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了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综合性学习。在实施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4.在课上,对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案编号:27——29 课 题: 9.自然之道 课 型: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时间: 第3——1教 教学内容:1.初读感知,了解故事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语,明确单元专题 1.自由朗读单元导语,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说一说本组课文的专题。 3.教师小结:本组课文都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专题编写的。 二、解析课题,故事激趣导入 1.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放学,有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她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她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她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她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小女孩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她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喜鹊死了。 2.引出“道”。 3.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4.板书课题,齐读。 5.解释“道”的意思。 6.指名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列出提纲,自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读课文:标画自然段,读通句子。 (4)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小组里汇报、交流。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4.练一练: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再写出四个词语。 ( )无其事 ( )贯而出 争( )恐( ) 气喘( )( ) 响( )云霄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集体交流,讨论归纳: (1)课文围绕着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哪几件事? (2)将全文内容按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4.全班质疑:当眼看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向导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的“我们”做法对不对?从幼龟最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强化识记生字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书写它们时要注意什么? 2.引导交流,重点指导: 范写“啄”,提醒学生注意不要丢掉一点。 3.学生临写。 4.表扬书写工整的学生。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认真书写生字。 第3——2教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测所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领读。 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领悟“道” 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齐读句子,思考: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指导朗读句子。 4.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第3——8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作者他们到南太平洋旅游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5.精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把画面表演出来,你就读懂了。 (2)分角色表演。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3)集体评议,引导学生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 (4)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能用一个词来说明自己的心情么?带着这些心情,齐读第三段。 6.精读第四自然段。 (1)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2)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游客和向导的表情或态度的词。 (3)指名说说找出的词语。 (4)出示句子“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和“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①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相机理解“极不情愿”。 ②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句子,集体评议。 (5)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7.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出示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1)自由读这些句子。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向导看到这样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说? (3)出示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向导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叹?这悲叹里包含了深深的——? (5)难道只有向导难过吗?你从文中的哪儿看出? (6)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8.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9.感悟启示:我们的原意是要“救龟”结果却“害了海龟”。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或他的同伴,你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10.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三、延伸拓展,内化“道” 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2.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写出生活中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 2.设计一两条有关自然规律的广告语。 第3——3教 教学内容: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后“综合性学习”相关要求。 2.指名朗读,说说此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二、明确分工 1.明确活动目的。 2.小组分工。 三、开展活动 1.小组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案编号:30 课 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 型:略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时间: 第1——1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在人类历史上多著名的大河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大河文明。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讲给大家听。 2.出示黄河图片,学生结合生活中对黄河的印象和了解说说黄河。 3.补充介绍黄河相关资料。 4.板书课题,齐读。 5.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6.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寻找答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理解词语: 摇篮:指发源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理清结构 1.自读课文,练习分段。 2.指名交流,相互启发。 3.归纳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自学课文 1.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2.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归纳。 3.引导学生将过去的黄河和变化后的黄河进行对比阅读。 4.思考:黄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5.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6.用自己的话说说科学家是如何解决的? 7.指名交流,相机归纳板书。 8.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五、总结全文 1.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3.配乐播放美丽黄河的图片,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 2.预习《蝙蝠和雷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案编号:31——32 课 题: 11.蝙蝠和雷达 课 型: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创设情境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搜集有感仿生学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时间: 第2——1教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片,简介蝙蝠。 2.板书蝙蝠,强调“蝙蝠”两字的读音,齐读。 3.出示雷达图片,请学生介绍了解到的雷达的资料。 4.板书课题,齐读,引导思考: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自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情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2.巩固练习: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 即( ) 得( ) 起( ) 坚( ) 既( ) 碍( ) 超( ) 塞( ) 摹( ) 辟( ) 彰( ) 赛( ) 暮( ) 避( ) 障( )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4.理解词语: (1)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举例理解词语: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4)出示重点词语,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 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 ①。 5.再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造句练习,内化词语 1.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2.指名交流。 3.教师小结造句情况。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交流,指导书写难写生字。 范写笔画较多的两个字:“蛾”和“避”,强调占格。 3.自由练写。 4.展示书写规范整洁的字迹。 五、布置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蝙蝠( ) 荧光( ) 揭示( ) 2.认真书写生字。 第2——2教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齐读开头,了解联系 1.齐读第1——2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 交流,小结: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文中是怎么解释的?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4.出示设问句,指名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5.仿说设问句。 二、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1.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2.交流:课文第4——6自然段写了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句子“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1)练习用“即使……也……”造句。 (2)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读,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5.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7.小组学习讨论,教师下发表格,学生读书思考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8.交流: 第一次试验: 方式: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方式: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方式: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9.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10.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1.句子如果去掉“配合起来”行不行?为什么?(丢掉“配合起来”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用上“配合起来”是科学的。) 三、精读课文,得到启示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 4.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齐读第7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8.小组讨论,交流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四、再读课文,归纳分段 1.指导分段: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 2.集体交流,小结: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7自然段; 第三段:第8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1.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2.你还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3.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我知道( )的发明,用它来( ),是从( )得到启示的。 我觉得还能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2.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物或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案编号:33-34 课 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课 型:略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时间: 第2——1教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板书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 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自读感悟,质疑交流 1.学习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 (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①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② 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 2.学习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1)默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感受。 重点感受下面两个句子: ①“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②“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第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第二句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2)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 第2——2教 教学内容:检测巩固 教学过程: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由两篇________组成。(A童话故事 B科普小短文) 2《“打扫”森林》中“打扫”所用双引号作用是________。 (A引用 B表示有特殊意义的话) 3科学家分别从蜻蜓和鲸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护 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 ),能(增多 增强)土壤( )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 昆虫 鸟类 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 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 嫩枝 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 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 3、第2自然段是一个_________段,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给短文结尾部分加标点。 5、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异想天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林务官“异想天开”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案编号:35——39 课 题: 语文园地三 课 型: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习作训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创设情境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五课时 教学时间: 第5——1教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2.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2.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3.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总结 1.请学生说说口语交际中的收获。 2.教师总结口语交际情况。 六、布置作业 给爸爸妈妈说说课堂上的收获。 第5——2教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各自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启示的资料,也有同学介绍了通过自己观察动植物而受到的启发,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积极探索的热情,合作互助的精神,占用困难的勇气也深深感染了我,也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一活动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2.板书习作主题。 二、指导写作 1.明确这次习作的求是什么。 内容:①写自己的发现。 ②活动的经过或心得。 要求: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2.指导“我的发现”。 (1)内容:交待清观察什么;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或试验;了解了什么特点或功能;可以解决人类生活的哪些问题。 (2)顺序: ①提出问题。 ②从某种事物中得到启示(观察试验的过程、发现的秘密)写具体。 ③怎样解决问题。 3.指导写活动经过。 (1)目的: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2)顺序: ①时间、地点、组织什么活动。 ②经过(重点)(整体介绍活动的各部分内容,同学们参与的情绪。具体介绍某一小组精彩的活动及同学们的反映,你的想法) ③活动结束,大家的心情,你的收获。 4.指导写心得:(观后感) (1)中心:呼唤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 (2)顺序: ①组织什么活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②简单介绍活动的经过。 ③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谈谈你的想法。可结合社会现实,可结合自己的打算等。(重点介绍) ④呼唤人们遵循自然规律,热爱自然,发现探索自然。 三、练写提纲 自己思考,想想你的思路应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练写提纲。 四、练写习作 1.自由写作文,教师巡视。 2.教师进行各别指导。 五、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第5——3教 教学内容:修改、誊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改习作 1.小组评析: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按照习作要求互相评一评。 2.教师巡堂参与小组评议习作活动。 3.指名一至两人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集体评议。 4.教师小结习作情况。 二、誊习作 1.学生誊抄,教师巡堂检查格式时候正确。 2.表扬誊抄工整、字迹美观的学生。 三、布置作业 将誊抄好的习作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习作。 第5——4教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齐读句子。 4.教师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作业 积累气象谚语。 第5——5教 教学内容: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 方式,如: (1)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2)“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3)“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4)“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5)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6)“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 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1.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 2.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三、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教案 第三 单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