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doc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 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钠的性质 1.下列盛放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少量的白磷可保存在水中。 C.纯碱溶液用带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保存。 D.硝酸银溶液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2.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 ) A.Na2O2 B.NaOH C.Na2CO3 D.NaHCO3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得到的主要产物是 :( ) A.Cu和CuSO4 B.Cu(OH)2 、Na2SO4和H2 C.Cu、Na2SO4和 H2 D. Cu、Cu(OH)2 、Na2SO4和 H2 4.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金属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 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 C.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D.若是向水中加入酚酞溶液,则溶液变红色。 5、下列属于钠离子性质的是 A、极易被氧化 B、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C、能置换CaCl2溶液中的Ca D、焰色反应为黄色 6.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mL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滚动 B.有气体产生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7.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有强还原性 8、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HCl B、K2SO4 C、CuCl2 D、Ca(HCO3)2 9.将4.6g金属钠投入到95.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4.6% B. 等于8% C.小于8% D.大于8% 10.将ag钠投入bg水中(水过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a/(a+b) ×100% B.40a/(a+b) ×100% C.20a/(a+b) ×100% D.40a/(22a+23b) ×100% 11.写出钠和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1)、氧气 (2)、氯化铁溶液 (3)、碳酸氢钠溶液 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有四种含钠的化合物W、X、Y、Z,根据下列变化推断与W、X、Y、Z的分子式对应的一组是 ( ) W→X+CO2↑+H2O Z+CO2→X+O2↑ Z十H20→Y十O2↑ X+Ca(OH)2→Y+CaCO3↓ A.Na2C03、NaHC03、NaOH、Na202 B.NaOH、Na202、Na2C03、NaHC03 C.NaHC03、NaC03、NaOH、Na202 D.NaHC03、Na2C03、Na202、NaOH 2、关于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B.医疗可用于冶疗胃酸过多 C.与足量的酸反应时放出的CO2比等质量的Na2CO3要少 D.同温度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少量的苏打杂质,加入的物质最适宜的是 A.盐酸 B.干冰 C.碳酸氢钙 D.氢氧化钙 4.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最佳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5.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杂质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Na2O2(Na2CO3) B.Na2CO3(NaHCO3) C.Na2O(NaOH) D.Na2SO4(NaHCO3) 6.不能用来鉴别Na2CO3与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分别加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 B.制成稀溶液,再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 C.制成稀溶液,分别加入CaCl2溶液 D.制成溶液,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7.在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B. C. D. 8.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与酸反应的速率:NaHCO3〈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NaHCO3而能转化成Na2CO3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错误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B.钾与水 C.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小苏打与盐酸反应 10、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 HCO3- + OH- = CO32- + H2O B.纯碱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CO32- + 2H+ = H2O + CO2↑ C.小苏打溶液与盐酸反应 HCO3- + H+ = H2O + CO2↑ D.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 CO32- + H2O + CO2 = 2HCO3-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Cu2+=Cu+2Na+ B.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HCO3-+Ca2++OH-=CaC03 ↓+H20 C.钠与水反应:Na+2H20=Na++20H-+H2↑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人足量C02:C02+2OH-=CO32-+H20 12.用15mL2mol· L-1的H2SO4溶液与15mL3 mol· L-1的Na2CO3溶液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欲制得最多的二氧化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把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 B.把两种溶液缓慢混合并不断搅拌 C.把Na2CO3溶液滴加到H2SO4溶液中 D.把H2SO4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13.加热NaHCO3固体到质量不再减少时,称得固体质量比起初减少31g ,则参加反应的NaHCO3固体质量为 : A.84g B.106g C.168g D.252g 14.用1L 1.0mol/L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与HCO3-比约是 A、1:3 B、2:1 C、2:3 D、3:2 15.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CaCl2溶液 B、Ca(ClO)2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Na2SiO3溶液 16.下列六种物质:①Na20 ②Na202 ③NaCl ④Na2C03溶液⑤NaOH ⑥NaHC03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⑥ D.⑤⑥ 17.下列各组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 ( ) A.Na和02 B.NaOH溶液和CO2 C.Na20和C02 D.NaOH溶液和Ca(HCO3)2 溶液 18、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 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 19、有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克,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a2+、CO32-和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中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共29克,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 A、10.6克 B、5.3克 C、5.9克 D、无法确定 20.下列四种鉴别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是否可行?可行的写出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可行的说明理由 (1)将试样配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分别滴入数滴酚酞 ; 。 (2)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约1g 的两种试样,分别加热 ; 。 (3)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约1g 的两种试样并配成10毫升溶液,分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钠的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 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白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都是强氧化剂 2.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A.2Na2O2+CO2===2Na2CO3+O2 B.Na2O2+MnO2 ===Na2MnO4 C.2Na2O2+H2SO4===2Na2SO4+2H2O+O2↑ D.5Na2O2+2MnO4-+16H+===10Na++2Mn2++5O2↑+8H2O 3.有8g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后所得固体质量为 A.8g B.15.5g C.11.7g D.无法计算 4、加热固体,使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的干燥管、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B、 C、 D、和 5、对于Na2O2与H2O的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Na2O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C、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4e- D、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标准状况下,将20LCO2和CO的混合气全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在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减少到16L,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 ) A、4L B、8L C、12L D、16L 7、Na2O2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且冷却后,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O2和Na2CO3 B、Na2CO3 C、Na2CO3和NaOH D、Na2O2 、Na2CO3和NaOH 8、在一密封容器中盛有0.8mol Na2O2与1mol NaHCO3,将其加热到3000C,经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的固体是 A、0.5mol Na2CO3和1mol NaOH B、1mol Na2CO3和0.6mol NaOH C、0.8mol Na2CO3和1mol NaOH D、只有1mol Na2CO3 9.amol Na2O2和amol 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至300℃左右充分反应,容器内固体的成份及物质的量是( ) A.CaCO3 amol B.NaOH 2amol C.Na2CO3 amol D.NaHCO3 amol 10.金属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的质量为3.72g,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672mL混合气体(标准状况),放电引燃,混合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金属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2∶1∶1 C.1∶2∶1 D.3∶2∶1 11、下面是比较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 B.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 C.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 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12. 13g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气体全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 A.14g B.15g C.13g D.不可求 13.一定温度下,Wg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固体增重Wg,符合此要求的是 (1)H2 (2)CO (3)CO和H2 (4)HCOOCH3 (5)HOOC-COOH A.全部 B.仅(4)(5) C.仅(1)(2)(3) D.除(5)以外 14.在标准状况下,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密度10/7 g/L)充满一盛有足量Na2O2 的密闭容器中(容积22.4L)用间断的电火花引发充分反应,反应完成后,容器中存在的物质及其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存在0.5mol CO2 B.存在0.125mol O2 C.存在0.25mol Na2CO3 D.存在0.5mol Na2CO3 15.过氧化钠可与CO2作用,当0.2mol Na218O2完全作用后,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 ) A.21.2g B. 21.6g C. 22.0g D. 22.4g 16.将一定量的CH4、O2、Na2O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不断引燃混合气体,使其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容器内压强趋于零(固体物质蒸发不及),其残留固体溶于水无气体放出: (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4、O2、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 (3)CH4取0.1mol,向残留固体加足量酸,能放出气体 mol. 17.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D+盐酸 。 ② B+水 。 焰色反应 1、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下列关于无色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Na+ 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C.既含Na+,也含K+ D.可能含Na+或K+的一种 2、焰色反应实验要求用一种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A.Na2CO3 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3、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的铂丝,每实验一种样品后都必须 ( ) A.用水洗涤2—3次后再使用 B.用滤纸擦干净后,才可使用 C.用盐酸洗涤后,经蒸馏水洗涤,才可使用 D.用盐酸洗涤后,在灯焰上灼烧,到不产生焰色后才可使用 4、欲观察H2燃烧的焰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是 A、钠玻璃 B、钾玻璃 C、石英玻璃 D、铜管 第 6 页 共 6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必修 第三 及其 化合物 练习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