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由《太阳》、《松鼠》以及《习作五》组成。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主要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写的。本组课文是介绍自然之物、探寻科学奥秘的,为我们揭开了许多有趣的自然之谜。我们在感受探索自然奥秘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知识和乐趣的同时,也需要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此外,我们还要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并尝试着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某种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单元导读 1 认识两课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太阳 2 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体会文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写法。 松鼠 2 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学习课文将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交流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说明身边的某一事物;试着将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说明文。 习作 例文 鲸 2 阅读两篇习作例文,了解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一些说明方法学写说明文;按一定顺序把事物的特点、用途及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风向袋的制作 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认本单元的12个2类生字;学会本单元20个1类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5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整体感知课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能够随文准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重 难 点 1.能够随文准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教学 准备 生:预习整组课文,自学生字,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一下; 师:阅读整组课文,思考课时划分及各课时重难点;写出本课时教学设计,制作幻灯。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个性化修改 (一) 导入 新课 口述导入语: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共2篇:《太阳》《松鼠》。”你们已经预习了这一单元,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你预习得怎么样? 跟着老师一起说出2篇课文的课题。 (二)读课文 检查 识字 一学习《太阳》 1 读课文,学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氏”读shì;“兽”读shòu;“殖”读zhí;“蔬”读shū;“较”读jiào。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留心画出生字新词和有特点的句子,学习朗读的停顿和语气。 2. 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生字: 摄 氏 殖 粮 碳 区 杀 菌 疗 新词:寸草不生 摄氏度 繁殖 煤炭 杀菌 治疗 粮食 3理解一些专业性术语。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符号℃。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水蒸气]气态的水。常压下液态的水加热到100℃时就开始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表达应有的感情。)例如: 出示句子(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后面稍作停顿,读“这么”这个词时语气可稍重些,之后语气稍变,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读到“10个”“寸草不生”时,语气可稍微加重。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太阳”之后要适当停顿;“但是”要读得重些,读后停顿一下;“很远很远”和“非常”要读得重些。 (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要读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语气。 6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 蔬 氏 疗 庄 7学生书写生字。 二 学习《松鼠》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再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初步感受本文与《太阳》一文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异。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松鼠(shǔ) 良 凉 光 窄 健 树 苔 强 理 圆形 强调易错字:鼠 歇 窝 勉 梳 (2)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在自读中圈画出来的不理解的词语,若小组交流后仍不理解,可以在全班交流讨论。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生词带入课文中再次读课文。 3 学生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时,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同桌检查读音;开火车读词语,注意纠正读音。 3 小组交流理解专业术语的词语: 繁殖 水蒸气 杀菌 摄氏度 4 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句子。 4.自读老师出示的句子,注意停顿。再听范读,作比较。 5.认真听老师分析易错字。 6 练习写生字: 殖 蔬 氏 疗 庄 1 自由读课文《太阳》,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生字新词。 交流如何识记生字。 组内交流自己勾画的词语,理解词义。 书写生字。 (四)浏览课文 感知大意 出示要求: 1.用一两句话说说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 2这两篇课文在内容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1.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大意 边听学生交流边引导,告知学生2篇课文都是说明文,主要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 为成功为主题的文章。 小组内讨论2篇课文的相同之处。 交流分享、相互补充,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中简单做笔记。 作业 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读喜欢的句段,想想为何喜欢?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 《太阳》易错字 殖 蔬 氏 疗 庄 《松鼠》易错字:鼠 歇 窝 勉 梳 教 学 反 思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方法指导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9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难 点 学会本课生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 准备 师:深入解析教材,写出教学设计,制作相应幻灯;生: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个性化修改 (一) 回顾主题 导入新课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1.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读谜面,猜谜底 (一)、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生词:(出示课件) 摄 氏 殖 粮 碳 区 杀 菌 疗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摄氏度 钢铁 估计 繁殖 粮食 蔬菜 煤炭 水蒸气 飘浮 地区 杀菌 治疗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不懂的地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自己概括拟写。 (2)交流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②太阳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④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⑤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概括拟写) ⑥太阳和风的关系。(概括拟写) ⑦太阳光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概括拟写) ⑧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方法指导: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文段的开头,有时也在文段的结尾。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课件)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出示课件)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 大 热 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出示课件)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出示课件) 生总结,汇报:“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交流识记生字 读词语。 读课文,圈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分段朗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自己概括拟写 交流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读课文1-3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同桌交流) 作者介绍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找出过渡句,并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思考:.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交流后汇报 课堂达标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乡下的爷爷说,今年的地里打了很多liáng shi ( )。 2.我估计他们是用这种方法shā sǐ( )了xì jūn( ),保住了这些生物。 二、选词填空。 预防 预期 1.我们可以用它来( )疾病。 2.大家( )的效果没达到,心里感到非常失望。 繁殖 繁育 3.这种动物的( )能力很强。 4.这个地方是大熊猫( )中心。 三、填空。 太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作业 1 写写生字 2读课文 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 远 特点 大 太阳 热 关系密切 教 学 反 思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方法指导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重难 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 准备 师:深入解析教材,写出教学设计,制作相应幻灯;生: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个性化修改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自由说 (二)整体把握 学习鸟语 (二)整体把握 学习鸟语 主动构建 拓展延伸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出示课件)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形成风 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习1---3自然段 思考: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组内交流后再汇报。 读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读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读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学习4---8自然段: 思考 1. 说说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 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3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作业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吸收---( )( ) 生存---( )( ) 密切---( )( ) 温暖---( )( ) 二、想一想,填一填。 A. 列数字 B. 举例子 C. 作比较 D. 打比方 1、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 2、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 3、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特点 大 列数字 太阳 热 列数字 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关系密切 形成风 杀菌 教 学 反 思 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方法指导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重难 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学 准备 师:深入解析教材,写出教学设计,制作相应幻灯;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个性化修改 (一) 回顾主题 导入新课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松鼠) 请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板书“松鼠”课题。教师用红笔把“鼠”字描红,强调笔顺。 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认真倾听,激活思维,引发想象。 齐读课题, 书空“鼠”字 (一)、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按要求完成: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复习生字。 (3)多音字组词。 晃 huǎng( )huàng( )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通读全文,思考: ①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②松鼠在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清秀”“矫健”“闪闪发光”“玲珑”“格外漂亮”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 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自由读课文,完成任务:1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驯良”、“矫健“的意思。 4 多音字组词 晃 huǎng( )huàng( ) 默读课文, 思考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讨论:( )的松鼠 2.同学读课文时,思考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交流汇报 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2 松鼠在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读课文第一然段,思考: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交流汇报 组内交流:你认为这一段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 课堂达标作业 一、拼音,写词语。 这只sōng shǔ( )小巧líng lóng( ),真惹人喜爱。 二、选词填空。 驯良 善良 温顺 1.对他们来说,这种( )的动物是最好看的。 2.鹿是一种性情( )的动物。 3.妈妈是个非常( )的人。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松鼠面容_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____________。 自主完成 板 书 设 计 17 松鼠 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教 学 反 思 课时 第五课时 课型 方法指导课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重 难 点 1.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师:深入解析教材,写出教学设计,制作相应幻灯;生: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 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 (遮蔽) 游戏、玩耍。 (嬉戏) 2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松鼠的生活,了解松鼠的习性。 1.听写词语,对照幻灯批改。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引导:(1)活动地点——“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2)活动时间——“在清朗的夏夜”“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4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 搭窝 (聪明 警觉 乖巧) 出示句子: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这句话写松鼠搭窝的过程。“先……再……然后……”说明了松鼠搭窝有着一定的顺序。“搬”“放”“编扎”“挤紧”“踏平”说明松鼠搭窝认真,要求严格。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小结: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松鼠怎样的情感? 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课文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特征?(与同桌交流)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 全班交流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交流汇报 读句子 1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用“-----”标注出来 2从“先……再……然后……”说明了什么? 3从“搬”“放”“编扎”“挤紧”“踏平”等词语说明什么? 4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再交流 读课文第四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松鼠怎样的情感? 读写结合 , 学有所获 本文文写法回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作者之所以能把松鼠介绍得如此形象生动,是因为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特点。 写法具体指导:(1)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每一类或每一只动物都有自己的外形特点,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大象的长鼻子、白兔的红眼睛等。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找出动物与众不同的地方,用恰当的语言描写出来。(2)要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来写。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如猴子机灵好动、熊猫憨厚可爱、小猪贪吃贪睡等。习作时,我们应注意抓住这些特点来描写。 小练笔。 选择下面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写一段话。 ①蚂蚁搬家 ②喜鹊筑巢 ③小鸡啄米 当堂检测 一 、选字组词,在正确的字的下面打√。 果(人 仁) (骨 滑)动 (脑 恼)怒 二、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 ) 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 3.它们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 三、在括号里注明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它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在小组内讨论 自由说 作业 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按要求完成写话练习 板 书 设 计 面容---清秀 外形特征 身体---矫健 松鼠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胆小 活动时间 活动范围 性格特征 行动 储存粮食 搭窝(聪明 警觉 乖巧) 繁殖 生活习性 换毛 爱干净 准确生动的语言 合理清晰的结构 鲜明的事物特征 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 学 反 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