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中医治疗鼻出血.doc
《中医治疗鼻出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鼻出血.doc(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医治疗鼻出血 收藏:博粹堂中医馆 中医病机 鼻出血可归为虚实两大类。属实者有肺热,胃火,肝火;属虚者有肝肾阴虚,阴虚肺燥,脾不统血。实证者因火热迫血妄行而致衄,虚证者因阴虚血热或气虚不摄血而鼻衄。 中医诊断 1.肺经热盛 证候:鼻衄发作突然,鼻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多,鼻腔干,可伴有咳嗽痰黄,口干身热。鼻肌膜色红或在易出血部位见有糜烂,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数。 辨析:燥热之邪犯肺,肺经热盛,热邪上壅鼻窍,伤及脉络,血溢脉外而鼻衄;邪热壅肺,故咳嗽痰黄;邪热未入里扰血,故出血不多;燥热伤津,则鼻干、口干、身热;舌、脉均为肺热之象。 2.胃热炽盛 证候:鼻衄量多,血色深红,鼻肌膜色红干燥,可见出血点。伴见烦渴引饮,或齿龈肿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辨析: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其火最盛。胃热炽盛,上扰鼻窍,络伤血溢,故出血量多。热灼津亏,则口干,鼻燥,齿龈红肿,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脉均为胃热炽盛之象。 3.肝火上逆 证候:衄血较多,色深红,时作时止,来势骤急,伴有烦燥不安,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胸胁胀满,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肝主藏血,为刚脏,其性劲急;肝火上逆,扰及鼻窍,迫血外溢,出血量多且不时而发;火热上扰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胸闷胀满,烦躁易怒。舌、脉均为肝火旺盛之象。 4.肝肾阴虚 证候:鼻衄时作时止,血色淡红,量不多,渗血沥沥。兼证:口干津少,耳鸣,目眩,心悸失眠。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辨析:肝肾阴方,虚火上炎,灼伤鼻窍,故鼻衄血色淡红,渗渗而出;虚火上扰清窍,故眩晕、耳鸣;水亏火炎,心肾不交则心悸失眠,口干津少。舌、脉均为阴虚之象。 5.阴虚肺燥 证候:涕中带血,量少,多于擤涕、揉鼻、喷嚏时诱发,鼻肌膜干燥或干萎,或有干痂附着,伴有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辨析:燥邪伤津,肺阴不足,津液无以上润,则鼻干、口干、咽燥,常有鼻衄发生;阴津亏耗,鼻失所养,肌膜干燥或干萎;肺阴不足则咳嗽少痰。舌、脉均为阴虚肺燥之象。 6.脾不统血 证候:鼻衄渗渗而出,淋漓难止,血色淡红,鼻肌膜可见表浅溃疡,出血量可少可多,但其势较缓;兼见面色不华,神倦懒言,头昏眼花,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 辨析:脾气虚,气不摄血,血无所主而外溢,气血不足,故衄血色淡;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无华;脾虚失运,故食少便溏,神倦懒言,舌、脉均为脾虚之征。 中医治疗 治疗中应根据病情,掌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鼻衄发作时应采用冷敷,压迫止血,鼻内填塞等外治法止血,再分析鼻衄的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一、辨证选方 1.肺经热盛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黄芩汤(《医宗金鉴》)加减。黄芩9g,山栀子9g,连翘12g,桑白皮12g,薄荷9g,荆芥6g,赤芍12g,丹皮12g,麦冬9g,白茅根15g,侧柏叶9g,大蓟9g,小蓟9g,甘草6g,咳嗽痰稠者加瓜蒌仁、贝母。 2.胃热炽盛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清胃汤(《脉固症治》)合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黄芩15g,黄连6g,芦根12g,藕节9g,升麻9g,生石膏(先煎)30g,生地15g,丹皮12g,赤芍12g,犀角(冲服)2g,大蓟9g,白茅根15g、若失血过多,加黄精、桑椹子等以养血止血。 3.肝火上逆 治法:清肝泻火,降逆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6g,山栀子9g,黄芩9g,柴胡12g,木通6g,生地15g,车前子18g,泽泻2g,当归12g,甘草6g,羚羊角(冲服)1.5g,代赭石15g,钩藤15g,茜草12g,侧柏叶9g。血量多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等,口干甚者,可加麦冬、元参以养阴生津。 4.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养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方考》)加味。熟地黄15g,山萸肉9g,山药30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6g,知母6g,黄柏6g,阿胶10g,旱莲草12g,桑椹子9g,仙鹤草9g,白及9g。 5.阴虚肺燥 治法:养阴清肺,润燥止血。 方药: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生地黄15g,麦冬9g,白芍15g,丹皮9g,玄参12g,贝母9g,白茅根15g,旱莲草9g,藕节9g,侧柏叶9g,甘草6g。 6.脾不统血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人参9g,黄芪15g,白术9g,茯苓12g,当归12g,生地15g,阿胶10g,木香9g,炒枣仁30g,大枣5枚,仙鹤草30g,血余炭9g,桑椹子30g,桂圆肉6g。若大衄不止,出血过多,面色苍白,心神恍惚,有阴脱阳亡之危急证候,宜急投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 二、其他疗法 (一)冷敷法与压迫止血法 1.冷敷法:用冷水浸湿手中或冰袋,敷于患者额部或颈部,有抑阳降火,凉血止血的作用。《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七卷》道:"盛新汲水淋颈后宛中,淋不止。一两罐即瘥。"2.指压法:以手指掐压患者正中发际1~2寸处,或将两侧鼻翼向中线方向压迫止血。 (二)中药局部外用 1.香墨浓研,滴入鼻中。2.将云南白药、白及粉或三七粉吹入鼻腔出血处。同时压迫止血。3.将上述止血药或马勃,百草霜,血余炭等涂于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塞于鼻腔。4.用棉球浸透复方薄荷油再蘸西瓜霜(西瓜霜主要成分为西瓜霜,黄连,贝母,罗汉果,广豆根,梅片等)填塞局部1小时后取出,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内服中药清肺止血汤(由黄芩,山栀,生地,丹皮,茅根,藕节炭,侧柏炭,茜草,桑白皮,当归,黄芪,甘草组方)取得较好效果。5."复方止血油"局部应用:将白及加工提取,加麻黄素粉,制成油剂。用时将止血油滴入棉片,塞于鼻出血部位。6.中药止血药膜的应用:以血余炭,血竭、三七、大黄、蒲黄、白及,五倍子、枯矾各等量加工成粉,过120目筛,以聚乙烯醇为基质成膜,紫外线消毒后备用,分成10×8cm大小,用时置于鼻出血处。7.白矾研成细末,用时将棉球蘸白矾末,塞于鼻腔止血。8.芦荟研粉,用凡士林纱条粘着,填塞鼻腔止血,或取芦荟粉0.5~1g加温开水5~10ml搅化,滴鼻。9.将大黄碾成粉末,过筛后炒制成炭,用2%甘油水溶液浸制纱条或棉片,止血时应用。 中药 1.三七粉:散瘀止血。鼻局部外用,或内服,每日3次,每次3g。(三七片每日3次,每次3片。) 2.云南白药:止血愈伤,鼻局部外用,或口服。每次0.25~0.5g,每日4次。 3.七厘散:定痛止血。每次口服1~1.5g,每日2次。 4.龙胆泻肝丸:泻肝火,降逆止血。每次6g口服,日2次。 5.知柏地黄丸:滋养肝肾,养血止血。日服2次,每次1丸。 6.归脾丸:健脾益气止血;日服2次,每次1丸。 7.阿胶:养血止血;捣碎后化于大枣煎汁中服用,每次10~30g,日服2次。复方阿胶口服液每次口服1支,日服2次。 8.仙鹤草素注射液:收敛上血。每次肌注2ml,每日1~2次。 针灸 1.取穴上星,委中,合谷,少商,气海,足三里。先于委中,少商刺血,再刺上星,合谷,留针2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 2.火柴灸治疗鼻衄:在磷片上划燃后,对准少商穴迅速点灸,手法轻,瞬时灸穴,听到"啪"的响声即可,灸后局部出现米粒大瘢痕,再以同法点灸身柱,鼻衄明显减轻。 3.指压百劳穴2~5分,可止鼻衄。 4.耳针止鼻衄:取鼻的同侧耳穴内鼻,外鼻,神门等耳穴按压王不留行粒,可作为鼻衄的辅助治疗。 5.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入温水中或将大蒜捣烂,敷于足心涌泉穴上。亦可将吴茱萸捣成末状,炒热,调醋,敷于双足上。有引血下行,减轻鼻衄的功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采用压迫止血,烧灼出血点,鼻腔堵塞及应用止血药物等治疗多能奏效,但在临床中也常遇到一些难治的鼻出血,既使后鼻孔填塞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枝结扎或栓塞也未能止血,至于单纯的鼻腔填塞后,反复渗血,无明显出血点者更屡见不鲜,经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中药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鼻腔填塞后如仍有出血者,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选方,标本兼治。 2.鼻腔局部外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许多外治中药如三七粉,云南白药、马勃等很早就应用于鼻出血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对轻度鼻出血,单独应用便可止血,病情较重者尚需与西医的常规止血方法结合起来治疗。 3.对顽固性鼻出血,尤其经多次填塞后伴有鼻中隔糜烂者,或找不到出血部位而渗血较多的病人,应及早服用中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治疗 鼻出血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