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INMOD-NⅡ模拟暴雨后稻田排水及氮素变化.pdf
《DRAINMOD-NⅡ模拟暴雨后稻田排水及氮素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RAINMOD-NⅡ模拟暴雨后稻田排水及氮素变化.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3 6卷第 1 O期 2 0 1 4年 1 0月 人民黄河 YELLOW RI VER Vo 1 3 6 No 1 O 0c t 2 01 4 【 灌溉排水 】 D R A I N MO D N 模拟暴雨后稻田排水及氮素变化 王 宁 , 俞双恩 , 叶兴成 ( 1 教育部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2 1 0 0 9 8 ; 2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8 ; 3 宿迁 市水务局 , 江苏 宿迁 2 2 3 8 0 0 ) 摘要 : 为探究暴雨后稻田排水与氮素流失规律, 在宿迁市运南灌区试验基地开展了常规与控制灌排模式下暴雨后排水
2、 量及其 N O ;一N和 N H 4 +一N浓度的观测试验, 并利用 D R AI N MO DN I I 模型模拟排水量及其 N O ;一 N和 N H ;一N浓 度。实测结果表明: 控制模式与常规模式相比, 排水量减少4 2 一5 4 9 , N O ;一N负荷减少 3 9 9 一6 2 9 , N H N负荷减少3 0 0 一 6 3 3 , 表现为次降雨量越大, 减排量越大。模拟结果表明: 2种模式各次暴雨排水量模拟值的误 差均在 1 0 0 以内, 4次暴雨排水总量模拟值的误差在5 O 以内; 4次暴雨排 出的 N H:一N与 N O ;一N负荷模拟值常 规模式最大误差为6 O 左
3、右, 控制模式误差均在5 0 以内, 2种模式的相关系数 与效率系数 N S指标均较好。采用 控制灌排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排水量, 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减少N O ;一N和 N H 4 +一 N流失; D R A I N MO DN 模型能够有 效地描 述暴雨后 稻田排水及氮素运移过程 。 关键词 : 暴雨;灌排模式;氮素运移;D R A I N MO DN I I ;模拟 中图分类号 :$ 2 7 6 7 ;S 1 4 3 1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1 3 7 9 2 0 1 4 1 0 0 4 1 Si mu l a t
4、 i o n o f Dr a i na g e a nd Ch a ng e s o f Ni t r o g e n i n Pa d dy Fi e l ds Dur i ng Ra i ns t o r ms Us i ng DRAI NM oD N W ANG Ni n g ,Y U S h u a n g e n ,Y E Xi n g c b e n g ( 1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ffic i e n t I rr i g a t i o n D r a i n a g e a n d A g r i e u l t u r al S
5、 o i l - W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i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8 ,C h i n a 2 C o l l e g e o f Wa te r C o n s e r v anc y a n d H y d rop o w e r ,H o h ai U n i v e r s i t y ,N i n g 2 1 0 0 9 8 ,C h i n a ; 3 S u q i a n C i
6、t y Wa t e r A u t h o r i t y , S u q i a n 2 2 3 8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a w o f p a d d y fie l d d r a i n a g e a n d n i tr o g e n l o s s a f t e r r a i n s t o r m ,e x p e rime n t o f me a s u r e me n t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b y u s
7、i n g DRAI NMOD N II o f d r a i n a g e v o l ume a n d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n i t r a t e N a n d a mmo n i u m N i n i t u n d e r c o n v e n t i o nal a n d c o n t r o l l e d i r r i g a t i o n and d r a i n a g e mo d e aft e r r a i n s t o r m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Y
8、u n n an i r r i g a t i o n 8 1 c a e x p e r i me n t a l b a s e i n t h e c i t y o f S u q i a n Me asu r e d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c o mp a rin g wi t h c o n v e n t i o n al mo d e,t h e p e r c e n t ag e r e d u c t i o n s o f d r a ina g e v o l u me1 o a d o f nit r a t e N a n
9、d a mmo n i u m N o f c o n t r o l l e d mo d e a r e 4 2 5 4 9 ,3 9 9 6 2 9an d 3 0 O 6 3 3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mo r e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r a i n f a l l ,t h e mo r e t h e e mi s s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Th e s i mu l a t e d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10、t h e e rro b e t we e n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d r a i n a g e v o l u me u n d e r t h e t wo mo d e s aft e r e a c h r a ins t o rm a re al1 l e s s t h a n 1 0 O t h e e r r o r s b e t we e n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t h e w h o l e d r ain age
11、 v o l u me a f t e r f o u r r a i n s to rm s a r e wi t h i n 5 0 :t h e ma x i mu m o f t o t a l r e l a t i v e e rro r b e t we e n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me as u r e me n t o f n i t r a t e N a n d a mmo n i u m N l o a d c o mi n g f r o m f o u r r a i n s t o rm s u n d e r t h e
12、 c o n v e n t i o n al mo d e i s a b o u t 6 0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l e d mo d e i s a l l l e s s t h a n 5 0 t h e t wo mo d e s a r e b o t h p e r f e c t i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fic i e n t R a n d NS i n d e x T h e d r a i n a g e v o l u me,l O S S o f n i t r a t e N a n d a
13、 mmo n i u m N c a n b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d e c r e ase d a n d t h e r a i n wa t e r u s e e ff i c i e n c y c a n b e i n c r e ase d b y u - s in g c o n t r o ll e d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d r a i n a g e mo d e : D RA I N M0 D- N l I c a n p e r f e c t l y d e s c r i b e t h e p r o
14、 c e s s o f p a d d y fi e l d d r a i n age a n d n i t r o g e n t r a n s p o r t Ke y wo r d s :nit r o g e n t r an s p o r t ;c o n t r o l l e d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d r a i n age mo d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d r a i n age mode;DRAI NMOD N :s i mu l a t i o
15、n 氮素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对农作物增产 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不合理施肥造成氮素流失到农 田之外, 随 降水和灌溉水淋溶到土壤深层或随径流进入地表水, 导致地表 水与地下水水质恶化 。J 。近年来 , 有关农 田排水引起氮素流 失的研究较多, 殷国玺等 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 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 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 区农 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 黄满湘等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 得出了农田暴雨径流氮养 分流失量与累计径流量的关系; 肖梦华等 研究 了稻田施肥后 】 3 6 N H 4 +一 N、 N O ;一N浓度变化及各生
16、育阶段不同渗漏强度稻田 水中N H ;一N、 N O ;一N浓度的变化规律。目前, 对在暴雨条 件下水稻田排水和氮素运移的相关研究基本停留在试验阶段, 收稿日期 : 2 0 1 4 0 5 _ o 7 基金项目: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 2 0 1 1 0 3 7 ) ;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 助项 目( Y S 1 l 0 0 1 ) 。 作者简介: 王 宁( 1 9 8 9 一) , 女, 辽 宁抚顺人 , 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水 土资 源 规划利用。 通信作者 : 俞双恩( 1 9 6 1 一)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农业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 现 代灌排理论与技 术
17、研究工作。 E ma i l :s e y u h h u e d u c a 人 民 黄 河2 0 1 4年第 1 O期 基于模型的研究还不多见。D R A I N MO D是美国农业部推荐的 农 田排水模型, 模型不断发展更新, 并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 1 1 。 2 0 0 6年, 罗纨等 利用 D R A I N MO D模型对宁夏银南灌区稻田 排水过程进行了模拟 , 这是对 D R A I N MO D模型应用于水稻灌 区的重要尝试; 高学睿等” 用 D R A I N MO DN模型模拟了农 田排水以及氮素流失过程 , 表明利用该模型对水稻田全生育期 排水中氮素运移规律的研究及稻
18、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价是可行 的。本研究利用 D R A I N MO DN 模型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 区运南灌区试验基地 2 0 1 2年 4次暴雨的排水过程及氮素浓度 进行模拟, 探究暴雨后农 田排水与氮素流失规律。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1 1 试验 区概况 试验于 2 0 1 2年 6 1 O月在宿城 区运南灌 区试验基地进 行。试验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年均降水量 8 9 2 3 m m, 其 中主汛期 ( 6 _ _ 9月) 雨量占年降水量的 7 0 。该区年均水面蒸 发量9 0 0 m m, 年平均气温 1 4 1 , 最高月平均气温2 7 2 o C, 年 日照时数2 3 1 5
19、h , 年平均无霜期 2 1 1 d 。土壤类型为沙壤土, 经 测定 , 试验区内03 0 c m土壤田间持水率为 2 5 2 8 , 土壤容 重为 1 4 6 g c m , 总孔隙度为4 4 9 7 , p H值为 7 0 2 , 土壤有机 质含量为2 1 8 8 g k g 、 全氮含量为 0 。 9 0 4 8 g k g 、 速效氮含量为 2 7 6 5 m g k g , 土壤全磷含量为 0 3 2 g k g , 土壤速效磷含量为 1 2 5 mg k g 。 1 2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 2种灌排模式, 即常规灌排模式和控制灌排模 式, 每种灌排模式设置 3个重复, 灌排方案见表
20、1 。各试验小区 面积均为0 1 h m。 , 小区之间由田埂隔开 , 田埂高 3 0 c m, 顶部宽 3 0 c m, 逐层压实后修坡, 除靠近农沟一侧的田埂外, 小区周边 从田埂边向地下内嵌 5 0 c m深的塑料防渗膜 , 防止小区之间及 与外界的水分交换。农沟出口处设置三角量水堰, 其中控制模 式的农沟加设控制闸, 采用量水堰计量试验 区的排水量 , 每 0 5 h 观测一次; 控制闸用于调控农沟水位。试验小 区布置见 图 1 表 1 两种灌排模式各生育期水层控制指标 注 : 1 数字正值 为田面淹水 深度 , 负值 为地 下水位 距 田面的距 离, 括 号内为淹水 天数; 2 常规
21、 灌排分蘖后期 晒田, 适 宜水分下 限取 为 0 6 0 , 为根 系层的土壤体积饱和含水率。 供试品种为粳稻, 6月 2 0日泡田翻耕, 6月 2 6日移栽。试 验期间共施肥 3次, 在 6月 2 5日、 7月9日和 8月 1 0日分别施 基肥( 复合肥) 、 分蘖肥( 尿素) 及穗肥( 尿素) , 施肥量以纯氮计 算 , 分别为 1 2 0 、 6 0 、 6 0 k g h m , 共计 2 4 0 k g h m , 基肥在移栽前 一 天均匀撒入 田中。 图 1 试 验小 区布置 暴雨后5 d内连续取水样 , 采集的水样放在恒温 4的冰 箱中保存 , 并在 2 4 h内进行分析。N
22、H ;一N采用纳氏试剂光度 法、 N 0 N采 用 紫外 分 光 光度 法 测定 “ , 测 定 仪器 为 U V 2 8 0 0岛津紫外分光光度仪。 2 模型原理及主要参数确定 2 1 模型原理 D R A I N MO D模型为准二维模型 , 非饱和区为一维垂向土壤 水运动, 饱和区为垂向和侧 向二维土壤水运动, 模型分别进行 田间和地下 ( 包括土壤水 ) 的水量平衡计算。D R A I N MO D N 模型在 D R A I N MO D基础上引入氮素循环模块、 碳素循环模 块和有机物模块, 将水均衡结果作为氮素运移的输入值, 采用 多相一维对流弥散方程对氮素的运移建模n , 用一阶
23、有限 差分法近似求解方程, 进而模拟氮素在土体单元中的运移过 程。多相一维对流弥散方程式为 啬 c C + p b c 啬 ( O C + O gd 鲁) 一 +S ( 1 ) o z 式中: 和 0 分别为土壤液相和气相体积分数 ; C 、 C 分别为 某种形式氮素液相、 气相的浓度; C 为某种形式氮素的固相体 积浓度; p b 为土壤固相干容重; D 为水动力弥散系数 ; d 为分 子扩散系数; 为液相的体积通量; S为源汇项 M L T , S= Js d e p +S ks 一s 一Js d e n , 其中 s 螂代表大气沉降, JS 代表肥料溶解 , s 。 。 代表植物吸收,
24、Js 代表地表径流损失 , S d e n 代表反硝化作用。 2 2 模型主要参数确定 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包括试验区的气象资料(日最高、 最 低气温, 逐时或逐 日降水量) 、 土壤参数(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垂 向和侧向饱和导水率、 不透水层深度、 凋萎点含水量 、 容重、 土 壤有机质含量等) 、 水力设计参数 ( 排水沟深度、 间距等) 、 作物 资料( 种植及收获 日期、 阶段根系深度等) 、 氮素运移参数( 农 田施肥情况、 土壤和降水初始含氮量等) 。根据宿城 区水务局 气象观测资料 , 7月 2 4日、 8月 1 5日、 9月 3日、 9月 1 7日共发 生 4次暴雨级别 的降雨
25、 , 降水 量分别为 1 0 2 6 、 1 6 9 1 、 7 4 2 、 5 9 5 m m。模型初始参数见表 2表 6 。 1 3 7 人 民 黄 河2 0 1 4年第 l O期 表 2 试 验区土壤主要参数 不同土层深度选取值 不同土层深度选取值 l姒0 2 0 c m 2 05 0 c m 5 0 3 0 0 c m 箩烈0 2 0 c m 2 0 5 0 c m 5 03 0 0 c m 土壤饱和含水量 0 0 3 2 1 0 2 9 4 0 2 4 3 侧向饱和导水率 ( c m h ) 1 4 5 0 5 4 0 3 3 土壤残余含水量 0 0 0 1 2 0 O 1 0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RAINMOD 模拟 暴雨 稻田 排水 氮素 变化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c****e】。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c****e】,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