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doc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我的老师》课堂实录、点评 世外桃源 说真言,诉真情,写我心 ——五上习作1《我的老师》习作指导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阅读例文,学习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真实; 2、根据习作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人物特点,通过一两件事情写一位老师; 3、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鲜活的语言材料。 在凤凰语文论坛成立六周年纪念日里,论坛版主、江苏省泰州市海光实验小学刘飞老师执教了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上习作1《我的老师》。这节课,给参与教学观摩的近200名江苏小语界的专家、凤凰网友们留下了这样的思考:作文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项目(叶圣陶、夏丐尊《文心》),是生活的需要,是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的习作指导该如何释放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体验“我口诉我情,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愉悦呢? 【课堂观察】 [序曲] 师:这么多老师正在静静地等我们上课,我发现大家很紧张。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大家一起深呼吸,刘老师也来深呼吸。(师生共同深呼吸) 师:昨天我发现有两位同学会变魔术的,是哪两位? 师:请两位上台来。别紧张,没关系的,放松一下. 师: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我叫史维芬。 生:我叫蔡玉倩。 师: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这两位同学。春节晚会,刘谦的魔术让大家觉得非常过瘾。但是,这两位孩子比刘谦还要牛,他们的魔术不需要任何道具就能变出来。 师:客人老师中有没有你们认识的?(没有)我帮你们请一个。我请现场最慈祥的一位爷爷做你们的助手。他就是江苏省小语会的袁浩老师。(师生下台) 师:把你的要求告诉给袁爷爷听。 生:我想请袁爷爷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袁浩老师照做,孩子捂手,作开花状) 师:你们把最美丽的鲜花献给了袁爷爷,也献给了现场的老师们。谢谢你们!(全场掌声) 师:老师们,我建议再次将掌声送给海门实验小学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的孩子们。(掌声)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序幕拉开的那一刻,常常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紧张,会堵塞我们的思维,封锁我们的心灵,一个深呼吸,一个小魔术,是孩子们此刻的需要。看似与《我的老师》没有关系,却让观课者看到了教者对孩子的呵护,让孩子们隐约感觉到,这会是一堂轻松愉悦的作文课。) [上课] 师:大家平时喜欢看电视吗?看电视时最讨厌什么? 生:我最讨厌看电视的时候播放的广告。 师:刘老师有个牛脾气,你越不喜欢什么就越要你干什么。今天刘老师就请你们说广告,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广告词。 生: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大声唱) 师:大家都笑了,这广告世人皆知哪!哈哈!谁再说一个? 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师:这是一句公益广告,你为什么最喜欢呢? 生:因为一听到这句广告,我就想起妈妈辛勤劳动的事情。 师:有的广告夸大其词,甚至是一些虚假的广告。有些广告意味深长,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公益广告。今天刘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你看,那么多老师来听刘老师上课,刘老师也想请你们帮我做做广告,让他们回家以后还记着刘老师的模样,还能想着我,下一次一见到刘老师就能记起来——嗳,那就是那次上作文课的刘老师。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不做虚假广告。好不好? 生:好! 师:要让他们记住,就要把刘老师的特点说清楚。想一想,一会我请人来说。(很快有学生举手。) 师:这么快! 生:(兴奋、急促地)刘老师壮,就是壮,壮得实在不能再壮! 生:刘老师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挺着一个西瓜肚,非常棒。 师:再加上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那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燕子。(师生笑) 生:牛年不收礼,要收就收刘老师这个礼物。 师:牛年不收礼,收刘老师的什么礼物? 生:收刘老师这个——这个——人。 师:刘老师这个人怎么样? 生:刘老师有趣幽默。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牛年刘老师最最牛。 师:刘老师哪儿牛了? 师:谁能帮助他一下?不能做虚假广告,咱们得实话实说。这吱吱唔唔的,一听就让人觉得这话说得底气不足。 生:谁让刘老师叫“牛老师”呢,所以说今年刘老师是最最牛的。 师:这话,虽然感觉好像还有点儿那么——假,但还是让人听得很舒服。 (聊天,东拉西扯;广告,喜闻乐见。以这样自在的方式,不露痕迹地谈起今天的话题——老师。老师,对孩子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论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议论老师,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刘老师真诚的语言,热情的邀请实叫人想过把广告瘾。况且,只是外貌而已,刘老师的外貌可有特点了,这广告好做!教者巧妙地创设了“广告”情境,利用教师自身资源,作为孩子观察对象,克服孩子畏难情绪,拉近教者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孩子游戏在般的聊天中,不仅放松了警惕,也知道了说老师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 师:老师们一定记住了,这个刘老师是最牛的。下次见到我,就知道,嗳,那就是“牛老师”。其实呢,老师们不光想认识我,他们有其它愿望。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请说说一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吧,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由自己定。 师:自己读一读。(生读习作要求。) 师:老师们有什么愿望? 生:老师们想了解教过我们的老师。 师:昨天我就知道你们换了好多老师了。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立即想到的老师是谁?把他的名字写在你的本子上。 生思考。 师(提示):一想到他你就想到了那几个词,或者一件什么事情,写下来。 生写,师巡视。 (叶圣陶先生有言: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命题作文,一向是老师孩子头疼的,常常是为完成命题而习作,以致空话套话较多,真言实情鲜见。而我们教材上几乎每次习作都是命题作文,是不是命题作文就真的会丧失“自己”呢?题是别人给的,但是教师应该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表达的意义。这节课,教者给了我们启示:让命题与生活需求,情感需求挂起钩来,让命题不再纯粹是题,而变成一种表达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师:写好没有?(生点头轻声示意好了。)刘老师有个要求:别说你写的是谁,就给大家描述他(她)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能不能猜出来他(她)是谁,好不好?谁先来试试看? 生:她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架着一副眼镜,嘴巴边儿有一颗痣,身材苗条。(一个个举手,表现出猜出来的兴奋劲儿。) 师:好多人都猜出来了。她说的是谁? 生:范老师。 师:范老师是谁?刘老师不认识。 生:是陪伴我们度过四年时光的老师。 师:不是你们现在的老师。是不是? 生点头轻声表示同意 师:噢。她已经离开这个学校了。她原来教你们什么? 生:原来是教我们语文的。 师:教语文的范老师。刚刚说的是范老师的样子。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觉得范老师肯定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老师。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的范老师或者用几句话讲讲范老师的一些事情吗? 生:上课的时候,她会像大姐姐一样陪我们一起玩儿。 师:她觉得范老师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那我们来设想一下,范老师肯定很和蔼,不会经常发脾气,对不对?那要是你们做错了什么事情,她会怎么办呢?有人犯过错误吗? 生:范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我曾经为我的一位同学打抱不平,然后范老师就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里去了。她没有很严厉地批评我,而是很和蔼地说说我。 师:还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吗?我们很想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呢。 生: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一位同学打了另外一位同学,那位同学也叫我帮他去揍另外一个人。我一时冲动,就真的听他的话去揍人了。然后范老师就叫我站到她办公室里去,对我说:“本来呢,这是没你的事情的。可是呢,你硬是要凑了进去。你为别人打抱不平,反而适得其反。” 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阻止他们。 师:怎么阻止?还冲上去揍他们? 生:不是。劝架。 师:劝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拳头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范老师教给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一定要冷静。 师:范老师会不会发脾气? 生:会。 师:人都会发脾气的。谁见过范老师发脾气? 生:当我们写字写得很不认真的时候,范老师就会发脾气的。我们全班同学写字都只图快不图质量,范老师看了字以后很难受,然后就对我们发脾气。 师:你怎么知道范老师心里很难受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她教了我们这么多年,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我们的字总得写得很难看,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范老师心里当然难受了。我们对她也很熟悉,她一难受我们准知道。 师:写字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老师就是从小没有认真写字,到现在还不怎么敢在黑板上写字。这点儿,同学们一定要吸取刘老师的教训。 师:你记起什么事情了? 生:有一次范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我们不专心听课,有的做小动作,有的在讲话。范老师很生气,就把粉笔头往讲台下一丢。 师:你能把丢粉笔的过程说清楚吗? 生:……(有所顾忌似的) 师:那会儿范老师还像平常那么和蔼吗? 生:范老师那会儿不像平常那么和蔼了。她对我们很凶。 师:怎么凶?从哪儿看得出来? 生:她的眼神很凶,想要吃人似的。 师:什么样的眼神是想要吃人的眼神? 生:眼睛瞪得大大的,放出恶狠狠冷冷的光,看得人浑身发抖。 师:她是怎样丢粉笔的?还记得那个动作? 生:她狠狠地把粉笔折断了。 生:她一下子把粉笔折成两段,紧紧地注视着我们,看谁在讲话。我们发现了异样,就不敢再说话了。要不然,要不然会被拎起来的。 师:把粉笔折断,狠狠地摔在讲台上,威严的目光在向你们扫射。我们心里很害怕,低下了头。刚才你们不是说范老师很和蔼的吗?这会儿,你还会觉得她和蔼可亲吗? 生:范老师只有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才会生气,平常都是和蔼可亲的。 生:范老师只是用这种方法是告诉我不要再犯这种错误。 师:多么体贴人的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就会跟随着我们。我们认识了范老师。替老师们谢谢大家! (在自然流畅的聊天之后,所有听者的脑海里都出现了这样一位女教师形象:一头乌黑的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材苗条,斯文秀气。她大多数时候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朋友,良师;她有时候也会生气,生气得折断粉笔,恶狠狠地盯着学生,甚至于要把淘气的学生拎出去。美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这位范老师是美的,她不完美,但她很真实。众目睽睽之下,孩子们为何能将如此真实而有特点的老师形象带给大家,表现出“我愿说”“我想说”“我敢说”的勇气,又能全面地评价老师,真诚地理解体谅老师?一是教者与孩子真诚对话交流,倾听着孩子的每一句心声,让孩子们始终处于非常自然轻松的情境与心境之中。唯有如此,孩子的思维才可能活跃,情感才可能真切。二是了无痕迹的追问,打开孩子记忆的闸门,丰满并细致脑海中的画面,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孩子们既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了习作内容,又在交流对话中悟得观察表达方法。) 师:你是写的哪个老师? 生:我写的是邢叶菊老师。 师:介绍一下。 生:她留着过肩的长发,白晰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平时非常和蔼可亲。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邢老师的话,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 生:我觉得——非常的和蔼可亲。 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觉得这个老师特别好玩,特别有趣。 生:我写的就是现在教我们的龚老师。有时候,她给我们讲讲笑话,我们都很开心。 生:这些笑话,让我们感觉到学习的压力一下子就减小了似的。 师:还记得龚老师讲的笑话吗? 生:我记得她说我们的字龙飞凤舞,就像一条条在扭动的蚯蚓。 师:哈哈,这是在夸你还是在损你呢? 生:她就是在教育我们。其实我们知道,就是说我们的字写得潦草。但是他没有直接说。我们听完了哈哈大笑,还挺开心的。开心之后,也开始自觉地把字写好。 师:我今天就跟龚老师学了一个很好的本领,有时候批评人不要那么直截了当的,可以说的艺术一点,是不是?你写的谁?(问一女生) 生:我写的也是我们的龚老师,她抛下了教了六年的学生来教我们,平时我们表现好的话,作业写完了,她就会给我们看看电影讲讲故事。跟着龚老师学习感觉非常快乐,自己的学习没有了烦恼,压力也减少了。 (燕尾掠过湖面,轻轻一划,湖面涟漪泛起。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和蔼可亲的范老师身上,如若此时教者不加以点拨,那么很有可能绝大部分孩子笔下的老师都“范”式化了。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有不少,即使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孩子眼里,也有不同的印象。我手写我心。要让孩子写自己眼里的老师,写出不同老师的不同特点,这是教者的良苦用心。) 师:同学们回忆了自己的一些老师。老师们的很多事情在我们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怎么样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你的老师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朋友是怎么说他的老师的。(大屏幕出示范文)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其它同学注意听,看这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读范文。 师:好,请坐。这段话中的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这位老师对她的同学都是很温柔的,不像其他老师狠狠地对他说要做到“三个一”。 师:这个老师是在给我纠正写字姿势呢。她没有象其他老师那样说要注意写字姿势,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位同学却说——从此,我每次做作业总是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那,冯老师是怎么让我记住这些的呢? 生:我觉得是冯老师的和蔼的,温柔的,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写字要保持“三个一”。 师:我想知道更具体些,她是怎么教育我的呢?好,你来。 生:冯老师没有说话,而是用眼神和我们交流的。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师:冯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首先用一只温暖的手帮我纠正了姿势,然后用眼神提醒我。当我改正了以后,又轻轻一拍,这样简单的三个动作却让我永远记住了写字的正确姿势,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师真高明,对不对?这位同学在回忆老师的时候,就写了老师一只温暖的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那赞许的轻轻一拍。 师:这两天我们在读《三顾茅庐》的时候,课文里面说刘备是个尊重人才的人,他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来帮他完成雄才伟业。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要邀请诸葛亮的呢?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恭恭敬敬地走进去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真了不起,那么长的课文都记住了。这就是刘备用他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尊重人才。对不对?课文里还有一个人物形象很鲜明,那就是张飞。当他的兄长,年近五旬的兄长去看望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两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的时候,这个张飞是怎么表现的? 生: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如果他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师:张飞是嚷道,大叫,然后说他要是再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给捆来。张飞的一句话,让我们记住了他。看来,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其心。也就是说要写好一个人,你要写清楚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才能知道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人的思维都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小学生更不例外。以往总见教者让孩子学例文后,再模仿例文的选材、表达方法练习作文。这样的结果多数是让孩子的习作“模式化”了。例文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孩子表达的真与个性。这节课,教者在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时候出示例文,不受例文内容是否“真实”的影响,挖掘学习例文的观察与表达特点——捕捉人物言行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又重温课文片段,孩子们悟得了“听其言,观其行,方能知其心”的观察表达方法。如此,孩子们的真言真情得以精细滋润而更具感染力。) 师: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那些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那位老师,这样,才能让其他老师记得更清楚。好,让我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好好想一想,再把这些老师的事情想清楚了。(闭眼想)他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和他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轻声提醒)心里有谱了吧。我们回教室里面安静地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谢谢同学们! 【教学判断】 聊了20分钟,教者极善捕捉学生在对话中的生成点,不断产生、加深、拓宽话题内容,在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中,使孩子们全身心融入课堂,畅所欲言,并习得言须抓特点,抓细节的观察表达方法。 教者始终把目光凝聚在学生身上,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老师。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学生不仅想起了老师,想起了老师的一个个故事,更激活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忽而喜忽而愤,忽而乐忽而痛,最终,每个孩子都以感恩的心感谢着自己亲爱的老师。“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也不是为老师完成一件什么任务,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圣事业;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文心》)只有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才会有作文。再假借“向他人介绍自己老师”的舟楫,真正让孩子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心。唯有解决了“我想写”“写什么”的问题,讨论“怎么写”才会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观者争鸣】 旷谷:《我的老师》这样的课题,对于讲课的老师来说,怎么指导都不好办,就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好办,因为每个孩子想写的老师是不一样的,所以指导就很难做到有效,结果会挂一漏万,费力不讨好。如果改成写授课的老师,可就是另一幅情景和效果了。 涅槃:这节课上了和没上一样。 童话剧:写人物的作文指导,我常常在引导的最后强化写人物的几个要素,这样做有贴标签之嫌。但总是担心如果最后不归纳总结强化一下,孩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作文类型,是否能明白该怎么写?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又有那种好象在找套路的感觉。一直迷茫。而你在和孩子讨论完范老师之后稍微总结了一下,写人物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没有强化。但在引导时,你让孩子们讨论的都是这几个方面,把它具体化了。这个是值得我学习的。 许小兰:刘飞老师的课,涅槃说:“上了和没上一样”。这也是挺任性的一个评价。作文教学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关于刘老师的“给老师做广告”,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环节,让老师和孩子们有了一个“亲密接触”,彼此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后来孩子们作文中的:“他上课可幽默了,我们无论多么闹,他还是笑眯眯的。我们说他很胖时,他就一本正经地说:‘我的确很胖,不过,我踢球可厉害了!’他一说完,我就哈哈大笑,整个教室沉浸在笑声中,就像一个闹哄哄的菜市场。结果,他也跟着我们一起笑,这让我们笑得更厉害了。他让我们喜欢起作文课,他让作文变成游戏,变成幽默的话语,让笑声留在我们的心里。”。这节作文课因为学生想写的老师各不相同,每个人感动的点也不同,每个学生叙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我们都在琢磨:这堂课该怎么激活孩子内心的那个点?这堂课如何去进行有效的指导? 甜甜的语文:梦轩选的这个材料学生太熟了;正因为太熟,学生容易患上没感觉的症状。梦轩一心想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要说,这个是好的。能上到这个程度很不错。换了别人,也很难上到那种尽善尽美的境地。我觉得,面对这样熟悉的素材,有两个办法可以突围思维惰性:一是想办法故意与生活拉开距离,让学生有“陌生”的感觉;二是就像感动中国那样,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这节课教了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了,这需要理性分析。“教和不教一样”,有点率性! 【教者反思】 说句实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几乎是不上习作指导课的,不是不要上,而是自己不会上。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我以为是贯穿于整个习作过程中的。就作前指导而言,无非要做两件事,第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第二,有的时候,帮助孩子明确一下“写什么”,即审题。 这篇习作,它的习作对象是很明确的:写一位老师。而题目中的“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的要求,在备课的时候,我和一些老师有了分歧。最后我坚持认为这几个方面应该是可选的,仅仅是给孩子一种提示或者方向,是用来启发学生选材的,而不是规定。我对习作要求的定位是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人物。可这样一来,如何让学生自由选择,成为了我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教师的指导往往会给孩子暗示,而这也是教师指导的时间越长,孩子产下来作文也就越相似的原因。这一节课,我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但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 第二,如何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意思是说,只有我们先让孩子爱上了习作,愿意写了,才能写好。如何创设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情境,点燃习作欲望,激活习作储备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两个孩子聊作文,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宁可罚写两篇不命题的作文,也不愿意做一篇老师命题的作文。我想,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备课的时候,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写这篇习作?一直找不到答案。后读到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中的这一段文字:“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于是,我就假设了这样一个“需要”:在课前先和孩子们熟络起来,尽可能让孩子喜欢我,放松,然后用“给刘老师做广告”这样一种形式,让孩子们能抓住我的特点介绍我,最后再给他们的老师做做广告。这应该是一种权宜之计。然而课后,我立刻又有了新的问题,这种“为什么写”的动因,能真正让孩子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吗?似乎也没有完全写,因为,课后一些孩子描述的老师的形象远比课堂上所写的要生动得多。 暗暗问自己,习作指导应该是一个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目标达到了吗?怎样“勾引”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习作,让习作变成一种不做就难受的事情? 我想,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师 课堂实录 点评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