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
《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与自我:人生历程)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全是记叙性文体,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表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人间的关爱、温情 。 文章 作者 感 悟 写 法 藤野先生 鲁迅 理解藤野的高尚品德, 学习鲁迅的爱国深情 时间为序,语言饱含深情, 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我的母亲 胡适 理解伟大的母亲品格, 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 对比鲜明,褒贬分明, 语言质朴,直白坦诚。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深刻体察,感悟独特, 前呼后应,幽默风趣。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文中显现的人文精神 细处入手,小中见大, 平庸外貌反衬深刻灵魂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莎莉文的爱心和艺术, 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细致描绘,形象突出, 语言真挚,深情显露。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真贯彻语文课标,开展问题探究学习。 2、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阅读、感悟课文。 4、本单元均是叙事性作品,应加强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5、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课文的要求。 6、综合性学习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力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1、体味人生,感悟人生。 2、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言。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得体的表述感情、有条理的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 1、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等词语; 2、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3、自学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情感与价值目标: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背景,学习词语,初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详见书上和《教参》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 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四、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一遍,至少提出三个疑问 。 2、熟读书下面的注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近藤野先生,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词语(听写):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此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3.找出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1)外貌描写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 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 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分层次 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提问: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 什么? 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 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 (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5 学生默读11—23段,拟小标题,品位人物品质和写法 (1) 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女人裹脚 四、小结课文一、二部分内容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写法借鉴: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三部分,总结课文。 [教学环节]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合作讨论 :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 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 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2.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 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 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综合评价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2.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要求学生再次结合课文第6—23段进行分析概括。总体性格请参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藤野先生事迹中的某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读“订正讲义”一事,教 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以下问题:①“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间,有什么作用?②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③冒号后并举 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 刻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答 案是否合理。 三、课文学习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歌颂藤野先生,怀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爱国的心声,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全文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了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1、课后思考题(做在书上)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1、记叙顺序: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记叙中心: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 3、线索明确: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4.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2、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检读——默读———解读——品读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师激情导入: 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百年前的母亲,她以自己的仁爱,宽厚,感染造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胡适。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来了解胡适的母亲。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病逝。 三、资料助读。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顺弟16岁这年春天,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胡适的父亲),当时胡传已经48岁,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比顺弟大好几岁,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就续娶了个填房。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小胡适;不过那时还不叫“胡适”,而叫“儿”。他是胡传最小的儿子,顺弟惟一亲生的一点骨血。小胡适出世后刚满90天,胡传被调往台湾供职。然而,幸福是那样短暂,瞬息即逝,悲痛却来得那样突然,沉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胡适母子刚离开台湾,回到绩溪故乡不久,就传来了他父亲胡传病死在厦门的噩耗。这家庭的巨变和不幸,在胡适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于是,顺弟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有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胡适。只因为这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儿子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到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 四、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 明确: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2)请用“母亲是一个……的人,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表现了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和儿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感激之情。) 五、理清本文层次。 提示:1、写“我”童年时的身体、性格、特点;(1——4) 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5——8) 3、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9) 六、本课时小结。 七、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写“我”童年时的身体、性格、特点;(1——4) 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5——8) 3、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问题探究。 出示问题: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2、文章标题为“我的母亲”,然而前面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看似与课文内容没多大联系?这是为什么?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品味语言。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明确: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明确: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又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明确: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四、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散文,我们都很有感触,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也是人间一个永恒的话题。请你用一句名言、一首诗歌、一副画、一曲歌,来表达对母亲浓浓的爱吧!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点:母亲 线:我的性格及成因——母亲的教育(严以教子、宽以待人) ——母亲的影响(深远、令我感激、难以忘怀) [教学反思] 3、我的第一本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意义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 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学生,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研读与赏析 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地补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交待? 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明确:这里的“枉”可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的,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四、小结 本文是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五、拓展延伸 积累关于书的名言:(如) 1、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英】培根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前苏联】高尔基 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2、关于书的名言 [教学反思] 4、列夫•托尔斯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掌握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学习课文运用神奇我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外貌的手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3、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二、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按词语顺序列出)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器宇轩昂:气度不凡]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茶楼酒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表情不自然)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危:高。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诚:实在,的确。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补充部分:读准字音。 锃亮 髭 髯 鬈 可憎 甲胄 粲然 盎然 炽热:极热。小练习:改正错别字,没有错误的不改: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三、整体感知,理出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两部分。 1、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2、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进一步刻画面部特征,重点描写面容表情——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从穿戴和职业两方面来看。 5、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身体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 以上为课文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9、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以上为课文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小结课文: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2、(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词语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探究下列问题: 1、 写托翁的胡须和头发——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同时比喻中有夸张。多体会。 脸上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 黝黑脸膛——皱似树皮;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上; 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一样茂密; 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2、写托翁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几个比喻句。 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就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像狮子的鼻子;另外还有难看的招风耳(特点:大)和两片厚厚的嘴唇。 小结:面部轮廓和结构给人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描车托翁的面部表情特征的句子有: 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冒号后面是解释说明);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 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小结:作者抓住托翁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毫无避讳,展示出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托翁相貌平平的? 一是从穿戴来看——似乎什么穿戴都符合他; 二是从职业来看——好像什么职业的人都像他(议员、酒鬼、面包商、大主教、学生、军人、乡绅、马车夫、农民); 小结:作者从多角度展示托翁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翁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5、课文第五自然段,写拜访者心目中的托翁与亲眼所见的托翁形成强烈的反差。给拜访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 身材矮小;语言平和、随便;待客热情。 小结:这是一个过渡段,自然而然就会写到下一个自然段——托翁的眼睛。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找出第6、7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读一读,体会托翁犀利的目光。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眼睛。 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①运用夸张修辞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②这句话写出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③写出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四、全文总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 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面部轮廓、结构——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重点描写面容表情——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从穿戴和职业两方面来看。 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身体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教学反思] 5、再塑生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4、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5、理解作者对莎莉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6、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7、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千手观音》,导入新课。为学习本文创设情境。 (导入语:2005年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美轮美奂,成为了晚会的亮点。虽然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无法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她们却用来自内心深处最真诚最朴实的爱和我们交流。今天,我们就要与海伦·凯勒一起感悟这心灵深处的声音。) 二、字词 1、生字: 搓捻 繁衍 迁徙 觅食 小憩 遨游 枝桠 刹那 穿梭 暖和 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2、注释:①困惑:感觉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②冥思遐想:深沉、悠远地思索或想像。 ③恩惠:给予或受到好处。 ④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⑤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来不及欣赏。多指美景及艺术品。 ⑥企盼:盼望。 ⑦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思想、感情等)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体会爱的伟大,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通读全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例如: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的老师。)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例如: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 •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2、概括写作思路: 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四、自由辩论、理解主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辩论,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1、自由辩论:你认为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海伦重塑生命是自己的努力。观点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下 语文 第一 单元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