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课程标准.doc
《安全教育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课程标准.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生的安全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就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以中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 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 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 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中小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是本课程的追求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小学阶段是关系到学生健康发展和安全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对他们度过健康安全的一生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伴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展,他们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保护个体生命安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安全意识的形成、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安全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的自身实践和生活体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把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程提倡把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中小学生逐步扩展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网络生活等不同生活领域为基本线索,切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围绕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中主要涉及的生命安全问题,分层次、分阶段整合了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模块的内容,突出了课程的主题性,把教育内容寓于生活主题之中。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分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 2.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3.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 4.珍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6.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能力 1.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 一、1至3年级 (一)社会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在公共场所活动时的安全常识,遵守公共规则,避免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发生。 2.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列举生活中发生的实例(正反面例子均可),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从报刊、影视作品中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与危害。 (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 2.了解本年龄段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常识,培养疾病预防意识。 3.了解有关卫生保健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环境卫生。 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本年龄段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常识的宣传小报。 介绍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在班级里评选出“卫生小标兵”。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了解简单的居家安全常识,远离生活中的危险区,从生活中发现安全隐患。 3.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紧急求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122等电话。 4.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画一画你所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唱一唱交通安全的儿歌。 展示并识别各种危险标志,从防火、防触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举办安全知识小竞赛或进行情景模拟表演。 (四)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的简单技能。 利用相关图片、电视片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询问家长,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在班级里交流。 模拟演示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 (五)校园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启发学生思考,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初步形成在活动与游戏中的安全意识。 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使学生学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4至6年级 (一)社会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会与人正常交往;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意识。 3.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安全隐患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束后,要写出调查报告,说明是否发现隐患,以及发现安全隐患后是如何处理的。 查找有关敲诈、恐吓、性侵害的典型案例,组织讨论,学会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展示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时正确的应对方法。 (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加强卫生保健常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2.了解常见病、重点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在传染病到来时不惊慌,形成一定的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3.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拒绝陋习。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方式。 4.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实记录自己一周的生活情况,在小组内交流,从中选出健康的生活方式。 请医生到学校来举办讲座,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结合“世界无烟日”的宣传活动,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收集资料,了解因吸食毒品酿成的严重后果,举办以“吸毒危害大”为题的板报展览。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培养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主动避让车辆,做到文明出行。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烧烫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及周边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 开展一次交通法规知识竞赛。 从防止溺水、防止烧烫伤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典型案例,以情景设置等方式,学习演练遇到上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方法。 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说明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的意义。 (四)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做到不浏览不良网络信息。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查阅资料,总结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写一份《健康上网公约》,号召大家共同遵守。 (五)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家乡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明确主要的保护环境的法规性要求,形成保护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的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突发自然灾害对自身可能带来的危害。 开展环境调查活动,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想一想自己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坚持做下去。 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案例,认识灾害的巨大破坏性。 (六)校园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知道怎样正确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正确估价自己,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求助方法。 针对同学中经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办法。 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树立在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的意识。 三、7至9年级 (一)社会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维护社会安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4.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骗术,防止被骗、被拐卖。 5.学会一些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和性侵犯等突发事件的方法、技能,避免和减轻特定伤害。 6.了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技能。 开展一次讨论交流活动,主要围绕“哪些场所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等问题展开讨论。 收集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介绍和揭露的一些骗术,总结这些骗术的共同特征,并讨论我们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开展一次以“防范侵扰 保护自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掌握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方法。 2.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能够合理、安全用药。 3.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安全度过青春期。 4.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5.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6.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努力保障生命健康。 举办一场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可以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的专家主讲。 出一期宣传青春期健康常识的黑板报。 组织一次以“拒绝烟酒 抵制诱惑”为主题的班会,以演讲、小品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学习了解关于道路交通的法规知识,增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和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培养消防意识,了解家庭、学校等公共场所的防火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观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片,或请交警来校作交通安全报告。 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在防火、防盗、防触电以及防煤气中毒方面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请消防员来校举办消防知识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 2.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做到合理利用网络。 3.认识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学会避免和摆脱网络沉溺。 在班级里举行一次“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利与弊”的辩论赛。 (五)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加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训练,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别,了解我国曾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组织一次自然灾害自救模拟演习,如发生地震、雷电、洪涝时的自救。 (六)校园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避免不应有伤害的发生。 2.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 收集有关校园暴力的案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全面实施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三)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技能,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健康、安全成长等有关的问题,通过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调查、辩论、访谈、模拟演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在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不能将书本内容作为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 (五)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演习活动。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1.评价目的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安全素养与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2.评价原则 (1)坚持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评价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课程评价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学习状况和安全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 观察 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公共安全某一方面的表现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 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活动,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并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考查 考查方式应灵活多样,如知识竞赛、辩论、情景测验等,以对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学习及安全素养状况做出评价。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要关注教师是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愿望,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与其他课程的评价改革制度和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当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全面落实《指导意见》倡导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使教材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模块内容。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应切实体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标准,全面实施课程目标。 (二)教材编写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问题探究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又要注意安排一定的活动性内容。《指导意见》针对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仅供参考。教材编写应在这些活动建议的启发下,设计出更有特色、可操作性更强、对学生的发展更有价值、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来。 (四)倡导以生活主题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将公共安全常识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 教材编写在达到《指导意见》要求的前提下,应给学生留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教材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要求。 (六)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文字表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效运用图片、图表,做到图文并茂。教材应力求用贴切的文字、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精美的图片,呈现与学习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便于学生自学。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课程,能够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还应包括许多方面。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的多样化课程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以有效进行开放式教学,实施课程目标。 (一)开发和利用多样的课程资源 1.文本资源:图书(包括教材及相关参考书)、报刊、地图、图片、图表。 2.音像资源:电影和电视节目、录像、音乐磁带或光盘、教学光盘、各种教学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橱窗、板报、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广播、电视、网络等)、博物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4.人力资源:学生、教师、父母、邻居和社会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社区工作人员、医生、政府公务员等)。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1.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应切实为教学服务,应强调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视角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需要选择课程资源,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发挥实效。 2.应根据各种课程资源的特点,对其正确利用,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将安全教育开放化,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情感体验等目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编辑介绍相关安全常识的板报、墙报,布置安全教育橱窗,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公共安全教育的相关节目内容;可以联系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合作开展知识讲座、模拟演习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在利用校外资源时,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联系和沟通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应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环境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第一部分 前言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学生环境意识,增强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实践能力,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意见精神,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省必修地方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特点 环境教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综合性 从学习内容看,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从学习过程看,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环境系统,掌握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多个学科的知识相互融汇贯通,形成一个环境科学的有机整体,共同决定着环境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实践性 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态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相互依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之间,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活力与潜能的重要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它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增强对环境的敏感性、获得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对环境问题复杂性的认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而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环境教育以培养环境素养为主旨。它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二、具体目标 (一)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伦理的内涵包括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 数千年来,人类沉醉于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万物的尺度,自然为人类所有,且人类有权利使用自然。由于自然万物与人类之间缺乏伦理关系,人类与环境不能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危机频发。 环境教育应教育学生: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 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 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获得环境基础知识 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教育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主要包括: 1.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2.分析环境问题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3.结合相关知识初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了解政策、法律、技术、经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5.了解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果。 (三)养成实践技能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培养其初步的分析与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能力。 1.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 2.识别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并实施评价,设计解决方案; 3.运用观察、实验、网络等方式获取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 4.围绕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探究; 5.批判性地思考区域或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能够分析对比各种解决途径。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 本部分围绕环境教育在环境伦理观、环境理论知识与技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环境教育在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 并就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建议。 一、3至6年级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1.欣赏自然美。 2.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3.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 4.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的方式与习俗。 5.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环境,学会思考、倾听和讨论。 6.搜集有关环境信息,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并尝试解决简单的环境问题。 7.说出身边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 8.列举各种生命形态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方式。 9.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居住空间和资源。 10.理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知道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1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技术产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3.理解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l 观看日出、日落、蓝天、碧水,倾听小鸟的歌唱、溪流的欢笑……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养成专注细心观察事物的行为习惯。 l 栽培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体验动植物在健康环境中的快乐生活。养成尊重生命的行为习惯。如不伤害小动物、不踩踏花草、不毁坏树木等。 l 了解父母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对比分析其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养成不铺张浪费的习惯,如不攀比衣着饮食等。 l 搜集不同国家和民族保护自然的生活习惯。养成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生活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等。 l 通过触摸大树、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养成对事物深入思考的习惯,并讲述个人的感受。 l 运用各种地图、数据库,通过观察周边环境、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 l 采访当地老年人,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 l 描述农田、湖泊或森林等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的特点。 l 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或学习用品。养成不乱丢弃可回收物品的生活习惯。如垃圾分类处理。 l 举例说明机动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养成尽可能乘坐公交车和非机动车代步的习惯。 l 调查班上同学及其父母的节假日活动,讨论这些活动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不损害环境。养成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如不破坏旅游景观等。 l 调查地膜、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造成的环境影响。养成尽可能不使用或不乱丢弃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物品的行为习惯,如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使用发胶等。 l 统计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一次性用品,讨论一次性用品对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养成不使用非必要一次性用品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二、7至8年级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1.了解山东生物资源状况,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2.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环境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探究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了解山东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4.了解山东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5.了解家乡空气污染状况,理解污染指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6.了解中国和世界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7.了解垃圾的种类、来源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 8.理解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力。 9.知道技术在给一些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10.区别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 11.尊重、关爱和善待他人,乐于和他人分享。 l 收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了解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的重要意义。养成环保从身边做起的行为习惯。 l 围绕当地主要的生态破坏现象,探究导致生态破坏的机理和防治对策。养成人与自然、社会和睦相处的行为习惯。 l 选择一个本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当地或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养成对事物深入思考分析判断的行为习惯。 l 设计家庭节水和校园节水的调研方案。了解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养成自己节约用水也要影响别人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l 调查常用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小汽车等的能源消耗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l 进行食物选择的社会调查,提出科学、健康的食物选择倡议并付诸自觉行动。养成合理搭配饮食的生活习惯。 l 调查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付诸行动。养成有效使用资源的行为习惯。 l 调查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讨论旅游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能性。 l 分析水利设施对不同区域居民的影响。 l 与环保组织联合开展一次环保行动。养成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习惯。 l 列举自己不利于他人健康的行为,提出改正措施,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教育 课程标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