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101例临床分析.pdf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101例临床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101例临床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临床论著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例临床分析)邢彤苑超张望德原标李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管外科,北京!#)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年(月!#!年!月间药物治疗!例下肢$%&患者的情况。结果:!例下肢$%&患者经药物(尿激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等)治疗后,!个疗程的总显效率为)*+*,。结论:下肢$%&在诊断和治疗上并不困难,只要正确认识本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中图分类号:-./0 1 0文献标识码:2文章编号:!3#/(#!).3 *!3 0!#$%&()&(*+(,-#./$+(0),*1,2$2,-(0 ,3 )4()*$(5(&+&+&5 2$2,-6 7 6%&2 2)8 9:;?:A 0&,,B C :;D&+=E#,(&F,G)+&,-A 0$+&E F&.&+H)$+#2 0$.C,2.$(&,I 7 7 6J%,6 K(L):M M 6 E M M N 1 2()&%(O 1 P%($/:&4 5 6 7 8 9 7:5:;5?7 8:5 7:A:;4 E($%&)4 B:;5 8 4 F 5 5 G:5 :H 1!(0 E,#2:I 5 5 6 5 F 5=?8 A?7 8=7:7 4 B!C 7:5 A:EF;4F 5 5:5 7:5=B 4$%&4 B 8 4 F 5 5 G:5 :H 7:J;7 4 H 7 A K;4 E C :7 8=9 3 A K2 9 K 1!(:4 L 7 A 1#!1 Q 2 G (2:&;5:5 7:E B 7?:4 H 7 B:5 4 A 5?4 9 E 5 4 B C;7 7?4:;5 7 C H 1 2 B:5 4 A 5?4 9 E 5 4 B C;7 6 5 7:5F 7 E)*1*,1 A,+%G 2$,+:M:E A 4:=B B?9 8:4=7 K A 4 E 5 7 A=:5 7:$%&4 B 8 4 F 5 5 G:5 :H 1 N 7 8 H=7 K A 4 E E 7 A=:5 7:E B 7?:4 H 5 E 9 8:1R 53,)#2=5 5 C6 5 A:;4 E,8 4 F 5 5 G:5 :H G(0,)S 2#)2 2$5 C 7 :R A KJ;7 4 H 7 A KS 4 E C :7 8 2 B B 8 7:5 4 B J 7 C :7 8T A 6 5 E :H 4 BU 5=3?7 8 P?5 A?5 E,Q 5 R A K,!#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 5 C6 5 A:;4 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大多始发于腓肠肌静脉丛或髂静脉至股静脉段。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扩展至肢体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处理,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并发肺梗塞,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年(月!#!年!月治疗下肢$%&患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6资料与方法6 1 6临床资料!例中男/#例,女0 例,男女之比为!V 1 0;年龄*#!(*岁,平均/!1.岁。病变累及左下肢./例,右下肢#!例,双下肢!/例,左右侧之作者简介:邢彤(!.3),男,主治医师收稿日期:#!3 (3*!修回日期:#!3!#3!比为!V 1 0/。发病原因或诱因比较明确者.!例,其中创伤后发病*例、术后发病*.例,妊娠与产后发病/例,长期卧床发病!#例,患肢发生炎症*例,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病#例。6 T I诊断依据6 T I T 6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均有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全身发热#!例,肤色青紫/0例,组织坏死!例。6 T I T I肢围的测定以膝上#?和膝下!/?测量患肢及健侧肢围,求出肢围差。本组肢围差为*1!W 1.?。6 T I T M血管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行此项检查,以确定血栓形成的部位和阻塞程度。本组病例中单纯髂股静脉血栓#!例,静脉以远血栓!)例,混合型.*例。!*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第!/卷第.期!#$%&()*+%&,!&-&%.$+/%0 1*+-2 1-+3&,#!4/5,6 7!/,8 7!.!#分组情况!例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依据所用药物,分为以下#组。!组$例,尿激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尿激酶%&万&万静脉滴注,(),*)!)为!个疗程。#组%+例,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次./!%/,用药*)!+)。$组!*例,复方丹参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例,降纤酶治疗#例,其它#例。复方丹参液用量为!0 1#0 1,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用药&)!)。降纤酶用量为&!,静脉滴注,(),#)为!个疗程。其它治疗包括单独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己酮可可碱及活血化瘀中药。以上#组患者有时还辅以血管扩张剂(如凯时注射液,即前列腺素2!注射液)、抗感染剂治疗和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等。治疗期间均卧床、抬高患肢%周+周。!$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3 0;多普勒超声和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基本通畅,返流不显著。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3 0;多普勒超声和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欠通畅且瓣膜功能不佳,有轻4中度返流。有效:症状减轻,肿胀基本消退,多普勒超声和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多不通畅。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结果附表药物治疗下肢5 6 7的疗效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8)!$+$.$9*#!*!#!&+9%$!*:.&%9:合计!$.%*#9#本组!例下肢5 6 7患者,经!个疗程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见附表)。治疗后膝上%3 0平均肢围缩小%;.3 0,膝下!3 0平均肢围缩小!;+3 0,治疗期间无症状加重和复发者。发生肺栓塞%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发生脑出血死亡!例,死亡率!;8。治疗期间本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液粘稠度有所改善,但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本组病例随访!个月%;&,共随访到患者.例,随访率为.*;!8。其中.$例症状得到缓解,可正常生活及工作,占随访病例的:*;*8。随访期间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例,表现为每遇站立或活动后,下肢出现肿胀。#讨论#!下肢5 6 7的病因下肢5 6 7在西方是常见的疾病。近几年,文献报道我国的发病率,尤其是外科手术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也并非少见。下肢5 6 7病因主要与血管壁损伤、血液瘀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在血管壁损伤中内膜损伤更为重要。内膜损伤可继发于局部因素包括血管的直接损伤、感染或其它组织损伤。本组#例发生于创伤后,且均在#)之内;另有#例近期有患肢炎症病史。在大多数下肢5 6 7的病例中,血栓形成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血液瘀滞几乎总是牵涉其中。因此,血液淤滞在下肢5 6 7中起着重要作用。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长期肢体制动或偏瘫引起腘窝部的静脉血瘀滞一直被认为是引起下肢5 6 7的因素。本组!%例患者有长期卧床病史,#$例发生于外科手术后&)内。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5 6 7的重要原因。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不但使左髂静脉回流受阻,还可形成腔内粘连。文献#报道,通过尸体解剖发现左髂静脉内有粘连结构,出现率为&%;&8,为临床上下肢5 6 7好发于左下肢的现象提供了解剖依据。本组病变仅累及左下肢者$&例,占$+;+8。血液在高凝状态下容易导致5 6 7,与手术和%#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第!&卷第$期#$%!&#()*+!&,&-&!.%+/!0 1*+-2#1-+3&,%!4/5,6#7!&,8#7#$外伤无关的遗传或获得性高凝状态都有发生!#的危险,很多疾病可使患者发展成获得性高凝状态,如恶性肿瘤、妊娠、服用雌激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糖尿病及肾病综合征等。本组有$例发病于妊娠与产后;%例在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病,是否一氧化碳与高凝状态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下肢!#的治疗下肢!#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本文仅对药物治疗中的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进行讨论。肝素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经典而重要的抗凝疗法。其并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可通过抗凝而预防血栓的滋长和复发,以促进血栓早期的自溶&。普通肝素可引起出血和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因而需要实验室检查(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时间)来监测和调整剂量。近年推荐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分子量为(!)()通过抗凝血因子和#而起作用。其和血浆蛋白亲和力低,以低剂量发挥更大的生物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预后;只需根据体重给药,每日%次,且无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另外,动物实验中发现其出血 血栓形成比率低,但未经临床证实$,*。本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中未见出血等并发症。抗血小板聚集(祛聚)疗法,也是抗凝治疗的一种。此类药物常见的有阿斯匹林、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此外,丹参、川穹嗪等也具有祛聚作用。此类药物主要用于症状轻微或经其它药物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用药期间只需间断监测,不需频繁化验检查,一般检测出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即可,可应用于门诊,简便易行。溶栓疗法是治疗下肢!#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蝮蛇抗栓酶等。尿激酶疗效确定,效果稳定,特别是早期患者常能迅速改善症状&,*。本组发病时间在$+内的*&例患者中,有&$例患者采用了尿激酶治疗,其中%例患者用药当天即显示了明显疗效。此法适用于早期严重病例。国内曾有报道首剂试用小剂量,无副作用再加大剂量,,近来,早期、大剂量的用药被大多数学者肯定,有在疗程头+-(万!-$(万.+尿激酶的用法,亦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组应用尿激酶治疗的*(例中有$&例首剂始应用$(万.静脉滴注,疗效明显,未见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我们的经验是:溶栓疗法的关键是抓住时机,溶栓开始得愈早,效果愈好。无禁忌证时,应立即开始溶栓疗法,若推迟%+!+,可使溶栓成功率降低。血栓形成$+内溶栓效果较好,!$+疗效较差。故我们对病程$+的患者首选溶栓疗法,对病程!$+者以抗凝疗法为主。溶栓、抗凝药物的共同副作用是出血,多为注射部位的出血或血肿、泌尿和消化道出血及手术切口的血肿和出血。本组-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血压过高,造成脑出血,最终死亡。因此,溶栓治疗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脑出血、肾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史,防止术后恶性高血压的出现,除特别注意防治出血并发症本身外,还应注意控制其它诱发出血的因素。物理疗法也很重要,抬高患肢,可促进血液回流,本组妊娠中的患者用药受到限制,主要靠物理疗法,明显好转。而一些虽然行溶栓治疗,但疗效不理想者,可能与忽视物理疗法有关,物理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必要时辅以抗菌素及扩血管药物治疗。据我们的经验,静脉沿线疼痛明显、合并发热者,尤其在治疗的早期,抗菌素的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扩血管药物的作用使血管扩张,会增加药物与血栓接触面积,可能增强溶栓疗效。本组%-例同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凯时注射液,均达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显效)例,有效-例。!下肢!#的并发症肺栓塞是下肢!#的致命并发症之一。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始发于腓肠肌静脉丛);肺梗塞多并发于主干静脉及其近侧的血栓。腓肠肌静脉丛以上的血栓形成、肺梗塞发生率高达$(/,其中-&可致命0。本组%例肺栓塞患者均属中心型,均在治疗早期($+)未遵医嘱自行下地活动。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早期,应严格卧床,一般应卧床%周!周以上,禁止下地活动,以防栓子脱落。下腔静脉放置滤网或滤器是预防肺栓塞的最佳选择,-0)%年试用于临床,使肺栓塞的发生率降至%1,/-(。总之,下肢!#在诊断和治疗上并非十分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第-$卷第*期!#$%&()*+%&,!&-&%.$+/%0 1*+-2 1-+3&,%(-4/5,6 7-$,8 7#*困难,只要正确认识本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参考文献!黄新天,张培华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进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0,12 3 4 5 6 7 8.9:;/5?5,?5.;/#1)0,42 1 A;5.,!$B,!(C=6 6.):&张年甲,钟世镇主编腹盆部血管解剖学 D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E !*FD G H 9 1 1I J,C 9?;/0 5 1K H H=4 4,1 0 9 1 9 A,1 05?5.;GL;/,9/,#M 4#C=4 A,!$%$,E B(!):!&2 1 0 7 5 1;,N,D 9 4;1O,M 4=G,J,,09.P 4,9 0 ,1 05?5/;/Q;0 7.5 Q)5.,G=9 4)Q,;A 7 07,6 9 4;1/#2 4 G 7 1 0,4 1D,L,!$,!:B(!)B(E B 冯友贤主编血管外科学 D第*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E 汪忠镐急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例的诊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F,!(:!B F)!B B%刘立根,董骏武,王萃山,等R尿激酶延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血液学杂志,*(,!&():*!*)*!&$I 9 9/Q 9 ;S,+;G 5.9;L,/2+P 7,G 5/0),G 0;-,1,/5 ,)G 7 9 1;G 9./5 K T P6 4 5 6 7 8.9:;/;1 A,1,4 9./=4 A,4 8#1 0,42 1 A;5.,!$B,!(C=6 6.):*!(S 4,1 6 4 5-,L 0,G 7 1;U=,5 4;1/,4 0;5 15 S 4,1 ;,.L-,1 9G 9-9.A静脉注射,症状缓解。下午给予常规抗炎药白霉素及丁胺卡那、止血药,患者无特殊不适。凌晨!时左右患者腰、臀部出现少量红色丘疹,考虑为抗炎药物过敏,给予地塞米松 A静脉注射,注射后丘疹未见好转,数小时后患者全身均出现丘疹,早%时再次给予地塞米松!(A静脉注射,常规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后皮疹继续加重,遂停用抗生素。下午*时再次加!(A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后,丘疹相互融合,形成密集的粟粒大红色丘疹。次日继续使用抗生素、止血药,未见新的过敏现象发生。后经炉甘石洗剂擦试,*L后丘疹逐渐消退。患者既往曾有酒精过敏史,否认其它药物过敏史。查体:P&E W,3%(次 ;1,M 6!&R!%R(X 3 9,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请皮肤科会诊并追问病史,患者曾因其它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手术应用过上述抗生素及止血药,但未发生过敏反应。讨论地塞米松是一种较强的抗过敏药,但其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被忽视,有关报道也较少。此药引起过敏反应常可表现为喉部有堵塞感、烦躁、吸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大汗淋漓、全身皮肤紫绀、血压下降、全身发热、恐惧、皮肤潮红等症状,重者可死亡。本病例未见胸闷、憋气及血压改变,并在使用地塞米松后出现皮疹且不断加重,根据用药时间与用药关系及病史中应用其它药物无过敏的历史,考虑为地塞米松所致药疹可能性大。魏强孝等!认为,其机理可能是药物本身或赋形剂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后,再接触此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酶类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Y羟色胺等,引起喉头水肿,粘膜分泌增加,支气管痉挛,小血管扩张等所致。也有认为与使用者本身系过敏体质,用药剂量大及注射浓度高、速度快有关。总之,临床上对有过敏史的患者一定要慎用此类药物。参考文献!魏强孝R静滴地塞米松致过敏反应!例报告#R宁夏医学杂志,!$B,!%(*):!&RF&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第!卷第B期!#$%&()*+%&,!&-&%.$+/%0 1*+-2 1-+3&,*(!4/5,6 7!,8 7!B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101例临床分析)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101例临床分析)作者:邢彤,苑超,张望德,原标,李谈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刊名:中日友好医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年,卷(期):2001,15(6)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0条)参考文献(10条)1.黄新天.张培华 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进展期刊论文-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998(05)2.Nevelsteen A Prophylax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1996(ZK)3.张年甲.钟世镇 腹盆部血管解剖学 19874.McCann RL.Sabiston DC Current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lic disease 1989(01)5.Anthonie W.Marin H.Bruce L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ith low-molecuar-weightheparins 19956.冯友贤 血管外科学 19927.汪忠镐 急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103例的诊治 19948.刘立根.董骏武.王萃山 尿激酶延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期刊论文-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05)9.Ramaswami G.Nicolaides AN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mechanical forms of DVT prophylaxis ingeneral surgery 1996(ZK)10.Greenfield LJ.Stewart JR.Crute S Improved technique for insertion of Greenfield vena cavalfilter 1983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臧建斌.闫海威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现代中医药2007,27(2)随着近几年我院手术的开展,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发生率较高,多因术后少动,久病卧床,久卧久坐,使这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滞缓易凝等倾向造成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明显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肢体沉重乏力.如不及时治疗使患肢长期静脉高压、瘀血、肿胀而形成瘀积性皮炎,溃疡经久不愈,甚至肢残.根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脉搏痹肿胀水肿血瘀范畴.自2001年5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2.期刊论文 吴泉英.WU Quan-ying-七叶皂甙钠和中药辅助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目的 探讨-七叶皂甙钠和中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七叶皂甙钠和中药,观察下肢肿胀消退,行走路程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明显性(P0.01).结论-七叶皂甙钠和中药配合辅助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费用较低,宜于基层医院使用.3.期刊论文 吴世新.孙丽萍.杨文卿.付丰言 介入导管动脉溶栓治疗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评价-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3)目的评价经动脉途径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置管到患侧动脉周围加压滴注溶栓药.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对照组为3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肢围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机既适用于早期又适用于晚期重症者.消肿时间治疗组均7d,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介入疗法动脉内应用溶栓药物可有效治疗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4.期刊论文 夏志锋.白金广.黄润堂 下肢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对我院1998-102004-06收治的下肢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5例分析如下.5.期刊论文 郭彩云 三藤汤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河北中医2000,22(9)19971999年,笔者采用三藤汤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为我院中医外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0岁8例,4050岁16例,5060岁11例,6070岁4例,70岁3例.病变部位: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10例;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19例;混合型13例.病程均7日.均有西医治疗史.诊断标准依据文献1.6.期刊论文 金号军.王虹慧.Jin Haojun.Wang Honghui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目的 探讨DVT的诱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5例下肢DVT患者,采用静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及配合按摩、穿逐级加压弹力袜进行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结果 46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彩超探查显示血管再通,随访1年以上无DVT后综合征的表现.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DVT有良好的疗效;止血药的应用可能是DVT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7.期刊论文 楼新江.单平.赵灿松.汤旭华.余汁 活血破瘀法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文献报道的尸检发现率为35%52%,经静脉造影证实有症状的DVT发病率为1.6%1.近年来DVT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DVT的治疗,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方案,以溶栓和抗凝治疗为主要方法.2006年3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活血破瘀法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8.期刊论文 韩福胜.王长富.杨文珍.刘宝勋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6)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我院下肢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下肢手术52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4例,发生率6.48%,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水平.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期刊论文 张斌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吉林中医药2004,24(6)笔者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2870岁,平均45.8岁;其中内固定术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2例,均元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发病时间19d;左侧7例,右侧4例;临床主要表现: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增高,压痛Homans征(+),伴疼痛8例,低热5例,无浅静脉扩张;11例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周围型9例,混合型2例.10.会议论文 赵钢.李令根.于文慧.于富敏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体会 2005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多发生于各种制动状态,如各种手术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固定长时间静坐等.病人往往Virchow三要素即静脉淤滞、血液高凝和静脉壁损伤多种原因同时存在,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诱因.本文就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体会进行了论述.引证文献(2条)引证文献(2条)1.伊秀英.刘凤恩 三种方法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3)2.郝又国.毛兴爱 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0例诊疗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学 2006(2)本文链接:http:/-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 下肢 静脉 血栓形成 101 临床 分析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