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doc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doc(8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中,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全册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2课时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和米不多,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采用出示实例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2、认识米,用米量。 3、线段。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难点: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关键:给学生充分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形成表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与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直尺量线段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3、认识线段‥‥‥‥‥‥‥‥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而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一张宽为1厘米的纸条 学生准备:学生尺,1角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小方木若干个 教学重难点: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 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谈 话 导 入 1、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2、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3、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4、板书课题: 用“厘米”做单位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有的用硬币量,有的用回形针量…… 测量工具不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探 究 新 知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师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明确学生尺是米尺的一部分。 尺子上刻着的线条叫刻度线。 介绍学生认识0刻度线。 (2)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尺子上画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启发学生发现从0~3是3厘米,从4到7也是3厘米。 2、教学例2 师在黑板上贴一纸条,讲解和示范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认识米尺 ①学生认识米尺 自己观察学生尺 ②学生用图钉量比自己手指的宽度,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 学生打开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 通过引出厘米尺,在尺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巩固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自己带来纸条的长度,说出量法。 2、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至3题。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共同总结了测量的方法。 对所学新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 作 业 设 计 1、填空 (1)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 )厘米。 (2)数学课本长( )厘米。 (3)你的笔盒长( )厘米。 板 书 设 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物体有长有短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教 后 札 记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P4—P5例3和相应“做一做”,练习一4至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米的实际长度。 活动材料:米尺、卷尺、一根3米长的绳子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实际操作法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1、提问: 同学们自己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学生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势表示,同桌合作汇报 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数学中的长度单位厘米。 探 究 新 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教学例3 1、认识米 ⑴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 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 长度大约是1米。 ⑵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 先用米尺量出1米的绳子。 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教师出示卷尺,用它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学生感知 1 米的实际长 度。 (2)同桌合作, 两臂伸开,感知 1米。 (3)学生用30 厘米的尺子量1 米的绳子,量了 几次,又量了多 少厘米? 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量黑板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度,由此引出米尺,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4题1、3 小题 同桌合作 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作 业 设 计 一、填空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电线杆高8( ) 教室长8( ) 钢笔长15( ) 一张桌子长1( ) 板 书 设 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教 后 札 记 线 段 教学内容:课本P5例4,练习一7、8、9、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整厘米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 难 点: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活动材料:米尺、三角板 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一、复习 1、请学生用手势比出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2、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 3、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指名回答 1米=100厘米 再回忆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 究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先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 端点 端点 (2)周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是线段? 2、量线段的长 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线段的右端对准尺子的刻度数,就可以得出线段的长度。 齐读端点 黑板的边,课本的边,桌子的边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试画3厘米、8厘米的线段 在直观教学中让学生获取新知,让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尝试 1、画一条比4厘米长的线段。 2、练习一的第8题。 板 书 设 计 线 段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3厘米 3厘米 作 业 设 计 一、画一画 1、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二、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 ) ( ) ( ) ( ) 三、智慧星 ( )条线段 教 后 札 记 第一单元测试题 1、快快乐乐我来选(填米或厘米) 教室的黑板长约4( ),一棵苹果树高约6( ),弟弟出生时身高约是50( ),妈妈的身高1( )75( )。 2、轻松做个法官(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3、高高兴兴我来量 ( )厘米 ( )厘米 4、你真的很棒!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5、我最佩服你! 100厘米=( )米 1米=20厘米+( )厘米 5米+15米=( )米 40厘米-20厘米=( )厘米 6、聪明的大将军! 8厘米 28厘米 82厘米 10厘米 1米 ( )>( )>( )>( )>( ) 7、杰出的小鲁班! 鲁班师傅要小鲁班锯一条比9厘米短4厘米的木条。你来画一画。 8、小老虎从家到学校一共要走多少米? 已经走了18米,还有26米就到了学校 18米 26米 家 学校 算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着笔 加减混合去处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教学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 2、两位数减两位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连加、连拳王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难点: 1、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教材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的笔算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活动材料: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5、实践活动……………………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课本P8—P10页例1和练习二中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算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材料:小棒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操作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一、口算: 30+40= 40+20= 82+5= 34+5= 集体口答 在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笔算 探 究 1、探究新知 师出示P8教学挂图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 2、教学例1: 36+30=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 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 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出重点: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例2: 35+34= 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共同点:不进位加法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图口答口算方法 脱离小棒 说出口算过程 学生试写竖式进行尝试练习,个别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利用教学挂图引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从口算过渡到用笔算,让学生感受到笔算加法的灵活性。 巩固 P10页“做一做”题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作 业 设 计 一、笔算下面各题: 33+16= 40+39= 53+40= 12+83= 13+24= 16+32= 二、找朋友(把横式和相应的竖式连起来) 27+32=59 20+53=73 20 27 + 53 + 32 73 59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例1 36+30=66 例2 35+34=69 十 个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3 6 3 5 + 3 6 + 3 4 6 6 6 9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 后 札 记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P11—P12页例3及相应“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学传报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重 难 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材料: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观察、讲解、操作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一、口答: 1、笔算不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2、笔算下面各题: 36+40= 5+72= 找三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加法的理解。 探 究 二、新授 出示“教学挂图”,二⑴班和二⑵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列算式: 36+35= 36 + 35 (1)从哪位加起? (2)个位相加满十该怎么办?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发挥情境图的作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从不进位过渡到进位,学生容易接受,使抽象的加法也变得生动形象。 尝试 P11中“做一做”题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作 业 设 计 1、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 58 54 27 + 3 + 38 + 12 88 82 49 2、1□ 4 7 4 □ + 6 8 +□5 + □□ 8 4 7 2 6 5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例3 二⑴班和二⑵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36+35=71 3 6 3 6 + 3 5 → + 3 5 1 7 1 个位上6加5得 11,向十位进1, 在个位写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 教 后 札 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本P16—P17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重 难 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材料:数位顺序表 教学方法:观察、提问、讲解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一、复习 1、口答 说一说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口算: 60-20= 36-10= 78-8= 82-40= 集体口答 个别口答 从口算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 探 究 新 知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本P16“北京赢了”画面。 北京比多伦多多少票?这个问题应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1)56-20=36 36-2=34 (2)50-20=30 6-2=4 30+4=34 归纳: 5 6 - 2 2 3 4 列竖式时应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引导学生把例题中计算结果写上单位。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56-22=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多种算法,以小组为单位 摆圆片,边摆边说如何列竖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由此引出笔算。启发学生将加法竖式迁移到减法竖式中,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笔算方法。 尝试 P19页“做一做”第1、2题 集体订正 作 业 设 计 1、看图列式 十 个 十 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笔算下面各题 56-55= 73-40= 86-45=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北京56票 多伦多22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34(票) 十 个 ○ ○ ○ ○ ○ ○ 5 6 ○ ○ -2 2 ○ ○ 3 4 ○ ○ 答:北京比多伦多多34票。 教 后 札 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的概括能力。 重 难 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活动材料: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一 1、口答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法则 2、口算 23-9= 53-4= 32-7= 40-3= 36-9= 16-8= 集体口答 个别学生口答 复习不退位减法的口算,为学习退位减法笔算作铺垫。 探 究 新 知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2 师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 结合摆小棒引出算式: 56-18= 5 6 -1 8 先减哪位上的数?个位够减吗?不够减怎么办? 得出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小圆占满叫退位点 个位怎么计算呢?十位呢? 小结:例2是退位减,例1是不退位减法。 (2)教学例3 50-24= 这道题有什么特殊?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同桌合作 摆小棒 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 利用教学挂图引出算式,启发学生思考个位6减8不够减怎么办?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如何退位。 当个位不够退位从十位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尝试 P19页“做一做”第2题 全班齐读 作 业 设 计 1、判断对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37 48 56 73 -29 -18 -27 -14 12 30 39 69 2、依次在□里填数 56-8→□-8→□-8→□ 3、笔算下面各题 67-39= 80-61= 92-71=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例2: 例3: 北京56票 巴黎18票 50-24=26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50 56-18=38(票) -24 56 26 -18 从十位退1后 38 个位要算⑽减⑷ 答:巴黎比北京少38票。 教 后 札 记 简单的加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P23页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四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引导学生会看统计图。 重 难 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材料:P23插图一张,小△若干个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一、 1、直接写得数 18-3= 16+2= 58-8= 20-7= 2、比18多2的数是多少?比20少7的数是多少? 3、△△△△△ ○○○ △ 比○ 学生集体口答 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为学习新知作准备。 探 究 新 知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课本P23挂图,图片提供了 ①二⑴班得了16面 ②二⑵班比二⑴班少3面 ③三⑴班比二⑵班多1面 ④四⑴班比三⑴班多2面 教学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根据信息得出: 二⑵班:16-3=13(面) 三⑴班:13+1=14(面) 四⑴班:14+2=16(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小组讨论 说出思考过程 学生摆小△的方法,验证口算结果 根据插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式,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班所得的红旗数并没有全面画出,只看到相差的面数,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 尝试 P23页“做一做”,篮球多少元?足球多少元? 学生观察,思考,列式解答 作 业 设 计 一、1、36比18多多少? 2、比75多6的数是多少? 3、29比40少多少? 4、什么数比25多28? 二、1、小芳今年8岁,妈妈比小芳大2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2、红花有28朵,黄花比红花多9朵,黄花有多少朵? 板 书 设 计 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例 二⑴班得了16面红旗 二⑵班比二⑴班少得3面 二⑵班得了多少面? 16-3=13(面) 答:二⑵班得了16面。 三⑴班得:13+1=14(面) 四⑴班得:13+3=16(面) 教 后 札 记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P26—P27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 难 点: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活动材料:P26—P27的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流程 老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一、1口算 36-8= 45-6= 15+7= 9+3+5= 2、列竖式计算 68+24= 85-37= 集体口答 通过复习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 究 二、讲授新课 1、设境导入 出示教学挂图 列式:28+34+23= 师说明:为了写法简便, 可以把竖式连写: 28 + 34 62 + 23 85 2、教学例2 出示课本P27运西瓜画面 85-40-26 怎样计算呢? ⑴分两步算 85-40=45 45-26=19 ⑵简便写法: 85 -40 45 -26 19 ⑶40+26=66 85-66=19 学生认真观察,说出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 学生讨论 尝试解答 学生写明单位 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试算 少先队员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境。 图列出连加算式,再通过求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斤西瓜引出连减算式,这里只要求学生分步计算,先写两个竖式,也可以连写,注意能口算的要用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笔算。把三种解答方法对比掌握算法。 小结 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同两个数加减一样,都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同时,哪一步能口算的就口算。 作 业 设 计 1、填空 4+17→□+25→□+8→□+16→□ 99-13→□-20→□-16→□-17→□ 2、用竖式简便计算 49+34+13= 35+18+16= 67-18-35= 95-24-46= 3、填空 38 25 98 + 25 + 36 -19 ( ) ( ) ( ) + 19 + 17 -20 ( ) ( ) ( ) 板 书 设 计 连加 连减 例1:第1组第2组第3组 例2:有85个西瓜,小明运走 28个 34个 23个 了 40个,小强运走了26 一共摘了多少个? 个,还剩多少个? 28+34+23=85(个) 85-40-26=19(个) 28 28 62 简便 + 34 45 +34 +23 写法: 62 -26 62 85 + 23 19 85 答:一共摘了85个。 答:还剩19个。 教 后 札 记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P28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 难 点: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活动材料:P28的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观察、操作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1、口算: 18+22= 25-17= 36-16= 16+5+10= 16-5+10= 2、用竖式计算: 48+36+15= 90-25-31= 学生口答 学生板演 复习口算,加深学生理解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 探 究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图片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67-25+18 指导探究计算方法 总结 ① 67 42 -25 + 28 42 70 ② 67 -25 42 + 28 70 哪种方法最简便? 学生认真观察 找出条件和问题 小组合组 对比两种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 尝试 P28页“做一做” 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 小结 加、减混合计算可以用简便的写法进行竖式计算,在计算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作 业 设 计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5-46→□+21→□+8→□-40→□ 2、列式计算 (1)36加上48,再减去53,得多少? (2)90减去45,再加上24,得多少? 板 书 设 计 加、减混合 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到某车站后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67 67 42 -25 -25 + 28 简便写法: 42 42 70 + 28 70 答:现在有70人。 教 后 札 记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P31例4及“做一做”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重 难 点: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活动材料:P31的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复 习 旧 知 1、口算: 20+30= 40+10= 100-30= 60+20= 50+20-60= 2、口答:下面的这些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数: 49最接近( )82最接近( ) 73最接近( )11最接近( ) 指名学生口答 由复习口算为学习估算作铺垫。 探 究 新 知 二、设境导入 出示课本P31的教学挂图 1、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整理: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一个热水瓶28元,一个热水壶43元,6个水杯24元,妈妈带的钱够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讲授新课 1、说明什么是估算 2、教学例4 (1)讨论,应用估算的方法,怎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估算方法。归纳如下: ①100-30=70,70-20=50,所以买热水瓶够了。 ②100-40=60,60-30=30,所以买水杯够了。 ③100-20=80,80-30=50,所以买烧水壶够了。 ④买热水瓶、水壶、水杯,大约花去: 20+30+40=90(元) 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学生认真观察,找出情境中提供的条件和问题。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有时需要精确计算,有时需要估算,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知道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 P31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