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的意义性、组织形式、难易程度、学习阶段等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在识记意义大的材料时两种复习的差别不象在识记意义小的材料时显著;在识记难度大的材料时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初期的差异比后期的更为显著。 在分配复习时,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也不应过长,时间间隔过长,就会造成遗忘,使识记效果降低,时间间隔过短,又近似于集中复习,这样也会使识记效果降低。一般说来,最初识记时,复习次数可以稍密些,以后材料较熟悉时,各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步加长。 分配复习之所以比集中复习优越,从生理机制看,集中复习时神经过程中容易出现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使抑制得以消除,同时由于分配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可使联系得以巩固,而集中复习时这种机会较少。 2、把识记和试图回忆结合起来 实验证明,在复习过程中,若用全部时间复习,不如采取部分时间复习,部分时间试图回忆的效果好。解释试图回忆的传统观点认为,试图回忆能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另外,在试图回忆时能较快知道材料的难点所在,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诵读。目前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认为,试图回忆是人对材料进行了组织和加工,随着试图回忆的时间增加,可以使这种组织和加工活动逐步深入,能较快地进入人的知识经验的结构之中。 3、要使复习过程多样化 单调的机械的重复,会使人们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不利于联系的巩固。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复习,能维持学习者的兴趣,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联系的巩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使复习过程成为有看、听、说、做的联合活动,这样就会使多种感觉道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留下“同一意义”的痕迹,并在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动觉区等建立起广泛的神经联系,从而加强记忆的效果。 二、再 认 当曾经感知、思考、体验过的事物再作用于我们时能认识,能识别称为再认。再认总是同其它心理活动同时进行的,再认比回忆简单,一般来讲,再认比回忆容易.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而能再认的不一定都能回忆。从个体发展来看,再认在儿童出生后半年就能表现出来。而回忆则需在一周岁以后才能观察到。 1、达到再认水平的条件 再认虽然简单,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地再认。再认的速度和确定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1)识记的精确性和牢固程度。 (2)当前事物与以前感知过的有关事物及环境条件相同的程度。 当识记得相当牢固以及对当前事物的印象同以前的印象十分一致时,再认并不发生任何困难。可是,如果新的印象同以前的印象不完全符合,就会发生困难。再认事物经常依靠各种线索,对越是熟悉的事物,再认时所需要的线索就越少越简化。而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则需要多寻找线索。例如,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见其中几个音的旋律就能再认。而对不熟悉的歌曲则要听完大部分或者全部时才能确定自己过去是否唱过。对于再认的线索,有时明确的意识到,有时意识不到。在再认发生困难时,就要努力去寻找线索,尽力回忆以前遇到过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和当时的情景,恢复过去的联系并和当前的对象进行分析对照,这时再认就包括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再认有时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可能包括着回忆,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 2、再认中的错误 有时再认可能是错误的,再认的错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再认有完全的和不完全的。完全的再认是对当前的事物有全面的再认,知道它是什么,以前在什么情况下经验过,不完全的再认是对当前的事物仅有熟悉感,只知道以前经验过的,却不清楚它是什么,或者只知道当前事物是什么却不记得是否从前经验过。这是由于联系的消失和受抑制。而引起的。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字、公式等再看到时不认识了,好象学过,这是由于当时形成的联系不够巩固,事后又缺乏复习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由于联系泛化而认错对象。认错对象也是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事。如认错字、认错人等。有的事物是第一次被感知,却也产生一种“熟悉之感”,好象以前经验过似的。例如,第一次见到某个人,可是总觉得在哪儿见过似的,这是因为现在所感知的事物同先前所感知的事物之间有某些共同特点或相似性而引起的,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回忆 (一)回忆过程 根据一定的条件把以前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回忆。如学生考试时根据题目回想过去学过的内容,人们想起以前看过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等。 回忆可分为无意的和有意的。无意的回忆是事先没有回忆的目的,不需要任何的努力的回忆。一件往事偶然涌上心头,如学生在听老师讲外语单词时,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其它单词。无意回忆虽然是偶然想起某些事物,但也是有选择性的。在某一时人们想起什么事,是受人的情绪状态、兴趣、过去的知识经验和正在进行的活动等条件制约的。有意回忆是一种有预定的回忆目的而自觉进行的回忆。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晚上回想和检查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等。例如,在老师不同的要求下,有时回忆大意,有时则可能要逐字逐句的精确的回忆。 回忆又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回忆是当前事物直接引起过去经验的再现。例如学生对十分熟悉的公式、单词、课文通常都可以直接地被回忆起来。间接回忆是通过中介联想才能达到旧经验的再现。例如,回忆一些记得不牢固的某些定理、公式、物理法则、化学方程式要依靠与它有关的实验,习题应用的方法等有关的中介联想才能回忆出来。这种中介联想,可能是同所需要回忆的事物有关的形象、词,也可能是运动和情感。 回忆,特别是间接回忆,常常是一种有步骤地进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而不是一种消极的过程,有时还要求巨大的努力和积极的思维过程。这种回忆叫追忆。由于追忆是要求巨大努力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追忆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和方法。追忆的成绩:首先取决于被问者对向他提出来的问题的正确理解,对问题理解得不正确,就不能追忆起必要的材料。其次,追忆要求一定的机智和判断力,要求灵活的思索并随时加以判断。第三,被追问者在追忆发生困难时,容易产生激动或失去信心,从而妨碍追忆的进行,因此追忆需要积极的思维和坚强的意志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利用中介联想和利用再认来帮助追忆,从而使追忆进行得更加顺利。 在回忆中经常会出现干扰的现象而妨碍对新内容的回忆。一种情况是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干扰,即在进行回忆时过去学过的占优势的知识总是不断地出现。例如,作数学习题时回想不出需要的公式,总是想起其它的公式。在解决问题时,一种解决方案,虽然并不正确,但反复的出现,一时阻碍对其它经验的回忆。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当时的情绪状态的干扰。例如,有的学生参加高考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而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回忆。这种抑制现象是暂时的,过一些时候情绪平静下来,就回忆起来了。这种干扰是由于一种占优势的联系或情绪状态作用在大脑皮层产生负诱导而抑制妨碍了回忆过程的进行。解决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暂时停止回忆过一段时间抑制解除了,再回忆就容易了。 回忆的速度通过反应时间来测量,回忆时间的快慢受材料的性质、难易、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大部分决定于新近性。学习得较久较好的课文的回忆比从新近学习的课文所得到的反映要慢。 (二)联想 人们在进行回忆和追忆时总是要通过中介联想,而中介与所要想的事物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人们在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以后就能有一个对象引起另一个对象,这种规律叫做联想律。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把联想律分为对比、类似和接近三定律。 1、接近联想。事物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因此容易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例如,把与桥,月亮与星星经常联想在一起。 2、类似联想。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和回忆从而引起对和它类似的事物的回忆。例如,由春天想到新生,由严冬想到冷酷。文学上常用的比喻就是类似联想。 3、对比联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从而引起对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例如,由冷想到热,由冬天想到夏天,由旧社会的悲惨生恬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对比联想。 一件事物总是和许多事物联系着,因而可能引起的联想是很多的。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和回忆究竟首先引起什么联想,是受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联想的强度,另一方面是人的定向兴趣。联系的强度又决定于:刺激的强度,联系的次数,联系形成的时间。 在传统心理学中,联想可分为自由联想和限制联想两大类。被试在刺激作用后进行的任意联想为自由联想。测量被试自由联想可以了解其能力水平,年龄特点与情绪状态。一般来说,能力高的反应时间短,能力低的反应时间长,情绪稳定的反映时间短。情绪激动的反应时间长.肯特——罗萨诺夫的自由联想测验,即反映出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人的特点。 儿童对这些词汇很少说其反义词,他们的联想倾向于所提的事物的周围,只是补充刺激词所表达的含义,而成年人则大多数从反义词来联想。 控制联想则要求被试只能有一种反应。例如,可要求被试只能以“对比关系”, “部分与整体关系”或“比喻”等某一种关系进行特定的联想。通过控制联想亦可测量被试想象的速度,对各种关系的了解程度等。 进行回忆常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在追忆某一问题或事物时,都是运用了各种联想。识记时形成的联系越多,回忆起来就越容易。因此教师应遵循联想的规律进行教学,并且教育学生运用各种联想来提高追忆的效果。 第三节 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 记忆是经验的保持,但这种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头脑中保留着,记忆在经验中是发生变化的。例如一个班的学生一同听老师讲故事,过一段时期后,让学生们讲解故事内容,虽然他们讲的基本内容是一样的,但却有许多差异。这说明保持在记忆中的经验,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变化。经验在记忆中发生的质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根据回忆画出的图形和再认时误认的图形,与识记的图形相比较,有很大差异,时间间隔越忙,变化越大。表现出来的变化有以下各种情况: 1.简略、概括。原来图形中有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2.完整、合理。重画的图形,常比识记的图形更合理,更有意义, 3.详细、具体。和简略概括的趋向相反,在有的重画的图形中增加了识记图形中所没有的细节,使图形更详细,更接近具体事物。4.夸张、突出。和完整、合理的趋势相反、在重画的图形中,可能把原来识记的图形的某些特点突出、夸大,使它更具有特色。这些现象在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有的会把所学的知识顺序颠倒,有的对内容进行了概括,有的把有趣的细节加以扩充,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对原意义行了歪曲。 产生过些变化的原因,一是记忆中的映象受了新旧经验的影响,又形成了新的联系,使记忆中的经验的某些部分占了优势。其次是由于在记忆中发生了泛化,使记忆的内容概括、简略、或与其他旧经验相混淆。第三是由于不同的人对材料的不同方面产生兴趣与激起的情绪不同,因此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深度也不同。 经验在记忆中发生的量的变化,主要的是遗忘。一般来说,记忆的内容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越来越少。但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记忆恢复现象。这种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例如,让儿童识记儿歌,故事,许多儿童过了一两天后记忆诗歌故事的内容要比当时识记后的效果要好。这是记忆的恢复与增长。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表现比较普遍。一般认为,记忆恢复现象所以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在识记时有积累的抑制,影响识记后的记忆成绩,过了一段时间,抑制解除,记忆效果又提高了。另一方面是由于熟记材料的前部和后部的作用所引起的负诱导,过一段时间后,抑制解除,记忆也就恢复。在儿童中记忆恢复现象较成人普遍,是因为儿童的皮层细胞比成人更容易产生疲劳所致, 二、遗忘 (一)遗忘 我们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操作过的事物,之,我们识记过的事物,并不是始终都能再认或回忆。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就是遗忘。 遗忘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永久性的遗忘,不经重新学习,永远不能再认和回忆。另一种是是暂的遗忘,即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有了适当的条件,记忆还可能恢复。例如,有时我们想一个外文单词,当时怎么也想不起来,可是过后可能很容易地就想起来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文背得很熟,但当被老师叫到台前背诵时,往往会背不出来,而回到坐位上以后,课文内容又都回忆起来了。 遗忘的生理机制:一方面是识记后留下的痕迹由于没有强化随时间而消退。另一方面是由于来自附加的干扰作用而产生的抑制所引起的。这种附加的刺激可能是外界的强刺激,或过去识记留下的痕迹对当前记忆内容的干扰,也可能是自身某种激动的情绪状态的干扰作用。 遗忘的发展是受许多条件制约的。 首先,遗忘的进程受识记材料性质的影响。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形象的材料也比较容易长久的保持。有意义的语文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语文材料中,遗忘最多的是原文词句,事实内容遗忘较少,主要思想则遗忘最少。 其次,遗忘的速度受材料数量的影响。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也较多。所以有意义的材料可以很久的保持在记忆中,遗忘曲线下降得比较慢,但是意义的材料数量增加遗忘曲线就接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 第三,遗忘受学习程度的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学生对教材记得越牢固,忘得自然就慢。 第四,遗忘的速度与用不同的指标检查有关。在实验中用回忆、重学、再认等三种方法测量受试记忆无意义音节后的识记成绩,一般来说,其结果是,以再认为标准遗忘最少,以回忆为准遗忘最多,以重学为标准居二者之间。这是由于再认时原来的学习材料重新出现,有利于记忆的恢复,所以遗忘少;在识记时建立的联系,过了一定时间后变弱了,因而不能回忆;但若进行重学,则可较快地恢复到原来的强度,因此遗忘也少于以回忆为标准的数量。 从个体状况来看,遗忘的速度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对人没有重要意义的,不能引起他的兴趣的,不符合他的需要的,在他的活动中不占主要地位的那些事物,首先被遗忘,反之遗忘得就较慢。 为了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教师应依据遗忘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每次记忆的内容不要过多,对材料中遗忘较快的部分在教学时就事先加以突出或利用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遗忘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遗忘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规律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逐渐缓慢。 艾宾浩斯对遗忘做了系统的研究,为了使学习和记忆尽量少受旧有的和日常工作经验的影响,他应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学习、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背诵,过了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约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标志。实验结果如表,并用曲线表示。 图6-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四节 如何克服或缓解遗忘 一、复 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各种学习中,为了使感知到的知识得以巩固,不致于遗忘,基本的方法就是复习。识记后有无巩固复习,对保持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证明,识记后没有巩固复习,保持较少遗忘较多,若有一次巩固复习,则保持就较多遗忘较少了。表6-2 巩固复习与信息保持的关系 实验说明,只要有复习,保持的效果就比不复习好。所以为了保持巩固的记忆,刚学过的东西,应该及时复习。并不是任何的复习都能获得同等的良好效果,复习的效果不是机械地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正确地组织复习。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复习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1、运用阅读与试图回忆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效果。 例如,在实验中让学生识记课文内容,一种是连续四次进行识记。另一种是通过阅读两次和回忆两次。结果,在记住后经过一小时测定两者保持的百分比是52%和75%,经过一天后保持的百分比是30%和78%,10天后是25% 和75%。 诵读和回忆的时间分配不同,回忆的成绩就有显著差异。在复习过程中试图回忆有利于识记,一方面由于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能使学生发生兴趣,提高皮层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试图回忆时更了解材料的难点和特点,从而使识记更有目的,这种方式是复习中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复习。 2、正确安排复习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遗忘 这是因为遗忘在识记后很快就开始,以后逐渐减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分配复习具有怎样的时间间隔效果最好?实验材料已能说明,间隔1天效果较好,如果材料较短,则可一次学完不必把时间安排过于分散。另外开始复习时,每次时间可以长些,间隔时距短些,以后每次复习时间可短些,间隔时距可长些。具体的复习次数、时间和时距的安排,应根据材料的数量,性质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 3、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新旧材料加以对比的复习,可以区分它们之间的类似性和差异性,保证精确地掌握教材;在学习时尽可能把视觉、听觉和运动觉等结合起来,能促进复习的效果。例如,学外文单词时,把看、读、写结合起来比单纯的看效果好,学生复习要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循环,这样才能学得懂,记得牢。再如,学完第一章后进行复习,第二章学完后,再对第一章进行复习,学完第三章后,对一,二章又一次进行复习,这样到期末时所学知识全都能牢固地记住。 阅读材料6-1提供了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二、记忆干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之间能互相促进,也能互相干扰,在记忆中表现出先后两种材料之间的干扰现象,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的抑制现象。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例如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当他们在三年级学习英语时,经常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来代替英文字母的发音,这种情况就是前摄抑制的表现。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的干扰作用祢为倒摄抑制。例如,当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回忆以前所学的公式时,最近学的新公式总不断的出现,从而影响了对前者的回忆,这就是倒摄抑制的表现。 倒摄抑制的大小受以下几种条件的制约。 1、例摄抑制受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的制约,实验证明,在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时,后学习即是复习,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也逐渐变化,开始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加,等材料的相似性到了一定程度时,抑制作用最大,以后抑制作用又逐渐减低,到两种材料完全不同时,抑制作用又最小了。实验中,把被试分为四组,各组都识记一个包括十个无意义音节的字表,第二天进行回忆前,第一组不学习新字表,第二组学习完全不同的无意音节字;第三组学习与第一天学习的音节有一个字母相同的无意义音节字表,第四组学习与第一天的音节字表有两个字母相同的无意义音节字表。按回忆的成绩来看,第一组成绩最好,第二组次之,第四组第三,第三组最差。 2、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的影响。后学习的材料越难,倒摄抑制越大。在斯米尔诺夫的实验中让被试识记俄文形容词,识记后,一组休息,另一组解答较难的算术题,第三组计算简易的口算乘法。回忆时,从事简易乘法的较休息的成绩降低4%,从事较难算法的却降低16%。 3、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先后学习材料在时间上的安排的影响。在对先识记的材料进行回忆之前,进行第二种材料的学习,倒摄抑制最大,在第一种材料识记后立刻进行第二种材料的学习,倒摄抑制的作用较小,在对第一种材料的识记与回忆时间间隔的中间,即距离对第一种材料的识记与回忆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第二种材料的识记,倒摄抑制最小。 4、倒摄抑制的大小受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识汜巩固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学习的巩固程度越高,越少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如果第—种材料识记得越好越巩固,第二种材料的倒摄抑制越小。第二种材料识记巩固程度低,倒摄抑制也小,随着识记巩固程度的逐步提高,这种倒摄抑制的作用就会逐渐增大,等到识记的巩固程度很高时,这种倒摄抑制作用又逐步降低了。 上面是讲在两种学习材料中间产生的抑制现象。在同一种学习材料内部,也会发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例如学习较长的材料时,它的开端和末尾被遗忘得少,而中间部分就容易遗忘。这是因为,开头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影响。但是如果材料的中间部分是材料的重点,能引起特殊的注意与兴趣,则不一定被遗忘得快而多。 根据以上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产生,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活动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不要把相近的两种课程排在一起,文科与数理化课程交替进行,对类似的内容注意进行比较和分化,学生在临考试前不要再学习,以免对考试内容产生干扰,学习同一种材料时,如果中间部分是重点,则在教学中应使之突出,加强这部分的记忆。遵循这些规律,就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思考题: 1、 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2、 样用信息处理的观点来解释记忆过程? 3、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4、什么是遗忘?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5、试总结你在记忆过程中的有效方法。 14-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记忆 第六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