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pdf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pdf(3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1 页 绪言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二、化学发展的历程 1、火的发现和利用。2、古代中国:商代青铜器、春秋战国冶铁、炼钢 三大著名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近代西方:道尔顿原子论、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三、为什么要学化学?1、学习化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并帮助我们更文明、更健康地生活。2、研究化学,可以使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3、应用化学,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补充: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1、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2、一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注:化合反应能实现零排放,是最符合绿色化学的反应。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两种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注:通常是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并不改变。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注:不仅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物质本身也发生改变。3、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发生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中的常见现象:发光、放(吸)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注:发生物理变化时,也可能出现这些现象,因此这些伴随现象只能作为区分两种变化的参考依据。5、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二、两种性质 1、物理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举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吸附性(如木炭、活性炭)、潮解性(如氢氧化钠)、吸水性(如浓硫酸)等。2、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举例: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稳定性、毒性、脱水性(如浓硫酸)等。注: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补充:描述物质性质时的两种状况 通常状况:温度为 20,压强为 1 个标准大气压(即 101kPa 或 1atm)。常用在描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标准状况:温度为 0,压强为 1 个标准大气压(即 101kPa 或 1atm)。常用在描述物质的密度。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2 页 3、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4、变化与性质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始态和终态。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带有能、易、会、可以等词汇。联系: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课题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蜡烛为白色、固态、圆柱形,很软,无特殊气味,而且蜡烛不溶于水,浮在水面上。燃着时: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内焰最明亮,焰心最暗。火柴梗两端先炭化,且由内向外,越来越黑。干燥的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出现浑浊。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2、结论:石蜡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无特殊气味,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加热可熔化、气化。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光、放热。其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石蜡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注 1:固体、液体的密度与水比较大小,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大小即可。注 2: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否则,就是结论而不是现象。补充:“烟”和“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液体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3、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多少不同。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则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补充: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3 页 课题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 1、反应容器:直接加热型: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型(需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注 1:垫石棉网的目的:使玻璃仪器受热均匀,防止炸裂。注 2:玻璃仪器损坏的三种不同说法:撞击导致的破损叫做打破(或打碎);冷热不均导致的破损叫做炸裂;内部气压过大导致的破损叫做爆炸。2、存(盛)放仪器:存放固体:广口瓶 存放液体:细口瓶、滴瓶(配滴管)存放气体:集气瓶(配毛玻璃片)注 1:见光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放。注 2:用毛玻璃片的毛面盖住瓶口;并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要正放;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气瓶要倒放。3、取用仪器:镊子、药匙、胶头滴管 4、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煤油)喷灯、电炉 5、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 注 1:托盘天平最大量程为 100g,精确度为 0.1g;注 2:量筒没有 0mL 刻度,精确度为 0.1mL。注 3:温度计精确度为 0.1。6、分离仪器:漏斗(分为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向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也可用于向气体发生装置中随时添加液体。7、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配铁夹和铁圈)、坩埚钳 注:试管夹或铁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并且应夹持在离管口 1/3 处。8、其他仪器:玻璃棒、水槽、研钵、洗瓶、石棉网、表面皿、冷凝管、试管架、试管刷、三角架、干燥管、导管、橡皮塞、胶皮管、止水夹等。二、基本操作(一)化学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不摸、不凑近闻、不尝。注:若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未说明用量时,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 12mL(1mL20 滴)。剩余药品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补充: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浓碱沾到皮肤上 用水冲洗,再涂上 20%的硼酸溶液 浓酸沾到皮肤上 用水冲洗,再用 3%5%的 NaHCO3溶液冲洗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先用抹布擦干,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酸或碱溅入眼中 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 酸或碱流到实验桌上 先用 NaHCO3或 HAc 中和,再用水冲 2、固体药品的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操作口诀“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或较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口诀“一斜二送三直立”。注:镊子或药匙用过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再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的液体用倾倒法取用。A、瓶塞倒放(防止试剂被污染);B、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液体流下而腐蚀标签);C、瓶口紧靠试管口缓慢地倾倒(防止液体飞溅和控制液体量);D、盖紧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防止液体挥发和方便下次取用)。较少量的液体用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防止试剂被污染);B、始终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试剂被污染或腐蚀胶头);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4 页 C、滴加试剂时,滴管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防止试剂被污染);D、胶头滴管用过后立即洗净,以备再用;而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放回原瓶,无须清洗。极少量的液体(测溶液的 pH 值)用玻璃棒蘸取。注:玻璃棒用过后立即洗净并用干净的纸擦干,以备再用。4、一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用托盘天平称量。5、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量筒和滴管(定容)量取,操作口诀“先斜倒后平滴”。注 1:滴管定容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注 2:无论是平视还是俯视或仰视,始终是看凹液面的最低点,而读视线与量筒壁交点处的刻度。(二)托盘天平的使用 1、步骤:先调整零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注:若“左物右码”放颠倒,则药品的质量砝码游码。2、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三)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构造:灯体、灯芯和灯帽。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灯帽正放,火柴点燃,外焰加热。使用前“两检查”检查灯芯(若灯芯参次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若灯芯伸出过长或过短应用镊子调整长度)和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既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 1/4,也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使用时“两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后“一必须”必须用灯帽盖灭(若是玻璃灯帽,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避免灯帽内形成负压使灯帽打不开;若是塑料灯帽,则不用盖两次),不能吹灭。注:若要灯焰平稳,并适当提高温度可加金属网罩。3、给物质加热:加热固体:固体平铺于管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加热液体: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管口向上倾斜与水平面成 45角,并且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注:为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外壁应干燥;先预热,然后固定加热;管底不接触灯芯;加热后不能骤冷。(四)连接仪器装置 1、导管与橡皮塞:蘸水润湿,旋转连接 2、导管与胶皮管:蘸水润湿,旋转连接 3、橡皮塞与容器口:旋转塞紧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步骤:连接仪器,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紧容器外壁。判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即气密性良好)。(五)洗涤玻璃仪器 1、洗涤方法:少量多次先倒净废液,再注入 1/2 容积的水,振荡后倒掉,重复几次即可。注:如果内壁附着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2、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或仪器内壁附着一层均匀的水膜。3、洗净后放置: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补充:难溶物的洗涤 1、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涤剂洗涤,再用水冲洗。2、不溶性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5 页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课题 1 空气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化学史: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2、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实验原理: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消耗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通过容器内水面的变化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符号表达式:P+O2 点燃 P2O5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放热;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容器内水面上升约 1/5 体积。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支持燃烧;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注 1:容器内水面上升小于 1/5 原因:装置漏气(容器内外压强差小);红磷量不足(容器内氧气没有消耗完);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容器内外压强差小);注 2:容器内水面上升大于 1/5 原因:弹簧夹没有夹紧(容器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瓶中过慢(容器内部分空气受热从瓶口逸出)。注 3: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4、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5、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注:两者间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两者间的联系混合物由多种纯净物混合而成。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氮气:化工原料(制造硝酸和氮肥);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充气防腐);液氮提供低温环境(冷冻麻醉、超导)。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氖气发红光、氙气发强烈白光);可用于激光技术;液氦可用作制冷剂;氦气填充气球或飞艇(密度小于空气);氙气用于医疗麻醉。三、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可吸入颗粒物)。注: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2、气体污染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3、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4、保护空气: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补充: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1、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物质的排放)2、温室效应(CO2、CH4等气体的含量升高)3、酸雨(NO2、SO2等气体的排放)4、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5、水体富营养化(N、P 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6 页 课题课题 2 氧气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氧气的熔、沸点很低。注 1:液态和固态氧气都呈淡蓝色。注 2:工业生产的氧气,加压液化后贮存于蓝底黑字的钢瓶中。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很快就会熄灭;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 1:此实验可以用来鉴定氧气。注 2:多种气体(如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或氮气)中,若只要鉴别出氧气,应选用带火星的木条;若要将多种气体彼此区分开,则应选用燃着的木条。2、硫(磺)燃烧实验:S+O2 点燃 SO2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并放热。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目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木炭燃烧实验:C+O2 点燃 CO2 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都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并放热。4、红磷燃烧实验:P+O2 点燃 P2O5 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都生成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5、铁丝燃烧实验:Fe+O2 点燃 Fe3O4 现象: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注:实验成功必备条件: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下端绑上一根火柴(引燃铁丝);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使集气瓶炸裂)。6、镁带燃烧实验:Mg+O2 点燃 MgO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热。注 1:镁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注 2: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还能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Mg+N2 点燃 Mg3N2 Mg+CO2 点燃 MgO+C 补充: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反应物具备的条件 能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反应后不生成气体。不能使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为木炭、硫磺燃烧后有气体生成,容器内外没有压强差(如果将水换成 NaOH 溶液,则可以使用木炭或硫磺代替红磷,因为NaOH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CO2或SO2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镁带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还能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使测定的结果偏大。结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定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A+B AB 2、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定义: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注 1:“氧”“氧气”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的性质。分类:剧烈氧化(如燃烧、爆炸、自燃等)和缓慢氧化物腐烂、酒醋发酵、金属锈蚀等)。注: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7 页 和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都放热。课题课题 3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H2O2 2MnO H2O+O2 KMnO4 K2MnO4+MnO2 KClO3 2MnO KCl+O2 2、制取装置: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A、固液常温型(如 H2O2和 MnO2制 O硫酸制 H2)B、固固加热型(如 KMnO4或 KClO3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A、排水法(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B、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C、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制取制取氧气氧气 +O2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O2、石灰石和稀盐酸制 CO2、锌粒和稀 和 MnO2制 O2)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且不与水反应)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8 页 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优缺点比较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且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收集满。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且操作方便。3、操作步骤:H2O2和 MnO2制取 O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固体固定装置倒入液体收集气体 KMnO4或 KClO3和 MnO2制取 O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加热药品收集气体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注:KClO3和 MnO2的混合质量比为 3:1。4、收集方法: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5、验满方法:排水法:当集气瓶口处有气泡逸出,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6、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是氧气。注 1:固固加热型操作要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药品平铺于试管的底部(增大受热面积,且受热均匀);铁夹夹在离管口 1/3 处;导管露出橡皮塞少许(便于气体排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先预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排水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口(便于观察);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瓶中的空气);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槽中取出后正放在桌面(防止气体泄漏);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注 2:固液常温型操作要点:若使用长颈漏斗必须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而使用分液漏斗无须液封。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相比,既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又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注 3:H2O2和 MnO2制取 O2的优点:无须加热,操作简便安全,且节约能源;生成物只有水和氧气,绿色环保;二氧化锰易回收。7、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AB A+B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氧气、氮气沸点不同。2、膜分离法:利用氧气、氮气通过高分子膜速率不同。注:氧气的工业制法都属于物理变化。三、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注 1:改变 加快;速率 速度;化学性质 性质;反应前后 反应整个过程。注 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对反应能否进行以及生成物的多少毫无影响。注 3:MnO2既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也不是 KClO3或 H2O2制取氧气反应的唯一催化剂。2、特点:一变两不变。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补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反应物的纯(浓)度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催化剂:有无;种类;多少(即反应物与催化剂的质量比);形状或颗粒大小。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9 页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课题 1 分子分子和和原子原子 一、物质的微粒性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注:金属、稀有气体以及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铁、氦气、金刚石等)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其他单质、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氧气、红磷、水、二氧化碳等)一般由分子构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等)一般由离子构成。2、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观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着。微观粒子之间都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注 1:微观粒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注 2: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压强越大,间隔越小。注 3: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通常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但是水反常(冰中水分子间的间隔比水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大)。补充: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的套路 1、涉及“看不见、闻不到、测不出”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2、涉及物质状态变化(如溶解、蒸发、挥发、扩散等)用微粒都在不断运动着解释;3、涉及物质体积变化用微粒间都有间隔解释;4、涉及物质化学性质用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解释。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 1: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由大量分子的聚集体表现。注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在核变化中仍可以再分。3、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但不一定比其它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补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并不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只是分子运动速率快慢和分子间间隔大小发生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化(即原子三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Q K L M N O P 课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卢瑟福的 a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与解释:大多数 a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不受原子核的排斥而通过原子内部,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大的空间;少数 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是因为一小部分近时受到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 a 粒子被弹了回来,是因为极少数 a 粒子撞到原子核上而被弹回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2、原子的构成 注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核外空间里作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注 2:由于质子所带电荷与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注 4: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由于能量高低不同而分层排布。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10 页 是因为大部分 a 粒子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一小部分 a 粒子经过原子核附撞到原子核上而被弹回,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有相对很电子在这个核外空间里作高速的无规则运动。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也不同。注: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2、核外电子排布特点:(288 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布每个电子层最多排布 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布 8 个电子。注: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最多排布 2 个电子3、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4、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稀有气体元素 8 个(氦为 2 个)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 4 个 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 4 个 易得到电子到稳定结构注: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为稳定结构。结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三、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为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为阴离子3、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关系:4、离子符号:nR (n 为 1 时注:R 为元素(或原子团)符号,n为的电子数,失电子为,得电子为。最多的有七层。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布。个电子。Mg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84 规律)得失电子情况 化学性质 不得失电子 稳定 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活泼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活泼 个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 2 个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带负电的原子为阴离子。时,省略不写)为 1 个离子所带的电荷,其中 n 为得失。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11 页 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可分性 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团可以再分 符号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注: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电子层数不一定相同(阴离子和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而阳离子比原子少1 个电子层)。四、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rA)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注: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公式:12CmS rrmAS 注 1:Cm表示碳 12 原子的质量;rm表示任一原子的质量,S为标准。注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原子质量是实际值,单位为“Kg”,必须书写。3、由于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1,因此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课题 3 元素元素 一、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即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含量:(质量分数)地壳里:OSiAlFe 人体中:OCHNCa 空气中:NO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联系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 1、表示方法: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2、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若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便失去了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即只能表示几个原子)。3、元素分类:金属元素:有“钅”字旁(汞例外)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 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旁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1、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7 个周期),18 个纵列(16 个族,包括7 个主族、8 个副族和 1 个零族)。2、规律: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同一族(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由上而下依次递增每一周期(第一周期例外)元素都由金属元素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3、信息:每格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补充一:物质、元素及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补充二:关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正确说法 1、宏观角度:混合物由纯净物组成。例:空气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元素组成。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微观角度:纯净物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或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构成。注 1:“组成”与“元素”搭配;“构成”与“分子”、“原子注 2: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时,必须遵循“无数对无数律。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12 页 依次递增。元素都由金属元素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相 核外电子数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原子”、“离子”搭配。无数对无数,有数对有数”的规第第四四单元单元 课题课题 1 一、水资源状况 1、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很少2、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注:水体污染的来源 工业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节约工业用水改浇灌、漫灌为喷灌、滴灌节约农业用水改变习惯、使用节水器具节约生活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26 Fe 铁铁 55.85 自然界的水自然界的水 1 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 但可利用的淡水很少。人均量少,还不同程度受污染。、废气)的任意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工艺节约工业用水。滴灌节约农业用水。使用节水器具节约生活用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课题课题 2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净化原因:天然水里含有许多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注:不溶性杂质使水呈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水有气味或颜色2、净化方法:沉淀: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A、静置沉淀(自然沉降):利用物质自身的重力作用,B、吸附沉淀(絮凝沉降):利用明矾等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悬浮杂质的吸附,使小颗粒杂质变成大颗粒加速沉降。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A、仪器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注:漏斗和滤纸组成过滤器。B、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防止气泡减慢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防止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留有气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内壁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侧(防止玻璃棒戳破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注 1:若过滤的液体比较浑浊,可静置片刻后(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过滤,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加快过滤速度然浑浊,可再过滤一次。注 2: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吸附:利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过滤杂质,还可以吸附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如色素和有异味注:活性炭不能吸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蒸馏和煮沸的步骤。注: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步骤都属于物理变化二、硬水和软水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13 页 天然水里含有许多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使水有气味或颜色。使大颗粒杂质沉降。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悬浮混合物的分离。)、滤纸。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防止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留有气泡);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内壁的间隙流下)。破滤纸);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再加快过滤速度);若得到的滤液仍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异味的气体)。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净化程度最高。投药消毒的步骤,没有其余步骤都属于物理变化。1、定义: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2、区分方法: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3、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物高,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管道变形或损坏用硬水有害健康。4、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日常生活中 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物;锅炉用水硬度而且会使管道变形或损坏,甚至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生活中)和蒸馏(实验室中)课题课题 3 水的组成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 101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 0,沸点是 100。纯水的导电能力较弱二、电解水实验 1、装置及电源:水电解器、直流电 2、反应原理:H2O 通电 H2 +O2 电极:负极 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注 1: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注 2: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检验:正极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4、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5、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刚开始收集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要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氧气与电极反应生成的气体的增多,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接近 2:1,因为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已达到饱和,且氧气与电极反应已完全。三、物质的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有可能是混合物氧、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绝不可能是化合物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有可能是混合物,绝不可能是单质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而含氧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第 14 页 水的密度最大为 1g/mL。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增强水的导电性。氧气;负极的气体能燃 体积比往往略大于 2:1,主氧气与电极反应。但随着因为两种气体在水中的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绝不可能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绝不可能是单质。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补充一:物质的分类总结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宏观: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是否由一种分子构成。图形:是否由一种球体组合构成。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宏观: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微观:分子是否由同种原子构成。图形:球体组合是否由同种球体构成3、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区别:-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