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数的运算知识体系整理一年级.doc
《新教材数的运算知识体系整理一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数的运算知识体系整理一年级.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教材数的运算知识体系整理和教学目标解读 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疏理 类型 内容 教学要点 10以 内 的 加 减 法 1.P25气球图 2.P23做一做的先摆再说算式 3.P27第1题的2+1和2+2 4.P27第2题的摆小棒说得数 这节课是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折纸鹤的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并”,使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1.P26做一做小猫图和摆一摆梨图 2.P27第3题2+1、3+2、1+3 3.P27第4题的蝴蝶图和蜻蜓图 本节课通过三位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差异,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这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接着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1.P25气球图 2.P25做一做先摆再说算式 3.P27第5题小羊图和青蛙图 本节课是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减法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整个过程仍是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边操作边理解减法的含义。 1.P26做一做小猫图和摆一摆小花图 2.P27第6题先摆算式再说得数 3.P28第7题3-2、4-1、2-1 4.P28第8题看图写算式 本节课是1—5的减法。编排方法与1—5的加法类似。通过小朋友计算5-2=?的思考过程,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做一做”的练习,通过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 1.P29做一做口算 2.P30第3题苹果图和第4题兔子图 3.P30第5题看图写4-?的算式 4.P31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 本节课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3只小鸟全飞走图是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学时,可将图制成动画,根据这个情景讲解3-3=0.为了加深学生对同数相减结果为0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老师手中有5本故事书,她把这5本书全送给小明,老师还有几本书?列式是5-5=0。青蛙图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两片荷叶上各有几只青蛙,然后提问,使学生通过“青蛙”图明白4+0=4的道理即一个数加0还是这个数。教学5-0=?时就可以适当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一个减0还是这个数。 1.P45摆一摆小花、小棒和三角形 2.P46做一做写得数 3.P48第4题和第5题看图写算式 4.P49第6题练一练和第8题点子卡片 5.P50第9题数字卡片 6.P50第10题和第12题计算题 有关6、7的加、减法的编排,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先让学生同桌合作摆一摆小棒和图片并写出算式算出得数,由此引出“一图两式”。然后再利用教材安排的情景图得出六组算式。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横着先摆两个加法算式再摆两个减法算式,一方面巩固“一图两式”的内容,另一方面突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为后来的进一步学习“一图四式”做准备。 1.P57想一想 2.P61第7题点子图和第8题“一图四式”足球图 3.P61第10题数字卡片 4.P62第12题投算式卡片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有较大区别:首先,从“一图两式”过渡到“一图四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分两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法。 1.P66做一做 2.P67第4题葡萄图 3.P67第5题数字卡片 4.P68第6题孔雀图 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直接让学生对照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教学时应该采用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从3+7和10-7起后面的算式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图去填写完整,同时5+5和10-5的计算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这样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规律。 1.P70做一做 2.P71第1题根据图填未知数 3.第2题填未知数 “填未知加数”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同时也是方程式的开始。教学时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集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既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1.P72做一做先摆一摆,再填数 2.P73第3题连加口算题 3.P74第6题连减口算题 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里可以利用教材的例题制成动态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1.P75做一做抱气球图 2.P76第2题连线题 3.P76第4题加减混合口算题 加减混合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境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0以 内 进 位 加 法 1.P98做一做 2.P99第2题口算 3.P100第6题连线题和第7题口算 本节课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提倡方法多样化,教师都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同时也要注意方法的优化,着重说明凑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凑十法”。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再进行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1.P101做一做搬南瓜图 2.P102第1题猴子图 3.P103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4.P104口算 本节课引导学生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即让学生讨论9+5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9凑成10”,“还可以把5凑成10”,再让学生动手摆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把9凑成10和把5凑成10的印象。 1.P104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2.P105第1题口算 3.P105第3题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去公园”画面上显示出两种方法解决问题:(1)接着数,数出结果;(2)思考8加5等于多少。不再出现一一点数,比上节教材提高了一步。教学时,利用9加几的学习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过程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教学例2时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来计算7加几、6加几。 1.P104做一做第3题和第4题 2.P106第5题和第7题口算 3.P106第6题连线题 教材以8+9为例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1)把8凑成10;(2)把9凑成10;(3)根据9+8=17,想出8+9的得数,具体体现“算法多样法”的理念。其中,引导学生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是重点内容。 1.P110做一做 2.P111第1题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3.P111第2题口算题 4.P111第4题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有的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标》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达到“正确,熟练”,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钟独立完成8~10道计算题。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数的运算”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 3.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4.经历与他们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的运算”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然也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上看,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1)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注意:这里不要求学生叙述一些程序化的语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中,感受和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不是程序化的语言。(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不要一刀切,不要过早地提出统一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步达到熟练,不要过早地搞速算比赛,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排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3)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在过去的教材中,第一册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 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的。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把应用题分成类型和套用公式的模式。(4)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不像以前那样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学生在自己探索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有些方法我们成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新,应予以鼓励,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忙于择优。 数的运算教学越来越接近学生生活,越来越人文化,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生成的快乐,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计算,运用计算。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设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比如:9加几教材设计了运动会场景图,教学时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活动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教学“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时,先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可以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20以内加法,不仅可以实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教学目的,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例如在教学6和7的加减法时,主要是要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但在教学时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P103例1,展现了去人民公园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师生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让学生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学时还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4.练习中首次出现的新内容的教学建议: P30第5题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4道减法算式,一方面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同数相减得0的道理,另一方面渗透函数思想。当学生把4道算式都做完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 P68第9题是一道填写“﹥”、“﹤”或“=”的填空题,这是第一次出现算式和数比较大小的练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同右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要让学生明确这样比较不是直接用数和数比大小,而用算式的得数和数比较大小。 P74第7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前面所学习的填未知加数的思维方法才能按要求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练习时,既要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更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先算出已给的两个数相加的得数,然后用填未知加数的方法看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跟哪个数相加得9。 P111第4题,是第一次出现统计表。做题前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即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然后,让学生自己一项一项做,并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比如:一班有7个皮球,二班有6个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了问题的实际含义,具体计算就不成问题了。 附:教学范例 “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师: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反思: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反思:“基于问题学习”就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师: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反思: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上面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可以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你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4.直接写得数("做一做"第3题 )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反思: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反思: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学生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疏理 类型 内容 教学要点 20 以 内 退 位 减 法 1.P12做一做 2.P13第1题和第2题根据实物图计算 3.P13第3题给各自找窝 4.P14第7题口算 教材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教学时,可先展示主题图,让学生明白图意后进行交流讨论,思考解决问题。用“摆一摆,算一算”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主要讨论“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一方面提倡算法多样化,一方面给学生留出比较、消化的空间。再通过“你喜欢哪种方法?”启发学生在进一步的体验中选取更优的方法。 1.P15做一做口算和方框里填数 2.P16第1题和第2题通过实物进行计算 3.P16第3题和第9题减法口算 在教学中,特别应该注意,这一例题要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选择好方法。这里,教材中强调了“想加算减”的优越性,而在十几减几教学中发现,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的方法简单又快,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却是很困难也很容易算错的一种方法,所以我认为可以建议后进生掌握“破十法”。 100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一 1.P41做一做第1题用表格的方式展示操作过程和第2题“小熊一家” 2.P43第5题口算 本节课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和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做准备安排的。首先根据具体情境引入提出数学问题,再具体解决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即理解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和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 1.P57做一做“摆一摆,算一算。” 2.P58第1题和第3题看图计算 3.P58第2题和第4题口算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教学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领悟每种方法的道理。教师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着重说明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对把整十数加减归结为10以内加减形成初步认识。 1.P61做一做口算题 2.P63第1题和第2题口算题 3.P63第4题计算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本节课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计算方法,通过探索掌握算理。 1.P62做一做口算题 2.P64第5题和第6题口算 3.P64第8题先说出得数,再填在括号里 4.P64第9题小小邮递员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1.P68做一做第1题口算题 2.P69第1题和第2题口算 4.P69第4题求差 本节是在学生以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讨论算法时,可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差,学生摆小棒时要注意突出两种摆法的区别,让学生明确35-2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根小棒,35-20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小棒。 1.P68做一做第2题口算题 2.P69第5题口算 3.P70第6题和第8题计算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节教学难点。教材从情境图引出36-8的减法算式,教学时,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鼓励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将被减数36分成20和16,再算16-8=8和20+8=28;或者通过摆小棒表示计算过程。 关 于 元 、 角 的 加 法 计 算 1.P51做一做买物品填表格 2.P54第5题和第6题 3.P55第10、11题中的加法问题 营造一个让学生来购买各种气球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购买不同价格的气球,尝试解决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物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1.P52做一做找钱填表格 2.P55第10、11题中的减法问题 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本册的计算都是最基本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第56页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100以内的加减法” 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2~3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此标准适当调整。 具体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例如:(1)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2)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时,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情境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探讨算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可以让学生摆一摆小棒,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去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动作表象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生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例如:P18P43P58 P59P60P63 P64P69P70 P71 5.练习中首次出现的新内容的教学建议: P65第10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混合练习。6连续加6,同数相加,既有助于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又可以为以后学习乘法做些准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依次说出得数,然后再在横线上填写得数。让学生多一次练习机会,熟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这种练习,如果前面的数算错,后面就都错了。因此要提醒学生,计算时要仔细。 P71第10题连续减9,并且每次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可以为以后除法意义的学习起到提前孕伏的作用。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一说连续减9的计算过程。如果学生有兴趣,在最后一条横线上写出差“18”以后,还可让他们连续减9直到差为0,并说一说从90里面连续减了几个9以后差是0,以此为后面学习除法的意义和有关倍数问题做好准备。 附:教学范例 “九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 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 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运算 知识 体系 整理 一年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