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临湘市二完小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第 1 节 课题: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主备人 陈佳 参备人 江霞飞、蒋筱雄、吴珊、方清秀、李乐香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概念。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钟、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一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刚才,像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4、(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学生反馈。 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第 2 节 课题: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主备人 陈佳 参备人 江霞飞、蒋筱雄、吴珊、方清秀、李乐香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 教学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钟、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时间的计算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出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 钟面指针有哪些? ② 1时、1分、1秒 ③1时=60分 1分=60秒 2、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3、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 60秒=( )分 3分=( )秒 600分=( )时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全班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 3 节 课题: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主备人 陈佳 参备人 江霞辉、蒋筱雄、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使学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学生作息时间表,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三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 一、复习 出示本校《临湘二小作息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回答一下的问题: (1) 我们每一节课用多少时间? (2) 早操用了多少时间? (3) 我们的眼保健操用多少时间? (4) 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里走?并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5)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二、激趣导入 掌握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会更有效率的做每一件事情。 (1) 出示第8页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作息时间表格。(提示:时间一定要合理) (3) 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且给予交流,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说说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说说谁用的时间最合理。 (2)挑选出比较合理的十位同学的作息时间,全班同学共同制作《我们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3) 展示作品。 四、课外作业 (1)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小组内讨论。 (2)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五、小结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留下了一则意味深长的话: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的理解这几句话,充分的利用每一秒。 第 4 节 课题: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主备人 陈佳 参备人 江霞辉、蒋筱雄、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钟、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四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同学们你们记得第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板书: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知识结构网络: 秒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1分=60秒 1时=60分 时间的应用(比较大小及解决应用题) 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在( )里填上“〉”“<”或” “=” 9分( )90秒 3时( )100分 5时( )500分 150秒( )2分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讲解。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明跑100米要用16( ) (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 (5)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 (6)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3、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 )个字 A.6 B。5 C. 30 (三)解决问题 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 )分钟。 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 )时到无锡。 四、小结质疑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 第 5 节 课题: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主备人 蒋筱雄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和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一、复习准备 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28-9 24+9 35-30 98-70 78+9 46-7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你们都坐过车吗?每人要买一张车票,我们班一共买几张? 出示教科书第9页主题图。 1、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 根据画面上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车有关的问 题? 三、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1)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3)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1)学生根据信息先列出算式。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四、巩固练习 52+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五、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口算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 6 节 课题: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主备人 蒋筱雄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一、 新课导入 1、 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58+42= 57+17= 48+37= 3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么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人们出门旅游要坐哪些车吗? 1、 出示第11页情境图 观察图画:(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师有选择性的板书: 问题(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 解决问题(1) (1)根据图画数据信息,列出算式:65-54。 (2)怎样计算65-54呢? 3、解决问题(2) (1)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数据信息,列出算式65-48。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出65-48。 4、根据信息,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 完成第11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7 节 课题: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主备人 蒋筱雄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三课时 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 一、 情境引入 1、出示游客在纪念品商店购物的场景图。 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了多少个“海宝”?(列式:380+550=) 3、 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1、怎样计算380+550呢? (1)独立思考,算一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 (2)讲解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2、探究减法 出示: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1)让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2)怎样计算550-380呢? (3)强调:当哪一位上不够减,就需要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4页“做一做”。 2、练习三第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 8 节 课题: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主备人 蒋筱雄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四课时 估算 一、 复习回顾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15页例题4情境图,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2、估算六个年级的总人数。 先独立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估算的方法。 (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 220+230=450 450大于441 (3)221大于220 239大于230 220+230=450,结果一定大于450,坐不下。 强调: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 练习三第6题。 算出得数,再连线,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第 9 节 课题: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主备人 蒋筱雄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方清秀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理归纳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及估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估算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四课时 估算 一、 回顾练习 1、 练习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2、练习笔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二、回顾整理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 3、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 2、 练习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学们认真掌握方法,细心计算,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第 12 节 课题: 第三单元 测量 主备人 方清秀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蒋筱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尺子、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1) 一、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同学们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三、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 宽: 厚: 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理解毫米的具体概念。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自动铅笔,签字笔标签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或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1、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长5( ) (2)教室长10( ) (3)玻璃厚5( ) (4)铁皮厚2(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 13 节 课题: 第三单元 测量 主备人 方清秀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蒋筱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尺子、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 一、学前准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题2 (1)量一量,发现问题。 同学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吗?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量吧! (2)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3) 总结 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有的同学以10厘米为一段来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4) 观察比较,分析推理 观察一下,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板书:1分米=10厘米) 再想想,1米里面又有多少分米呢?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米=10分米) 2、教学例题3 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1)想:1厘米是10毫米 2厘米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 (2)想:10 厘米是1分米 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第 14 节 课题: 第三单元 测量 主备人 方清秀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蒋筱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运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尺子、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1)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 一说。 2、你们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4 (1)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量出100米的距离,仔细观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2、教学例题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1)想:1千米是1000米 3千米是3个1000米,即3000米 (2)想:1000米是1千米 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所以5000米=5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7千米 9000米=( )千米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 15 节 课题: 第三单元 测量 主备人 方清秀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蒋筱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类推的思想方法。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尺子、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2) 一、 复习 1、1米=( )分米 2厘米=( )毫米 50厘米=( )分米 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 1米=( )厘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题4 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是怎样估计的? 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9、10、13、14题。 第9题,认真读题,独立判断,再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10题,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3条路,先找出最近的路线,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就有20个100米即2000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 第14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 16 节 课题: 第三单元 测量 主备人 方清秀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蒋筱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能对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倾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意识到节约能源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10千克1袋的大米、2千克重的实心球、5千克1捆的书、10千克1桶的纯净水、20千克1袋的大米、课堂练习纸。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老师的体重。 2、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 (1)出示例题7 思考:“2吨”、“60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即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充分感受“吨” (1)独立推算:1袋面粉重25千克,多少袋面粉重1吨?(40袋) (2)通过体重感受1吨。 图中小朋友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算一算10个这样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0个呢? 3、吨与千克的换算 出示例题8: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说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2、7吨=( )千克 1600千克-600千克=( )吨 9000千克=( )吨 10吨-40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 17 节 课题: 第三单元 测量 主备人 方清秀 参备人 江霞辉、陈佳、吴珊、蒋筱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并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算。 教学难点 有序的思考问题。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2) 一、 复习 1、 口答 (1) 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他-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