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做成的。 (二)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 —— 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 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 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3、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 发 出 时 它 们 都 在 振 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6、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 2、板书课题:6 声音与生活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7、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教学建议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 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 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 4. 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 活动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1.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 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 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 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 2. 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力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3. 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2、 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3、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背景资料: 透明可以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1、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 (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2、 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 (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3、 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镜子游戏。提出注意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 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 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 教学目的: 1、 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 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 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 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 新课: 1、 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1) 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1) 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 1)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 活动: 1、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 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 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 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的知识和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1) 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 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 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1、 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 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 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 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 交流讨论。 1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 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 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 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 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1、 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 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