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JGT026-2009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
《苏JGT026-2009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JGT026-2009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总 则 1. 0. 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我省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 0. 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外墙隔热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可参照执行。 1. 0. 3 按照本规程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时,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料,与功能性颜填料(如红外颜料、空心微珠、金属微粒等)及助剂等配置而成,施涂于建筑物表面,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和较高半球发射率,对建筑进行反射、隔热、装饰和保护的涂料。 2.0.2 墙面腻子:填嵌墙面基层的孔隙,为涂装涂料提供符合要求基层的厚浆状材料。 2.0.3 墙面保温腻子:既具有墙面腻子的功能,又具有一定保温效果的加厚型腻子。 2.0.4 底涂层(封闭底漆):对墙面基层(包括腻子层)起封闭作用,并对基层表面薄弱部分起增强作用的涂层。 2.0.5 隔热面涂层(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涂饰工程最后一道涂层,具有隔热、装饰和保护功能。 2.0.6 使用寿命:涂饰材料在满足隔热、装饰和保护建筑物要求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使用年限。 2.0.7 太阳光反射比:反射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能通量之比值。 2.0.8 半球发射率:实际物体发射到半球空间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通量之比。 3 基本规定 3.0.1 应根据使用的涂饰材料和建筑物的特点,对建筑物的涂饰面做必要的设计及建筑技术处理。 3.0.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3.0.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具有抗裂防渗性能。 3.0.4 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建筑物,其外围护结构总的热工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工程相关标准的规定。 3.0.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3.0.6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年。当表面涂料层的隔热性能、装饰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维修;表面涂料层正常维修周期不应大于10年。 4 材料性能要求 4.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 4.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性能指标 项次 项目 技术指标 1 容器中状态 无硬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 2 施工性 涂刷二道无障碍 3 低温稳定性 不变质 4 干燥时间(表干) ≤2h 5 涂膜外观 正常 6 对比率 ≥0.93 7 耐水性(96h) 无异常 8 耐碱性(48h) 无异常 9 耐洗刷性 ≥2000次 9 耐人工老化性 (白色和浅色) 外观(600h) 不起泡不剥落 粉化 ≤1级 变色 ≤2级 10 耐沾污性 ≤15% 11 涂层耐温变性(5次循环) 无异常 12 太阳光反射比(白色) ≥0.80 13 半球发射率(白色) ≥0.80 14 颜色 白色或浅色 4.0.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中配套使用的腻子和封闭底漆必须与选用的饰面涂料面漆性能相适应。封闭底漆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10的规定。外墙腻子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的规定,且不开裂。 4.0.3 当采用保温腻子构造层时,保温腻子的性能指标除满足本规程4.0.2条外,尚应满足表4.0.3的规定。 表4.0.3 保温腻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项 次 项 目 性能指标 1 容器中状态 无结块、均匀 2 施工性 刮涂无障碍 3 干燥时间(表干) ≤5 h 4 打磨性 手工可打磨 5 吸水量 ≤2 g/10min 6 初期干燥抗裂性(6h) 无裂纹 7 耐水性 (96h) 无异常 8 耐碱性 (48h) 无异常 9 粘结强度 标准状态 ≥0.60 MPa 冻融循环(5次) ≥0.40 MPa 10 柔性(直径50mm) 无裂纹 11 低温贮存稳定性(-5℃冷冻4h) 无变化,刮涂无困难 12 复合涂料层的耐水性(96h) 无异常 13 复合涂料层的耐冻融性(5次) 无异常 14 导热系数 ≤0.10 W/m·K 4.0.4 增强网应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其性能指标应满足《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2007中关于耐碱玻纤网格布的要求。 5 设 计 5.1 设计要点 5.1.1 应根据建筑隔热保温项目的技术要求、区域自然条件、建筑结构特点、工程使用寿命、维修管理等因素,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设计方案。 5.1.2 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建筑物传热阻值等应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等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设计时应进行热工计算,建筑外墙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计算值见表5.1.2。 注:1热惰性指标不应低于规定的最低值要求; 2当传热阻限值与热惰性指标相关时,取热惰性指标高值时的限值。 表5.1.2 建筑外墙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计算值 墙体方向 等效热阻(m2·K/W) 热惰性指标 东、西 0.20 0 南 0.19 0 北 0.18 0 5.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应包覆门窗外侧洞口、女儿墙、凸窗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 5.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用于隔热保温工程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 5.1.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抹面层中应设计分格缝。分格缝应根据建筑物立面分层设置,并应做防水处理。 5.2 基本构造 5.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主要由墙面腻子、底涂层、隔热涂料面漆层及有关辅助材料组成,具体构造见图5.2.1。 ①基层(混凝土墙及各种砌体墙) ②水泥砂浆找平层 ③墙面腻子 ④底涂层 ⑤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 图5.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系统基本构造 5.2.2 当采用墙面保温腻子时,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主要由墙面保温腻子、底涂层、隔热涂料面漆层及有关辅助材料组成,具体构造见图5.2.2。 ①基层(混凝土墙及各种砌体墙) ②水泥砂浆找平层 ③墙面保温腻子,厚度δ,面层压入增强网 ④底涂层 ⑤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 图5.2.2 有墙面保温腻子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系统基本构造 5.3 设计指标 5.3.1 当采用本规程5.2.1条所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时,外墙热工设计指标见表5.3.1。 表5.3.1-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热工设计指标(东、西向外墙) 内保温层厚度(mm) 基层墙体 R0/D 钢筋 混凝土 KP1砖 KM1砖 混凝土 单排孔 砌块 混凝土 双排孔砌块 页岩 模数砖 灰砂砖 炉渣砖 蒸压粉煤灰砖 长江淤泥烧结多孔砖 加气砼砌块 h=190mm h=240mm h=190mm h=190mm h=19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00mm l=1.74 l=0.58 l=0.58 l=1.02 l=0.68 l=0.45 l=1.10 l=0.81 l=0.62 l=0.42 l=0.22 0 R0 0.51 0.81 0.72 0.58 0.68 0.93 0.61 0.69 0.78 0.97 1.08 D 2.47 3.77 3.09 1.59 2.17 2.41 3.27 3.58 3.87 4.99 3.76 10 R0 0.59 0.89 0.81 0.66 0.76 1.01 0.69 0.78 0.86 1.05 1.16 D 2.73 4.03 3.35 1.85 2.43 2.67 3.53 3.84 4.13 5.25 4.02 15 R0 0.64 0.93 0.85 0.71 0.80 1.05 0.74 0.82 0.91 1.10 1.20 D 2.97 4.27 3.58 2.08 2.67 2.91 3.76 4.08 4.36 5.49 4.25 20 R0 0.68 0.98 0.90 0.76 0.85 1.10 0.79 0.87 0.96 1.14 1.25 D 3.20 4.50 3.82 2.32 2.90 3.14 4.00 4.31 4.60 5.72 4.49 25 R0 0.73 1.03 0.94 0.81 0.90 1.15 0.83 0.92 1.00 1.19 1.30 D 3.44 4.74 4.05 2.56 3.14 3.38 4.24 4.55 4.83 5.96 4.72 30 R0 0.78 1.08 0.99 0.85 0.94 1.20 0.88 0.96 1.05 1.23 1.35 D 3.67 4.97 4.29 2.79 3.37 3.62 4.47 4.79 5.07 6.19 4.96 注: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是否加内保温层,根据计算确定; 2、当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时,外保温系统应根据外墙热工要求另行设计。 3、外墙传热阻R0(单位m2·K/W)包括基层墙体热阻、保温层热阻(当设计要求时)、内外粉刷砂浆热阻、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等效热阻和内外表面换热阻,计算时内外粉刷砂浆层厚度取20mm。当厚度变化时,应相应调整计算值。 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东、西向外墙取0.20m2·K/W;南向外墙取0.19m2·K/W;北向外墙取0.18m2·K/W。 5、内保温材料按照石膏保温砂浆计算,导热系数为0.085W/m·K,蓄热系数为1.80,修正系数取1.25;与石膏保温砂浆配套的石膏抹灰砂浆按照5mm计算。当内保温材料不是石膏保温砂浆时,外围护结构传热阻R0、热惰性指标D应另行计算,作相应调整。 表5.3.1-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热工设计指标(南向外墙) 内保温层厚度(mm) 基层墙体 R0/D 钢筋 混凝土 KP1砖 KM1砖 混凝土 单排孔 砌块 混凝土 双排孔砌块 页岩 模数砖 灰砂砖 炉渣砖 蒸压粉煤灰砖 长江淤泥烧结多孔砖 加气砼砌块 h=190mm h=240mm h=190mm h=190mm h=19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00mm l=1.74 l=0.58 l=0.58 l=1.02 l=0.68 l=0.45 l=1.10 l=0.81 l=0.62 l=0.42 l=0.22 0 R0 0.50 0.80 0.71 0.57 0.66 0.92 0.60 0.68 0.77 0.95 1.06 D 2.47 3.77 3.09 1.59 2.17 2.41 3.27 3.58 3.86 4.99 3.75 10 R0 0.58 0.88 0.79 0.65 0.75 1.00 0.68 0.76 0.85 1.03 1.15 D 2.73 4.03 3.35 1.85 2.43 2.67 3.53 3.84 4.12 5.25 4.02 15 R0 0.63 0.93 0.84 0.70 0.79 1.04 0.73 0.81 0.90 1.09 1.19 D 2.96 4.26 3.58 2.08 2.66 2.91 3.76 4.08 4.36 5.48 4.25 20 R0 0.68 0.97 0.88 0.75 0.84 1.09 0.78 0.85 0.94 1.14 1.23 D 3.20 4.50 3.82 2.32 2.90 3.14 4.00 4.31 4.59 5.72 4.49 25 R0 0.72 1.02 0.93 0.79 0.88 1.14 0.83 0.90 0.99 1.18 1.28 D 3.43 4.73 4.05 2.55 3.13 3.38 4.23 4.55 4.83 5.95 4.72 30 R0 0.77 1.06 0.98 0.84 0.93 1.19 0.87 0.95 1.04 1.22 1.33 D 3.67 4.97 4.29 2.79 3.37 3.61 4.47 4.78 5.06 6.19 4.96 注:同表5.3.1-1注。 表5.3.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热工设计指标(北向外墙) 内保温层厚度(mm) 基层墙体 R0/D 钢筋 混凝土 KP1砖 KM1砖 混凝土 单排孔 砌块 混凝土 双排孔砌块 页岩 模数砖 灰砂砖 炉渣砖 蒸压粉煤灰砖 长江淤泥烧结多孔砖 加气砼砌块 h=190mm h=240mm h=190mm h=190mm h=19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40mm h=200mm l=1.74 l=0.58 l=0.58 l=1.02 l=0.68 l=0.45 l=1.10 l=0.81 l=0.62 l=0.42 l=0.22 0 R0 0.49 0.79 0.70 0.56 0.65 0.91 0.59 0.67 0.76 0.94 1.05 D 2.47 3.77 3.09 1.59 2.17 2.41 3.27 3.58 3.86 4.99 3.76 10 R0 0.57 0.87 0.78 0.64 0.74 0.99 0.68 0.75 0.84 1.03 1.14 D 2.73 4.03 3.35 1.85 2.43 2.67 3.53 3.84 4.12 5.25 4.02 15 R0 0.62 0.92 0.83 0.69 0.78 1.04 0.72 0.80 0.89 1.08 1.19 D 2.96 4.27 3.58 2.08 2.66 2.91 3.76 4.08 4.36 5.49 4.25 20 R0 0.67 0.96 0.88 0.74 0.83 1.09 0.77 0.85 0.93 1.12 1.23 D 3.20 4.50 3.82 2.32 2.90 3.14 4.00 4.31 4.60 5.72 4.49 25 R0 0.71 1.01 0.93 0.78 0.88 1.14 0.81 0.89 0.98 1.16 1.28 D 3.44 4.74 4.05 2.55 3.14 3.38 4.23 4.55 4.83 5.96 4.72 30 R0 0.76 1.05 0.97 0.83 0.93 1.18 0.86 0.94 1.03 1.22 1.33 D 3.67 4.97 4.29 2.79 3.37 3.61 4.47 4.78 5.07 6.19 4.96 注:同表5.3.1-1注。 5.3.2 当采用本规程5.2.2条所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时,外墙热工设计指标应在表5.3.1的基础上,根据墙面保温腻子的厚度,相应计入其增加的热阻值和热惰性指标,按公式5.3.2计算。 ΔR = 8.3δ (5.3.2-1) ΔD = 18δ (5.3.2-2) 式中,ΔR—墙面保温腻子增加的热阻值,单位:m2·K/W; ΔD—墙面保温腻子增加的热惰性指标,无量纲量; δ—墙面保温腻子的厚度,单位:m。 注:为方便设计,外墙面保温腻子可根据厚度等效代替表5.3.1中的内保温层。但外墙面保温腻子厚度宜在10~15mm,不应大于25mm厚,且不应小于5mm厚。6 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基层条件、设计选定样式、色彩、光泽、材料种类、涂饰遍数、单位用量、作业平台及涂装机械等编制涂饰工程施工方案。 6.1.2涂饰作业平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规定。 2 施工面与施工平台的距离应充分考虑涂料的种类、式样,便于操作。 3 按施工高度要求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应稳定、牢固、可靠。 6.1.3建筑涂饰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种类、颜色、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地址、使用说明和产品合格证,并具有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 6.1.4施工单位对涂饰材料的备料和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选定的品种、工艺要求,结合实际面积及材料单位用量和损耗,确定备料量。 2 应根据选定的色卡颜色定货。超越色卡范围时,应由设计者提供颜色样板,并取得建设方认可后定货。 3 涂饰材料应存放在指定的专用仓库,并按品种、批号、颜色分别堆放。专用仓库应阴凉干燥且通风,温度在5~40℃之间。 6.1.5施工前应由施工人员按工序要求做好“样板”或“样板间”,并保留到竣工。 6.1.6涂饰施工前应准备下列合格工、器具: 1涂刷排笔、盛料桶、天平、磅秤等刷涂及计量工具; 2羊毛辊筒、海绵辊筒、配套专用辊筒及匀料板等滚涂工具; 3 塑料辊筒、铁质压板滚压工具; 4无气喷涂设备、空气压缩机、手持喷枪、喷斗、各种规格口径的喷嘴、高压胶管等喷涂机具。 6.2 作业条件 6.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6.2.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2 对外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洞口尺寸、位置应进行验收,其质量和指标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3 伸出室外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连接件应安装完毕。 6.2.3 建筑物改造工程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基层应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坚实、平整。 2应清理干净原涂料装饰面层、污染的墙面。铲平已松动、空鼓、开裂的部位,并用1:3水泥砂浆补平。 6.2.4 涂饰施工温度应在5℃以上,施工时空气相对湿度宜小于85%。当遇大雾大风下雨时应停止施工。 6.3 施工要求 6.3.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应从建筑物顶部向下部进行,施工分段应以墙面分格缝、墙面阴阳角或落水管为分界线。 6.3.2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墙面清理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平—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平—涂饰底涂层—复补腻子—磨平—第一遍面层涂料—第二遍面层涂料。 如外墙找平层符合施工要求,宜采用抗碱底漆和面漆直接涂饰外墙。 6.3.3当采用本规程5.2.2条的构造时,施工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墙面清理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刮墙面保温腻子—压入增强网,压平—刮墙面保温腻子—磨平—涂饰底涂层—复补腻子—磨平—第一遍面层涂料—第二遍面层涂料。 6.3.4涂饰工程宜按“一底两面”的要求进行施工。后一遍涂饰材料的施工必须在前一遍涂饰材料表面干燥后进行;每一遍涂饰材料应涂刷均匀,各层涂饰材料必须结合牢固。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增加面漆涂层次数。底漆涂层厚度不应小于60μm;涂料面漆厚度不应小于120μm。 6.3.5施工过程中,涂饰材料应根据施工方法、施工季节、温度等条件严格控制,并有专人按说明书负责调配,不得随意加水。配料及操作场所应经常清理保持整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未用完的涂饰材料应密封保存;不得泄露或溢出。 6.3.6同一墙面同一色彩应用相同批号的涂饰材料,当同一颜色批号不同时,应预先混匀,以保证同一墙面不产生色差。 6.3.7旧墙面复涂出新时,应清除旧墙面粉化的涂层,铲除疏松起壳部分,除去残留的涂膜,视基层特点采用不同的程序施工处理。 6.3.8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夏季施工时应搭设防晒布等避免阳光曝晒。 6.3.9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6.3.10施工后应采取必要的成品保护措施。 7 工程质量验收 7.1质量验收基本要求 7.1.1质量验收应按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 502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DGJ32/J 23及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执行。 7.1.2材料和配套辅件(材)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和设计的要求。材料或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质量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 7.1.3 材料进场验收应进行复检。面漆涂料复检项目包括耐水性、耐碱性、半球发射率(白色)、太阳光反射比(白色)。当采用墙面保温腻子时,还应复检保温腻子的导热系数、粘结强度、吸水量;增强网的单位面积质量、耐碱拉伸断裂强力、断裂强力保留率。 7.2 一般规定 7.2.1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内保温砂浆(当采用内保温时)等相关检验批全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记录检查和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确认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 7.2.2 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和《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DGJ32/J 23的要求执行。 7.2.3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每一栋楼的同类涂料涂饰的墙面每1000㎡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7.2.4每个检验批的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100㎡应检查一处(每处10㎡); 7.2.5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 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3 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4 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7.2.6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7.2.7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 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节能专项审查文件; 2 设计与施工执行标准、文件; 3 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等; 4 材料进场抽检复验报告; 5 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6 施工记录; 7 质量问题处理记录; 8 现场抽样检测报告; 9 其他必须提供的资料。 7.2.8分项工程验收合格资料应汇总到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 7.3 主控项目 7.3.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复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 7.3.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7.3.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 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 7.3.4当采用本规程5.2.2条的构造时,保温腻子层平均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有负偏差;保温腻子层与墙体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粉化、起皮、裂缝。 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 7.3.5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其他主控项目的验收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 50210等标准执行。 7.4一般项目 7.4.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的涂刷质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4.1的规定。 表7.4.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的涂刷质量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 目 涂刷质量 检验方法 1 光泽、光滑 光泽均匀一致、光滑 观察、手摸检查 2 颜色 均匀一致 观察 3 刷纹 无刷纹 观察 4 裹棱、流坠、皱皮 不允许 观察 5 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允许偏差(mm) 1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7.4.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与其他装修材料和设备衔接处应吻合,界面应清晰。 检验方法:观察。 附录A 本规程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1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JGT026-2009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JGT026 2009 建筑 反射 隔热 涂料 应用技术 规程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