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解).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解).doc(6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历史观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资 本 主 义 论 本书结构图 绪论 唯物论 认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 如何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的一般规律。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世界观和 方法论 政治立场 理论品质 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本章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理论来源 实践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 广 义 组成部分 绪 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干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应用和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最终结论。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标志:三大工人起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三大起义,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的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考点)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考点) (1)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等人。 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他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看作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果,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观念的反映。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提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基督教的错误在于把上帝与人的本质分离开来,作为人性的反映的宗教到头来成为压制和摧残人性的工具。但是,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有: ①他们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②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配第首次提出了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观点。但他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亚当·斯密从各种劳动形式中抽象出了一般人类劳动,从而正确地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李嘉图进一步发展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观点,并指出交换价值背后的绝对价值的存在,指出商品价值既包括活劳动,也包括物化劳动,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 ③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李嘉图认为,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时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工资、利润都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④通过社会收入的形式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 局限性:一方面,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主要贡献有: ①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时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强调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 ②他们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③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大作用。 ④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猜想和有价值的预见,如:人人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消灭脑体、城乡、工农差别,解放妇女等等。 局限性:不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列宁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根本特征: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考点) 08.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基本内容:(考点)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考点)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与时俱进)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10.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论) 客观主观辩证法相统一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的认识方法 客观规律性与 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的客观性 客观规律性与 主观能动性 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形式 社会的实践性 物质观 哲学基本问题 什么是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普遍特征和一般规律 联系和发展 物质世界 的一般规律 唯物辩证法 本章结构图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观) (一)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2.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性质)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切哲学)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主要考名人名言, (1)区别: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3)正确态度:既要反对哲学替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例.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全部科学知识的总汇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考点) 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即哲学的党性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克服不可知论的根本途径:实践。(考点) 不可知论的代表:庄子、克拉底鲁、康德、休谟(考点),主要考察:名人名言 95理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①研究对象上: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②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考点)▲ ③社会功能上:它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主要考察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观点。 (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考点) 观点: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五行、元气等. 成就:第一,在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摆脱了神话和宗教。 第二,看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联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自发结合 局限性:把握到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予以具体说明,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具有直观性、猜测性. 代表人物:中国:墨子、荀子、王充、柳宗元、刘禹锡、张载、王廷相、方以智、王夫之 西方: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 98理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观点: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和哲学的物质概念,尤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有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但缺少古代的整体观念. 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考点) 二者共同的局限性: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即实践是现实世界的“基础”。(考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①主观唯心主义(考点) 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意识、意志等;在认识论上,夸大人的感性认识,夸大到脱离实践,脱离客观事物;其理论最终归宿是唯我论。 代表人物:西方:贝克莱、休谟、康德、叔本华、尼采 中国:孟子、陆九渊、王守仁。 98理11.《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 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②客观唯心主义(考点).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理念、绝对精神等当成是世界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夸大人的理性认识,夸大到脱离实践,脱离客观事物; 代表人物:西方:柏拉图、莱布尼兹、黑格尔 中国:孔子、老子、韩愈、程颐、程灏、朱熹。 局限性:经不起实践检验、不能正确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③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第一、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 第二、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 第三、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如果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来、绝对化、僵化、直线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考点)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根据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00文17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样式多样性的思想 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既包括自然物,也包括人的实践活动。(考点)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错。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的实物性。错) 列宁物质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考点) 94理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到动物感觉心理; 第三,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②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考点):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在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马克思)(考点) (2)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源泉、来源)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考点) 第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型. 第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表现在: ①意识的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②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 ③意识的主观特征还表现为它对客观对象是近似真实的反映,甚至是虚幻的反映、超前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完全一致的反映(错)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错) 07.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01文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 A.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 是意识的内容 99文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1文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特有的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98理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95理1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2010.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4.理论意义: 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考点)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区别和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一切物质形态(既包括自然形态的物质,也包括社会领域的物质形态)。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实质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 (考点)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马克思: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物质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第一,它们都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不能把高级运动简单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第二,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低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基础。第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转化。(考点) ③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96文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考点) ③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 ④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它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第二,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第三,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第四,是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07.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4)、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①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考点) 意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③时空是相对与绝对、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考点) 08.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相对论揭示了时空随物质运动的形式变化而变化,非欧几何揭示了时空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形而上学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否认时空的相对性;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的可变性、相对性而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和客观性,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康德:时空是认识的感性形式。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意识决定客观世界的错误结论。(考点)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00理19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E. 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客观过程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 (一)实践的本质 1.含义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包括四层含义: ①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 ②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④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客观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最主要的特点)(考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精神生产的实践,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考点)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表现了人的社会本质。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析题一)▲ (1)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考点)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第一自然).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人化自然、为我之物、第二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是客观的。(考点) (2)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①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来说的区分,形成了物质世界的两种不同形态。 ②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第一,自然界是人存在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和有机整体。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各种危害。因此应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人工生态平衡。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经常的、必要的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又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资源。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相反恶劣、贫乏的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延缓作用. 第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不断转化为人类世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不断地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但是,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乃至起作用的方式,但不能消除起客观实在性、消灭其规律,相反必须尊重其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③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应当合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只有实践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他们的和谐统一。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生态中心论,主张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追求原始生态平衡。 二是人类中心论,一切以人的利益特别是当下利益为转移,结果导致过度的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造成生态失衡.这两种错误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1)人的需求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结合度的观点、矛盾原理) 问题根源:①错误的发展观。以物为本,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经济总量的增加、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②人对自然的过度需求。 措施:第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合理控制人的需求,第二,发展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人的实践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结合普遍联系的观点、规律的客观性和人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原理) 问题实质:表面看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破坏,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引起的。 问题根源:①错误的人与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人对自然环境的过度需求和掠夺。 ②没有合理的社会建制,不能协调人与人的利益关系。 措施:①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改造自然、开发利用的同时注意节约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把保护环境纳入社会发展。②合理协调人与人的利益关系。③反对两种错误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原始生态平衡观念。 08.38材料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材料3: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06.38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中找出路。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环 境 经济 增长 资 源 资源能源短缺、分布不均、经济难民及其他 自然灾害、传染病、环境灾害、贫民窟增加、其他 来临的危机 全球变暖、对臭氧层的破坏、 对雨林的破坏、海洋污染、酸雨、其它 04.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02理36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辅导 讲解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