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与生活的联系.doc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与生活的联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与生活的联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与生活的联系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推出,这是地理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纲领性文件。《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地理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改善学习方式,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掌握知识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必然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有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在地理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以下是笔者近两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此抛砖引玉,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一、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意义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价值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地理学科的爱好。具体的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下述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它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它帮助人们了解各类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地区分布,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它也使人们懂得生活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各类环境问题的形势下,地理教育受到今日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对于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而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一种外界加强于学生的负担,也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一种“考前大量背记,考后大多忘记”的无意义的活动。 2、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能离开“用”字,这种学习更强调的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通过搜集和比较有关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形成原因,说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会有进步和提高。 3、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现代地理学科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重新认识。一方面,地理学科正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一些人长期对地理学科抱有偏见,认为学习地理无非是学习一个地区气候、地形、物产等,实际用处不大。要改变社会上这种偏见,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课程内容的改革,使人们真正看到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二、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容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这一部分地理课程内容比起其他未被选作课程内容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来,在社会生活中的用处更大一些。不存在一条绝对的界线,把地理分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生活无用的地理这样截然不同的两大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对社会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作如下分类: 类型 作用 举例 地理知识 对生活中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的区位因素等。 对各种媒体中地理信息的理解。 我国主要产业地区分布的条件,阿以冲突的原因、各类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等。 地理技能 地图的应用。 据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特征,利用交通图设计交通路线等。 地理图表、表格的运用等。 利用人口增长曲线图说明人口增长的特点,据表格数据绘统计图等。 从上表可知,在社会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两大部分。地理知识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部分,也包括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部分。中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获取大量的信息中包含大量地理信息。但学生对媒体中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不甚了解,值得我们思考。 地理技能包括地图、地理图表、表格的运用。有人指出,中学生应具备的地理技能还应包括应用一定的资料绘制地图和图表的能力,在电脑上查询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在野外对地理位置的定位、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果中学生能够掌握上述技能,尤其是能应用这些技能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那么可以认为,地理技能比较好地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了。 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途径 1、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的衍生性,引导探究学习 中学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征的学科,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衍生性。这种衍生性,为学生提供了质疑、思考的广阔世界。当我们引导学生把研究的视野定格在地理学科与生活案例边缘地带的时候,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数学的创造欲望,并可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渗透与综合,培养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如学到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气候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气候对民宅建筑的影响,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是探究气候对房顶设计的影响,学生通过访问住过“人字型”和“平顶型”两种结构的感受,结合亲身体验,得出在我们南方,“人字型”屋顶最顶层夏天比较阴凉,而“平顶型”屋顶最顶层夏天比较闷热。二是探究气候对房屋朝向的影响,为了验证民间的“坐东朝西,热死无人知”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学生们分别调查了居住过不同朝向的居民的感受,同时利用温度计对不同朝向的房子进行测定,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朝向不同的房子,温度有明显的差距,坐东朝西的房子夏天温度明显高于坐北朝南的房子。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了依托现有的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检验课本知识,检验他人的观点;通过探究的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2、利用生活素材,拓展学习时空 教学过程的社会化、生活化是知识活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如果要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就必须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厚,就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脱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缺乏兴趣和快乐,并且使学生在步入生活后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脱节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房地产开发不断升温,为了节约土地和确保居民阳光权,应如何安排楼房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来解决。这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可使所学知识活化,并得以升华。 3、利用本地教学资源,进行体验性学习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书本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不是完整的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到社会里去上“思维课”,到大自然去读“大自然的书”,以便充分利用社会和大自然这个能产生奇效的教育资源。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和大自然中体验是实现课程资源转化的重要机制,因为体验性教学是知识内化,经验升华的重要方式。如:在学习“旅游活动与环境”这一单元时,我们利用江宁区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将学生分组开展调查研究,让他们亲身体验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自觉承担起旅游环境保护和监督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撰写有关家乡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的小论文并进行交流。同学们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丰富了自身的人文体验。 4、利用对比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构 建知识 新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透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再生、再加工、再创造才能内化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生成多彩的内心文化世界和心智结构。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材料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应从“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新颖生动的事例——生活案例组成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学习地理,构建学科体系。如:在学习有关水资源问题时,我们充分挖掘家乡的环境资源,利用对比材料,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调查家乡大桥河的水质现状,然后引导学生走访沿河的住户,通过住户们的回忆,使学生更真切地感知水污染的严重性,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有关水污染的原因及对策。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使情感得到了升华,实现“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 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初中 地理 教学 生活 联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