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pdf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pdf(3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九章记忆实验笔记第九章记忆实验笔记 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 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 (一)自变量 自变量(或自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艾宾浩斯设计“无意义音节”,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准确的量值。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也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克服不确定性,这是实验有效性的又一个保证。在记忆实验中,设计无意义刺激材料为的是防止产生联想,由于被试者在知识、经验、理解上的不同,一旦产生联想,就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即定量(quantification),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者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实施定量,结果才能比较。按统计原理,保持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达到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满足实验随意变更操作要求,这是保证刺激材料作为自变量的基本条件。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 1.刺激材料 2.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4.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5.指导语。(二)因变量 因变量(或依变项)(dependentvariable)即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1.回忆类实验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详见本章第二节)。这三种实验的计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有适宜各自特点的规则。这些规则包括:(1)系列回忆要求记录符合系列顺序的量值或错误量,通常还要根据因变量反映前后系列的回忆特征;(2)自由回忆不要求被试恪守刺激呈现的序列顺序,允许随意提取记忆项目。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 只要在计量时注意各量值对应刺激项目(自变量)的关系,就可以比较深刻地揭示自由回忆的过程特征;(3)在对偶回忆程序中刺激是成对呈现的,如“苹果茄子”成对,被试回忆时,主试者再现“苹 果”一词,看被试者是否能回忆出“茄子”这个反应词。2.再认类实验 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第一是“是/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程序。被试者的任务是从混入一定比例无关刺激的材料中,分辨出先前学习过的有关刺激来,反应报告只有“是”“否”两种。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第二种是“迫选再认”程序,这是“多择一”程序。被试者必须在多个选择中作出一次反应,其猜中的概率小于“二择一”程序中的猜中概率。这两种实验的因变量既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衍化成复杂的,犹如满足信号检测论(SDT)的计量方法。(三)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或控制变项)(controlledvariable)是在实验过程中会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应被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和条件,对它控制得好坏是心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在高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控制外显的变量相对容易些。从构思实验起,就要充分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者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一般都要有效地防止干扰,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控制那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包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二、记忆研究的材料二、记忆研究的材料 A 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标准:1.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测出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2.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这样既便于记分,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分标准的话,就无需把材料分成相等的单位。3.材料应为被试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若一次使用的材料过多、费时过长,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同时让被试这么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中也是不可能的。A 这些材料概括起来有二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一)无意义材料 A 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和数字等。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A 艾宾浩斯首创了“无意义音节”,目的是为他的记忆实验提供大量难度相等的材料,控制刺激项目可能引起的联想。他设计的无意义音节字共有 2300 个。每个由一个元音和首尾两个辅音组成。它的实验以自己为被试者。具体运用时,他把一切可能的拼合都一一单独写在一张纸片上,把它们洗均,然后从中抽出每一字表所需要的数目,直到每个音节都用过为止,然后把所有的纸片重新洗一遍。采取这种方法可能会碰到熟悉的组合字,但艾宾浩斯认为,对一个稳定的被试者来说,只要学习的字充分多,那些偶然出现的误差就能得到平衡。设计无意义音节的主要目的是要控制联想 (二)有意义材料 巴特利特(Bartlett,1932)认为一般的记忆实验由于采用无意义刺激材料,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事实上,一个人总有很大的潜力从材料中得出符合个人偏好的意义,剥夺这种机会就很难看到被试者如何把材料加以组织和吸收。奥尔伯特和普斯特曼(Allport&Postman,1974)的一项研究结果与巴特利特的假说基本吻合。他们有意编造几个战时的谣言故事,并使这些故事相当自由地发展起来,然后注意它们在传播中的变化。结果证明,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加上了一些他们自己在知觉和回忆中的错误,而这种变化与传说中的人对所在地区的恐惧和愿望相一致。(三)其他刺激材料 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因素。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哈纳瓦尔特(Hanawalt,1937)采用形状基本保持一致的刺激材料,研究被试者根据模画和记忆所画的图画,揭示出知觉和画图的综合作用常常是记忆错误的原因。尽管现在关于图形记忆的研究很多,发展水平也大有提高,可是如何控制诸如知觉、动作之类的因素对记忆过程的影响问题仍然需要从材料的“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入手。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作记忆材料。一般说来,这些材料的设计思想都没有超出上述材料的范围,研究者只要把握住如何使材料更加适宜研究目的就可以了。第二节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第二节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A 感 觉 记 忆(或 感 官 记 忆)(sensorymemory,简 称 SR)又 称 为 瞬 时 记 忆(immediatememory)。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便产生感觉知觉,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按原来的形式保持一个极短暂的瞬间,犹如按原先的样子登记了下来,这种短暂的保持或登记就是感觉记忆。在感觉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 0.252 秒。在感觉记忆中信息完全依据它具有的物理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中保持的材料如受到注意,它就转入短时记忆,如没有受到注意,它就会很快消失。A 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简称 STM)是指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广度(记忆广度指材料呈现一次后被试者能记住的最大值)大约为 72 个组块。但如何组织好材料,在记忆储存的能量方面有重要影响。A 长时记忆(long-termmemroy,简称 LTM)是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都能保持的记忆。从信息来源来说,它是对短时记忆加工复述的结果,但也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如富有情感的事物,便能一次形成。在长时记忆里,大多是以意义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的,即按意义加以整理、归类储存和提取。人类的长时记忆大多数是要经过言语加工的。材料的组合依赖于概念的分类。但在长时记忆中编码方式有听觉的,也有视觉的等等。一、回忆法一、回忆法 回忆法(recallmethod)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 求 被 试 者 再 现 出 原 来 识 记 材 料 的 方 法,故 而 也 称 再 现 法(或 复 现 法)(reproductionmethod)。回忆法又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自由回忆法。(一)系列回忆法(serialrecallmethod)A 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法(methodoflearningtime)。A 系列回忆法的基本程序比较简单: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订“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运用系列回忆法可以很容易地研究回忆的系列材料的特点。通常的做法是一遍一遍地呈现系列刺激,直到被试者能正确无误地预先说出下一个项目为止,实验者统计被试者预报每一个项目出现的错误或错误率。A 麦凯里和亨特(McCarey&Hunter,1953)曾证明,用错误量和错误率计量的总趋势相同,但采用错误率指标似乎更利于排除难度变化对刺激材料的干扰。图 9-4 就反映了用错误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量和错误率为指标,并且用二种速度呈现刺激的系列位置效应的曲线。这项研究表明,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时间最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这就是系列材料效应(或序位效应)(serial-positioneffect)。从信息加工理论(或讯息处理论)来看,系列材料效应则与注意和信息加工的策略有关。这些在以后还将论述到见本节一之(三)。(二)对偶回忆法(pairedrecallmethod)A 对偶回忆法又可称为成对联合法(或联对法)(pairedassociates,简称 PA),是由卡尔金斯(Calkins,1896)于 19 世纪末提出。A 对偶回忆法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1.预期法(anticipativemethod)预期法的程序分成两步: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者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验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者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一轮一轮做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2.检验法(testmethod)检验法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方是,被试者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反应项目。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让被试者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可限定时间,比如 30 秒。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一被试者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根据这样的安排,检验阶段的刺激出示顺序必须不同于预期程序(见图 9-6)。在对偶回忆法实验中,刺激材料和配对是极其重要的变量。(三)自由回忆法(freerecallmethod)自由回忆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自由回忆也遵循某些规律。被试者无顺序回忆实际上表现出三条规律:1.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 典型的数据出自迪斯(Deese,1957)的实验。他们以每秒钟一个的速度向被试者念刺激词,刺激词的长度为 10 个或 32 个词不等,获得的结果可画成图 9-8 所示的曲线。这一实验揭示了二种效应:近因效应(或时近效应)(recencyeffect),表示末尾刺激的词记忆最好;首因效应(或初始效应)(primacyeffect),表示最先呈现的刺激回忆效果次之。在一个长的刺激程序中,刺激的中间部分回忆时相对难一些,曲线中间部分起伏不大,处于最低部位,如图中的渐近线。2.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实验来认识:其一为鲍斯菲尔德(Bousfield,1953)的实验内容是回忆的分类倾向性。他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向被试者呈现四类名词(动物、人名、职业名称、蔬菜名称)共60 个。结果证明被试的回忆是分类“群集”的。其二为图尔文(Tulving,1962)做的实验,他选了一系列假设是互不相关的 16 个单词作为刺激,并以不同的顺序呈现 16 次。分析被试者每次自由回忆的结果,发现每次反应的顺 序 与 最 后 一 次 的 反 应 顺 序 都 有 联 系。图 尔 文 把 这 种 现 象 归 结 为 主 体 组 织(subjectorganization)。3.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 19 世纪末柯克帕特里克就证明,自由回忆之后残存的记忆用再认实验还能提取检测。更简单的方法是进行提示回忆,一个不能自由回忆的刺激项目一经提示常常能回忆成功。根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据这一特点,在有些实验中,研究者较多地选用再认法。二、再认法二、再认法(recognitionmethod)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其程序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先向被试者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接着将含有先呈现的刺激称为有关刺激(relevancestimulus),即识记过的材料,后呈现的包括有关刺激和无关刺激(irrelevancestimulus)即未识记过的材料。如有关刺激有 20 项,无关刺激有 30 项,合起来后呈现的就有 50 项刺激了。刺激呈现后,要求被试者逐项判断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反应“是”的意思表示他认识这项刺激或判定这项刺激在第一次呈现中曾经看到过。反之,则反应“否”。实验程序要求被试者做的是“二择一”选择,体现了“再认法”的基本程序。三、再学法(三、再学法(relearning)再学法也称节省法(savingmethod)。此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再学法是艾宾浩斯早期创立且颇为看重的方法。保持(或保留)(retention)是记忆以后,保 留印象的过程。四、重建法四、重建法 重建法(或重构法)(reconstructionmethod)。它的程序简单地说就是请被试者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五、部分报告法五、部分报告法 斯 珀 林 针 对 传 统 的 短 时 记 忆 方 法 的 某 些 缺 点,设 计 了 部 分 报 告 法(par-tial-reportprocedure),以 便 弥 补 以 前 那 些 用 全 部 报 告 法(或 整 体 报 告 法)(whole-reportprocedure)研究短时记忆的缺陷。全部报告法测量被试者依次识记的全部刺激,但实际上,即使被试者记住了某个量值的刺激,在报告时也总会遗忘一部分,实验者最后检测到的量值总是偏低的。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 的矩阵,刺激以 50 毫秒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例如音调:高音第一行;中音第二行;低音第三行)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例如,对每行有 4 个字符刺激,被试者平均报告量是 3.04 个,则准确率为 76%,又知刺激项目的总字符是 34=12 个,以 76%计准确率,则被试者的瞬时记忆量为 9.12 个。参见图 9-10。六、记忆广度法六、记忆广度法(memoryspanmethod)记忆广度法乃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kobs,1887)创用的,它是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法稍加改动形成的。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若干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分别有3 到 12 个左右的数字符号。实验时,主试者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者呈现某个刺激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者按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激内容。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被试者的反应,度量他能正确记忆多少项目。刺激内容可以是数字、符号、单词等等。为了避免误差,研究者一般得准备多套等价的材料,每个刺激只对被试者使用一次。实验一般从一个短的刺激开始,逐步增加长度,直到被试回答发生错误为止。关于记分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设每种刺激长度为三个项目,每一个完全记住的项目得三分之一分。假如被试者通过 6 个和 6 个以下长度的全部刺激,记 6 分。他还通过一次 7 个数目的刺激,一次 9个数目的刺激,但 8 个数目的刺激 没有通过,那么总分是 6+(2/3)。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有问题,于是引出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若被试者做对了 8 个项目的刺激,但没有通过 9 位数的刺激。我们知道他的“广度”至少为 8,但不够 9,于是取两数的中点记分。实验可以进行几轮,算出每轮的平均值再平均计算得分。这种方法就像心理物理法计算阈值那样在理论上有依托,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改良的方法。对此,奥伯利(Oberly,1928)的一项研究常常被人引用。他的刺激系列的长度以 2 到14 个数字不等,测量被试正确回忆的数目,结果如图 9-13 所示。图中 50%的正确率对应的实际广度量约为 8.7。由于记忆广度的实验程序比较简单,因此一经使用就开拓出许多方面的研究,从较早的文献中可以见到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例如,记忆广度因年龄而变化;经过训练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超广度呈现刺激材料,会使被试者降低广度。七、分散注意法七、分散注意法 分散注意法(distractormethod)程序的关键是在记忆的保持阶段 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上转移开来,1959 年彼得森他们设计被试者对三个字母的组合或三个辅音字母的组合(例如 XJR)进行记忆测验。刺激以三个音串的方式呈现 1 秒钟,紧接着给被试者一个三位数字,让他从这个数字开始每次减去 3 地倒着计算。实验者在适当的间隔时给予一个信号,这时被试者必须立即对原刺激作出回忆。当时他们确定的回忆间隔分别定在 3,6,9,12,15 和 18 秒以后。从图 9-14 可见,仅间隔 3 秒钟,被试者显然就有了遗忘(回忆的正确率是 90%左右),而到 18 秒钟时,回忆的正确率猛降到了 10%以下,其遗忘的发展和艾宾浩斯曲线的趋势十分相近。默多克(Murdock,1961)用几乎一样的程序,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材料重复彼得森的实验,结果除单词的保持时间较长些外,其他都相同。图 9-15 上可见到三条相近的曲线,1、2 为三辅音连串,4 为三词组合,3 是一个单词的曲线。第三节内隐记忆 第三节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implicitmemory),其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unconsciousmem-ory)或无察觉记忆(unawarememory)。一、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一、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内隐记忆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无意识学习,启动效应以及健忘症病人的残余学习。(一)再学时的节省 斯莱梅卡等人(Slameckaetal.,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作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断的外显记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那些不能再认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现为节省,这就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纳尔逊(Nelson,1978)发现,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的项目也表现出节省。(二)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 尽管支持阈下知觉的早期实验遭到了严厉的批评(Eriksen,1960),但最近利用新的实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验技术所做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不为被试主观知觉到的刺激,能被知觉系统作出高水平的加工(Fowler,etal.,1981;Marcel,1983)。一些实验证明,不能被有意识地知觉到,因而也不能被外显地记住的刺激,能够对不需要有意识地恢复阈下刺激的任务行为成绩发生影响。这 些 任 务 包 括 自 由 联 想(freeassociation)及 创 造 想 象 性 故 事 和 幻 想(imag-inativestoryandfantasyproduction)等。最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在被试很少或没有对阈下刺激的外显记忆的条件下,存在着对这些刺激的内 隐记忆。威尔逊和扎琼(Wilson&Zajone,1980)给被试者呈现几何图形,由于呈现时间仅 1 毫秒,因此,被试者无法有意识地知觉到这些图形。由强迫再认作指标的外显记忆仅在随机水平上,然而,当给被试者呈现两个图形其一是呈现过的,另一是新出现的并要求他们选择较喜欢的一个图形时,却表现出明显的内隐记忆,被试者明显地偏向喜欢已呈现过的那个图形。谢蒙(Seamon,1983)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曼德勒等人(Mandleretal.,1987)的研究表明,产生随机水平外显记忆的短暂刺激呈现能对非情感判断 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给被试者短暂呈现一个令人讨厌的形容词能影响他对目标词的判断,尽管事实上他缺乏对这些词的外显再认(Bargh,1986)。刘易基(Lewiki,1985)发现,在给被试者阈下呈现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组合(如 old-tree)后,再问及有关名词的问题时(如Isatreebigoroldtree),被试者趋于选择呈现过的形容词。(三)无意识学习 雷伯等人(Reberetal.,1976)关于内隐学习(implicitlearning)的一系列实验中,呈现根据不同人工语法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被试者分别在内隐指导条件或外显指导条件下学习这些字母串,然后再给被试者一些未学过的,根据相同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让其识别这些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规则,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在不能有意识地、外显地知道这些规则时,被试者还是能够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贝里(Berry,1987)等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同样观察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对内隐记忆所获得知识的意识性、抽象性以及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无意识的学习机制比有意识思维更能检测微妙和复杂的关系。(四)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重复启动(repetitionpriming)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lexicaldecision)、词 的 确 认(wordidentification)、以 及 词 根 或 词 段 完 词(wordstemorfragmentcompletion)。在词汇确定测验中(Scarborough,Gerard&Cortese,1979),要求被试者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在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作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认测验(Feustel,Shif-frin&Salasoo,1983),给被试者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者对新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在完词测验中(Graf,Squire&Mandler1984),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例如 tab_,table)或词段(例如_ss_ss_,assassin),要求他们用想到的第一个合适的词来完成它。由对在先前学习词表上的词的使用的增加来反映启动。经典的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做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定测验中(Feusteletal.,1983)给被试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较,由被试对新近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这两类内隐测验都可以归入重复启动的范畴。词汇确定测验也可用于间接启动(indirectpriming)的研究中,进行单词识别的有关规律的探索。精确地说,重复启动范式与间接启动范式是有差别的,重复启动要求前后两次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Roedigeretal.,1990)。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使用重复(直接)启动范式,包括前面介绍的四类测验以及偏好判断、单词提取等。使用间接启动范式也可以进行内隐记忆研究。比如在音似和形似启动中,学习阶段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是在某一特征上相似。由于这种相似,先前对启动物(prime)的接触也可以导致对目标词(target)作业的反应时或正确率提高或其他影响。(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有关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研究可分为两大类:技能学习和重复启动。其中,技能学习的研究是由米尔纳和科金等(Milner&Corkinetal.,1968)开始的。他们发现,健忘症病人虽不能外显地记得他曾完成过某一任务,但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健全的运动技能学习和大致正常的知觉和认知技能在其他健忘症病人身上也得到了证明。健忘症病人的启动效应研究是由沃林顿和韦斯克朗茨(Warrington&Weiskrantz,1968,1970,1974,1978)的一系列重要实验开始的。他们二人发现,虽然健忘症病人的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成绩遭受很大破坏,但当用词根或词段作为线索时,他们能表现出对一系列熟悉词的正常的保持。但随后使用词段线索的研究发现,病人的成绩有时受到破坏。现已清楚,当使用词段或其他线索时病人是否表现出正常的保持取决于测验的内隐和外显性质,当给予被试外显指导时,其成绩就会受到破坏,而当给予被试内隐指令时,病人就表现出与正常被试同样数量的启动。上述观点已由大量实验所证实。最近,考察健忘症病人是否对记忆中无预先存在表象的新信息(如非词和无关词对等)具有正常的启动或内隐记忆,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塞马克等(Cermarketal.,1985)发现,健忘症病人在非词的知觉确认任务上无启动效应。戴蒙得和罗津(Diamond&Rozin,1984)用三个字母的词根来测定内隐记忆,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Schecter,1987)使用完词测验发现,一些健忘症病人其记忆障碍相当轻对无关词对间接获得的联系具有正常的内隐记忆,而重度健忘症病人却没有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莫斯科维塔等人(Moscovitenetal.,1986)用对降级的无关词对的阅读任务来评价内隐记忆,在有严重记忆障碍的病人身上观察到正常的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总之,研究表明,健忘症病人能表现出对新获得信息的启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依赖于所使用的内隐记忆测验类型以及病人病情的轻重和程度。除技能学习和重复启动现象之外,健忘症病人在其他情景下还表现出内隐、外显的分离。沙克(Schacteretal.,1987)等人证明,健忘症病人能学习一些虚构的关于人们的信息,但不能外显地记得他们刚被告知过此信息。且健忘症病人对先前呈现的旋律有偏好的现象。他们还发现,在一个短暂的接触之后,健忘症病人能较快地发现隐藏的图形。在上述情形下,被试均缺乏对实验材料和学习片段本身的外显恢复。二、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二、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一)什么是内隐记忆 对内隐记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这就反映出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这在内隐记忆与启动效应的关系中已有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论述。3.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类记忆任务,这类任务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作用。这也是一类测量方法,即间接测验(indirecttest),或可称为内隐记忆测验(imPlicitmemorytest),也有人称之为不自觉记忆测验(unawarememorytest)o 在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是相分离的两种测量结果。4.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对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深人研究后,提出一种理论假设多重记忆说,推测记忆系统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Tulving&Sqthreetal,1985)。这就可以认为内隐记忆是通过间接测量和推理得出的,是一种假设的记忆系统的名称。(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现有的结果至少在四个方面显示出外显和内隐记忆的不同:1.学习加工的水平又寸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Winnick&Daniel,1970;Jacoby&Dallas,1981)。对新形成的联系的内隐和外显记忆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意义加工。但意义加工的水平(如用一词或造一句将两个无关词对联系起来)对外显记忆的效果影响较大,而对内隐记忆则影响较小(Graf&Schacter,1985;Schacter&Graf319 阴)。2.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雅克比和达拉斯(Jacoby&Dallas,1981)发现,学习阶段所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可减弱启动效应,使以单词辨识为指认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格拉夫等人(Grafetal,1985)用单词补全和线索回忆测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张厚 粟等(1989)的实验表明汉字音似的启动效应显著而形似的启动效应则不显著。3.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这一研究目前具有不同的结果:有实验表明启动效应可持续几天或几周,而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下,再认能力则显著消退(*u1Ving,SChC 比 r&a。rk,19 踞)O 但也有实验表明:某些启动效应非常短暂,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消退。而相同时间里的外显记忆却可保持(Graf,Mandler&Squire,1984)。用汉字材料的实验表明,保持时间与词干补笔的可能性大小有关沫澄等1989)。4.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Schacter,1987)的研究表明,某些干扰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外显记忆,而对内隐的单词补全的启动效应则没有影响。(三)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目前影响最大、争议最热烈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说这二种理论。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这二种理论。1.多重记忆系统说 A 多重记忆系统说(multiplememorysystemsview)的核心是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记忆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现象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的子系统。A 图尔温等人(Tulvingetal,1985)提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现象)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即知觉表征系统(PercePtualrepresentationsystem),且用随机独立性的概念来论证这一观点。按照这一论证逻辑,可推出呐隐记忆的各种测验间应是随机相关的”结论。但威瑟斯庞和莫斯科维达(With-erspoon&Moscovitch,1989)用实验证明:在两种内隐记忆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Foxit Softwarehttp:/ For evaluation only.测验间发现了随机独立性。这就出现了矛盾。究其原因可能有三:(1)论证逻辑正确,知觉表征系统独立存在,并可继续划分。(2)论证逻辑不正确,不能从实验性分离现象推出机能上独立的记忆系统。(3)记忆的确由不同的系统组成,但并不是以此逻辑论证所得。图尔温等人坚持此一论证逻辑,继续将知觉表征系统再细分为字词系统、结构描述系统和概念语意系统。图尔温等(Tulvingetal.,1990)设计了新的实验,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多重记忆说的观点。实验发现:在外显记忆测验中,针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线索,结果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而在内隐记忆测验中,针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线索,结果却是无关的。由此证明内隐记忆的表征和外显记忆的表征是不同的,内隐记忆代表知觉表征系统,这种系统没有单字的固定痕迹,是无痕迹的记忆系统(tracelessmemorysystem),但它可能包含单字的多重分布特征,每一重表征的唤起是通过一个特殊的线索来实现的。神经心理学家在另一个研究层次上(认知神经学)提出了多重记忆说。有的还利用先进的正电子发射 X 射线断层照相术,以不同的推理逻辑论证了多重记忆说的观点。在对健忘症病人的研究中,斯夸尔(L.R.Squire)把记忆分为两类:陈述记忆(declarativememory)和程序记忆(Proceduralmemory)。陈述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以觉察的记忆,而程序记忆只能通过记忆系统的操作来实现。另有一些神经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知觉表征系统(perceptualrepresentationsystems,简称 PRS)和语意记忆系统(semanticmemorysystems),其核心与斯夸尔的观点是一致的。斯夸尔的观点代表着神经心理学家对此类记忆现象的看法,但对于陈述记忆与程序记忆的神经机制目前研究的还不多。一般说来,陈述记忆涉及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结构,它必须依赖大脑皮质及一些特殊脑区;而程序记忆中的启动效应则可能是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所有主要神经节中的一种特性。多重记忆说能较好地解释健忘症病人的记忆分离现象,因为各个记忆系统是独立的,当陈述记忆系统受损伤时,程序记忆系统仍保持完好。对于正常人的记忆分离现象表现为,某变量只影响陈述记忆而不影响程序记忆,或-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心理学 记忆 部分 笔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