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重点 (2).doc
《系统解剖学重点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重点 (2).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系统解剖学重点 系统解剖学重点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1.骨的结构、骨的理化组成正常人共有206块骨:中轴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骨的结构: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骨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骺软骨:长骨两端膨大,称为骺,骨干与骺相连称干骺端,幼年保留软骨,软骨细胞分裂繁殖和骨化,长骨加长。 骨的理化: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弹性韧性.无机质(碱性磷酸钙)——坚硬。 幼儿 有:无=1:1(青枝状骨折),成年 有:无=3:7 2.脊柱的组成弯曲 脊柱组成: 椎骨24块(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 椎骨:1体1弓7突起——锥体,椎弓(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棘突,横突2,关节突4(上下关节突). 第一颈椎——寰椎:无锥体、棘突、关节突第二颈椎——枢椎:有齿突与寰椎相关节 第七颈椎——隆椎:棘突特别长 胸椎:有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向后下,呈覆瓦状排列腰椎:锥体大,棘突板状水平向 脊柱弯曲: 颈(后凸),胸(前凸),腰(后凸),骶(前凸)。弯曲作用:维持重心稳定,减轻震荡及维持人体直立姿势和保护脑 3.脑颅和面颅骨名称,颅中窝的孔裂名称 脑颅骨(8块)成对:颞骨2,顶骨2不成对:额骨,蝶骨,筛骨,枕骨 面颅骨(15块)成对:上颌骨,颧骨,颚骨,鼻骨,泪骨,下鼻甲.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颅中窝 颈动脉沟前外侧有眶上裂,后端的孔称破裂孔 在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为: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4.关节的构成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关节内软骨 5.椎骨的连结 椎体间的连结 椎间盘相邻两个椎体间借纤维软骨盘牢固地连结。盘的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髓核,是胚胎时脊索的遗迹;盘的周围部分,是多层纤维软骨呈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如果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关节: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寰枕关节 椎弓间的连结 韧带(三长三短): 三长: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三短: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 关节 6.五大关节(下颔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及其运动关节的主要肌和神经支配) 肩关节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关节盂的周围镶有关节唇,使关节窝略为加深。 形态特点:肩关节囊极为松弛,关节腔宽大,囊附着于关节盂的周围和解剖颈。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关节上方有连结喙突和肩峰的喙肩韧带。此韧带与喙突和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运动: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主要肌:胸大肌 神经:腋神经(臂丛后束) 肘关节: 组成: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肱桡、桡尺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 形态特点:肘关节关节囊的纤维层在前后方薄弱,而两侧增厚形成侧副韧带。 运动: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只能作屈伸运动;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肱桡关节,运动受另两关节的制约;尺骨的桡切迹与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只能做旋转运动。 主要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肱桡肌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臂丛外侧束) 髋关: 组成: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为典型的杵臼关节。 宪 1政3 All rights reserved 形态特点:头大窝深关节囊厚而坚韧,股骨颈除后面的外侧部之外都被包入囊中关节囊表面有韧带增强,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幅度较肩关节小。 主要肌:髂腰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骶丛),臀下神经(骶丛) 膝关节: 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 形态特点: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囊的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起于髌骨下缘,止于胫骨粗隆)。囊的外侧有索状的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关节腔内还有由滑膜衬覆的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之间,垫有两块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内侧半月板s和外侧半月板 运动:膝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膝在半屈位时,小腿尚可作少许的旋转运动 主要肌: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神经支配:股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骶丛). 17块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肋间内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胶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位置与作用)。膈肌的位置与作用、形态结构以及裂孔名称—通过结构。重要的肌群(配布)与作用---肩部、髋部、臂前、后群、大腿前内、侧群、小腿后、外侧群以及神经支配等。 17块肌 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背阔肌: 位于背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竖脊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胸大肌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作用是使肱骨内收 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肌束斜向前下,收缩时,能提肋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可降肋以助呼气。 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深面。 腹横肌在腹内斜肌深面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三角肌位于肩部,从前、外、后3个方向包绕肩关节。全 肌收缩时可使上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协助臂前屈及旋内;后部肌束收缩可协助臂后伸及旋外。 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覆盖,作用是: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股四头肌是全身中体积最大的肌,有4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作用:伸膝关节,其中股直肌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膨隆,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及其他小肌。作用是: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肱二头肌肌腹为梭形,有长、短两头,两头在臂中部合为一个肌腹,此肌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肱二头肌能使前臂旋后 肱三头肌位于臂后部,其主要作用是伸肘关节 小腿三头肌它的两个头位于浅表,称腓肠肌另一头是位置较深的比目鱼肌。3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是: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膈肌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形态结构:膈的外周是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 作用: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隔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 膈有3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紧位于脊柱前方,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左前方,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右前方中心腱,通过下腔静脉 重要的肌群(配布)与作用 臂肌的位置、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位置 肌的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前 群 浅层 肱二头肌 长头:肩胛骨盂上结节 短头:肩胛骨喙突 桡骨粗隆 屈肘协助屈肩;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前臂旋后 肌皮神经 深层 喙肱肌 肩胛骨喙突 肱骨中部内侧 屈肩及上臂内收 肱肌 肱骨下半前面 尺骨粗隆 屈 肘 后 群 肱三头肌 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外上及内下方的骨面 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 外侧头 内侧头 尺骨鹰嘴 伸肘 助肩关节后伸及内收(长头) 桡神经 前臂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位置 肌的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前臂前群 第一层 肱桡肌 肱骨外上髁上方 桡骨茎突 屈肘 桡神经 旋前圆肌 肱骨内上髁 前臂深筋膜 桡骨外侧面中部 屈肘、前臂旋前 正中神经 桡侧腕屈肌 第二掌骨底 屈肘、屈腕、腕外展 掌长肌 掌腱膜 屈腕、紧张掌腱膜 尺侧腕屈肌 豌豆骨 屈腕、腕内收 尺神经 第二层 指浅屈肌 肱骨内上髁 尺桡骨前面 第2~5指的中节指骨体的两侧 屈肘、屈腕、屈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正中神经 第三层 指深屈肌 桡、尺骨上端的前面和骨间膜 第2~5指的远节指骨底 屈腕,屈第2~5指间关节、掌指关节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拇长屈肌 拇指远节指骨底 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 正中神经 第四层 旋前方肌 尺骨远侧端 桡骨远端 前臂旋前 正中神经 前臂后群 浅 层 桡侧腕长伸肌 肱骨外上髁 第2掌骨底背面 伸腕,腕外展 桡神经 桡侧腕短伸肌 第3掌骨底背面 指伸肌 第2~5指的指背腱膜(中远节指骨底背面) 伸肘,伸腕,伸指 小指伸肌 小指指背腱膜 伸小指 尺侧腕伸肌 第5掌骨底背面 伸腕,腕内收 深 层 旋后肌 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 桡骨前面上部 前臂旋后,伸肘 桡神经 拇长展肌 桡、尺骨后面及骨间膜的背面 第一掌骨底 外展拇指和手 拇短伸肌 拇指近节指骨底 伸拇指,助手外展 拇长伸肌 拇指远节指骨底 示指伸肌 示指的指背腱膜 伸腕、伸食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 大腿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位置 肌的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前 群 缝匠肌 髂前上棘 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屈髋关节,屈膝关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股神经 股四头肌 髂前下棘 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骨体的前面 经髌骨及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伸膝,股直肌有屈髋作用 内侧群 浅层 耻骨肌 耻骨支和坐骨支前面 股骨耻骨线 主要使髋关节内收、大腿外旋 股神经及闭孔神经 长收肌 股骨粗线 股薄肌 胫骨上端内侧面 闭孔神经 深层 短收肌 股骨粗线 大收肌 耻、坐骨支,坐骨结节 股骨粗线、内上髁及收肌结节 后 群 股二头肌 长头起于坐骨结节 短头起于股骨粗线 腓骨头 在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伸髋 坐骨神经 半腱肌 坐骨结节 胫骨上端内侧 屈膝,伸髋,使小腿旋内屈膝 半膜肌 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小腿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位置 肌的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前 群 胫骨前肌 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足底面 背屈,足内翻 腓深神经 踇长伸肌 踇趾远节趾骨底 背屈,伸踇指 趾长伸肌 (第三腓骨肌) 第2~5趾背腱膜 第5跖骨底 背屈,伸第2~5趾 外 侧 群 腓骨长肌 腓骨外侧面 内侧楔骨,第1跖骨底 背屈,足外翻 腓浅神经 腓骨短肌 第5跖骨粗隆 后 群 浅层 腓肠肌 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会合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足外翻,跖屈维持足横弓 胫神经 比目鱼肌 胫骨比目鱼肌线和腓骨后面 屈膝,跖屈站立时固定膝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深层 腘肌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 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 屈膝及内旋小腿 趾长屈肌 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 跖屈和屈第2~5趾 踇长屈肌 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 跖屈和屈踇趾 胫骨后肌 舟骨粗隆,内、中间和外侧楔骨 跖屈及足内翻 8.腹直肌鞘、腹股沟管 腹直肌鞘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融合并包绕该肌形成腹直肌鞘 腹股沟管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或腱膜)下部沿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形成一管裂状隙 十二指肠以上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口腔腺位置和导管开口 三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表面和下颌后窝。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下颌下腺管开口与舌下阜。 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深面。 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食管三个狭窄 第1狭窄: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2狭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后方与其相交处,据中切牙25cm 第3狭窄: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据中切牙40cm 11.牙的形态,构造,牙式 牙的形态牙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具有咬切、撕裂、和磨碎食物以及辅助发音的功能。牙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牙根管和牙冠腔合称为牙腔或牙髓腔。 牙的构造牙由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的中央的空腔称为牙腔或牙髓腔。牙髓通过根尖孔与牙槽相通。牙髓发炎,炎性渗出物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 牙式牙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乳牙:20个——乳中切牙I,乳侧切牙II,乳尖牙III,第一乳磨牙IV,第二乳磨牙V 恒牙:32个——中切牙1,侧切牙2,尖牙3,第一前磨牙4,第二前磨牙5,第一磨牙6,第二磨牙7,第三磨牙8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12、咽的分部、交通;胃的形态、分部与位置;十二指肠分部 位置:漏斗状肌性管道,颅底至C6下缘 咽的分部 咽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鼻咽介于颅底和软腭之间。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经咽鼓管咽口通向中耳的鼓室 口咽介于软腭至会厌软骨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喉咽位于会厌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向下与食管相续,向前经喉口与喉腔相通 胃的形态与分部 入口——贲门,出口——幽门,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两壁——前、后壁 分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胃的位置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T11左侧,幽门位L1右侧 十二指肠分部 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空肠回肠比较:空肠:全长2/5,位于腹腔左上部,环状襞及绒毛低而高而密;回肠:全长3/5,位于腹腔右下部,环状襞及绒毛低而疏 大肠分部: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13.直肠弯曲和构造 两个生理弯曲: 直肠骶曲,直肠会阴曲 直肠下段肠腔膨大为直肠壶腹。腔内常有由环行肌和粘膜形成的3个半月形皱襞,称为直肠横襞或 14、肝的形态与位置 肝的形态。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上面与膈相接,又称膈面,肝下面朝向下后方,邻接许多脏器,又称脏面,中部有一“H”形的沟,由左、右纵沟和中间的一条横沟组成,横沟为肝门,有肝固有A、V,肝门V,肝左、右管,及淋巴管神经 “H”形沟可将肝分为4叶: 左纵沟的左侧为肝左叶,右纵沟的右侧为肝右叶,横沟的前方为方叶quadrate lobe,横沟的后方为尾状叶。 肝的位置 大部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左季肋区 15.输胆管道组成和胆汁排出途径 胆囊长梨形,40~60ml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 肝外胆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胆汁排除途径 由肝脏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于大乳头) 胰的位置:胃的后方,腹后壁,平腰椎1~2。分为胰头、胰体、胰尾 胰管和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6.鼻旁窦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位于同名的颅骨内)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前筛窦,开口于中鼻道;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17.喉的构成、软骨及喉腔 喉的构成由喉软骨借连结构成支架,附有后肌,内衬黏膜而成。 喉软骨: 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不成对:);杓状软骨(成对): 不成对: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成对:杓状软骨 喉腔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和喉黏膜围成的官腔。 构成:前庭襞和声襞将其分为三腔:前庭襞以上为喉前庭,前庭襞和声襞之间为喉中间腔,声襞以下为声门下腔。(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 18.左右支气管、左右肺的区别 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短而粗,较陡直 肺右肺较粗短,左肺较狭长右肺被水平裂和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页 19.壁胸膜分部,胸膜腔概念、纵膈的概念与分部 胸膜 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存在的潜在性密闭腔隙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20.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和被膜 肾 肾的形态 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左右个一。正常人的肾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呈红褐色。肾具有前、后两面,上、下两端、内、外侧两缘 肾的构造 肾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构成,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色淡红,含有许多小管道。肾髓质是由15~20个肾锥体s组成,皮质延伸至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肾生成的尿液由此孔流入肾小盏内,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膜管状结构,即肾大盏,他们彼此汇合成前后扁平的漏斗样囊状结构为肾盂 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的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左肾:T11下缘~L2下缘,第12肋斜过左肾后方中部。 右肾:T12上缘~L3上缘,第12肋过右肾后方上部(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肾的被膜 肾的表面有3层被膜,自内向外分别为纤维囊,脂肪囊(肾床),肾筋膜21.输尿管分部和狭窄 输尿管腹部、盆部、壁内部 输尿管狭窄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输尿管的膀胱壁内段 22.膀胱形态分部、位置关系。 形态: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 膀胱三角r在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由于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不形成皱襞。 分部分为尖、体、底和颈4部分。膀胱尖r端朝向前上。底部呈三角形,朝向后下,称膀胱底。尖与底之间的大部分称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其下端有尿道内口通尿道。 位置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男性为直肠、精囊腺、输精管壶腹 女性:子宫和阴道 膀胱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膀胱充盈时,膀胱尖即上升至耻骨联合以上,这时腹前壁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随之上移,使膀胱的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新生儿膀胱的位置比成人的高,大部分位于腹腔内。 23.生殖器组成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外生殖器 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具有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和分泌性激素等功能。一般都由4个部分组成: ①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的生殖腺; ②输送生殖细胞的输送管道(女性的子宫和阴道又是孕育和娩出胎儿的器官);内生殖器 ③生殖管道的附属腺(男性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女性为前庭大腺); ④外生殖器。 24.射精管合成,男尿道分部狭窄及弯曲 射精管由输精管的末端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成,长约2cm,向前下方穿过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男性尿分部狭窄及弯曲男性尿道依据其行程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t 3部。临床上常将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称为后尿道,将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男性尿道行径中管径粗细不等,有3处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3处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和2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25,输卵管分部 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4部:(背大标题) 输卵管子宫部:为位于子宫壁内的一段,管径最细,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输卵管峡:短而狭窄,壁较厚,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输卵管壶腹:较粗而长,壁薄而管腔较大,血供较丰富,约占输卵管全长的外侧2/3,为精卵会合、受精部位。若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内发育,即为宫外孕; 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末端膨大的部分。漏斗末端的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卵巢排出的卵即由此进入输卵管。 26. 子宫形态、位置、固定装置 27. 子宫的形态成人的子宫犹如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长约7~8cm,最宽直径约4cm,厚约2~3cm。子宫自上而下分为底、体、颈3部。 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当膀胱空虚时,成年女性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前屈位。 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借韧带,阴道,尿生殖膈及盆底肌保持其正常位置。 子宫的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 27.腹膜与脏器关系三种类型 1.腹膜内位器官是指器官全部突向腹膜腔,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2.腹膜间位器官是指大部分被腹膜覆盖,仅少部分未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充盈的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是指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其余面均不覆盖腹膜的器官,如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空虚的膀胱等。 脉管系统 心脏位置、形态、各腔结构、传导系、血管、心包。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前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平对5~8胸椎,两侧紧贴胸膜腔和肺,上有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有膈 心的外形 一底(心底),一尖(心尖),两面(前面为胸肋面,下面为膈面),三缘(左、右、下缘),四沟(冠状沟,房间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心腔结构 右心房:是心腔中最靠右侧的部分。3入口,1出口,卵圆窝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为心腔最靠前的部分。入口(右房室口,三尖瓣复合体)、流入道、流出道、出口(肺动脉瓣) 左心房:左心耳(左心耳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左侧及冠状沟前部,因其与二尖瓣邻近,故为心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4入口(左右上下肺静脉口)、1出口(左心房前下部有左房室口)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入口(二尖瓣复合体),流入道(窦部),流出道(主动脉前庭),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传导系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以及纤维网。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起搏或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 血管 动脉 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可发生后壁心肌梗塞和房室传导阻塞。 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 静脉 冠状窦:①心大静脉;②心中静脉;③心小静脉。心前静脉,心最小静脉 心包是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包括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两部分 心包横窦:升主动脉和肺主动脉的后方与覆盖左心房前壁和上腔静脉前部的脏层之间 29、人体各部动脉分支(大支)、腹主动脉脏支、腹腔干分支与分布 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 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主动脉 是体循环的主干 循环路径: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主动脉弓凸侧由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腹主动脉脏支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男性)或卵巢动脉(女性); 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腹腔干为一粗短动脉干,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迅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①胃左动:向左上方走行,至胃贲门附近转向右,沿胃小弯走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沿途分支至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②肝总动脉:沿胰头上缘行向右前方,至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分布于肝、胆囊、胰头、十二指肠和胃;③脾动脉splenic artery:沿胰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除分为数条脾支入脾外,还分支至胰体和胰尾、胃和大网膜。 (2)肠系膜上动脉(3)肠系膜下动脉 掌浅弓:尺A末端和绕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深弓:绕动脉末端和尺A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30.人体各部浅静脉,(上肢、下肢)和注入部位 上肢浅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分别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和尺侧,向上沿前臂两侧上行;经自外下斜向内上的肘正中静脉构成吻合,而相互交通。此后,两者继续上行分别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和肱静脉(或腋静脉)。最终注入锁骨下静脉。 下肢浅静脉 在跖骨远端皮下相互吻合形成足背静脉弓,其两端沿足内、外侧缘上行,分别汇成大、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大腿内侧转至大腿前面上行,于耻骨结节下外方3~4 cm处,穿过大腿阔筋膜注入股静脉。 2)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31.门静脉的组成,属支,门腔静脉吻合途径。 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所组成。 肝门静脉n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汇合。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 (1)通过食管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2)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3)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32、人胸导管收集淋巴范围 胸导管 直接收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 经乳糜池:肠干,左右腰干 感官系统 眼球壁各层组成特点、分部、作用 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3层。 (一)纤维膜(外膜):包括 1.角膜2.巩膜 (二)血管膜(中膜):包括1虹膜2睫状体3脉络膜 (三)视网膜 retina(内膜) 盲部:虹膜部,睫状体部 视部:脉络膜部 分部:由三层神经细胞组成:最外层是紧邻色素上皮的感光细胞----视锥和视杆细胞;中层为双极细胞,将来自感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传导至最内层的神经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向神经盘处集中,穿过脉络膜和巩膜后构成视神经。 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眼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34、眼的房水循环 循环途径:房水(睫状体)→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35.眼外肌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 眼球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 配布在眼球周围,均为骨骼肌,共7条(记住肌肉名称) 上睑提肌止于上睑,提上睑、开大眼裂,动眼神经 上直使瞳孔转向上内方,动眼神经 下直肌使瞳孔转向下内方,动眼神经 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侧,动眼神经 外直肌使瞳孔转向外侧,展神经 上斜肌使瞳孔转向下外方,滑车神经 下斜肌使瞳孔转向上外方,动眼神经 36.鼓室的六壁与听小骨的名称 鼓室的壁 上壁,鼓室盖壁,是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的薄骨板。 下壁,颈静脉壁,是分隔鼓室与颈静脉窝的薄层骨板。 前壁,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其上方有咽鼓管的开口。 后壁,乳突壁,其上部有大而不规则的乳突窦开口。 外侧壁,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外侧面向前、向下、向外倾斜,其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中耳的一些病变会导致光锥改变或消失。 内侧壁,也称迷路壁,即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 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 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蜗管膜、半规管 37. 前庭蜗器感受器名称 38.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壶腹嵴: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螺旋器(器):听觉感受器 神经系统 39.12对脑神经名称,出入颅部位、分类 顺序及名称 神经根出入脑部位 出入颅部位 纤维成分 分布 损伤后主要表现 Ⅰ嗅神经 嗅球 筛孔 内脏感觉 鼻腔嗅粘膜 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 视交叉 视神经管 躯体感觉 眼球视网膜 视觉障碍 Ⅲ动眼神经 中脑脚间窝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内脏运动(副交感)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对光反射消失 Ⅳ滑车神经 中脑下丘下方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Ⅴ三叉神经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眼神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圆孔 下颌神经:卵圆孔 躯体感觉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眼球及舌前2/3粘膜 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 躯体运动 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Ⅵ展神经 延髓脑桥沟中部 眶上裂 躯体运动 外直肌 眼内斜视 Ⅶ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 躯体运动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 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 内脏运动(副交感)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腭腺体 分泌障碍 内脏感觉 舌前2/3味蕾 味觉障碍 Ⅷ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 躯体感觉 半规管壶腹嵴、球囊斑及椭圆囊斑 眩晕,眼球震颤等 蜗神经 螺旋器 听力障碍 Ⅸ舌咽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上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茎突咽肌 内脏运动(副交感) 腮腺 分泌障碍 内脏感觉 咽、鼓室、软腭、舌后1/3的粘膜、舌后1/3味蕾、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咽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舌后1/3味觉障碍 Ⅹ迷走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中部 颈静脉孔 内脏运动(副交感) 心肌、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和腺体 心动过速,内脏运动障碍,腺体分泌障碍 躯体运动 咽喉肌 发音嘶哑,发呛,吞咽障碍内脏感觉咽、喉粘膜,胸、腹腔脏器内脏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 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 耳廓、外耳道皮肤感觉障碍 Ⅺ副神经 延髓根 延髓橄榄后沟下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随迷走神经至咽、喉肌 脊髓根 脊髓颈段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脸不能转向健侧,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Ⅻ舌下神经 延髓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管 躯体运动 舌内肌和舌外肌 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感觉神经(Ⅰ、Ⅱ、Ⅷ)、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眼的神经 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舌神经 面神经:舌下腺,舌前2/3味蕾 舌咽神经:舌后1/3黏膜和味蕾 舌下神经:舌内肌,舌外肌 40.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组成(或核团)、主要作用(及其分支与分布) 三叉神经 (记住三大分支)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由脑桥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 突组成三叉神经3条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 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 41.内脏运动神经特点 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又称为自主神经系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主要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运动,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42.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体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交感(神经)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或颈8)~腰2(或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的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副交感(神经)部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43.脊髓内部结构(3角、3个纤维束或5个纤维束) 3角 前角(运动),后角(感觉),侧角(内脏) 5个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 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 44.脑干的构成,主要脑神经核名称(性质分类) 脑干构成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上丘,下丘脑桥:基底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上半(内侧隆起,蓝斑) 延髓:延髓脑桥沟,锥体,橄榄,锥体交叉,菱形窝下半,小脑下脚,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主要脑神经核名称 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III),滑车神经核(IV),展神经核(VI),舌下神经核(VII)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V),面神经核(VII),疑核(IX,X,XI),副神经核(XI) 一般内脏运动柱general visceral motor column: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柱visceral sensory column: 孤束核(头部:VII,IX;尾部:IX,X) 一般躯体感觉柱: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 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45.简述小脑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机能 小脑分叶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叶片,若干分叶组成一个小叶,以较深的裂沟分为3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前庭小脑):与维持人体平衡有关 小脑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 小脑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参与精细运动调节,运动的起始、计划、协调。 46.大脑皮质的分叶和功能定位;何谓边缘系统、边缘叶? 端脑(又称大脑) 大脑皮质分叶 额叶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 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 岛叶呈三角形的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视区: 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听区: 位于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的后部。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义,称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解剖学重点 2 系统 解剖学 重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